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资讯
视频
前沿科技
车与出行
商业消费
社会文化
金融财经
出海
国际热点
游戏娱乐
健康
书影音
医疗
3C数码
观点
其他
虎嗅视界
24小时
专题/活动
虎嗅智库
登录
极速注册
取消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数码
互联网
数码
互联网
热搜词
芯片
英伟达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柔宇科技
经济
网红
货币
本地生活
账号或密码错误
2013-04-07 15:30
用物理学方法探求群体行为内在机理,通过流体力学和概率论解释社会学
虎嗅
把人放到社会中去研究
文/
Dante
书评人
《预知社会》的场面比较宏大。作者以“社会物理学”作为自己研究的线索,分析了人类社会的若干种形态及其内部的结构和变化。作者希望以尽可能简单的模型来描述人类行为,并且指出当观察者从大处着眼时,更容易发现人类和无生命的粒子所拥有的共性。
作者的论述由霍布斯和其所代表的机械论展开,而在全篇之中都可以发现霍布斯、洛克、卢梭和马克思的身影。作者论证说社会观察家喜欢在理想社会中把自己置于顶峰,因此有了柏拉图的哲人王,天主教会的刚愎自用以及议会提出的“议会高于一切”的呼吁。作者作为一个理性科学家,从盛赞霍布斯开始,巧妙地将美名安置在了以“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的“社会物理学家”身上。
支持性恶论的霍布斯,认为争权——亦即尽可能自我增强——是人类的本能。这种本能驱使下的人类除非遭遇更大的权力的阻止,绝不会停止自己的步伐,因为争权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原始状态下,为了能够摆脱无政府的混乱而生存,人群必须选出一个代表来为他们执行某些权力,这个人格化的代表就是利维坦。霍布斯经过严格的推理得出,由不可推翻的政府替代人们执行权力是人类社会的最优安排,而这种由科学的过程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优越性。
作者提出,虽然在社会中每个人的行为看起来杂乱无章,但是作为一个整体,人类社会的运行则是有章可循。就如同一个容器内的气体分子,单独拿出来看似乎每一个都在进行随机运动,但是把它们集合起来则构成了稳定的压强,而气体运动的趋势也很明朗——朝向熵的最大化。而统计学为这种判断锦上添花,每一个人的某些属性虽然作为个体有其随机特点,但是作为整体则表现出了明显的概率分布,人类服从定律如同原子服从定律一样明确,这样便达到了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统一。作为个体,我们或许拥有自由意志,但是作为集体,我们的许多行为看似杂乱,实则有章可循。最复杂的行为也许出自最简单的过程。
作者利用水和其他一些物质的相变来解释了某些事情为什么会突然发生。正如同临界点的水会在瞬间变成冰或者水蒸气一样,位于临界点的人群也会体现出类似的特点,在某种力的作用下会迅速改变自己的某种属性。作者举了妇孺皆知的纽约地铁涂鸦和纽约市犯罪率变化的例子来辅助自己的观点,也提到了《引爆点》对自己的启发作用。在后文中作者又提到,在亚稳态下,一旦有一个足够大的区域进入和此亚稳态相邻的任意一个稳态,该区域就会迅速扩大到所有个体。比方说婚姻和犯罪率等社会选择都呈现出这种特点。
作者提到了群体形态的变化,雪花、菌群、城市的发展看似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却有内在的联系,某些看似随机的变化也有其所遵循的深层次规律。一个群体的行为有时捉摸不定,但是当我们能分离出群体之内个体的行为原则时,会发现群体出现这样那样的行为原本是必然。而群智慧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体智慧的非线性加总。在研究不同情况下人群移动方式的时候指出了在开放空间下对长期道路选择的妥协——公园中人踩踏出的小路,以及在封闭性空间下个体(希望)高速度运动时发生的粘滞效应——着火的房间找出口。关于交通,作者提出了拥堵临界点的观察方式——当车辆密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道路会突然出现拥堵,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而从拥堵恢复畅通,则需要车辆密度下降到拥堵临界点以下的某个点的时候才有可能。
对于市场,作者在绕了个大弯之后似乎回到了有效市场假设,即市场无法预测,而预测本身对市场的干扰会让预测失去其预测的意义。我猜这里作者还想表达单一预测者的力量过于弱小,难以和市场反应形成均衡。经济学的发展史是由基本描述到精确建模,然后回归基本描述,重视经济中个体的反应。影响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要素过多,每一个个体都会受到社交网络(受和个体直接联系的其他个体影响),对经济整体形势的估计(受和个体并不直接联系的其他个体影响)等因素的作用,同时经济之中的个体有互相模仿的趋势。最终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计划经济会滋生腐败,市场经济会造成垄断,极端的计划经济或者极端的市场经济都会带来灾难。作者最后承认自己并没有真正发现经济学的内在规律,但是相信经济学仍然有可以简单量化的规律。
