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5-05-23 18:18
滴滴快的豪掷10亿烧“快车”,亦难掩盖背后的恐慌

                                                                   图为滴滴快的CEO程维


“打者惊天动地,合者恩爱到底”——滴滴与快的签署合并协议时,滴滴CEO程维留在纸上的一句话。


如今,晋升为滴滴快的CEO的程维更多是要思考这两家公司的未来。


昨日(5月22日),滴滴快的“新婚” 三个月后举行了首场发布,由程维宣布补贴10亿元,启动“滴滴快车全民体验月”,在全国12个城市推出免费坐快车活动。程维还介绍了滴滴快的合并后成立的六条产品线: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以及公交。


有关其业务线逻辑,程维称,希望帮助出租车专车化,通过滴滴快的整合运力,保证应答,驱动出租车进化;专车是为了让人们可以体面出行,快车是为了让人们便捷出行,顺风车是鼓励大家共享出行,代驾是帮大家找到一个司机。


滴滴快的已成用车O2O创业者“公敌”


滴滴快的励志变革“出行”,也就预示着在用车O2O领域与所有创业者树敌,战线拉长自然扩大了烧钱面积。


程维称,截至今年5月份,滴滴快的出租车业务已经覆盖全国360个城市,拥有135万活跃司机,日订单达到400万单,达到70%的线上渗透率;专车业务覆盖61个城市40万司机,其日订单最高150万单。


毋庸置疑,滴滴快的在出租车业务上已是绝对的市场霸主,但在其业务扩张道路并不平坦。拿当前用车行业补贴最密集的专车来说,易到用车对外宣称是72个城市(官网显示48个城市),神州专车页面显示是60个城市,Uber在一线城市加上香港、台湾两地,目前是服务11个城市,至于滴滴的61个城市,笔者无从考据,但出生在三线城市,一线城市工作的经历能够感受到专车行业竞争策略的差异。


如150万市区常住人口的桂林,综合政治地位、经济实力也就三线城市。笔者前段时间在当地了解到,滴滴快的专车业务并未在当地开通,易到则已经拥有100余辆专车加盟,神州拥有200辆自营专车,其司机是对外招募,考核培训上岗后,实施月末淘汰制(当月业绩最差的两名司机),可见专车行业竞争的激烈。事实上,滴滴快的与Uber一样,把精力放在一二线城市。


即便在服务区域上,滴滴快的专车能后来居上,但业务属性的差异,决定了拓展进度与收效。换而言之,出租车业务,线下服务资源丰富,服务标准和规则成熟,专车、拼车、顺风车的相对欠缺,使用场景及服务要求也存在差异,还未考虑外政策性阻力。


相比出租车业,拼车、顺风车使用人群多集中在大城市上班族,滴滴快的面临有滴嗒拼车、AA拼车、51用车、天天用车等垂直细分对手,我们经常看到这些公司在做五花八门的营销,类似“美女司机载客”。再到代驾业务使用场景的差异,更是考验线下运营能力,滴滴快的需要直面对手e代驾。


笔者从做猎头的朋友那里了解到,前段时间滴滴在大规模招人,除技术之外,就是人力,而这部分人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对线下地推人员、加盟车主进行培训,间接看出滴滴在线下队伍扩张,模式上也比以前更重。出租车之外的业务,滴滴快的均选择由垂直创业公司做市场垦荒,然后其快速跟进。


目前,滴滴快的的顺风车、拼车产品还未上线,正在进行车主招募,公交车以及潜在会做的班车业务,还未见任市场迹象。


滴滴快的频繁出击背后,亦有恐慌


老大是孤独的。滴滴快的疯狂扩张,难道只是寻求敌手的快感?不是!笔者认为滴滴快的选择主动出击,而且是声势浩大的砸钱营销背后有他的恐慌。这种“恐慌”主要来自滴滴快的对出租车业务补贴停止后,司机接单热情陷入低潮,而乘客使用其APP打车的效率正在降低。如今更难看见一辆出租车上摆两部手机,司机打了鸡血般的抢单。


