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没有任何前戏,腾讯WE大会今天(11月08日)在北展剧场举行,在波涛汹涌的人群两侧,不时有几个叫卖门票的黄牛,现场也几乎座无虚席,可见这场跟未来科技有关的大会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从上午10点开始,一场接一场的演讲接踵而至,如同一个个初露头角的小明星在展望未来,给我们描绘了一种我们生活可能的前景,无论是量子悬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机器人、医学、教育……都让人看得有些血脉偾张。但是,走出会场,吹着冷风,脑袋也顿时冷静了不少,这些科学家、初创企业,以及巨无霸企业所秀的这些“未来智能”何时才能普惠到寻常百姓呢?
WE大会去年(同样是11月8日)有12个主题演讲,今年猛增至16个,中间还穿插着2场规格更高的圆桌对话。最后,一向低调的汤道生操着一口比他的普通话要标准的英语对话两位嘉宾,顺便给本是记者节的今天画上了个句号。本应趁着周末疯狂睡觉的记者却在被一天的演讲轰炸得头昏脑胀、头痛欲裂之后还不得不喝着咖啡侍弄文字,伺候读者。
庆幸的是,今年的演讲一场比一场精彩,尤其下午的探索场演讲嘉宾要比上午的创新场规格更高、演讲内容更加吸引人。我跟腾讯的人闲聊时说,你们这个会违反常规啊,一般的大会开场必须劲爆、结尾必须无聊。腾讯的人告诉我,是故意这么安排的。闲话少叙,为了让你能在一篇文章里尽览16位演讲者演讲的精彩内容,按照惯例,进行了删节、提炼。
以下演讲速记均由腾讯提供,虎嗅进行删编,不过,全文依然长达1.5万字,所以如果你没有耐心读下去,不妨先收藏吧,或者捡着感兴趣的读读。
1)演讲者:WOW INC制作人、技术总监浅井宣通
今天我跟大家讲一下我如何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些我以前做的工作,名字叫Facehacking,我要跟踪实时的面部的变化,同时把这样一些图形给投影上面去。第二天我就把这样一个视频上传到了网上,在全球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天有100万次的访问量,整体的访问量达到500多万,还有700万次的观看记录。我同时得到了来自150个国家的500个邀请,这也包含了一些邀请我参加电视、杂志和音乐视频一些大众艺术的媒体采访,我同时也得到了很多的大奖,包含了电子艺术奖等等。
互联网现在已经变得非常地强大,我刚才是在个人账户上加载内容,里面没有任何的促销或者是广告,这样的一个广告方式可以得到根本的改变,媒体的能力并不只是曝光量,而是关于内容的有趣性。
我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一般都特别关注两点事情,第一是现代性,还有一个是广泛性。
我们讲讲我们是怎么能做到这样一个作品,我们特别强调准确性和精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任何一个令人惊讶的效果,我做的一些三维的建模,包括把一些纹理从图片拿过来投影上去,这种建模应该是包括眼部一些最精细的细节都应该是非常准确和精细的。
这是一个全息的图景的设置(现场,这位来自日本的朋友演示了多个利用3D建模、虚拟现实、3D投影技术实现的在人脸上实现超逼真彩绘和机器人状的作品,此处节选其一),这里面反映出了烟火的情况,因为这个客户是我们日本邮政,我使用了7000个明信片大小的平板,能把一个物体变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作品。我使用的是MAX来编写这样的程序,这是一个时间控制的程序,就是用来控制BGM,之后把这些视频给同步起来,这样只是需要花几天时间来完成这个作品,速度是很快的,而且给MAX带来了一些惊人的效果。
所以到底什么才是创意呢?创意就是要把不可能的东西变成可能,我们让它去实现这一点的时候,你们感到是非常兴奋的,能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就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创意,给你作品带来了奇迹的效果,当我们撞墙的时候不要放弃,因为你们有这样的问题,撞墙了之后就想如何解决和控制这个问题,只要有这样的意志就能找到最后的办法,有志者事竟成。
2)演讲者: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
在这场演讲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在刘若鹏演讲进行到一半,正在安利他的深度空间和超材料时,在偌大的会场右后方,有一位男士叫嚣着“骗子”“你讲的跟特殊材料有毛关系?”等,一共出现三次,一度打断演讲者,随后这位同学被现场安保请了出去。后来中午吃饭的时候听腾讯的人说,此人可能是来自光启科学的竞争对手。而有意思的是,这也是16场演讲中唯一的事故。对于光启是否在吹牛或欺骗,我们不做讨论,以下是演讲删节版:
