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04-03 06:30

你值得了解的十大生鲜电商

 “生鲜电商”之所以独立一派,在于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所谓“电商以类聚,新鲜以群分”,这个行业难在一个“鲜”字,它挑战的是电商领域各门活儿的高精尖,考验的是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所有人都认为这里充满好生意,但多数人也是一筹莫展。

本文特挑选了10家“生鲜电商”,逐一分析,涉及的企业有我买网、顺丰优选、本来生活、甫田网、沱沱工社、优菜网、多利农庄、正大天地、易果网、依谷网。

行文不甚严谨之处,还请当事企业及各位看客批评指正。

1、“我买”之踵

2008年中,中粮两员大将赵平原和张东风“密谋”中粮触电计划,当年电商风起云涌(1号店上线),不久后计划送到总舵宁高宁手中,这位大佬几乎没多加思考,当即拍案通过。

次年5月火速内测,最终选定8月18日这个黄道吉日上线,我买网横空出世。

当年,宁高宁很是得意,期望甚高,宣称“我买网可以大过中粮”,2011年中粮产值为千亿,显然这位爷在用国企老大的惯性思维断定这个市场,实则高估不少,只是这个黄粱美梦何时能醒罢了。

中粮旗下坐拥3家香港上市公司和3家内地上市公司,集团业务涉及五谷杂粮、柴米油盐、酒水饮料、蔬菜蛋肉、商业地产等业务板块,这些优质资源令人垂涎欲滴,但也只有国字号大鳄才能享用。

所谓阿克琉斯再强大也有“之踵”,优势和劣势本也是一家人,而中粮的这颗“踵”也正是基于自身的优质资源。

我买上线之初只销售自家产品,后来为了丰富品类进行了扩张,然而“护犊情深”总不可避免,当然这无关道德,比如至今在其网上仍找不到“伊利牛奶”,类似的潜规则还有多少,不得而知。

当年宁高宁剑指“沃尔玛”,甚至欲与马云一比高,但是这条路径是需要你不断的开放、开放、开放、扩充、扩充、扩充,然而中粮怀里抱着自己的亲子,还要兼顾天下弃儿,这得需要多大的胸怀。

更现实的是,打手远远眺望,1号店已一绝骑尘,踏的满路灰尘。

“我买网目前只做食品销售,优势在于中粮自己的产品可以成为内部供应商,但是,只做食品本身,要盈利还是挺困难的”一号店董事长于刚在两年前曾这样断言。

我斗胆替宁爷回一句“哥不怕,玩得起”。

2、“优选”难顺

话说2009年,顺丰嘉兴区部瞅准了一项大生意“卖五芳斋大肉粽”,顺丰速递员成了这个生意的“媒婆”。

我对顺丰速递员颇有好感,红黑相间的队服颇有军装范儿,各种口袋挂于腰间和两腿外侧,可谓兼具嘻哈之风,甚是喜欢。试想门口有位这样的帅哥轻声细语道“亲,我们有正宗的嘉兴大肉粽,送货到门,还给您打个八折”,这等“刚需”还能拒绝?搞定。

据说,2009年嘉兴区部一个端午节就卖了100多万粽子,次年翻了数倍,更喜悦的是这一粒粒“大肉粽”触动了王卫神经,他想到的是自家军中浩浩荡荡的10万配送大军,还有那此起彼伏响彻全国各地的门铃声,“叮咚、叮咚、叮咚……”

而,今天“优选”把配送员定义为“客户代表”,你应该知道是有渊源的了。

围绕核心产业链扩充、延伸产业链,一直是王卫深思慎行的战略,手里握着好牌,他当然想多做点事情,然而一路走来也并非顺畅。

从当初“E商圈”的不了了之(仅存香港业务),到后来“尊礼网”的余音绕梁,再到现在的“顺丰优选”,可谓一波三折,直到今天优选哥才算跌跌撞撞的摸到点门路,并有所斩获。

上个月,顺丰隆重宣布开通上、广、深三地配送业务,粉丝们趋之若鹜,三周内流量大涨近100%,各种营销战役也逐渐打响,微博里的水军锣鼓喧天、刀光剑影,甚是热闹。与其相比,我买网、正大天地、易果等流量却下滑20-40%,优选初战基本告捷。