作者讨论了两种临界点——自组织临界和自损毁临界。前者是指临界后可能接着会发生另一次临界,比方说地震或者火灾;而自损毁临界中,一旦越过临界点就会到达稳态。自组织临界下,每一个临界变化的强度难以估计,但是其强度在统计学上却服从指数概率分布。
在公司成长方面作者似乎研究不深,但仍然得出了公司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数增长,在某一点上迅速崩坏。
在研究工商界和政界联盟构成的时候,作者使用了磁体的自旋分布作为类比的例子。作者提出磁体的自旋分布会产生一系列的极小值,而最终其稳态会出现在极小值(极值导数为零)之中,连接两个极小值的极大值点则是最终自旋分布落入哪个极小值的分岔点。作者满怀骄傲举了利用同一个模型进行研究的两个例子,分别是以Unix计算机标准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得出的结论是历史既非完全随机亦非完全决定。往往是在分岔点上的变化决定了历史的最作为研究对象终走向。而最终的联盟必然是某种不稳定能量值(类似于政界和商界的“熵”)最低的极值点。
作者还提到了在诸如选举的问题上人们的选择倾向。作者质疑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利用选举发出自己的声音,更有可能的情况是每一个选举者在自己的邻人中随机取样,然后决定自己的态度和立场。选民所选举的并非自己最喜欢的,而是看起来最流行的。而居住也有类似的分布特点。居民希望自己所在的社区和自己的特点类似,因此当周围环境有哪怕是很小的变化时,都有潜力引发居民改变居住地的大潮。模型告诉我们即使在完全没有组织和领导的情况下,每个个体只需要移动很少的几次,就能由完全随机的分布状态转变为色彩鲜明的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之内的个体在许多特点上有类似的属性。作者提出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应当放宽,从个体转移到集体身上,因为个体行为和个体在集体中的行为有很大差别,而大多数情况下个人处在集体之中。
在文化扩张中,作者的研究表明,初始状态的接近可以造成更进一步的接近,而初始状态越复杂——拥有越多的维度——就越容易造成在一两个维度上拥有接近的初始状态,从而造就更接近的最终状态。
作者接下来把目光转向了人际网络和互联网。对于“小世界”的研究汗牛充栋,不过作者对于万维网的研究表明,一切有效的联通都是以星型结构作为主架构,同时辅以小规模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在传输速度和传输可靠性上取得了最佳的均衡。这和我们的生活经验相符,我们的圈子中总是有几个人处于核心地位,而大多数消息的传播都依赖于这几个个体。而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个体有连接数限制和寿命限制,因此每个个体的连接数没有完全符合乘方率的概率分布。
作者还讨论了博弈过程,试图通过著名的策略生存的计算机实验来说明到底是霍布斯的性恶论还是卢梭的性善论能够更真实地符合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情况,以及用进化心理学的方式来说明为什么会这样。作者最重要的结论并无新颖之处——即长期合作的可能性会促生善意和真正的合作,而长期合作即将走到尽头时,这种善意的程度也会消退。作者总结说,在有噪音(有可能出现随机错误)的时候,机会主义者会有格外的优势。以德报德,以怨抱怨的策略会负于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但是机会主义者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赢家。用俗话说就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作者在全书的最后对人类社会进行了展望,不过并没有真正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是列举了一些重要思想家的观点。作者提到,自己以及同行的研究并没有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社会问题,而是希望能够给有能力设计这个社会中的某个方面的人提供一个思想方式,或是一个视角。
把人放到社会中去研究,把人作为互相更接近的个体,或者说,作为“概率人”来研究在未来必然成为社会学的发展方向,或者说成为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对“群智慧”的艳羡我早已有之,作者的旁征博引也差不多提到了所有我认为形成自己的“群意识”看法的来源的作家,只是有一本小说《群》不在此列。该书试图包罗万象,用简单的方式来解决复杂的问题,不过仍是一己之力,有诸多可以加强的地方。作者对于经济领域的看法略显单薄,考虑到这是我相对熟悉的一个领域,不禁大胆猜测这本科普读物的目标也就是把这许多的学科联系到一起,而非提出一两个惊天动地的命题吧。如果以此为目标,那么作者完成的倒是不错。建议希望能以更高的视角,更宽阔的视野来观察社会的人都能读一读这本书。
个人视角终有局限,如有非虚构类好书新书推荐,还望投稿或微博私信
@潘乱兄
物理社会学VS社会学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革新
文/
度眠
果壳产品经理
如果你说你学经济学或者金融学的,那人们通常会认为你是精于计算的,如果你说你学政治学的,那么人们通常认为你想走仕途,但是比较例外的是,如果你说你学社会学的,人们通常会楞一下,然后问:“社会学是干神马的?”
