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5-07-20 11:35

在一头扎进健身行业前,先来看看互联网对练、吃、穿的8大改造方向

很多人说互联网要颠覆传统行业,有些人说互联网要颠覆健身行。但是说这个话的,往往是互联网的人,而不是传统行业的人,那些说互联网要颠覆健身行业的人,往往也不了解健身行业。


这半年多,有二十几个健身互联网创业团队找过我,或是要和我合作,或是要拉我进入团队进行创业。我总会听到这么一句话“我们的开发都准备好了,只剩一个懂健身的了”。这个话与那句“我有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点子,就差一个程序员了”,何其相似。


一 、颠覆


试图颠覆健身行业的人,却不懂健身,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对于某种健身互联网化的产品构想,我通常思考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 健身者的刚需是什么?

  • 你能够给健身者提供什么?

  • 传统健身行业的人,和你相比,他们的优势在哪里?

  • 你比起传统健身行业的人,优势在哪里?

  • 你与其他健身创业的竞争者相比,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 你的市场定位和盈利方向是什么?

  • 你的盈利模式如何?


实际上,回答了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后面的五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很多人连前两个问题都还没有弄明白就开始说要颠覆健身行业,我觉得这并不靠谱。


二、刚需


健身者的刚需是什么?


健身者的刚需无非就是三点:练、吃、穿。


具体来说,练方面,是要有训练的场地和训练的指导。吃方面,是要有吃的指导、健康的饮食和合适的补剂。穿方面,是要有运动装备和运动服饰。


上一部分提到的七个问题,可以说是健身者最为迫切的需求,也是健身行业的盈利方向。


在我看来,这七样健身者的需求,就是源于健身者想把自己练好。这些需求往往表现为购买各式补剂,各种先进的运动装备,过度训练和在网络上盲目求医问药。其实一个好的老师(也就是教练)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有人问什么是高水平的教练,我的看法是:1.他的训练经验够丰富,能帮你规避错误。2.他的理论水平够高,能教你科学原理。3.他的教学水平够高,能把前两者教给你,并且带你高效训练。现在优秀的教练就是卖方市场,大多数时候,你有钱也很难请到优秀的教练。一线城市以外的地方,挑选教练完全是靠运气。


健身互联网在半年前还是蓝海,很快,在不久的未来就会变成红海,健身创业公司的市场细分和定位也逐渐显现出来。但目前大部分的健身互联网创业公司所做的,都是从“教练”这一点出发,来取代或是整合传统的健身行业。


三、健身互联网的方向


在我看来,健身互联网目前已经可以大致看出几种的运营方向,有些发展得不错的产品能兼顾几种运营方向:


模式1:健身社区


我最不看好的,就是只做健身社区或者健身交友的创业者。因为这不是健身者的刚需。如果一个健身平台既不能提供优质的内容,又不能满足健身者的训练需求,我不知道健身者凭什么留在这个平台上。它没有核心的竞争力。如果仅仅是健身交友,那么其他的论坛、网站、平台、QQ群也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那些提供寻找教练和健身指导的健身创业公司,能把健身的社区做得更大、做的更好。对他们来说,做社区或者健身平台,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刻意为之的事情。因为他们掌握了健身用户的需求。睿健时代、人鱼线VS马甲线、KEEP等平台都是如此。


模式2:网络健身指导


我认为健身的指导分层可以分为三种:我带你健身,我教你健身,我教你自学健身。


目前网络APP健身指导的形式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操课”的形式,属于“我带你健身”。我预计很长时间内,网络APP健身指导都会以这种形式为主,典型的就是“NTC(Nike Training Club)”“keep”、“fittime”、“火辣健身”这样的APP。它们都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网络健身视频课程,带没有基础的人进行健身锻炼。本质上是动作指导,而非理论教学。


这种网络健身指导形式,与“郑多燕减肥操”、“腹肌撕裂者”、“腹肌锻炼家庭版”相比,互动性更强,用户在训练后能够给APP反馈,也能够和其他的用户比较,APP的运营者也能够很迅速根据用户反馈,优化自己的训练课程。但是我认为,这些APP课程和网络免费的健身操视频在本质上区别不大,它们面对的都是未入门的健身者,其实就是代替了健身房“团体操课”的功能。