然而,这位高富帅虽然继承了其父“沉稳、内敛、低调”的优秀基因,但能否所向披靡还不能轻易断定,何况半路常会杀出各种小魔鬼,路漫漫其修远兮。

近来有报“顺丰借道优选,构建冷链物流”,不无道理,顺丰虽有这个野心,但应不是本心,为了将来在“冷链物流”上吃顿饱饭,先搞个“优选”积累经验饿三年,这事禁不住思量。

3、“本来”面目

3月15日是个严肃而幽默的日子,当很多品牌忙着写“微博公关稿”的时候,本来人却开开心心的忙着送“柠檬”。

这是本来人最新策划的一期营销活动,目标精准直指京城400幢高级写字楼,对象明确锁定爱“拧巴”、爱美丽的都市女性,办法简单只要注册信息就送你四个柠檬。

白送?No,你不知不觉落入了“圈套”,当然这是自愿的,我猜那些美丽女性多少少少会附带买些其他东西(这些在注册页面早给你准备好了)。况且,一个人收到柠檬,整个办公室会成热点,最近三周,本来流量大涨250%,与送柠檬活动直接相关。

本来的创始团队来自南方报系和网易系,其深谙电子商务的精髓。网站视觉是我见到最舒服的一家,购物流程的细节体验也可圈可点。“本来生活”正如其名,倡导食物本来的味道,为此他们的买手会跑遍大江南北,找寻上等食材,可价格不菲。

本来应该感谢一位老人“褚时健”,有一天他们的买手巧遇在哀牢山种植生态橙子的储时健,对事件的本能敏感让本来人如获至宝,经过在微博上的一翻热炒,一代烟王又成了媒体焦点,加上各类大V的“添油加醋”,“褚橙”瞬间变成了全国知名品牌。自去年11月份“褚橙”推出以来,本来的订单量在个把月内就有了数倍增长。

现今,本来在逐渐拉长战线,像脱了缰绳的野马一样在诉求扩张,已在京东开店并上线,天猫商城的上线也指日可待,这些举措无关能否盈利,重点在“向大平台要知名度和流量”,以满足扩张需求,观察其产品线的扩充也可见一斑。

未来,能否守住其倡导的“本来味道”,我们期待。

4、“甫田”不是福建人干的

“甫(Fu)田”被很多人念成“莆(Pu)田”(福建的一个市),因此很多人便认为这个网站是福建人干的。

甫田网于2009年创立,创始人是位华裔。他3岁时随从父母从台湾移民到美国堪萨斯州,在美国是位电讯工程师,有着不错的工作和生活,然而不安分的他却想着回国创业,当父母得知他要卖菜的时候很是失望,一度认为他“没出息”,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没出息”的人却干了一件有出息的事,去年销售额近5000万,可能是现有生鲜电商中唯一盈利的企业。

之所以很少人能关注到这家企业,是因为你并不是他的目标客户,创立之初,他曾经在上海嘉善路农夫市集摆过地摊,而这个市集的主要客群有很多老外,后来慢慢发现这个市场的潜力,进而走上了电商之路。

我曾经给朋友说,即使给你们一样的起点,他能成而你却成不了,为啥?因为你没有这个市场所需要的基因。创始人在国外生活十几年,他对老外的生活习惯了如指掌,他非常清楚老外喜欢吃什么,能接受哪里的东西,等等这些都是拿钱买不到的经验。

甫田最大的挑战还是自己。随着老外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少,如果要保持持续增长,势必要开拓国人市场,然而国人和老外的饮食习惯、购买习惯等均有所不同,比如老外更喜欢吃牛肉,而国人更喜欢吃羊肉,商品策略、价格策略等都需要重新考量。

能Hold住老外,不代表能驾驭国人。

5、“沱沱”的小碎步

“沱沱”这两个字总让我想到一个动物“骆驼”,他不紧不慢悠闲自得,有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超然心态,可贵的每一步都走的挺踏实,令人着急的是他人已快“追尾”或“超车”,这就是我眼中的“沱沱公社”。

“沱沱”出身也不差,由九城倾力打造,当然不是做游戏的那个“第九城市”,而是九城网络技术公司,已在纳斯达克上市,这家公司的核心业务做B2G政府软件(企业对政府),市场占有率近90%,在行业市场里绝对垄断。

2009年时,九城特别成立天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自己整合了千亩农场,并成立特别团队亲自种菜、种水果,养猪、养鸡、养鸭等。