未来是属于深度空间,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关于一个空间的故事。实际上所有的空间时空都被所有的物质、质量、重量所扭曲,我们知道这个束射灯的灯光,其实因为我体重的缘故,在经过我的时候是被扭曲了的。这种扭曲的空间是在非常浩瀚的宇宙中天文家监测证实了这种扭曲。
下面我们就可以看几个案例,我们到底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搬到空间中去,云端号就是我们把整个智慧城市的云平台搬到了空间中去,真是真正在云层之上的云平台,可以搭载400公斤到一吨的任务载荷,在天空中掌管整个城市的智慧城市的功能。在这里可以监控交通,提供整个城市应急通信,掌管超过十万个节点物联网的管理,并且还可以监控12.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深圳的云端号我们监控到了东沙群岛的商船,以及对地质和环境的监测和整个火灾的预警和监测。
我们还可以把我们的眼睛搬到太空中去,下面就是U—1空间悬浮站,这个悬浮站是利用了浮力、利用了新能源的混合动力,长时间在空间中一个全新的监控平台,可以超过10小时,把这样的空间悬浮站拍到我们的景区,派到自然保护区,甚至派到整个城市的交通。
这就是可以实现我们在座各位每一个人儿时梦想的钢铁侠飞行包,走进这个飞行包带上安全带,左手控制起降,右手控制方向,就可以像钢铁侠一样在1500米以内的高度随意的飞行。大家坐上这样的飞行包,可以持续飞行30到45分钟在空间中进行,有这样的空间飞行装备我们可以拭目以待,到底它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
3)演讲者: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究助理欧冀飞
这场演讲的有趣之处在于,他所研究的材料的可塑性,可以实现我们生活中无论是衣服、桌椅还是自行车等生活日常用品可根据需求任意变软变硬,并实现不同的形状,还是吸引了好感,以下是删节版:
昨天彩排的时候在这里拍了一张舞台的照片,发在微信上面,不明真相的学生说,这是”中国好声音”吗?我说差不多,不过今天我们不是来唱歌,是来讲故事,我今天讲的故事是和材料相关的,具体来说是可编程材料。
当我在德国研究室的时候,大家经常会争论这样一个触摸屏的技术,材料破坏了我们的设计,所有的设计、所有的设备都是用玻璃这样一种非常薄的材料。其实这对于人类来说,因为我们生于一个三维的世界,所以我们想改变这一点。
我们做衣服的布料,桌子、椅子这种材料,来看一下我们如何把薄的平板材质去内嵌一些压力感应器,比如说这是一种薄膜材质,我们充上气开始做平移的材料,但是我们设计的时候可以把它成做成各种形状,它有可塑性。
我们再来看一看医疗设备,这个时候我们在想,比如说我们要打石膏,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替代石膏的材料,比如说你把你的手臂伸出来,你把这样一种可以改变软硬程度的材料根据你的手的形状绕上去,然后再变硬。
我们如何把材质离我们的身体更近一些,我们正在想象如何去打造未来的鞋子。我们的想法就是,我们走路的时候、跑步的时候,对鞋子的要求不一样,我们走路的时候希望鞋子非常软,但是我们其他的时候又希望鞋子变硬。我们可以放上速度感应器,跑步的时候鞋帮的部分变硬了,下面的部分还是软的。我们找到总统跑步鞋NewBalance这个品牌,让这些专门做运动鞋设计师的人帮我们设计新的鞋,这是我们做出的第一个新材料的可以变换软硬度的圆形鞋。
最后为大家引用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Hiroshi,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海洋与陆地相接的地方,生命在水、沙、风的漩涡的地方变得非常多样,今天我们在海岸线上试图平衡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的身份”。
4)演讲者:虚现科技首席执行官庞晨
这场演讲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演讲者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美女,在午间吃饭时,身边几个男记者(不包括在下)对这样一位美女居然踏足VR领域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敬仰和赞叹,以下是删节版:
虚拟现实到底会跟我们的生活产生一些什么样的交际,它的未来会变成怎么样,我们来说一下交互和社交。
什么是虚拟现实交互,刚才有聊到感官的欺骗,所有的感官视觉当然是最重要的基础,当我们戴上头戴显示器之后看到的就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可以看侏罗纪的恐龙,也可以穿越宇宙看看世界的尽头,仅仅去看完全不能满足我们的,我们会自然而然想在这个世界上自由的走动做点什么这样才有趣曲,这样沟通互动就是交互。什么是好的虚拟现实的交互呢?