入门的健身者,一般不会考虑使用这种APP健身课程进行锻炼。入门的健身者可以自己给自己制定健身计划,因为他们已经接受过教学,有了一个初步的健身体系。是否能够制定健身计划,这是入门的健身者和未入门的健身者最大的区别。一旦健身者能够自己制定健身计划了,他们有很大的可能会放弃使用APP给定的健身计划。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教学,这时候用户的“粘性”就会从健身指导,往社区方向转移。


从这个层面来说,这种“我带你练”的网络健身指导,是在帮助做大健身市场,吸收不健身人群让他们转化为健身人群,但恐怕难以找到合适的盈利点。我很期待,这些APP能够推出“我教你健身”形式的网络健身指导课程。


私以为,“我教你健身”才是健身互联网真正的落脚点。


事实上也有不少的创业团队在线上开设了“减脂训练营”或者“腹肌训练营”,但多数是以QQ群和微信群的形式展开,因为没有接触,所以我不了解这些线上训练营的具体运营情况和学员的训练效果。


对于这种形式,我思考更多的是:线上的健身指导如何在大规模教学中保证每个学员动作的规范?在非面对面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学员的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如何有效地教学以及如何及时接受学习者的反馈?线上的健身指导如何能够产生更好的用户体验?这些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能够产品化的环节?


如果以上的问题都具有合理的解决方案,我觉得线上健身指导才具有规模化的潜质。


模式3:帮你找健身房和团体课


以前北京还是上海似乎有想将整个城市健身房进行资源整合,只要你购买某个公司的卡,就可以在一个月内去这座城市所有的健身房训练。但是后来这个模式做不下去了。不知道原因是什么。


最近有不少APP重新开启了这种商业模式。有的APP称只需要一个月99元就能够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二线城市的多家健身房或者工作室任意选择课程进行训练。目前仅限于瑜伽这类团体课程,费用中不包含健身房器械区的使用权。


许多在健身房锻炼的女性主要的健身都是在操房进行的,她们办健身房年卡的目的就是为了每日的团体课程。这种模式抓住了这部分用户的痛点,她们能够花更少的钱,从更多的课程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进行预订。健身房也能够从APP获得更多的客流量,从而引导她们进行二次消费、三次消费。


这种模式对创业团队所掌握的资源、资金和执行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为需要大规模地与商业健身房、健身工作室开展合作。


模式4:找教练


“约教练”“叫练”“找练”“跟谁学”这些APP或者平台从名字上就已经说明了它的运营模式:帮助会员找教练,帮助教练找会员。教练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擅长领域和收费标准,并公布自己的私人电话,而消费者则可以在平台上找到自己满意的教练。课程结束后,消费者可以给教练评价和评分。


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商业健身房教练必须依附于健身房才能贩售私教课程的形式,让教练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平台推销自己。但恐怕健身房的经营者并不一定乐意看到教练能够跨过健身房直接推销自己,因为这很可能让教练脱离于健身房的掌控,健身房不会同意消费者直接把费用支付给教练。(我妄自推测:大部分健身房的经营者对于互联网化的健身产品并不敏感,所以未来O2O的教练平台会在大多数健身房经营者还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成长起来,并掌控部分原本属于健身房的教练资源。还有一种情况是,这种O2O的教练平台直接与健身房合作,而不是跨过健身房掌控教练资源。这符合于当前的行业背景,但恐怕日后的发展会依赖并受限于商业健身房。)


当前的环境下,教练个人品牌的推广受限于所在健身房的辐射面积,个人品牌的传播只能依赖付费的会员。但一旦有了成熟的网络教练预约平台,网络的推广代替了原先的口碑传播和销售工作,教练能够突破摆脱健身房平台的限制,也可以专注于提高自己的运动学知识和健身技术,那么有能力的独立教练和有特色的健身工作室会越来越多。商业健身房恐怕要逐渐沦为像我在《健身工作室是否能取代健身房?》一文所说的“单纯的场地提供商”。


这种模式同样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它能够给消费者更多的客观信息,打破了原本私教课程服务和收费都不透明的状态,同时让消费者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而不是只局限于接触自己所在健身房的教练。但这样的模式对创业者在健身教练方面的资源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平台上并没足够多的收费低廉或者技术优秀的教练,那么恐怕很难吸引到大批量的消费者。


