扫码打开虎嗅APP

人这一生,得有点追求,有点讲究。

  • 智能补给系统:未来的智能硬件新思路
    此文的确有点水(平),主要是暴露了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写作水平。。。
    默墨吾文:对不起,我有点忍不住要表达下不同意见,这样的文章,作者应该是听了某互联网高层说的“智能补给系统”就发挥出来的文章吧,离实际有点远。 智能家居是个慢活累活,甚至可以说是个很大的坑,现在连作者说的too simple的“远程遥控”做起来都困难重重,居然就来提这么虚的智能补给系统,还ERP,太高端,有点接受不了。我想,作为行业研究者,应该先实实在在和做“远程遥控”智能家居的人多聊聊,和智能硬件的创业者多聊聊,更好的话是自己去做做,然后再来写行业研究的文章,或许更实在一点。
  • 从成东青在麦当劳教英语 ,看百度贴吧做营销连接者的胜算
    若搜索引擎9238还在,贴吧的发展应该还会好一些。
    TerenceTongLF:1)毫无疑问是肯德基,准确说是北京前门店,第一家KFC。 2)百度贴吧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选择百度贴吧做连接者的真正原因,说到底就是因为他爸是百度。因为在一个充满争议和不确定性的平台上做推广,需要承担的风险是相当高的,而百度贴吧从出身第一天起就充满了争议。 最早百度应该是想做一个类似现在“百度知道”的平台,李彦宏对于贴吧的希望是让广大网民分享不在网页中的信息和知识(原话忘了,大意如此)。 由于百度给予贴吧(以及其它百度自有产品)的权重高的离谱,贴吧上各类超链广告贴横飞,转而引来百度对于贴吧违规大规模的永久封杀。特别是对于第一楼的审核严格异常,以至于有了神一般的贴吧特色:一楼百度。 后来贴吧就是贴吧,永远不能实现百度知道或者知乎这样的作用,于是又出了百度知道,而且还不能改贴吧的版——09年改版,怨声载道。11年改版,怨声载道。 再后来贴吧就变成了水贴,广告贴,粉丝聚集、争论、网络械斗的地盘,各类疯狂粉丝为了自己所追明星的贴吧排名持续不懈地努力,各类网络暴力层出不穷。又因为中国的新闻管制背景,贴吧始终是在红线的边缘(09年以及最近的14月6月5日)。 选择贴吧做连接者,真的确定么?
  • 百胜中国的尴尬:洋快餐正在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其实我就是等着百胜什么时候把肉夹馍和涮羊肉也放进肯德基,还继续自己贴金——我这是符合中国特色的创新。
    TerenceTongLF:“这也是现年61岁的百胜中国CEO苏敬轼最为骄傲的地方,其过人之处正是灵活的本土化特色:2002年,肯德基适合中国口味的早餐粥;2003年,老北京鸡肉卷上市;2008年,安心油条和川味“嫩牛五方”上市;2009年,开卖烧饼;2010年后,豆浆、米饭让肯德基与中式快餐馆几乎无异。” 真的是这样么??? 很遗憾,百胜的新品创新能力大约就和幼儿园小朋友过家家的水平差不多。 基本分为两种,第一种: 汉堡换个馅,出个新品,换个酱,出个新品,换个外包,出个新品,然后把上述三样两两组和,又是新品。美其名曰:本土化创新。其实就是变相涨价的手段而已,就不要给这种行为贴金了! 第二种: 引入中式的各类食品,速成的粥,武大郎似的油条,和各类盖浇饭。 这是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么?这是向非客户的无耻献媚。去肯德基就是冲着fried chicken去的,别的都是扯。如果20年前有人跑进肯德基要吃饭,多半是被当作笑话看待的,现在呢?百胜自己创造了最大的笑话。满屋子吃盖浇饭的典型非客户都足以把来吃鸡的典型客户赶出去。 每当看见肯德基的新品,总让我感到恶心。最后大约是百胜自己也恶心的够呛,终于把实在太恶心的一起拿出去开了个“东方既白”。 十多年以前被抽中市场调研,当时毫不犹豫地选择,肯德基就是最好的炸鸡产品的代表。如果现在再被抽中,看着貌似玲琅满目却又让人哭笑不得的所谓本土化产品,你让我怎么选?