然而,这种做法势必受规模所限,单靠自身种养的产品很难满足大众市场,因此其也整合了不少别家农场的农产品,以丰富产品,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有些时候我们总是需要在精和快之间做个选择,当然并非抛弃,只是在某个阶段需要做个最优选择,显然沱沱工社想走精品路线。

有些时候我们要在盈利和市场份额之间做个选择,当然两者最好都有,只是在某个阶段需要牺牲另外一个,显然沱沱工社是想要前者“盈利”。

而,真的盈到利了吗?未知。



第6-10家




6、“优菜”的成长烦恼

优菜网是一家充满戏剧性的企业,创始人丁景涛年前在微博里宣称经营不下去了,150万求转让,于是众媒体纷纷报道,丁君也现身说法痛诉失败经验,没想到这么一“爆炒”,知名度和流量都上来了,于是乎在3月6日正式宣布“复活”。

当年,最令丁君自豪的格言是“像卖牛奶一样卖菜”,多么朗朗上口的Slogan,此君的模式是在帝都筛选部分小区,并在每户楼下装一个铁皮“菜箱”,短短数月就装了数千个,于是乎便实现了网上下单菜箱子拿货的O2O。

然而,为什么如此先进的模式却让丁君差点“折腰”?

其曾坦言“没有优质、稳定的货源”,因此他便经常披星戴月的去京城的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倒运货物,然后经过优选和包装后再送到铁皮盒子里,当然他并没有偷梁换柱的包装“概念”,这点诚实还是值得赞扬的。

不可否认,大众蔬菜市场也是最大的市场,然而这种“搬砖头”的活儿实在没有太多科技含量,客单价仅有40块,去掉损耗后估计连油费都赚不出来,这不明摆着是受累不讨好的生意嘛。

3月6日上线时,我再度浏览其网站,发现唯一变化的是,增加了更多更广更杂的SKU,唉,我很想和“优选”哥探讨几个问题:

1.当所售产品和周边菜场没有区别的时候,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

2.如何把那些有大把时间逛菜场和超市的大妈们拉到你网上来购物?

3.更多更广更杂的SKU是否能真的帮你实现长尾效应并盈利?

对了,我买了桶油,铁皮盒子放不下怎么办?

7、“多利农庄”的奢侈之旅

严格意义上多利农庄并不算电商企业,但在今天的国内市场,它是市场化最高的新型农业种植、销售企业,特拿来一说。

1月上旬,“有机会”生活体验会所隆重上市,其坐落在黄浦江畔,由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原班设计团队打造,主要用于承办鸡尾酒会、时尚Party、品牌发布会等,在这所里打个火锅得千元起,这事儿也只有多利能干的出来。

多利农庄的创始人是张同贵先生,最早在沪经营多利川菜馆,5年前把馆子给卖了,之后便揣着资金转入农业。起先,在浦东大团镇拿了1750亩地,经过了3年的土质改良,种起了有机蔬菜,这一种便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资本扩张之路。

至今已经融资2轮总计4000万美金,据媒体报道目前在准备第三轮5亿人民币的融资,并力争3-5年内完成上市。

前不久,张同贵先生对外宣称“已新建和收购7个种植基地,分别是北京、成都、九寨沟、湖州、丽江、崇明、海南”,可见其已完成华东、华西、华南、华北的全布局,足见多利的野心勃勃。

多利的主要营收来源是家庭宅配及企业事业单位的福利采购,据了解有约1万名宅配会员,年销售额已破亿元,其目标是在5内实现10亿元的销售,目前暂未开发独立的B2C商城,主要依靠其官网和线下来配合操作。

其实,多利被公众关注以来,遭受的非议也颇多,多数人议论的焦点是“是不是在打土地的主意”。有媒体报道多利落地大团镇以来,曾获得政府亿元的扶持资金,当然这种优惠政策无可厚非,无论把蔬菜卖多贵、把农业玩的多奢侈,从在商言商的角度也无可厚非。

最核心的是,如果我们的农民确实也随着多利的发展获得了相应的收益,那自然是最功德无量了。

8、“正大”好生意

此“正大”非彼“证大”,是泰籍华裔创业的跨国企业,公司从销售农作物种子创业起家,至今已是横跨农业、零售、金融、医药、房地产等近十个产业的综合集团。

其实大家很早和他就有亲密接触了,10年多前的央视著名节目“正大综艺”就是他冠名的,还有家超市你可能经常光顾,叫“易初莲花”,也隶属这家集团,当然还有你偶尔漫步的“正大广场”也是他家的。

