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资讯
视频
前沿科技
车与出行
商业消费
社会文化
金融财经
出海
国际热点
游戏娱乐
健康
书影音
医疗
3C数码
观点
其他
虎嗅视界
24小时
专题/活动
虎嗅智库
登录
极速注册
取消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数码
互联网
数码
互联网
热搜词
全国集采
医保
美联储
消费品牌
精神生活
运动品牌
二线城市
俄乌冲突
iPhone
账号或密码错误
2013-04-05 13:54
Google Reader倒下,还有Zite
虎嗅
无论你曾多么依赖Google Reader,今后都要改变了。心爱的产品可以被缅怀,但更适合被超越,关于内容聚合阅读,值得期待的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在PGC(专业人士产生内容)和UGC(用户生产内容)之外,正在出现的第三种选择:AAC(算法产生内容)。
Google宣布将于2013年7月1日起,停止Google Reader服务。消息公布后的一周里,我搜集了22篇相关文章,为写这篇东西做些准备。归纳起来,文章来源主要有两种:
1. Twitter (17篇)
2. RSS订阅(Feedly&Google Reader,5篇)
(之所以3/4强的文章来自Twitter,这与自己上网时间分配有关:作为社交媒体编辑,每天有差不多有15小时挂在Twitter上。)
这些数字说明了至少两件事:
1. 我们可以从社交媒体上获得足够多且有用的信息(只要fo对人且花的时间够多)。
2. 一年以来个人使用GR越来越少,甚至在知道它要被停的时候,也没想去缅怀一下。
如GigaOM文章所说,“GR之死没有给我带来太多困扰”。但文中“Social news has won”的判断也不准确。传统RSS方式是在受到社交媒体的冲击,但后者还不是一个好工具。某种程度上,它比RSS更差。
为什么?这要从数字时代的内容生产(production)与发布(distribution)说起。
UGC:为何社交新闻还没赢
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户产生内容)被视为Web2.0的一大特征。Web1.0时代的论坛发贴算是UGC的早期形态,当更适合“即时信息”传播的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普及后,它的力量愈发显现出来。
UGC的麻烦在于,获得有用信息的前提是fo对人并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如果你想要找的是某类特定信息,这明显是个笨办法。当然,有网友会像善用工具(如Twitter List),在UGC的大平台上,建起自己的小管道(niche channel)。但无论如何,我们要享受社交媒体带来的“社交”功能,就只能同时接受其并不高效的“媒体”功能。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时使用Twitter和RSS平台的网友不难发现,同一专业人士,其博客文章平均质量肯定比其tweets更高,这是因为作者的博文不需承载聊天搭讪等社交功能。也正因此,与完全为“阅读”而设计的GR相比,社交新闻还没有言胜的能力。
PGC:为什么我们爱GR
GR将停的消息一出,其重度用户哀怨一片,
霍炬一文
是其中代表。文中有许多感情强烈的个人观点,但也不乏冷静的判断,如“Google Reader确实始终没能成为一个大众产品,但因为其用户偏向专业和严肃,所以其数据质量相当高”一句,既总结出重度用户热爱GR的主因,也可视为对广义PGC (Professional-Generated-Content,专家产生内容)的一种概括。
UGC和PGC这种分类,最早多见于传统媒体内部,目的是为区分专业新闻人与普通网民在生产内容时的不同特点。本文所用PGC,是特指@virushuo文章中提到的“高质量数据生产者”——那些讨论专业问题的博客们。
但很多GR用户也曾被以下这个问题困扰过:即使某博客作者关注的领域很集中,其文章还是不可能永远只谈某一个主题;越是高产的博客,话题可能越宽泛,文章深度也相应越浅——通俗地说,越水。结果是订阅者点看无用信息的风险越大。假如你定了超过三位数的个人博客和机构网站,每天即使只扫一眼收到文章的标题,浏览的时间成本已经高得吓人。GR重度用户的“1000+强迫症”也由此而来:每天全看一遍太费时,但不扫完又怕会漏掉什么。
怎么破?
