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近段时间关于美团融资的传闻不断,而12月22日的传闻则有鼻子有眼:红杉资本领投、7亿美元的融资、估值在60-70亿美元之间、2017年之前不考虑上市。其后,红杉资本否认了领投之说但并没有否认融资本身,事情变得扑朔迷离。
说“美团没钱了”、“美团造声势为了抬高估值”都是正确的废话。美团的竞争对不手烧钱、它们的钱烧不光?美团的竞争对手不希望自己的估值高,不造声势?
根据对中远期市值的预期,企业在相中它们的投资人眼里可分三类:第一类是猪(雷军提出“风口猪”,这种动物人气很高),预计上市时市值10亿美元到50亿美元之间,上市几年后有望达到100亿美元左右;第二类是大象,预计上市时市值超过150亿美元,上市几年后有望达到500亿美元甚至800亿美元;第三类是恐龙,目前只有BAT,市值在800亿美元到2600亿美元之间。
具体到某家企业怎么分类呢?
一是看行业的空间有多大。比如,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不到300亿,院线收入不超过150亿,这个行业里养两、三头猪已经很勉强了。在线旅游之所以斗得这么激烈,净亏损超过营收的上市公司依然有人追捧,是因为许多人相信数万亿的潜在市场会孕育大象、甚至恐龙。
二是看创始人的基因,目光短浅或能力不济的猪,喂再多饲料也长不成大象。如果投资人看走了眼,说不定喂的是贪得无厌的老鼠!
如果某企业是猪,“份量”差不多就该上市了,拖下去不会长肉,说不定还要“掉膘”。比如迅雷2011年就应不计较估值高低果断上市。如果原先认为有大象的基因,结果发现是猪,也赶紧上吧。比如新浪微博2013年引入阿里、2014年及时上市,两步棋走得很漂亮。
如果有大象的基因,早早上市则相当于麻将中的“屁和”(即无番和),对创业者和投资者都是一种失败。这种信念是驱动投资人一轮高过一轮投入的根源。以京东为例,从今日资本算起投资人坚持了7年,累计投入20亿美元。如果没有信心和斗志,京东完全可以争取在2012年以60亿美元到80亿美元的估值上市,也就没有了两年后的300亿美元。
与京东相似,小米、美团均经过多轮融资,上市一传再传、一推再推。以美团为例:2010年3月获得红杉资本1200万美元A轮投资:2011年7月,又获阿里巴巴和红杉资本的B轮5000万美元投资;2014年5月份,美团获得3亿美元C轮融资,由泛大西洋资本领投、红杉和阿里跟投。C轮融资时,创立四年一直在烧钱的美团估值已达30亿美元。
为什么美团、小米一再融资却不抓紧时间运作上市?如果小米承认自己是大象,美团承认自己是猪,分分钟可以上市。当年3.15曝光都没能阻碍网秦上市的步伐,小米、美团怎会上不了?
无风不起浪,美团新一轮融资数额不会少,估值肯定又要上一个台阶,这笔投资的效益真正发辉出来,体现在市值上的确要等一段时间,所以暂时不会谋求上市了。而大众点评做好了“随时上市的准备”(张涛语)。
据悉美团网线下团队已扩张到5000多人,业务范围从单一的团购向电影、外卖、酒店迅速拓展。其中外卖业务已覆盖200多个城市,酒店业务被携程视为最大的对手,美团POS机覆盖78家万达百货商场……实话说,美团的战线拉得太长了,钱烧得很快,效率有待观察。美团网延缓上市是因为不甘心“以猪的身份”登陆资本市场;从“千团大战”中脱颖而出,使投资者倾向于相信美团有大象的基因,更确切地说就是“高效率地烧钱的能力”,这是投资人敢于一掷数亿美元再赌一把的原因。
最后说说红杉“领投”的传闻。红杉投A轮时美团的估值很低,何况又跟着投了B轮、C轮,红杉不参与D轮都很正常,更不会去领投。一是没必要,二是遭忌讳,因为创业者不希望某家投资人独大。比如今日资本在京东的后续融资中,不仅没有跟投还减持了一部分。主要原因不是套现,而是把投资机会让给后来者(据称这是刘强东要求的)。如果在美团网的D轮融资中,红杉真的领投了。有两种可能,一是红杉手里有大笔资金却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标的,只好利用近水楼台之便了。二是其它投资者不看好,红杉被迫领投,就象联想投神州租车那样(截至上市前,联想对神州租车提供的股权投资、股东借款、担保贷款总计达55.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