  • 百胜中国的尴尬:洋快餐正在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乱七八糟新品太多,业务单元复杂了,自然效率就下降。
    微博评论:只是肯德基不行了吧?就瞅那个服务态度和效率……
  • 快的打车创始人:我们为什么做赔钱生意,及江湖上打车App的三股势力
    那是刘青云,郭蔼明,徐静蕾,郑少秋的大时代II。合拍片,编剧对于金融股市的理解比大时代一要差几条马路。只要看看其中千年虫算盘打败计算器的章节就明白了。居然还能引用其中的所谓“案例”,服了。
    moweiqi:以前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大时代,说了一个下雨天策略。当下雨天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躲雨,而卖伞的人在互相降价叫卖,后来男主角过去说了,你们把伞全部都买给我,就不用争了,但你们要等雨停我才给钱,之后男主角就把全部伞都抬价,并且告诉客人,只用一次的客人,如果下次还下雨的话可以再免费得一把,在垄断市场的大前提下,客人被逼接手这个策略,但客人都心甘情愿,因为他们买了个保险,如果下次还下雨的话可以免费再获得一把,更多人是有这个承诺才被突破心理防线,而打的APP不就是这个原理么?我们说前100次打的,由应用付出额外增加费用部分,只要你注册只要你使用,然后应用告诉司机,只要你们拒载或者消极怠工,就会更多人使用打的APP,我可以额外给你们补贴,到时候市场被滚雪花,滚起来,就可以明目张胆的开会员制、月费、次数卡等变相抬价,而司机节约了兜客的成本,再算下额外的成本,一下子就聪明起来,因为点对点的模式客人是不得不用打的应用的,而我成本上算绝对是司机获利,而出租车公司漠视潜规则,客人用来用去就发现打的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不用应用的话,这样一个高薪产业就被派生出来了,其实很简单只要政府去做打d应用就可以了,这样才是双赢,否则最后消费者被层层坑给埋得严严实实。
  • 打车类APP的命门
    你一定不在上海,近20年,除了春节圣诞突降暴雨这种用了软件也没得打的时候,从来没有难打的时候。用户自己不会打车,打车公司服务能力差,这些靠这些app都不行。
    榴莲糖:按照你的逻辑,银行也没有意义了。因为银行不能增加社会对资金的需求,也不能增加资金的供应(因为资金都来自储户)。你没看到交易成本对交易的巨大影响。打车app可以更快的实现司机和乘客的匹配,减少等待时间,这就是价值
  • 百伯:3亿元“现金+资源”也砸不成的生意
    想来和搜索引擎9238挂冠而去有莫大关系。
    calidar:百度近些年除了知道、百科和贴吧,就没出过成功的产品
  • 黑打车应用的,都是外行
    卖裤子都喜欢拿全国人口来说事。。。一个意思。
    嗅友JWfUg:【 一个基本的行业背景是:2011年,全国共有100万辆出租车,前31个城市共42万辆,前6个城市共20万辆车。杭州共1万辆车,司机2万3千名。 按照每辆车每天50单,平均每天500元的成交额来算,光杭州就有18亿的市场。就算扣掉那些三线城市,打车应用将来只进入一半的城市,也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 小潘童鞋,没搞错吧,按你这么算,这姑且才算是“出租车的市场”(更多的是被政府垄断了的市场),跟打车应用有毛关系? 咳,我确实不懂出租车行业。
  • 打车类APP的命门
    现代服务业当然可以促进拉动内需。但在这个连“产品”都勉强的小点子上要上纲上线就难了。
    aBIGandy:按照这位的逻辑,淘宝可以关门了,因为社会商品总需求量没有增加,携程可以关门了,因为社会总体订房订票量也没有增加,90%的网上业务都可以关门了,因为都没有增加社会总体xxx。倒是虎嗅网这样的网站可以留着,因为增加了网上粪坑的总量。
  • 不黑打车APP,对不起投资人!