人的自然动作才是最适合虚拟现实的交互方式,不好的虚拟现实交互方式会带来什么问题呢?除了刚才讲的破坏沉浸感以外,还引发一种晕动症的感觉,我们戴上显示器以后人的大脑就会用头晕、恶心这种信号提醒你,你的身体处在一个不正常的状态,当然我们是没有办法接受头晕的。所以说好的虚拟现实交互方式不是一个选择,而是必须。这些都是已经非常适合虚拟现实的交互设备,有了这些设备再结合场地和内容,我们就可以拥有一整套虚拟现实交互系统,不同的方案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如果我们非常基础的按照所需要场地的大小来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三种,这里所讲的每一种方案都是非常适合虚拟现实的交互方式,我们可能会因为不同的成本,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案,可以打破分类进行组合。
广域空间方案,我们需要大的场地,针对这个场地的大小设计和开发内容,我们穿上计算器和传感器就可以在这个世界中自由的行走,形成一种贴近真实的体验。成本比较高,比较适合用在专业的商业项目或者是大型的主题公园,像迪士尼乐园。
定制空间方案,这种方案其实可以看作成一个小型的广域空间方案,我们通过头戴显示器的设备,我们划分出一个固定大小的空间,可能是五平米或者是二三十平米,使用者在这个范围之内进行移动和行动,不能超出这个范围。这样的话成本就会降下很多,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固定的场地,这个场地不需要放任何的东西,我们根据这个场地设计和开发内容。
极小空间方案这是我们做的事情,虚拟现实行动平台,有了这样的设备,就可以解决虚拟和现实空间上的冲突,它可以让使用者在现实中极小的空间就可以实现在虚拟世界中无限的360度的行动,通过传感器捕捉人体的行动动作、信号,并且映射到内容当中去。它们不需要特殊的内容,也不需要特殊的场地也就是说我们只要一平米就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想走多远就走多远,我们不需要租一个篮球场,也不用担心撞到东西,也不用担心走出范围,这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方案,因为可以用在任何地方,任何内容。
5)演讲者:H+Technology首席技术官Dhruv Adhia
我们把未来的全息的技术看我们成在H+研究的主要的目前,我们把激光技术进一步推动,有更高的像素,吸引我们的生活。
我们有来自两个重要人物的重要的启发,他们把我们的工作用信息媒体的方式如何看待未来的数字世界,一个是Scap他是1971年物理学的诺贝尔奖,他有相关的全息技术的发明,没有太多的突破,有很多的挑战需要克服。H+就是面对这样的挑战,经济、节能、安全的挑战这样的技术。
第二位是HohnH.Pepper,他是有几十亿美元的创新的科学家,主要是结合了魔力化的技术,用佩珀尔幻想原理(Pepper's Ghost),为我们带来充满魔力的效果。
这是Holus(该公司的产品之一),它可以在一个平面的屏幕上,把内容变成3D的全息的体验,它可以连接任何一种计算的装置,包括一些平板电脑、计算机或者是X-box等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带来一些效果,它模拟的是全息的感觉,能够有这样的一些定位确定你的位置。我们有这样的一些传感器,把手机跟Holus连接,可以得到相对的系统,确定Holus的位置,他取决于你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它差不多同时可以连接4到8个人。
我们设计Holus的时候想更多地了解社区的概念,并不是围绕着创造一种技术,而是要了解设计到底是什么样的目的,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些挑战,我们想看一下社区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我们设计软件开发工具、中间件、可视化语言,让开发者、设计者能很容易把目前的应用和游戏转换成跟全息技术兼容的情况。你看下面的视频可以连接很多传感器,以及很多硬件、计算机附件,得到更好的呈现。我们的开发包主要是针对游戏引擎和开发引擎来做的。
我们的公司三年前主要是在一个车库里面建立起来的,我们的愿景是希望能有人类化的技术。
6)演讲者:Kappo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Ivan Paez Mora
说句实话,这位来自智利的帅哥讲得我仔细听了,但是并不是很吸引人,他演讲的主要意思大概是,他小时候喜欢骑自行车,然后发现现在人们把自行车闲置了起来,不再利用。他想实现智利交通的自行车网,形成连接。但是考虑到我国公路的复杂性,可能并不适用。
7)演讲者:Quantum Experience Ltd首席运营官Itai Ben-Mordechai
必须告诉你,这是上午7场中唯一一场人们自觉鼓掌的演讲,因为它所展示的量子悬浮技术简直太科幻了。演讲者利用液氮的低温冷却,使超导体可以以任意姿态悬浮在磁场中,并且可高速运转:
