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4-11-04 16:33

融合通信,它会成为移动版的iMessage嘛?

个人在上月中询对于中国移动融合通信年内是否能商用表示了怀疑,今天看业界新闻报道了融合通信的新进展,看样子这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有望在年内发布,这是中国移动对业界质疑的一个回答。但是,融合通信到底能怎么样,离发布远近,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切程度也就越高。相信,包括一部分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在内的人,这种质疑的情绪又开始在聚集。这种聚集就不是等一阵风把雾霾吹散那么快了。针对新闻报道披露的新进展,个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1、产品痛点给用户带来的刺激度是不够强的。比如在短信的卖点上,这已经和今年苹果的iMessage“撞衫”了,以至于有不少用户评价这就是中国移动版的iMessage。而大家对iMessage的使用感知也是一般的。而新通话、新联系的两个新又能带来什么惊喜,我们再等等(当然,目前看到的一些行业评论都是非屌丝代表的,按照得屌丝者得天下的说法,广大的屌丝的态度将很重要,这方面是否有惊喜是看等等的看点)。


2、产品相对封闭的特点是比较明显的。融合通信产品特别提到了无需独立安装这一卖点,这也就意味着要通过中移动可控制和影响的渠道内置到手机中,同时主要依赖移动的网络(不说是完全依赖)。这对于一款互联网应用产品而言,从网络接入层看还是比较封闭的,尽管中国移动拥有庞大的移动用户群。个人认为这种封闭性带来的缺陷也将在商用后从实际效果上表现出来。这个和iMssage必须都是iPhone用户的道理类似,体验并不够好。


3、免费短信时代的来临,这个的确是颠覆自我。但是,这种颠覆从微信以后就首先是被颠覆的地位,因此这种自我颠覆显得是很无奈的。而中国移动以融合通信为契机加速短信免费的步伐,这种否定主要影响的是另外两家运营商,而对同类功能的互联网产品不存在颠覆的价值,从头到尾都是人家在颠覆运营商。同样,用户是否会因为有免费短信就转网呢?


4、融合通信的速度恰恰又再一次充分反映了运营商做互联网的速度。微信从2011年1月份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了6个大版本,将近4年的时间把1.0打磨到了现在的6.0,而且由此快速构建了一个移动社交平台并形成了行业生态圈。而被赋予对抗微信产品的重量级业务,在速度上体现的差异也是明显的。后续还有产品的持续优化和运营上又会展现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运营商互联网产品速度?在速度上是一个好的例子还是一个不好的例子,这也还是值得关注的。


5、融合通信现在体现的就是一个功能型产品,而不是平台型产品。一上来就赋予了平台型产品的重大使命,这不是融合通信所能承受的。而在这个问题上,相信内部人士在规划这个产品的前途的时候会有大的争议。业界的解读捧的那么高,倒是有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意思。中移动是按照平台型产品还是功能型产品的定位去砸资源呢?是个纠结的问题。


6、数据时代运营商的关键是流量经营,而新通话、新消息和新联系所表现出来的与流量经营的价值点在哪里?是通过三新完成一个类似于腾讯的小马哥说的,基于运营商的新连接,从而带动数据流量消耗的快速增长吗?显然,从运营商内部的一些数据来看,即便是微信这样的平台,目前给运营商带来的流量价值的贡献也还是有限的。因此,融合通信等一些产品的规划可能在未找到拉动流量消耗增长之前,就先把自己逼到一个角落里了。当然,也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强逼内部往流量经营一条道上走。


综上分析,融合通信的产品形态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了,但在个人看来还是一款相对封闭的功能型产品。而业界主要从替代免费短信的角度来报道,这既是对运营商自我颠覆传统业务的一种姿态,但同样也反映出产品卖点不足的缺陷。最为关键的是,如何结合运营商最具有优势的管道流量资源,帮助运营商提升流量经营成效,这个问题暂时没有很好的回答。最为关键的是,作为一款内置到手机的产品,如果商用的体验不佳,更是致命的,那样,还不如现在的飞信等独立安装产品。


最后,祝融合通信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如果确定今年真的要来的话!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