并非危言耸听,笔者在多地出差中通过滴滴打车,几乎都遇到过类问题,等待时间长或者周围即便显示有车,也未有司机接单,如果选择付小费,情况会有所好转,相信不少人也有类似经历。


笔者向多位出租车司机询问后,得出一致的答案——没有小费或补贴后,接单反而增加了司机履单成本,市区内随机叫车的单都接不过来,通过打车软件接单没有小费情况多是顺路带客。


关于停补一事,滴滴快的出租车事业部总经理、战略部负责人Stephen不久前曾在媒体沟通会中回应,“全世界没有一家公司是靠补贴生存的,补贴本身也不可能是长远的。滴滴补贴的核心是教育每一位乘客和每一位司机,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呼叫交通工具。”但目前来看,打车软件已经为市场化驱动的应用。


滴滴快的总裁柳青则认为补贴是“治标不治本”,“ 今天出租车的使用效率是非常低的,怎么能够让人坐满,车上怎么永远有人,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件事情。”


是的,提高乘车率、降低空载率,是滴滴快的所做事情的本质。然而,短补之后,司机接单热情低落,乘客通过APP打车效率也就变低,自然影响到了滴滴快的的使用频次。选择向专车、顺风车、公交及代驾扑进,就是要增加应用场景,提升使用频次从而黏住用户,也能制止出租车业务停补带来的负面影响。


用钱烧出来的“快车”潜在哪些弊端?


滴滴“快车”到底是个什么业务?笔者以入驻滴滴快车业务的名义拨打了滴滴(专车)服务电话,据客服人员介绍,快车业务与同专车业务类似,只是降低了入驻门槛,入驻后的专车、顺风车、拼车业同样可以入驻快车业务,它们之间不存在冲突。


快车业务会按照里程单价和时长收费,其收费标准还会根据车主车型设定,这点与专车相同。 “一般而言,15元的快车免费额度基本可以覆盖10公里的路程,两次免费服务可供乘客每天往返出行。”程维说。


以北京为例,10公里的出租车计费在42元左右,很明显程维说的15元10公里的收费,是在滴滴快的补贴情况下可行的,一旦结束10亿补贴,快车与专车几无二致。


此次滴滴快的烧钱推快车背后的深远意图是什么?一个是换个姿势抢占专车市场,另一个是私家车入驻门槛降低,给滴滴快的顺风车、拼车业务丰富了车源。大数据分析精准配套乘车供需,提升司机接单率自然成了“快“的卖点。


出租车司机会能容忍“快车“?他们之间矛盾会激化会呈现两种极端:要么出租车司机群体反抗,卸载滴滴快的;要么主动接纳,拼命抢单不给专车、拼车业务不留余地。后者是滴滴快的想看到的,但出租车的数量有限、服务能力受限,不可能出现“不留余地“,而”份子钱“增加,乘客被快车、顺风车业务大面积稀释时,滴滴快的或面临”壮士断腕“的抉择。


补贴在用户新习惯形成中作用明显,但为何在零售电商价格大战中,少见以打“免费“之牌?要知道实物和服务不一样,实物背后有固定的制造成本,服务群体扩大后,服务的边际成本随应会减小,但消费高频次,使得没有一家公司能长久“免费”服务下去,出行尤为突出。


而用钱烧出来的“快车”本质是一个及时用车调度工具,一旦补贴停止,便利服务的额外费用再次转嫁到乘客身上,这和乘客默向出租车司机付小费的市场驱动有何区别?“免费”一剂春药,停下后,如何再勃起?再下一场补贴了,说好听一点是“以战养战”,难听些就是在吸食鸦片。


当我们在免费享用10亿元“快车“大餐之时,程维正在思考滴滴快的下一战。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