大家在这里所看到的现象叫做量子悬浮,或者量子锁模,这种现象超导体和量子之间发生的一种现象,几百年前我们就发现了这种物理现象,这是由于最近的一些技术和发明,我才能今天给大家在实验室以外展示这种现象。但是究竟什么是超导体呢?超导体是一种材料,一旦它达到某个低温之后,就可以达到量子的状态。我再次重复量子概念固态和液态是量子态,它是一种新的物理学,究竟超导体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首先超导体具有超导性,它的电阻为零,电实际上是流动的,是电子的流动,在正常的导体中,这些电子有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阻碍,会产生一些能量的损耗,有的时候我们煮咖啡或者是热食物的时候都是需要的,但是在超导体中没有这种碰撞,没有这种能量的散发,我可以一直的利用这个能量,我可以一直的移动下去。因为它不消耗能量,所以不会产生能量的损失,所以它是一个超导体,这是电流过的一个超导体,但是超导体并不仅仅有如此厉害的能力,而且它在内部是有磁场的,超导体自身会发生变化,会将磁力向外来推,向外排斥。它创造了自己的磁场,改变了周围的环境。
大家不管是否相信,即便是超导体,它也不是完美的。其中有一些磁场还是可以存在在它的体内的。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去假想一个磁力线,或者一个非常细的磁场穿过超导体。它有的时候不能完全穿过,它还存在里面,在这种情况下,超导体失去了超导性就变成了一个正常的材料。所以有的时候是非常细的一个磁的流动,一旦被粘在它的里面,它就会在空气中悬浮在一个三维的空间中。
接下来我通过实例来演示一下。这是一个非常强的磁铁,它能够在上面创造一个非常强的磁场。超导体是需要冷却到低温的,我用液氮将它冷却,它现在正在被冷却。接下来它就会把温度下降到190度摄氏度以下,我把这出来以后就可以直接在空气中悬浮了。并不仅仅是悬浮,实际上是量子锁模,我可以改变它的方向、改变它的位置、倾斜角度,甚至可以把它翻过来。它并不仅仅是悬浮,并不是两个磁场相斥那么简单,它是有电子锁模,有20亿个磁通量在里面。我可以采取对称的方式,这个磁场它周围都是对称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你这样做了,如果我把一个超导体放在这儿,就可以让它运动起来,这是一个毫无阻碍的运动,一直都在进行这个运动,直到它的温度上升失去超导性,我可以把它反转过来,非常酷。
我们也可以用更大的东西,比如说很大的一个磁场,任何一个形状的东西都可以,只要周围有一个磁场就行。超导体只是能够感觉到周围的磁场,它不管你外部是一个什么形状。当然我可以让它运动起来。完全不需要对它进行干预。正如我所说的,这样的量子锁模不是悬浮,如果改变角度的话,它一样按照原来的角度进行移动,就好象是粘上了一样,我还可以放上另外一个。我们还可以让它悬浮起来,一个可以在另外一个的上面。它必须要保持低温状态,这对于超导性来讲是最关键的。
我想给大家讲一讲超导体的商业利用。在商业实验中,我们的客户到课堂来向我们的学生讲解怎么样使用。学生现在亲眼看见,他们非常感兴趣,他们也可以进行更多的研究。这些确实可以给很多的人带来新的启发,可以去展示未来的可能性,比如说人们问到是否可以把食物悬浮起来呢?如果有一个盘子悬浮器会非常有趣的。悬浮盘子也是非常复杂的,需要非常稳,而且重量也很大,但是我们确实做到了,我们把两百克的食物悬浮起来两分钟。而且我知道可能你们有些人觉得不太相信,才两分钟或者十分钟,你这些东西能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呢?能让东西在量子态保持多久?
我们的愿景就是首先要教育人们,让所有的人看到、感到并且使用到。我们对超导体的愿景就是我们希望在未来五到十年,超导体将会变成常见的一种材料。就像现在硅芯片的普及一样,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来看,都来去实验一下,都去摸一下。这就是我们无尽的梦想。
8)演讲者:LinkedIn(领英)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m(里德·霍夫曼)
没错,11月7日晚19:00—21:00,Reid Hoffmam刚在清华大学和李开复一起给了大家两个小时的鸡汤。听说现场爆满,以至于很多人都没法儿进去,我昨晚本来也想去的,后来天太冷我就主动放弃了。还好,他今天出现在了腾讯WE大会上,给了一场高规格的演讲,鉴于这场演讲是我认为对中美创业非常有启发性的,我此处仅给你们透露一点点,随后会将他的演讲单发一篇文章:
这些都是代表我们硅谷的创业公司成长为好的公司的图形代表,比如说iOS和watercome,我们知道左边的表格中叫独角兽,意味着你以10亿美元计。我们知道网络世界右边表格里是龙型的企业,它是我们所说的以百亿美元计的公司,因为有了这些网络使得这些企业能诞生。我们列出了15个上市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其中5家来自中国,尽管很明显其实还会在中国涌现更多的大互联网公司,其中有8家是来自于硅谷。
我们思考一下在互联网时代,为什么在全球世界上两大区域贡献了世界上排名前15大的互联网公司呢?我们来看一下这些新领域的公司,在榜单上的中国公司是有4家,而有7家来自硅谷、来自加州。这确实是令人感到震惊的,也就知道了这些龙都产生于哪里,就产生于这两个区域。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两者之间的共性,这种共性能够首先让我们知道超大规模的公司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他们拥有广大的本土市场,这就意味着企业家首先针对本土开发非常好的成功的产品,然后再把它做大。