    在中国当前国情下,很多时候最好的解决方䅁是半自动化而不是全自动。
    TerenceTongLF:说到上海的电话调度,勤勉而高效,分分秒秒同时并发处理多个单子,且富有智慧。现在这些app的加价竞价策略在这些电调面前简直是弱爆了。当无空车应答时,电调最后拖一句“帮忙“马上就能奏效。这个暗号其实就一个承诺:哪个司机帮了这个忙,明天调度就补一个跑机场的长业务。如此,既不增加乘容支出又充分调动司机激情,更不用担心乱收费的违规。善哉善哉。
  • 打车类APP的命门
    打车类APP的根本价值,不是有多少安装司机有多少安装的潜在乘客,而是在一个人想打车的那个时间,在他周围地区有没有他看不见的空车。上面这句话中的要素缺一不可。如果时间和空间,空驶和需求,真的能够精确匹配,就不会有加价要车的现象,也不会有某些回复中所说,日订单20000个实际完成70%的情况。司机的效率会不会高,以最终的收入为体现。在高峰时期,在节假日,司机的瞬间效率本来就都是高的,而闲暇时的某人高效率一定是牺牲了其他人的效率达成的。需求恒定这个说法,很多人不理解,其实就是在出行次数平均恒定的前提下,每个人产生使用出租车的需求次数是不会受到此类APP影响的。很多回复中所说的,其实是需求不得满足的情况。按照刚才数据,使用此类APP也有30%的撤销,而实际生活中,你我的打车需求得到满足难道还会大大低于70%?最关键的是,此类全行通吃的APP产品,一方面要求安装的人数不断上涨甚至暴涨,但另一方面随着安装量上升,其实际的优化功效会被不断削弱,最终成为鸡肋。可以说,现在就是他们最好的时刻,很快就会过去。
    王觉菊追远留学:技术创新降低了买卖双方的成本,应该是可以促进供给和需求的。以前没有打车应用,资源调配效率不高,司机空跑,乘客空等。现在,有了这个精确匹配的工具,司机效率高了,乘客等待少了,可以有效满足的需求就增加了。而且,随着使用习惯和便捷性的提升,潜在的需求也是可以被开发的。
  • 打车类APP的命门
    是有价值的,不反对啊。局内人看到的是无限前景,并为之鼓舞而前行,好事。市场会最终证明它的价值。
    贺滨Billy:1、利润=收入-成本,其中收入=单位营运时间收入*总营运时间,打车APP降低了空载率,于是提升了收入,成本=单位时间成本*(营运支出时间 空载支出时间),某种意义来说,成本是一定的。收入增加、成本不变,为啥不是利润增加(收入增加)? 2、“某人在某时某地的打车需求被多快满足,都不能对他每月打车次数有任何数量上的实质影响。”楼主打过车么?做过调研么?还是自己拍脑袋得出的数据?出行的方便程度难道不影响用户的出行次数? 3、“不能提升总体运力”。有效运力提升了,为啥不能提升总体运力,难道运力=车辆数*运行时间?难道不应该是=车辆数*有效运行时间么? 楼主别回我了,那么多人反对你,是有原因的。要么您的宏图大论没表达清楚,要么是您真的在闭门造车。
  • 打车类APP的命门
    没什么宏图大论,也的确是闭门造车。不过还是要说一句,你算的是司机和乘客个人的得利,这是真实存在的得利,我并不反对这个计算或者观点。
    贺滨Billy:1、利润=收入-成本,其中收入=单位营运时间收入*总营运时间,打车APP降低了空载率,于是提升了收入,成本=单位时间成本*(营运支出时间 空载支出时间),某种意义来说,成本是一定的。收入增加、成本不变,为啥不是利润增加(收入增加)? 2、“某人在某时某地的打车需求被多快满足,都不能对他每月打车次数有任何数量上的实质影响。”楼主打过车么?做过调研么?还是自己拍脑袋得出的数据?出行的方便程度难道不影响用户的出行次数? 3、“不能提升总体运力”。有效运力提升了,为啥不能提升总体运力,难道运力=车辆数*运行时间?难道不应该是=车辆数*有效运行时间么? 楼主别回我了,那么多人反对你,是有原因的。要么您的宏图大论没表达清楚,要么是您真的在闭门造车。
  • 打车类APP的命门
    回复@胡家的杏子 :便利性的影响当然会有一点。但是在真需要打车的情况下,比如过年过节,电影院散场之类的,即使不便利最终也打了。而在经济衰退,收入减少的年代,上海的出租车空驶的都很多,但这个便利性,并不会刺激更多人更高频率去打车。有人说某应用日均撮合20000笔,最终成交70%,问题就在于即使没有这个应用,这20000笔需求还是存在,而且没有任何数据可以支持说最终成交比例会比70%低。 //@胡家的杏子 回复@TerenceTongLF :打不打车在经济因素之外还有打车是否方便,是否想打的时就能打得到,会有人因为容易打车了而不选择自驾或者公交地铁。
    阳淼:不能增加需求、不能提高总运力?说实在的闭门造车的多了,还没见过楼主这么睁着眼睛想象一个结论就敢写的。打车APP减少空驶时间,增加司机效率,不就是提高了运力?打车更容易了,使本来被迫选择公交地铁甚至自驾的人选择了打车,不就是增加了需求?楼主号称一个月打车上千,却连出租车有空驶都不知道,看来就是一上车就睡觉的主儿。
  • 打车类APP的命门
    回复@ww2916269 :有一天,你也会买车,然后就每年打车不到20次。地铁在城市延伸,导致司机师傅在核心市区内接到的短途远大于长途。这些个才是明显的影响。 //@ww2916269 回复@TerenceTongLF :你真是天真的可爱啊 以我晚上打车回家的经历 之前不好打车所以时常被迫乘坐地铁回家 现在打不到的时候在滴滴打车上喊喊 基本能遇到愿意过来的师傅. 你固执的以为需求不会变化,你怎么不能想想当资源得到优化时,需求也是会跟着变动走高的...
