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5-03-03 06:47

吴晓波频道:300天报告

“人群是一个幻觉,它并不存在,我只是在与你个别交谈。”

——博尔赫斯


即便社会很脏,我们的脚丫难免泥污,但是至少应时时净洁我们的脸庞。如尼采所言,我们应努力,“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题记


难熬的时光叫“度日如年”,欢快的记忆叫“转瞬即逝”,吴晓波频道在难熬与欢快中来到了第300天。此刻,又想起盛田昭夫的那句话:“所有我们完成的美好事物,没有一件是可以迅速做成的――因为这些事物都太难,太复杂。”


细细想来,的确如此。就说这个频道吧,从第一天起,我们就把它当成一件美好的事情来做,每天文章和视频的发布,都一次次的反复推敲,而每次订户的反馈互动,又总是让小伙伴们且喜且行,如履薄冰。


但是,它真的还是有点难的。在中国,自媒体是一个见风就长的“野孩子”,在美国或欧洲,至今亦没有成熟的自媒体运营模式。


每一天,我们都在试错。


我们做过“新闻话题墙”,结果失败了;


我们恳请其他媒体转载时带走广告,结果失败了;


我们在专栏文本中插刊广告,结果违反了微信的规则;


我们在公号里预售新书,结果,预售倒是成功的,但我居然没有按时写出来。


做一个公号也罢,造一栋房子也罢,做一个企业也罢,其实都无法唾手可得,它们都很难,但是,好在互联网“慈悲为怀”,它容忍幼稚犯错,允许迭代实验。


特征:人格化的前提是专业圈层


300天以降,吴晓波频道的订户数突破60万,大致来说,这是一个泛财经的族群集合。


这60万人,有三个“百分之六十”:百分之六十为80后年轻人,百分之六十为男生,百分之六十的订户集中在北上广深、江浙鲁,其中,上海、北京和广东三地的订户均超过了6万。60万人中,使用苹果手机的有18万。


从去年6月开始,北京出现了第一个书友会,迄今全国68个城市已自发组织了书友会,其中又细分出数以百计的兴趣小组,他们在各地班委同学的组织下,每周或每月展开不同的读书或交友活动。其中,上海书友会最活跃,居然已经搞过200多场活动。


公号影响力的扩大,基本上是内容驱动的结果。在视频部分,最高的点击量了213万,是由“廖厂长”贡献的;专栏文章部分,创纪录的图文点击量7天就达到了252万,是颇引起了一番骚动的《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理性的乐趣”是频道订户的共同取向,在春节前,我推送了五本“也许不错的书”,当日点击居然破10万,这实在是让人最高兴的事情。


天下所有以笔为生的同学们,相信我,我们不必去迎合这个时代,不必刻意搞笑,不必二,不必哗众取宠,只需做好自己的专业,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些喜欢我们的人,在你看不见的城市乡村遥望相吸。


互联网让世界变平,同时它又让不同的“蜜蜂”找到属于自己的“蜂巢”,族群因此被更加精致而有效地圈层化。


共享:失控与组织化能力


任何商业行为,都可以被视为均衡于失控与控制之间的艺术。这一点,在互联网经济中呈现得更加的清晰。


扎克伯格曾把社交网络的本质定义为“共享”,这其中既有打破旧有秩序及利益链条的意味,同时又含有创造新价值和新秩序的诉求。


在过去的300天里,随着订户的日渐增加,我们试验了很多有趣的共享性活动。


比如,我们发起“咖啡馆改造计划”,全国有600多个咖啡馆举手报名,掌阅提供了书架,亚马逊供应半价Kindle,一些出版社提供新书,还有一些地方的同学自带图书去办读书会,美好的事情就这样“无中生有”地发生了;


再比如,我们发起了一个自媒体论道,在公号里发起报名,不到20分钟,500张门票就一抢而空,论坛当日,很多人从各地赶来,连会场的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担任的;


还比如,小伙伴们在春节前玩了一次“年货众筹”,有近200家食品企业提供样品,最终选中了10家,打成一个大大的年货箱子,送到了50位同学的手上;


又比如,我们还推出了一个巴九灵创业公益金,帮助正在路上的80后创业者,全国有550余人报名,各地书友会组织了上百场审核会,最终选定了十位闪光的年轻人。


这些活动的本质是社会化共享,而其运作的路径则又带有组织化的特征,它们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自媒体的潜能基础于专业化圈层的建立及识别,失控的“边界”是组织能力的构架,在这一过程中,优质诉求或内容的价值被提升,而信息不对称的可利用价值在急剧下降。


并且频道已有计划,在近期内大胆发起了“转型之战: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机会”的千人大课,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授课活动,帮助传统企业寻找到在互联网经济中勇敢突围的风口。如果,这场大课成功,则意味着专业自媒体对传统意义上的培训业实现了一次不小的颠覆。


“身份”:屌丝文化的拒绝者


频道订户的身份认定与识别,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很清晰的事情,它首先非常模糊,甚至不构成为一个问题,然而,随着人群的增加,以及内容及互动的频繁,筛选效应自动地出现了,在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之后,迄今便已形成了一个与身份有关的“基本标签”,它们大抵是——认可商业之美,崇尚自我奋斗,乐意奉献共享,拒绝屌丝文化。


在这个喧嚣的镀金年代,我们都是一些平凡而不甘于平庸的人。我们读书、旅行、创业、相亲,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你不甘于现状,才可能摆脱现状,自甘低级比贪婪更让人鄙视。


在吴晓波频道这个泛财经族群中,我们反对屌丝文化——这是一股把社会的趣味和价值观向下拉的力量。


我们对自我的期许,对社会不公的质疑,对独立精神的坚持,都可以用一种清醒、从容的姿态来完成,而不需要自轻自贱,自甘低级几近于无耻,甚至比贪婪更让人鄙视。即便社会很脏,我们的脚丫难免泥污,但是,至少应时时净洁我们的脸庞。如尼采所言,我们应努力,“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自媒体就好比一个新生婴儿。


月圆天心,珠胎暗结,脉血凝聚,十月孕满。


如此算来,300天的吴晓波频道刚刚是一个呱呱落地的娃娃,它面目已清,却命运如谜,无尽的旅程正在缓缓展开,还记得宫崎骏在《悬崖上的金鱼姬》里说过的那段话吗:


“一个人的童年,是一首忧郁的诗,赤诚却不明媚,美丽而不美好,有时甚至是羞于见人的,却让每个人流连忘返。”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