AAC:算法产生内容的未来
关于算法,有个简单逻辑我们可以先演绎一下:是否有些事情用机器做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如果是,就让那些能学习的机器去做;如果算法还能没代替人脑做这些事,譬如,还没能帮助我们接收和筛选信息,那一定是有地方出了问题(换句话说,有地方出现了机会)。在RSS和社交阅读都遇到问题的时候,算法产生内容(Algorithm Aggregated Content)可看做第三条道路(有不少评论也提到,GR的倒下也许还是件好事呢)。
去年有朋友推荐了Zite,一个“你可以不断训练它”的app。经过差不多12个月的使用,可以确认在投入产出上,Zite完胜GR,更不用说Twitter:单位时间内,你能在Zite上读到更多理想内容。
Zite的工作原理很早就有玩家做过概括,这里只想特别强调它的“学习能力”。譬如说,你关注了一个叫“心理学”的主题。第一次点入,能看到前后4-6天、共约四五十篇与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等有关的文章。你点开奥巴马政府宣布支持绘制脑图的那篇,看完⋯⋯关键步骤来了:Zite首先会让你选是否喜欢这篇东西(不像Facebook,Zite提供“不喜欢,以后不要再收到”的选项);同时,它会自动列出4-5个关键词(tag),你可全选,也可只选其中某几个。假如你只选“brain map”,那么,以后你在Zite里将有更多机会,看到含有这个关键词的文章。你对某类文章表示爱或不爱的次数越多,选的关键词越集中,Zite就越能明白你想看什么,下次就能更好地按你所需聚合文章。
(目前iPad版的Zite才有关键词选项,在iPhone和iPod Touch上则没有。)
GR和Twitter List遵循的是“信息源订阅(subscription)”,虽然它改变了Web1.0时代内容发布与接收的单向模式,可协助用户在海量信息源中,订阅自己偏好的部分,但这种订阅还是很粗糙的:你不得不泥沙具下,接收整个管道(channel)带来的所有东西。
(GR也曾尝试通过PostRank帮用户提高阅读效率,可惜这项实验只持续了一年左右即告结束。)
Zite则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进了一步:通过人机互动和机器学习,订阅可精确到词,从而实现更个人化的“定制(customization)”。这种定制模式下,“管道”不再是某个博客或者某个网站,而只是你关注的那个问题。
Zite和AAC的作用值得继续探讨下去:对渴望减少无用信息干扰、集中关注某类话题的人士来说,这是福音。而对于在“信息超载”时代受到严重冲击的媒体产业来说,AAC能成为他们更有效发布信息、找到更多利基市场(niche market)的新工具吗?
改变世界的动力
霍炬文中提到很多对GR的期望,其中一句大意是,GR做得好的话,本来有机会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如果GR真的这么重要,为什么Google不愿继续做下去呢?猜测很多,我们可以慢慢讨论。当下的关键问题,是找到内容聚合产品的短期替代方案,以及它的长期方向——AAC如何改善其不足(这个有机会另文再谈),以及AAC是否有机会与社交媒体或RSS结合。
再有,就是持续做下去的动力。有玩笑说懒人推动着世界进步,这话对了一半。也许很多新需求确实来自懒人(譬如我就懒得每天看1000+的订阅),但只有勤快人才可能将其实现。那么,又是什么在支持勤快人去执行?是互联网界创新和开放的精神?是商业利益的驱使?抑或其他?
每个人给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这里只提其中最不可能的一种:请愿,以及——比请愿更坏的——向政府请愿。
话说GR被kill消息传出没多久,Twitter上就出现这样一推:
“有消息称,大量美国用户将向政府发起请愿,请愿人数达到10万后,政府无论如何会给予一个说法,保持关注。” #GR关闭#
— 谷小西 (@isaac_koo) March 14, 2013
现在看来,这多半只是误传(万幸),否则就真是个天大的笑话。如果有技术有能力有独立思考习惯的geek们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都是要向政府请愿救自己,那这世界就真的麻烦了。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前沿科技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分享至:
0
大 家 都 在 看
从Reader之死看Google的短视
virushuo
52:44
#内幕大揭秘
为什么贴吧之后再无“贴吧”?
潘乱
这个苹果年度AI应用,为什么活不过一年?
爱范儿
对于AI,你确实应该焦虑
雅各布的灯塔©
沉迷AIGC两周后:某些人失业是必然的
刘飞Lufy
疯狂污染互联网,人类比AI擅长多了
爱范儿
为什么说TikTok和Shopify是一路人?
Yourseeker
35:56
#风口浪尖
社交媒体如何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方式?
潘乱
为什么短短两周之后,就鲜有人讨论ChatGPT了?
卫夕指北
12:10
#投资大讲堂
投资分析师如何筛选资讯?
很帅的投资客
01:20:20
#互联网大厂那些事儿
知乎的加减法,创作者、MCN和平台方的圆桌谈
潘乱
11:22
#高新技术流
科技巨头该为算法推荐注入价值观吗?
差评君
微信最后还是妥协了
朝外大街061
少读点书,多刷刷抖音吧
评论尸
卸载了抖音,也逃不过人情和技术的大网
商隐社
12:12
人人可创造、发力“短内容”:张小龙关于微信的7个思考
微信公开课©
46:21
#AI有多智能
深度商业分析:AIGC赛道风口来了?
李自然说
01:21:14
#AI有多智能
ChatGPT和OpenAI,通用AI的第一个里程碑
潘乱
37:31
#风口浪尖
社交媒体如何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方式?(二)
潘乱
01:07:12
#内幕大揭秘
社区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如何输出原创内容?
潘乱
大 家 都 在 搜
全国集采
医保
美联储
消费品牌
精神生活
运动品牌
二线城市
俄乌冲突
iPhone
APP内打开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
元
匿名赞赏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