第二,必须要有创业文化,而创业文化的一部分就是愿意承担风险,愿意大胆创新,愿意不断地尝试失败、再尝试,中国和硅谷在这方面都做得非常好。
第三,融资环境,我们可以获得大规模的风险投资,正是因为这一点能够让企业快速迅速地做大,而中国和硅谷在这方面又是做得非常好的。
第四,技术人才,从全球来看中国和硅谷是唯一两个能够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的地方,我们才能有技术去构建大型的公司。
第五,竞争,在中国有很多,在硅谷也是这样,数以千计的初创企业在竞争,所以有很多的并购,他们不断地发生演变。
我们再来回到硅谷谈一下。
首先,硅谷成功秘诀之一就是网络,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不光是关系,还有非常经典的每一次我们跟硅谷的人谈,不断地把自己介绍给别人,他们主要是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甚至跟竞争对手交流的时候都在做同样的事情,这就是网络的深度效应。
第二,在硅谷有非常深度的技术能力,不光是移动应用,我们知道中国的移动应用非常好,还有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空间探索、生物技术、核能技术等等,它们来自于大学或者是企业的实验室。
第三,硅谷的企业从一出生就有一个全球的视野,几乎所有的这些硅谷的创业公司只要产品一发布都是全球性的,比如说Facebook,其实是专门有一个语言的应用提供给用户,是支持世界上所有的语言的。还有企业的发展,待会儿我会具体谈,我们知道有美团、大众点评合并了,这个有一点不一样,我们待会儿会谈硅谷之所以涌现出非常好的大型的公司,是因为具体的公司收购制造了大型的战略的机会,我认为在中国、未来的十多年会出现这样的趋势,因为网络的时代这一点非常重要。
最后一点,公司之间的人才流动是非常重要的,我来举一个例子,在硅谷当一家公司开始成长的时候基本上他们是从别的公司把人才招募过来,比如说Facebook、领英开始增长的时候,我们从Google那挖人过来,因为谷歌已经解决过我们成长中的痛苦的问题,我认为中国和硅谷互相学习是非常好的机会。
9)演讲者: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总监Joi Ito(伊藤穰一)
Joi Ito的演讲非常有意思,虽然我也听不懂他讲的各种逼格高不可攀的生物科学到底是什么鬼,可能是我对学者型专家天生的好感。以下是他的演讲实录的略微删节版:
我在硅谷做了很多的工作,五年前我到了波士顿,我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主任,这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美国实验室,有30年的历史,但是它又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比较奇怪的实验室,首先是唯独一个有学术部门的实验室,还有一些单独的学术机构,可以给学费,不一样的。学生要沿着实验室和上课之间来回走,我们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本身做,也做一些学术教学。
还有很多公司支持我们,有80多个公司对我们实验室提供资金支持,多数的实验室会写建议,再拿到一些钱,根据这些钱再拿出成果,我们这个实验室的目的是这样的?我们先从企业家拿到钱以后愿意怎么用怎么用,我们自愿支配,我们成员们共享知识产权和开发出来的发明,大家共同工作进行共享,比如华为、LG、三星他们都是竞争对手,他们也在我们实验室当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共同工作,一个目标,我们预算是一年六千万美元,有很多的群体,首先有教员,这是每个小组的符号。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做了什么研究工作?其中一个工作谷歌已经开始了,很多公司讲到自动汽车,什么叫自动汽车,就是怎么样编程,我们做了一个研究,大家感觉一个车应该为了能够保证十个人,救十个人,是牺牲十个人还是救十个人撞死驾驶员,我们提供这些标准。
在中国也是如此,我想说生物学也是如此,生物学的研究成本也不断的下降,我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讲生物学是什么意思,生物学内容很多,Sorona是一种材料,是化学公司开发出来的,有点像聚合体,用植物和生物的材料合成的东西转化成一种塑料的东西,传统来讲你要做尼龙化纤,是用石油的天然气或者煤的产品,但是现在我们用植物来转化的话效率能提高30%,而且更加的安全。
