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04-16 18:54
今日嗅评:不得不承认,ZARA是个聪明的模仿者!
shizhangqiang:我们一直在说ZARA是平价快时尚,这5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难。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平价”和“快”?ZARA到底拥有怎样的绝招?它究竟在哪些环节领先行业?让我们从ZARA的极速信息转换与极速供应链生产说起。

pierremar:个人从本文中了解到,ZARA逆势上扬的原因在于:
1、设计团队思路开放,长期混迹于引领时尚场所,公款消费
2、避开长鞭效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间相互不折腾
3、谨慎地按需求供,每个店长充分发扬“ZARA就是我家”的治店口号
4、能自己做的环节都自己做,不需要大师,只需要小工
不得不承认,ZARA是个聪明的模仿者!

3W互联网分析:创业公司的价值,很难衡量,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有规律可循。我判断投资早期项目有一个小的模型:第一,符合行业的趋势,有创新,有效率优势;第二,这个团队能胜任这个项目;第三,以前的经验在现有项目上用得上。

CT-hugo:这篇文章,其实很多大学生应该看看,但是我不知道有多少大学生知道有虎嗅网或者知乎网这样的地方。
大学生或者青年人都知道人脉资源的重要性,但是人脉资源所掌握信息的相互回馈对他们来讲不能说没有概念,甚至连这个逻辑都没有。
80后的大学生毕业时,很多知名的企业以及近15年中的枭雄们才刚刚开始他们的征程,80后赶不上开荒的步伐,但也搭上了征程的脚步。甚至有些人已经创业成功。然而还是有“生不逢时”的抱怨。现在90后的学子们有着换汤不换药的遭遇。但是这些生命的历程反而不是他们想的那么的悲观,从宏观上看,现在是机会越来越多的时代,并非他们口中所说的:前人把树砍光了。
然而,青年求职者在象牙塔和“半个社会”的早就下,其素质能否跟上我们如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这才是严重的问题。择业、就业、创业对于他们来讲就像是一个个雾气腾腾的森林。
我们国家鼓励青年创业有小十年的光景了,然而现在的青年却都还不知道创业应有的素质与创业公司带来的风险与回报。只是每天被“吹捧的房子“烦恼着父母能拿多少钱,我自己能挣多少钱。
我们今天说起中国梦,中国青年的梦在哪?梦的种子种下了吗?年轻人的竞争力,甚至说是竞争意识在哪?
单单从简单的一篇关于创业公司与创业话题的帖子,让人想到这些,就有些酸。中国高等教育的落脚点在哪?人才的渠道在哪?HR们的苦逼为何?
今天的创业公司,敢问,你们用中国的大学生时给予的信任有多少?
今天的大学生、青年人,敢问,我们有多少资格去挑肥拣瘦、眼高手低、随着”父母的裙摆摇动“呢???!

绿竹巷:奢侈品电商难做,可是:1. 奢侈品不是不喜欢打折么,但除了便宜,扫尾货,电商还有很多事可以做;2、线下那种体验,线上确实不好做。但是,O2O呢?3. 主力奢侈品消费人群和网购人群重合率低?没事,网购是大趋势!

hunter:1、奢侈品的核心是要保证信誉,目前电商在这一块做得并不好,有信誉保证的话,电商也不是不可能做好。
2、做电商的人又懂奢侈品的人太少。当年新浪想做奢侈品频道一直做不起来,陈彤总结原因是:一群拿着几千块钱的编辑根本就不可能懂奢侈品,而真正消费奢侈品的人又不可能去做几千块钱的编辑。

简六:陆兆禧是马云的接班人吗?不准确。陆兆禧和彭蕾更像是“双CEO”。陆兆禧执掌1/3的阿里,而彭蕾也通过阿里金融执掌了1/3。还有另外1/3呢?马云未来一定会成立数据集团,并设立第三位CEO,地位跟陆兆禧和彭蕾平行。

一分贝:数据CEO?数据不是落地的业务,单独搞会不会被落单?
但是主线流程确实可能是   业务(陆)——数据(?)——金融(彭) 其他依赖数据的业务。
看起点和终点都是可落地的业务,数据也可能是业务中的一个大BU,不一定要成立公司加一个CEO。
再说之前放老陆去做CDO不是没有理由的,可能就是为了奠定其数据业务能力的基础,以加深业务与数据的融合,数据可能作为BU被老陆带着的可能性颇高。

阳淼:1、微信不会成为打车APP终结者,无运营体系的微信车队不可能做大;2、摇摇招车创始人说今年不少公司主动上门要求安装,说明发现共赢效应。3、打车APP不一定靠向司机或乘客收钱来盈利,规模一大,广告价值凸显,而且大数据挖掘也是金矿一座。

一只倒霉企鹅:我的文章观点是先在别人文章里发了评论后觉得还有话要说,事后在补充成文的,你猜的没错,看得挺仔细!有些数据是现查的。
不过我的观点有三,貌似你没都真心驳:
一是打车APP的需求不足,证据是电话叫车业务长期没有发展起来,这个我百度到一组数据;
二是打车APP若收费,司机和顾客可能会逃离到微信、QQ等IM上,后者可完美替代;
三是独立的打车APP创业者没有优势:相比的是出租车公司和行业协会的电话叫车业务,现在有优势是因为免费。

当然你也有一点没看清楚我的文章,我文章中说的是有政府背景的行业协会及其企业,会对这项业务感兴趣,并不是说政府会感兴趣。两者差异大了去了!

国内的行业协会(及其下属公司),大多是挂靠政府部门的“二政府”,但政府并不直接出钱养他们,只给政策,钱怎么挣、如何养活要靠他们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了。所以他们对挣钱的事情是非常感兴趣的,比如驾照年审和入驾驶协会挂钩,这类的事情你不会没听说过。其实都是人,大家都想过好日子,对有钱赚不会不感兴趣的。

你在文章里说出租车公司只关心份子钱,政府监管者只关心利用率。这说法肯定不对!
1、出租车公司真正关心的是赚钱,哪里能赚钱肯定手会伸到哪里!现在电话叫车业务挣不到钱,所以中小出租车公司不敢兴趣,要是有钱赚,自己眼皮底下的生意,不心动的是傻子!!
2、政府部门关注的是老百姓的怨言会不会影响政绩,行业的规范是不是容易出事故,是不是影响社会稳定。出租车利用率之类的,他们不见得关心,那是出租车公司和整个市场要解决的事情。加价属于扰乱市场价格和秩序,政府的关心程度肯定要比利用率之类的高。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