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周,百度股价遭遇美股市场看空,似乎美国投资者对百度倾囊而出的O2O战略并不买账。以电影票在线选座为例,在国内该市场从去年开始到今年,BAT已经相继入场,均是势在必得地不惜代价砸钱烧钱力拼,但相反,在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又是互联网创新摇篮的美国,电影票在线选座却略显冷清,并没有引来好莱坞的恐慌,也没有让电影观众欲罢不能,这或许是华尔街很难感同身受百度糯米以及整个BAT为何要发力大战电影票在线选座的原因所在。
O2O市场在online的部分硅谷和北京、杭州或深圳在目标上都是一致的,就是以科技的高效率覆盖最大化的市场,而在offline的部分,中美之间的差异就出现了——国情的差异有来自商业文化方面的,但更多的是商业规则(或明或暗)的迥然不同。
谷歌退出中国,Facebook迟迟不能踏足中国,而特斯拉在中国遭遇的种种不幸都是硅谷思维与中国本土环境不相容的典型例证。无法预见到中国市场会遭遇什么,同时也不能理解在中国市场做一个大玩家的巨大收获与必须承担的成本是什么,这是包括华尔街和硅谷的精英们都或多或少缺的一根筋。
为什么美国电影票在线选座商动不到院线们的奶酪?
美国的电影产业有着百余年的历史,有着种类繁多的行业工会、协会,他们承担着行业自律的职能,也制约和规范着对电影产业觊觎的业外资本、机构。任何可能干扰或影响某个行业的奶酪大小的企图、动作都会被行业协会坚决地应对。
卢米埃影业有限公司总裁胡其鸣此前在接受时光网记者采访时曾介绍:“2011年全美影院业主协会(NATO)和美国电影协会(MPAA)制定了行规:非影院的网上售票公司,不得以低于影院零售票的价格销售电影票。第三方网上售票公司只能在该影院零售价格之上加收‘服务费’。这个行业规范制定之后,美国甚至欧洲的电影院行业,都因为互联网增加的新销售渠道而受益,同时也避免了各影院之间巨大的零售差价引发的价格战,上游制片公司的收入也获得了保障。”
在这样的自律和应对下,硅谷和华尔街都很难将自己的大把钞票像BAT一样在线选座行业猛烧。
美国用户对于在线选座并不热情,舆论对这个行业的“创新”也并不感冒,除了没有低价的刺激之外,还有当然是美国的放映市场本身其实缺乏足够的动力,北美(美国+加拿大)票房市场从2009年的106亿美元上下微小起伏多年后回落在了2014年的104亿美元,观影人次则从14.12亿人次掉落到了12.75亿人次。
为什么美国电影观众在逐渐远离影院呢?普华永道去年秋天面向北美1044位顾客做出的调查研究显示,53%的调查对象表示过去五年中不断上涨的电影票价才是令他们对电影院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站在中国的市场上,BAT们为了远方,当下必须烧钱
大胆想象一下,如果美国的在线选座商们能够有空间也像BAT一样大刀阔斧地票补刺激市场,美国电影市场当下的景气程度应会大不一样吧——至少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们或许会更敏锐地理解中国O2O的玩家们的打法和未来的可能性,要知道,中国电影市场的人口总量与北美市场相比体量高出一大截——纽约市人口超过800万,而中国超过1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就有6座,与纽约人口相当的特大城市就有10个。
现在正在进行的烧钱大战,不仅在激活大量过去远离影院的电影观众,同时还在提高低频观众的消费频次。在线选座毫无疑问是中国电影市场从300亿迈入千亿票房的推进器,从BAT的“连接”战略而言,在线选座的高频和高热(媒体注意力焦点)则是为什么他们愿意不惜一切代价耕耘这片市场的动机所在。
当然,这个市场实际上容不下太多的玩家,BAT之间的角逐最终会有人被逼退出,是哪一家能够笑到最后当然还是要看各位元帅的决心——
李彦宏已经拿出账面上500亿现金里的200亿注入百度糯米,以期未来三年血战O2O,而马云也在买下口碑网、改造支付宝来展开其对于O2O市场的攻势,唯有马化腾只是谨慎地布下了大众点评这颗棋子,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多的后招呢?
对于O2O市场来说,在科技提高效率之下,快速抵达规模化的覆盖,烧钱在所难免——当代中国有句俚语,“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而在美国则有Money talks——在这方面,其实中美并无差异。李彦宏在200亿之外,如今又拿出10亿美金回购百度股票,也是要向华尔街证明——你们错了,这场仗势在必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