在我看来,这种商业模式颇有前景,但是想要做成一个成熟的网络平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与前述的“寻找团体课程”的模式类似,都对创业者所掌握的资源、资金和执行力有很高的要求。它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与健身房合作开展私教教学,或者如何跨过健身房直接掌控教练资源。


目前行业背景下,商业健身房是这种模式的发展关键。


模式5:健身行业的大众点评


我去过福州80%的健身房,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训练者,我进入健身房几分钟,就能够预判出这个健身房的整体氛围和水平如何。有很多人问我,福州哪家健身房好,福州有没有好的健身教练。甚至有不少外省和外地的朋友向我咨询他所在的城市是否有靠谱的健身教练或者健身工作室。我觉得,健身行业,很缺乏一个对健身房和教练进行客观点评的平台。所有的健身者都需要像盲人摸象一样,一家家尝试和比较,才能够得出什么是“好的健身房”的结论。


假如有一个平台能够让客户对健身房进行评价,不仅能够让普通人对健身房有所了解,让训练者对健身房更客观地进行选择,也能够对整个行业的规范和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就是健身行业的大众点评。


有了能够预约教练的平台,有了能够预约团体课程的平台,那么做出一个健身行业的“大众点评”和做健身社区一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看谁能够预先积累足够多的用户,并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


模式6:线上约人到线下活动


“约运动”“去运动”“动起来”“动力场”,这些APP同样也从名字上就反映出了他们的模式:线上约人到线下一起运动,线上预约场地到线下活动。


运动者是否必须通过这类APP才能够约到有相同兴趣的人一起运动呢?运动者是否必须通过这类APP才能够预约健身场所呢?运动者使用这类APP的过程中是否足够方便和快捷呢?这类的APP是否真的能够满足运动人群的需求呢?从目前我使用这类APP的结果来看,我并不抱乐观的态度。


模式7:健身周边产品


说到智能硬件,大家想到的就是智能手环。说到智能手环,大家想到的就是心率、卡路里和每日步数。智能硬件是否能够为健身者和健身行业从业者提供更多的东西呢?


一定是能够的。


但是智能硬件的产品迭代需要时间。


我和虎柔认为,不是出现新的智能硬件去取代已有的健身工具,而是健身的工具被逐渐地智能化。越来越多能够帮助训练者分析训练过程、训练结果的健身周边产品出现,帮助进一步提高健身的效率。智能硬件可以替代一部分原本属于教练的工作。


智能手环、智能称、智能跑步机、智能划船机,甚至智能毛巾、智能杠铃……这些智能硬件最终会形成一个闭环,一个为人体健康服务的智能生态系统。


模式8:线上饮食指导和饮食计划


真不好意思我漏了这个模式……


(过七个小时要飞去西安,所以实在没时间更新。待填坑,或者可以大家留言补充。)


四、总结


写完后回顾这篇文章,我发现这篇文章中带有太多我个人的立场。


我一直倾向于把大众健身行业看成是教育业而不是体育行业。因为在中国,绝大多数人都是属于还没有入门健身的阶段,而入门阶段的那部分训练者又一直处于学习和积累训练经验的阶段。如何更好地向健身者传授知识,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们怎么训练,恐怕才是目前大众行业所最为需要的东西。


我并不推荐(但也不反对)下载以上的APP,因为我认为目前它们都不够完善,离优秀都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本篇文章与前四篇文章不同,我不能保证本篇文章的客观性,因为所有的评价都带有我个人的立场。本篇文章是我基于目前行业背景做的对未来的简单预测,未来的实际情况一定会与我所预测的有不小的出入。本文仅提供思路参考,请在阅读后独立思考。


版权声明:本文原来标题《健身互联网,与互联网健身》,作者为陈柏龄,首发于知乎专栏「健身行业私人观察」


转载要求:1.本文仅允许在正文前注明作者和作者公众号陈柏龄的酱油台(soychen01)的情况下,进行非商业性转载。2.转载时本文正文时不可减少内容、修改内容或者增加内容(包括图片)。3.转载请附上版权声明和转载要求。4.转载请邮件通知jianshenzixishi@163.com。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