但有一个问题这个流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七年的时间,花了四千万美元在进行研发,所以大公司才能做得起这样的研究,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可能性,我们称之为DNA的合成,人的基因有AGCT四种不同的染色体组成,把这些核素组合出来就设计出基因,然后写编程打印出来。你看一下在上面,把所有各种不同的基因代码拿出来,生出来不同的生物点,可以解释每个代码是什么意思,放在一个小盒子里,然后编程把它打印出来,放在一个酵母里头,或者一个细菌里头,重新再产生一下,这个酵母和细菌就可以根据编成产生你所需要的结果,比如把糖放在尼龙里面,把传感器或者一个药开发出来,这里面有很多不同的组成部分,基因排序的成本,通过在人基因的排列顺序才能进一步了解基因。
下面我们再讲一下小孩,讲讲儿童,有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一看互联网我们就知道,如果你不了解互联网的人来设计互联网的东西是很难的,或者在互联网开始工作。与此同时孩子们也是一样的,他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移动世界,我们过去还没有手机的时代,大家的大脑不一样,现在的大脑和过去的大脑不一样,我们要非常的谨慎,我们在设计教育体系,教育软件的时候,设计一个统不要根据我们的假设来设计,要根据我们的环境,根据儿童的环境设计,他们的环境是相互连接的,还有人工智能的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东西,做数据以及很多的工作,现在有很多创新性的研究小组在工作。
我个人三次曾经辍学,因为这个系统我觉得不好,我觉得上大学的时候我不读书完百科全书就不让我做工作,现在的世界不一样了,需要什么就看什么东西,就干我感兴趣的工作,这是在麻省理工学院做的实验,这个是测谎仪,我们用了非常好的现象,如果你的脑袋活跃的话,皮肤的导电性变化了,我们测试皮肤导电性就知道你的大脑活跃不活跃。我们让学生戴了一个礼拜的仪器,睡觉的时候脑袋还在活动,研究的时候还在活动,右侧黄颜色是上课的时候,非常平,上课的时候脑子不活动,睡觉的时候比上课的时候更活跃,上课反而非常的轻松,这可能是一个新的东西,可能我过去也这样,现在我们可以测量了。
10)演讲者:未来学家工厂oDD负责人Dhairya Dand
这位演讲者让我没有任何印象,唯一的感叹是,他可真爱搬家啊,并且是从不同的国家到不同的国家:
我们的未来,到底什么是未来呢?是技术吗?我们目前有这么多的技术,有虚拟现实、纳米技术、生物技术都是不断的产生的。技术真正的让我们人类去获得技术,给我们各种可能性。创新性的技术让我们有一双翅膀能够去腾飞。我们向什么地方飞呢?哪个方向呢?我不太知道答案。
在新加坡,我小时候我是光着脚来体验我周围的环境,我的城市,我到处走一走。这样设想我如何能把我真正的用脚走来走去的探索跟数字结合在一起。我开始探讨一些超级的鞋,这是基于有数学传感器的一些芯片,电池、电子器件,可以折叠,可以把它放在任何一双鞋子里面,这个鞋垫就变成了一个超级的鞋。如果是在北京,鞋知道我要吃龙虾,它就可以导引我去到海鲜餐厅找龙虾。还可以提醒我在回家的路上买什么东西。
我们差不多有120个人进一步从柬埔寨到菲律宾、到巴西,不断的去推广。然后我搬到了东京,我的一个女朋友她曾经住在西雅图,这是我曾经住过的地方,有这样的距离,我们无法面对面的交流。我开始做出一些小的嘴唇一样的装置给我用也给她用。
然后我又到了剑桥,我考虑如何有这样一些程序可以改变我的外表……有一个可编程的头发,头发有一个好的发型,永远有人想模仿这种发型。你把他的发型拍一个照片,你可以把自己的发型做的跟模特的发行一样。我一开始没有做好,我的头发着火了。
去年我又搬到了西雅图。去年我又开始探索关于细菌的领域,一些计算机最基本的是1和0的概念和比测的概念,在硅谷来说。如果细胞变成了活动的细胞、有细菌的细胞一样,你可以激活,也可以让它睡眠。现在你有一个计算机,我希望是活生生的,它可以激活,也可以睡眠,数据也一样。
11)Scanadu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Walter de Brouwer
如果你对医疗行业有兴趣,这位满头卷发、非常朋克的老年人的演讲可能会让你受用: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当前的医疗体系无论全球哪里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的政府一直在努力来解决它,但是很显然这些问题目前是无法解决的。政府作为最后的救援者像超级英雄一样,谁能扮演这个超级英雄就是在座的诸位,消费者,是我们这些大众才能做超级英雄,我写这本书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它将会在明年6月份出中文版,它实际上是有关于医疗方面的未了消费化进程的,也就是说这本书告诉我们,三年之内消费者将会去成为真正医疗的驱动者,他将会选择他自己的医生,会选择自己的疗法,选择自己的药品,所以医疗将会被消费化,当发生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就是完全的信息链条,将会从医疗系统转向消费者群体,现在将由消费者供给,医疗系统成为一个需求者,所以这一点将会极大的影响到我们的社会。
