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4-12-08 11:09

微生活占到了微信的风口,为何却飞不起来?

随着微信的日益火爆,这个拥有5亿用户和最庞大的熟人社交网络,在每一个人眼里看来都是一个巨大的金矿。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腾讯自己。


微生活便是其中一个曾经被腾讯委以重任的战略产品,微生活的前身是qq美食,由原discuz的创始人戴志康挂帅(传闻目前已离职),在2011年初开始运营推广,一时之间,在京城的码农集散地—大中关村区各餐厅到处都看到两只企鹅的推广海报,其时的QQ美食肩负着阻击大众点评的重任,移动互联网给地方生活服务带来了巨大的红利,强大的企鹅帝国决不允许这块肥肉落入他人之口,因此各种烧钱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没有从大众点评、美团等嘴中抢走肥肉,反而他们引入更多资本的注入,更加扩大了优势。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企鹅重金投资点评,腾讯生活服务并入大众点评,微信给点评提供入口导入用户,多美妙的交易!!!那么问题来了,点评的微生活在微信这场巨大的台风里,能是一头飞起来的猪吗?


从一个旁观者,和微生活与微信的诞生之时便一直跟随使用的重度用户的视角看去,微生活(无论其作为腾讯官方的产品还是大众点评的产品)在微信的体系内无法成为飞起来的猪有其必然性,以下整理了作者本人的几个观点:


1.使用场景的差异,转化效果并不理想:微信作为一个智能手机必备的社交工具,虽说有近5亿的高质量用户,但其最根本的产品属性是社交和即时通讯,其次是资讯获取。就作者在部分微信用户之间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只是查看好友的信息、查看好友的动态(朋友圈)、阅读微信推送的腾讯新闻以及阅读订阅的公众号,而主动使用其钱包(有微生活的入口)的用户不及5%。


因此,也才有后来大众点评对微信入口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评价。用户来微信的目的不是为了吃喝玩乐,使用场景的差异,导致了即使微信有再大的用户量,也不会有多少人去在里面团购和找优惠卷。


2. 微生活在微信里面的杠杆支点是根本性错误:本地生活服务,最重要的一点是“本地”,这个“本地”是由用户主动意识表达的,而非通过手机的定位功能,被动表达出的。在微信的社交网络里,其实用户是没有位置归属的。看看你通讯录里面的好友,谁会在乎你在火星还是地球吗(什么,有?看错了吧,哪TM是momo)?非要把一个“本地”的锥子往没有地标的铁墙上扎,后果可想而知!这样说来,难道微信的用户不需要吃喝拉撒了?


本地生活服务在微信死路一条?不尽然也,仔细研究一下微信用户的使用习惯,就会发现上文已经提到的“阅读订阅的公众号”是有内涵的。在这个时候,用户是通过关注某些公众号来主动表达了其位置属性。作者通过和战斗在中国互联网第一线数年之久的站长们的长期深入交流,明白了地方公众账号和垂直公众账号在微生活服务的支点作用:微信是一个庞大的网络,每一个公众账号就是这个大网下面的小网络,而在这个小网络里面每一个用户具有了地理属性和兴趣属性。这时,公众账号所推出的生活服务就顺理成章地受到了其粉丝的推崇。


3.  大众点评微生活的B2C产品模式:之前腾讯自己的qq美食和大众点评的产品模式,以及所有生活服务大佬们的共同模式:B2C,即大众点评控制着商家资源,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提供服务,利益自己独享。这种模式只能通过微信整体接入或者通过自己独立的公众号接入,因为无法和其他公众号合作共赢,所以无法有效地挖掘小社交群的用户需求。


这也侧面说明了口袋微商城为什么受欢迎,就因为它是C2C模式。个人认为,所有B2C的模式,在微信的体系里,只是做到为老用户提供移动工具的替代品(公众号替代其自有的客户端和wap站),仅仅靠分享好友和朋友圈获得的增量用户忽略不计,很难做到规模化的获取增量用户。

 

作者微信:laozhao513,欢迎大家吐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