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04-03 18:03

边缘化的常识:这个世界如何被引入歧途?

在科技越来越进步、知识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世界是否变得更明辨可懂?事态的发展是否更好预测?

数据分析专家西尔弗(Nate Silver)有近乎不可思议的预测能力:去年美国总统大选,他预测奥巴马的得票,与奥巴马在选举中的实际得票,仅有百分之零点一的误差。然而,他在新书《讯号与干扰——准确预测的关键》(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Why So Many Predictions Fail--But Some Don't)中,给世人泼了一盆刺骨的冷水。

西尔弗认为,我们无疑生活在一个大数据时代(era of Big Data)。据统计,现代人每天生产约二点五quintillion(百万的三次方)字节(bytes)新数据。问题是,数据不一定可以帮助我们解惑、释疑、预测和决策,有时反而会令我们更无所适从,甚至错判形势。按照西尔弗的分类,数据之中只有极小部分是有用的事实和数据,他称之为“讯号”(signals),其余大部分是无关重要的数据,他称之为妨碍我们寻找讯号的“干扰”(noise)。

在西尔弗的眼中,现代人活在一个“干扰”远远多于“讯号”的混沌世界。最致命的,是有些自以为把一切事情都想通想透的大理论家和大预言家——西尔弗用哲学家伯林(Isaiah Berlin)的分类,叫他们做“刺猬”(hedgehog)——往往把“干扰”错读为“讯号”,结果将世界引入歧途。

对此,专注研究运气、不确定性和或然率的美籍黎巴嫩裔学者和畅销书《黑天鹅》(The Black Swan)作者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深有同感。他在新作《反脆弱:从乱得益的东西》(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中引述牛顿的感叹——“我可以预测恒星的行踪,却无法估算人类的疯狂”(I can calculate the movements of the star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man.)。人类以为发明了科学,宇宙的谜团就会一一解开,忘记了世界其实只有极少东西可以“学术化、理性化、体系化和理论化”(academizable, rationalizable, formalizable, theoretizable)。

塔勒布指出,今日社会对任何与STEM四个英文字母有关的东西都奉若神明(指科学、机器、工程和数学)。专业人士的专业地位,以至专家的权威,皆建基于他们的知识和工作有多神秘、多深奥和多不可解。

于是,常识在日常生活中节节败退,被手握大权的决策者“打入冷宫”。这是踏入二十一世纪,社会进一步后现代化之后的全球趋势。常识被边缘化(the marginalization of common sense)跟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有本质上的不同。反智主义是一种对知性(intellect)和知识持怀疑甚至敌视态度的社会和文化价值,源自普罗大众以及想取悦普罗大众的民粹媒体,对精英意图垄断社会话语权的反抗。美国历史学家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在《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中,对此便有深入的分析。

然而,一个将常识边缘化的社会往往并不反智。刚刚相反,它十分重视知识,只是在它的眼中知识亦有尊卑之分:建基于常识的“普通知识”(common knowledge)不受重视,但常人难以理解、更遑论掌握的所谓“深奥知识”(esoteric knowledge)却被赋予无上的权威。今日人人谈“金融海啸”色变,其实整个尖端金融业(cutting-edge finance)的概念框架与运作原理,皆根于一套连行内人都摸不着头脑的“深奥知识”;而这“不可知的本质”,最终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原载《亚洲周刊》,标题为“常识被边缘化的危险”,作者为牛津大学出版社副总编。文章有删节。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