在美国医疗行业或者欧洲的医疗行业,当前我们的焦点是在于去提供一个整体的医疗体系,总的来讲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具有敌意的医疗系统,把它分成各个医院,医生诊所,最后是家庭医疗。但是这样体系的问题就在于我觉得中国实际上在这一点上已经比美国超前五年了。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我们都不是在家里,我们现在到处移动的,我们是像牧民一样在街上到处移动,我们希望得到的医疗也是移动的。
我们在公司里面进行的一个实验,我们可以给你拍照,然后这个机器或者算法可以猜出来你的病例,猜完了你对这个病例进行修改,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开始。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走对了道路,可以说以后成千上万的病例,每一年都会出现,现在都可以采取这种电子的方式来储存病例。
我们作为一个公司也会提供这样的解决方案,比如说这是女性健康,尤其是怀孕妇女的健康检测,一般来讲一个月要到医院进行尿检或者其他的检查,现在有了这个小设备之后自行可以进行医疗中的检查,有了这个数据医生也同时得到这个数据,就不用看医生了。你可以看到这样的结果之上所有的医生都可以立刻给你开相应的抗生素,比如你有某种感染之后,如果基于一个症状,任何一个医生都给出了相同的处方的话,为什么算法不能像医生一样开处方,未来可以做到,医生可以做一些更有趣更有创意的工作,由算法来开药。
12)Rainbow Medical主席、首席执行官Efi Cohen Arazi
Efi过去的30年都在开发医疗解决方案。它与大家分享的是医疗解决方案的未来在哪里。技术、软件和神经元如何融合在一起,为人类提供下一代的医疗解决方案。但是根据我的判断,并不有趣,故略过。
13)演讲者:谢菲尔德机器人研究所主任谢菲尔德大学认知神经科学教授TonyPrescott
我们今天已经听到了很多数字的技术,非常令人振奋。这些技术能够告诉我们自己,我并不想说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大脑,我指的是我们的跻身世界,我们感觉,什么样的技术可以告诉我们这一点。这是我的追求,也是我想做的,在我的科学生涯中发展这样一些技术,可以帮助了解我是谁,我们是什么。
首先介绍一下我是谁,我们做什么,我是谢菲尔德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总监,在谢非尔德做研究,我们做不同的机器人。我们调查关于机器的意义这样一些内容,过去的时间我们考虑如何发展新的技术,如何构建机器人,还有动物,还有我们人类,我们考虑如何构建这些动物。
这是一个动物,这是我们所研究的,叫NIBBLES的老鼠,它在谢非尔德的窗前爬来爬去,它的胡须来回前后移动,去寻觅,它触摸到什么地方,通过胡须来了解世界。它就像我们的视觉一样,它用胡须来替代视觉。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机器人,希望它能像小老鼠一样来感觉。
这是我跟我的同事开发的一个机器人,叫SCRATCHBOT。这个胡须一样的传感器,它没有视觉,也没有听觉,它完全通过胡须一样的东西来了解这个世界。它使用大脑的机制来连接大脑的神经系统,还有计算机的模型,我们大脑怎么运行的,来开发这样一个机器人,生产这样一个有生命力的机器人一样。
另外两个带胡须的机器人,这个是我们以前开发的,它有类似的原理在里面,它的手,它的胡须来关注他在做什么。SCRATCHBOT是我们在这个机器人的手臂上加的,有这样一个程序在里面。他给它加了一个面孔,发现了这样一个强劲的手臂。他给我们演示了这个机器人有能力非常轻的触摸,它可以探索动物和人的表面,他可以通过胡须触摸人的脸部,就像盲人做的工作一样,通过触摸来探寻,他从胡须的数据可以构建人的面孔,有轮廓的数据可以发出来。在两个机器人里面,你要看他动的大脑是怎么工作的,把它拷贝过来放在机器里面,机器的架构可以看出我们人的大脑工作原理。通过这样视神经网络通过抽象的算法捕捉我们大脑主要部分的工作原理。
miro是一个新的项目,几年前刚刚开始的。目标是这样一个伴侣式的机器人,可以放在我们的家里,如果你不能养宠物的话,比如说你的年龄比较大,不能遛狗,或者有的地方不让养宠物。
miro像其他机器人一样是基于大脑,我们有三个流程。一个是在我们大脑的右边和中部和大脑皮层里面发生的,负责思维和语言信息的大脑皮层。现在我们编一些程序,包括大脑的中部。它还可以学习语言。这是miro的朋友们,它们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它们可以和人类互动,特别是感兴趣一些移动的物体。它们有最基本的视觉辨别能力,能够引起它的注意,就像小动物一样。miro还有情感需求,它是一种二维的,二维空间有一些情感。这里面纵轴,一个是敌对的,一个是警惕的,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我们使用颜色、使用声音、行动来跟它沟通,miro是否高兴,这个视频里面是跟我的女儿,她摸它的尾巴,它就会发出颜色变化,表明它是非常满意的、高兴的。
我们可以为我们的机器人生成一些算法,为机器人复制自我感。有一种物理的自我感,占据到我们的身体,尤其你可以摆脱你的身体,能够走出自己的身体让你体验。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我们创造出一个脱离于自我的感觉,就是大脑的现象来做模拟。临时跳出我们的自我,看看我们身体以外的情况,他们感觉他们自己是在自己身体以外的。我们有这样一个机器人,尝试虚拟的现实,把自己放到一个机器人的世界里面去,我的同时迈克尔看到的是机器人看到的东西,他看到背后的屏幕,他看到的跟机器人看到的一样,他还有一副手套,可以感觉到机器人触摸的东西。
