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03-29 11:30

西方国家鼓吹3D打印可能是个政治问题,而非单纯的技术问题

这几日在翻看虎嗅178页的观点栏目文章,里面几次看到涉及3D打印的东西,既然这个偏重互联网的网站愿意刊发这方面的内容,我也不怕献丑说说自己的观点。

从《经济学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引发,《给3D打印泼点冷水》反对,再到《潘乱兄,你给3D打印泼的冷水泼跑偏了》,这是我此时翻开的三篇,之前还有一篇声称3D打印不是世界未来,新的工业革命只能由IT和互联网产业引发。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特点是对3D打印本身的技术没有怎么涉及,因此难免有些理想化。

3D打印的正式名称是增材制造,目前可以分为很多种,低端的是大家在视频网站看到的用树脂材料制造模型,这也是一般人对3D打印的理解;高端的是激光烧结,一般是用钛合金粉末制造成用于航空工业的零件,典型的就是战斗机机身大框,这也是我对其有所了解的原因。高端增材制造技术根本不可能普及,后面只谈低端的部分。

3D打印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制造一个新东西出来,其效率是高于传统工业加工手段的,因此它适合小批量制造或是产品原型的快速开发。从成本曲线看,刨除设计成本,其生产成本接近于水平线。传统制造手段前期投入很大,但其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迅速摊平,因此成本曲线左高右低。

这种简单的现实决定了3D打印和传统制造有各自的价格优势区,根据不同产品模具开发和生产线建设所需成本与时间的不同,两者各自的生产成本优势区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只有在生产数量低于一定限度的情况下,3D打印才有成本和时间优势可言,这也就是它的商业价值所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有能力在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外,再追求细节上的满足,因此就有了非核心功能的开发和针对一个大类市场的细分,这也是西方鼓吹3D打印一统未来的现实基础。但很多时候人们需求上的区别没有大到有市场价值的地步,例如我喜欢的电脑机箱外形与其他人很可能不同,但放到13亿人的大市场中,完全不需要13亿种机箱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也许1300种就足够了。

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作为互联网相关人员来说,考虑下网站和APP有时明明设计得更好、功能更多、颜色更漂亮,用户却偏偏不接受,就应该理解其重要性了。

所以3D打印的优势区应该是这样的:市场总体容量有限、用户需求区分明显、单种需求数量较低、价格敏感度低。同时满足这几个需求,3D打印的小批量快速制造才有价值,否则人们不会说我一定要买长度是173毫米、厚度1.7毫米、上面雕刻小熊维尼图案的汤勺,而是随便从市场上买一把就够用了。再考虑到材料限制,3D打印能够满足的范畴就更少了。所以目前虽然这个概念很热,但实际能做的事情很少,还属于未来才能推行的应用。

为什么西方国家现在就大肆鼓吹3D打印这一未来才能实际应用概念呢?这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制造威胁西方就业和经济已经很明显,在现有经济环境、政治模式和资源产出条件下,西方国家靠传统金融和工业模式重新实现获取超额利润补贴全社会、维持福利社会的可能基本不存在,这会导致西方尤其是欧洲国家的逐渐衰亡,这已经体现在欧洲的失业率、种族冲突和福利辩论中。

西方国家炒作这个概念,一方面给国内普通民众看,让他们觉得经济还有希望;另一方面给第三世界国家看,让他们不要轻易放弃对前殖民宗主国的联系;第三方面给中国看,作为谈判的筹码;第四方面也提供实际支持,促进这个行业加速发展。所以经济学人的那篇文章后面照例提到工业生产和工作机会回流的问题,这也是西方每篇此类文章的共同点。

3D打印的未来发展会如何呢?我认为这取决于两方面:技术本身的发展和人们需求支付能力的提高。能够制造的物品种类越多,3D打印才越有推广价值,否则只能局限于样品制造。人们为了满足差异化需求而支付溢价的能力越强,3D打印才越有推广的空间,否则就只能满足于买得起的量产品。

由于不了解材料技术和发展趋势,所以前者不予评论。就后者来说,个人认为世界经济中期发展趋势是在向着坏的方面发展的,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并未过去,只是被暂时掩盖,所以后面还会有一个更大的波动,这就导致中长期内3D打印都难以得到市场支持。不过也许这不重要,因为这段时间内也许技术跟本就没达到满足市场需求的地步。

至于生产是否会回流,以及经济学人文章所说劳动力薪酬占成本比例降低的问题,个人认为不能简单地看待,要放到整个生产全局才能认清楚。

产业效能是一个包含很多要素的东西,人工成本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衡量产业效能的标准大致是这样的,资本家综合考虑从策划一件产品的方案直到运输到最终销售地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并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进行权衡,速度越快、成本越低、性能越好,就意味着效能越高,当然以上三者要综合考虑,而不是只追求某一个。成本是效能中的一项,人工成本是总成本中的一项,所以单单人工成本低并不是决定性优势,孟加拉的人工比中国低多了。提到产业效能就想到人工成本是一个很经典的误解,绝大多数人在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都会如此想,我也曾经这样认为过。

企业生产包括很多方面,开办公司及分支机构所需的审批审核速度,依赖于国家行政机构的效率;产品设计用工程师的招聘与成本,依赖于国家高等教育在十几年前开始的持续投入;建设生产线所需的地皮和厂房,依赖于国家工业区建设和工业、建筑业发展;生产设备的购买,依赖于国家机械制造业的能力和规模;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能源,依赖于国家采矿业、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力行业各种零备件的交付,依赖于国家工业区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规模;生产过程,依赖于国家在二十年前的人口生育情况、十几年前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情况、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管理,依赖于当地经济政策、交通和通讯基础建设、地方风气、工业化水平和社会发展情况。

拿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吧,苹果公司生产的苹果4S手机,乔布斯最初计划在美国生产这款手机,但是在筹备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很多问题直到已经宣布上市后才发现。为了获得市场份额,上市时间不能推迟,苹果公司必须在最后期限前解决一切问题。手机所用的屏幕为了防擦痕用了一种玻璃,但是首先需要找到能马上生产这种玻璃的生产商,然后要有切割玻璃的生产商,最后是能够安装玻璃的工厂,而且这一切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并迅速生产几百万部以投放市场。苹果有个副总到了中国,发现这里的供应链很短,玻璃和塑料零件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切割、安装可以在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解决,每一家供货商只要花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就可以为客户送到货物,于是最终他们在这里下了订单。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一些行业的生产商会发现,他们可以获得快速、大批量、低成本、所需质量的产品,而且在作出任何设计上的更改后,工厂可以迅速提供修改后的产品,于是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这才是大量工业生产订单来到中国的根本原因,人工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方面。西方国家这几方面没有根本改变的话,人工一项是不足以改变全局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