这个问题如果你想从学社会学的学生那里得到答案的话无异于自讨苦吃,因为他们几乎人人都预备好了不同的答案,令人发指的是,他们的导师居然还鼓励他们这么做。无怪乎有人说当今社会学仍然处在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所说的“前科学”时代。
暂且放下社会学(如果对此感兴趣的门外汉同学可以参看邱泽奇先生的《社会学是什么》暂且作为一个回答),我们来看看本书作者或明或暗提示我们的关于社会物理学的问题。
社会物理学可不是天真的物理学家想要进入社会科学领域的阵地而随便生造出来的词汇。它是正宗的近代社会学创始人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里面提出来的,而且原词就是社会物理学,后来才被简化为社会学,这种“**学科+**学科+学”的命名方式有一个很明显的意图,就是用后者的方法去研究前者的问题。我们从后来孔德的社会动力学和静力学这种名词的使用上也可以发现,他是如何受到当时影响广泛的牛顿力学体系的启发的。这也是为什么本书要从霍布斯写起的原因(也许同是英国人的关系,本书作者完全无视孔德),霍布斯的《利维坦》不但和孔德一样有着强烈的机械主义倾向,而且关于社会如何成为可能的理想实验,正是被现代博弈论发展和重新解释的命题,书中的博弈论还被物理学家借去很有创造性的演绎了一番。这样的内容安排使作者可以做到首尾呼应。以一个社会科学的基本观点为引子,然后用现代物理学的方法重新演绎,使之看上去更精确更有说服力,再强调作者从这些零散的似乎毫无关联的例子中看到的一种普遍的规律。这是几乎是所有19章课题内容的安排。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艰深的理论,即使你完全不懂物理学或者社会科学也没有关系,当然区别会体现在理解的程度上。
作者反复强调的重要规律是什么呢?在统计学的应用里,无论是社会科学或者自然科学,都遵循一个“钟型曲线”(或者以此为基准的)的概率模型,简单的说,这个概率模型的意思就是,越偏离正常范围的事件就越不可能发生。但是作者在物理学的“相变”这一概念的理论支持下,引出了另外一种统计规律,即极端偏离常态的事件与该事件发生的概率成指数关系。这是什么意思呢?股票市场的暴跌,国家的革命,都是在常态下很难发生的,基于钟型曲线的概率模型只能把这种现象视为“噪音”,既无法描述它更无法研究它。但是如果市场或者社会达到某种特定的状态(类似物理学的“相变”状态,其实我也不懂,|||-_-),那么在其中的任何一个分子的扰动都有可能引起整体的重大的瞬间的变化,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和引起的变化是成指数相关的。我们所说的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的古老命题似乎可以在此得到一定的解释。只是解释的效力只有你真的懂得这一规律和整体历史以后才可以判断了。这一规律,即“乘方率”在作者看来,不但长期作为噪音被社会科学家忽视,就连物理学家也没有对之产生足够的重视,一直没能像“钟型曲线”一样成为一个跨学科的方法论基础。
如果社会学离开哲学的怀抱曾经借了物理学一臂之力的话,那么在牛顿力学让位于量子力学的当下,社会学是否还有与之对话并汲取力量的必要呢?
我想作者的原话可以对这个问题做一些回答,“物理学有助于决策社会科学的,并不是使后者成为精确完美的理论,而是带来对其一项内容较为深刻的理解,使它不再遭受以往被忽视或者笨拙对待的境遇。这一内容,大家现在已经应当知道了,就是人们彼此间互相影响的效应。由局域性的相互作用发展为集体行为……这是物理学给社会科学送来的最重要的信息——切莫讲个体的心理状态轻易外延为群体行为。”(P238)最后一句话恰好是社会学的认识论所始终强调的,摆脱个人主义的观点的重要性,是社会学对心理学和经济学最为重要的补充。但这并不是作者的“社会物理学”提供的新鲜内容,他的意图在于,为群体行为去特殊化和先验化,“通过研究个体选择间的影响与个体的交换,了解群体行为模式的产生于变化。”这就涉及一些比较复杂的物理学模型,我也不懂,就不显摆了。我的观点是,在当下,让社会学借鉴物理学不管是不是必要,其主动权似乎只在物理学家了。
另外作者对经济学也有所论述,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是关于预测经济危机的讨论,这似乎表明了一个社会科学的研究为什么不可能也不可以达到物理学那样精确程度的与具体的技术和理论无关的悖论。
我们看一个经济学家如果“精确”预测经济危机的话会出现什么后果——
1、没人相信预测的内容,而市场当真出现崩溃。对此,评论家们会说这只是一个孤立的巧合,并没有统计意义。此外,只发出预警而不能扭转局面,预警又有什么用呢?
2、会有许多投资者相信这一预测,结果引发抢购和抛售的狂潮,由是导致暴跌——这就是说,预测变成了制造。
3、会有许多投资者相信这一预测,从而采取了谨慎的防范措施,使暴跌得以避免——这就是说,预测使自己坍台。
这就是追求在经济学领域内实现可预见性会造成的问题:市场的未来行为归根到底由交易者和投资者的信念和行为决定,于是乎,对未来进行预测(如果得到认真对待的话),可能就会带来改变未来的后果。(P187)
这本书终究是一个理论的杂烩,作者本身并没有独立的研究在里面。如果真正对这些物理理论或者社会科学理论感兴趣的话,不妨把这本书当成一个索引。这本书的译笔也很老道,综合来看,是一本难得的科普书。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分享至:
0
大 家 都 在 搜
芯片
英伟达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柔宇科技
经济
网红
货币
本地生活
APP内打开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
元
匿名赞赏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