我们要开发出一种自动的记忆,还有这样一些利用机器学习的技巧,来把面部或者一些微弱的东西变成一种代码,可以压缩到记忆里面去,在过去或者未来的。还有一些训练可以展示我们怎么样进行这些机器的学习,能够有这样一些系列的行动。上面的一个绿色的柱体,就是我们在机器学习中的算法。
14)演讲者:格灵深瞳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何搏飞
作为16位演讲者中占比很少的中国人,何博飞还是挺能说的。从他当年第一次接触互联网说起,这横跨接近20年的维度也是耗尽了不少脑细胞,并且作为最后圆桌环节跟汤道生对话的嘉宾之一,他表现出的自信还是蛮让人敬佩的,以下是他的演讲删节版:
今天我的主题是自然世界的搜索引擎。今天当我们去搜索WE大会的时候(用百度搜索WE大会出来的搜索结果),他们告诉我,可能用腾讯搜索出来的结果会多一点(场下笑)。但是依然当我们搜索WE大会2015的时候,出来的内容是这样的。我觉得很不公平。我从半年多以前跟WE大会的成员开始接触,我们有很多讨论有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包括我知道他们为了今天的大会准备了非常多的时间,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只有最终的结果,呈现给了大家。
所以今天我们所能够获取的信息量,其实是非常小的,我们经常说,信息爆炸,信息过载,甚至大数据都已经变成一个不再性感的词,但是我们真正拥有大量的数据吗?不是的,我刚才说了,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事情,并没有形成数据,为什么?因为今天的数据是人为生成的,就像刚才我们看到WE这些内容,我们不要求我们每个人把自己做的事情都记录下来,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方式,把正在发生的把这个自然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时时的无缝的转化成数据。
我觉得未来机器人不仅像小狗,未来的机器人我们的衣服我们的鞋所有的一切都可能是机器人,只要他们拥有感知能力有计算能力,它们都是机器人,所以说如果说这种感知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话,那么有一天我们就真的可以把我们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一切的事情转换成数据。
今天我们市面上销售的最好的摄录设备,对视频保存的最高的分辨率是4K,换算下来是900多万像素这样我们人眼的分辨率差不多是24K,所以说亮瞎我的24K钛合金狗眼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不仅有了不起的眼睛这个眼睛看到的还是三维的世界,我们还有一颗了不起的大脑。
我们做了这样几个尝试,我们也都知道今天其实计算机大家可能也会觉得说今天计算机有很多的眼睛,它们可能是我们的手机可能是遍布世界各地的摄象头,它们是眼睛吗?不是,因为它们唯一做的事情是把他们看到的事情记录下来给人看,这是典型的安防监控的场景。谈到安防监控行业,很有意思就是全世界有一半的硬盘都卖给了安防监控行业,全世界有多少死数据被存储下来,但是永远的沉睡在那里,一点用都没有。
这就是我们说的仅仅理解数据是不够的,所以我们的系统可以把我们的传感器无缝连接起来,我们不需要带任何的设备也不需要WIFI的定位,我们可以时时的看到人是怎么运动的,人在往哪个方向移动,大家想象如果这是一个零售店,我们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机场我们可以做什么,如果这是任何一个场景,这是一个教室或者医院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尝试理解人的行为。
这段视频是我们的自动驾驶的实验车在北京五环采集的数据,大家知道自动驾驶最大的障碍不是别的,就是视觉,要控制车方向,刹车油门这都很容易,告诉车从A开到B这也不难,最难的是让车像人了解车道上发生什么,前面的车离我多远,车道线在哪,什么时候超车,有没有人加塞,谷歌今天也在做自动驾驶汽车,谷歌的系统那个车可能八千美金,一万美金,但是顶在头上的雷达12万美金,所以说我个人觉得那一套系统可能应用在实际的场所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我们希望用五百美金,六百美金,几千块人民币的价格让每一辆车都有这样的视觉能力。
15)演讲者:Satellogic创始人、首席执行官Emiliano Kargieman
16)Branching Minds联合创始人、首席学习官Eva Dundas
鉴于篇幅实在不能再长了,以及上述两位演讲嘉宾谈及的话题并不是那么那么的有趣(可能非常有意义,但是并不能让关注未来科技这一领域的我那么那么的有感觉),所以我给忽略了,如果你想看到更多关于他们的报道,不妨去网上搜一下,相信会有所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