正大在农业领域已形成完备的产业链,组成了“种子改良—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农牧产品加工—食品销售—进出口贸易”整条现代农牧产业链。

“正大天地”就是其在销售终端进一步延伸的产物,于2011年2月上线,至今刚有2年,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攻势却很凶猛,从去年开始便投放了大量户外广告,尤其是轨道交通媒体。

如果你经常在这家购物,就会发现虽然打着进口高端的形象,但产品的档次却异常多样,货源也多来自国内,价位不高,并配有“清仓式”的营销活动,如甩卖团购区、10元尝鲜区、限时秒杀区等,产品的层次决定了其客单价在150左右,并不高。

而优质的背景并不会令其资金受限,不仅自建冷藏、冷链和配送体系,还拿出了一副“舍命赔市场”的心态,频频出手市场占领消费者心智,不用核实,一定是在“赚吆喝”。

听说,正大天地已被转手易主,但此消息一直未得到证实,如果靠谱那就太离奇了。

9、不仅仅“易果”

这几年电商行业野蛮生长,可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盈不盈利不打紧,搏得眼球和市场份额是首要战略,因此投资人的钱多数都变成了“炮灰”。而有一类经营者往往被遗落在角落,他们默默耕耘,但小日子却一点不落寞,相反恰是红红火火,易果网便是如此。

金光磊是核心创始人之一,于2005年携团队创建易果网,正如其名刚开始仅仅销售水果,发展至今已成为一家综合的生鲜电商,涵盖蔬菜果蔬、蛋肉家禽、海鲜水产等。

易果网并非是金光磊的第一个电商作品,在此之前,于1999年曾做了一家从事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B2B企业,叫易贸网,而这家网站至今还在运营,主要提供现货交易服务,而交易产品比较冷门,主要有塑料、橡胶、化工原料等。

如此看来,金光磊浸淫电商多年,算是第一批触电的传统人员。

易果网在业界被公认为是“小清新”,这种小清新一方面来自整体视觉,一方面来自产品编辑,无论是色彩还是文字都丝丝入心,直击白领内心,能在第一时间抓住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是本事。

如果电商要盈利,“客单价”是重要的考量指标之一,当然客单价越高盈利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配送成本也会降低,比如配送一单的成本是20元,客单价150元和300元的配送成本会相差一倍。

“易果的客单价在300左右,去年年底时月销额已破千万”,金先生露底,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易果网曾多次拒绝融资,看来易果确实不差钱。

然而,易果的挑战正逐渐来临,正大的穷凶极恶,多利农庄的步步紧逼,顺丰优选也急吼拉吼的挺进上广深等八个城市,还有众多小鬼当道,如果易果再不主动出击,怕是真的会被遗忘。

10、“依谷”的潜伏

依谷网注册资本2000万,自称上线2年来,去年交易额近5000万人民币,发展会员数超10万人。

许多人愕然,然而当我们再深入了解其“家庭背景”,把依谷网比喻成一只潜伏在华南的猛虎并不为过。

易谷网母公司为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已上市),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退民进”的产物,是当年华南地区农业领域中的国字号巨鳄。

这里不得不提一位大人物——卫哲,当年“流落”阿里后便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基金,他都在关注什么呢?卫哲在新浪的个人微博总共关注了19人,然而没有一位是个人,均是企业“官微”,其中有5个分别是“依谷网+中农网+深圳农产品交易中心+广西糖网+昆商糖网”,而这几个网商均隶属于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卫哲于去年年初,携嘉御基金和景林高盈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3.44亿元入股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总共持股49%。

卫哲曾公开表示,他将用7年的传统领域和5年电商领域的经验,打造一个全新的对中国乃至全世界农业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

好了,这下你应该清楚依谷网的来历和野心了。

但依谷的流量并不高,每天独立访客维持在1000上下,据朋友透露其内部员工在百人左右,这些与其5000万的营业额好像不太符合,可见零售还不是其主要盈利来源,唯一的可能就是线下的家庭宅配和企事业单位的福利采购。

“依谷”要分拆上市,不无可能,但以这种盈利模式定位在B2C领域,多少会成为其绊脚石。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