    ITer_Jas: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空载。时间和能源损耗降低了,收入当然会增加。
  • 打车类APP的命门
    回复@ww2916269 :是的,我不是业内的,既不是IT移动互联网,也不是出租车行业的,只是随便说说,靠不靠谱的无所谓。数据只是数据,要提升到信息和知识,就看大家怎么解读了。 //@ww2916269 :你说的这几点比这篇文章分析的靠谱得多了...
    欧阳害羞:周末打车好几次,专门为快的打车做了次调研。 司机反馈的问题主要有几点: 1、大部分车辆都安装了快的打车,但是不一定用;每天挂7个小时,就有10元话费,封顶40元/周,所以不挂白不挂; 2、挂快的据说耗流量,师傅说他们都是一个月80m的,完全不够用,补贴的话费也不够流量费; 3、师傅担心的问题:会扰乱市场秩序,因为借助快的打车加价的方式类似于百度竞价,公共交通设施成了“有钱人”工具,另外师傅也会通过加价去选择客户,普通消费者可以投诉他们拒载。但是通过出租车公司的呼叫系统,就算被投诉也可以申诉; 4、对于师傅来说,如果有人通过快的叫车的可以毁约了,对于用车的人来说没有任何责任,师傅也不好追究责任,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师傅很担心这个问题;同时如果师傅毁约了,也没办法追究师傅责任;双向监督机制谁来做? 5、快的现在在做一种金币扣费的模式,但是还没启动向师傅收费,如果师傅通过快的叫车,系统会扣师傅快的中的金币,目前还不知道是什么?我猜测的是一种虚拟货币支付和扣点的方式; 6、如果快的要收费,通过加价这种方式,师傅可以接受20-40%的扣点,如客人加价10元,其中2-4元给快的。多了不行了 7、偏远一点的地方,如果师傅在附近是愿意去的;早晚高峰客人都很多,所以不太愿意接单; 9、未来待续,会继续调查
  • 打车类APP的命门
    为了偏远地段非高峰时间的出行服务,本来就是出租车的目的之一吧?没有APP,是不是司机就不跑郊区了,连电调也不理睬了?还是乘客最后就走回去了?
    圆石头周璞:打车App肯定不是零和游戏。比如在晚上的北京郊区,出租车和乘客属于互相不知道的“空驶”和“空等”状态。这时,不用App的的哥依旧保持空驶状态,而用了App的的哥就会受益。这其实是通过提升打车体验而开拓的新市场,这并不是抢了不用App的哥的生意。
  • 打车类APP的命门
    是了,但仅仅这个目的,在打车这样一个圈子内,是否能够支持将其作为产品,就值得怀疑了。
    微博评论:打车app其实类似股票市场中的撮合系统?功能不是增加啥社会总体运力,而是让目前市场在信息交换方面更有效。
  • 打车类APP的命门
    说到份子钱,就是说到根本了。
    俊世太保:“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以上海为例,大约平均水平为近5000元。”看到这句话不禁一声叹息,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的出租车司机的月平均收入,竟然还没有我家乡小县城一个开黑的士的人挣的钱多。 我有个朋友,主要跑县城到省会这条线,每天来回一趟,大约6个小时,都是晚上开,去的时候收费300元 ,回来大概150元(大概就是两趟的成本),尽收入超过300元一天,一个月算下来也有9000 ,只不过会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因为一旦被抓就会被罚款好几万。 所以说归根结底还是份子钱惹的祸,打车类应用如果真的能提高司机收入,我觉得出租车公司肯定会提高份子钱,而这部分成本又得转移到不使用打车类应用的消费者头上,不知道这对整个市场到底是好的循环,还是坏的循环
  • 打车类APP的命门
    回复@一只倒霉企鹅 :其实黑车也有黑车的好处,是吧。不过政策红线还是不要去碰了。本身出租车行业垄断就够头疼了。 //@一只倒霉企鹅 :P2P那叫黑车,专业名词叫非法运营车辆。:)要是不怕被查,到是可以搞一个专为黑车司机服务的APP,然后和黑车司机分成,哈哈。
    丁木木的微博:不认同,打车类app,可以让出租车少走冤枉路找乘客,怎么不能提高运营能力?不能降低出租车运营成本? 今天是出租车和乘客,明天可不可以是P2P的打车服务模式?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