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6-01-11 08:41

是时候警惕“唯票房论”给中国电影带来的危害了:“丢什么都不能丢了姿势”

文/陈昌业


近两年GDP增长出现了明显的降速,从过去令人兴奋的持续两位数增长滑落至保7,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期的调整,过去的粗放式增长带来的隐疾已逐渐浮现,消化和治疗这些病灶不仅需要伴随一定的疼痛,而且必需经历一段时间。


在另一边,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却不断以惊人的速度猛冲,从2010年的101.72亿翻了两番达到了440亿(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4%。


口红效应?或许可以解释其中的部分社会心理缘由,但这些年近40%的银幕增速以及更为便利的购票手段和略有下降的平均票价,才是拉动整个影市高增长的显著原因。一如在前些年通过房地产和“铁公机”(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中国经济两位数增长一样。但看看中国的宏观经济现状,就会明白以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的需求增长,到头来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


“唯票房论”的危害正在浮现:低分的国产片何以立身,又何以扬名


中国影市也应当以此比照,必要的预警不是危言耸听——粗放式的票房高增长背后,来自于唯票房论的驱动。无论是媒体还是观众,关注和关心的均是票房数字,采写公司、评价导演、刻画市场、选择影片都以票房为前提,无论是产业分析还是电影评论,票房几乎已是最高甚至是唯一的尺度,而这与过去宏观经济唯GDP论不仅在逻辑上何其相似,而且在结果上亦极有可能一致,其负面影响已在浮现。


自2002年产业化改革以来,银幕数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源自于院线制改革后市场向民营资本全面开放,并在相当程度上欢迎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参与院线、影院的经营;另一方面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电影专项资金)以及全国各地的财政资助或是税收政策都不同程度持续地奖励、补贴影院的新建、改建。


但无法回避的隐忧也正在浮现,以单银幕票房产出为代表的运营效率指标却远未达到如银幕增速和票房增速那般的惊艳,直到2015年单银幕票房产出才重新跃过2012年的130.15万元,达到139.17万元。


此外,在国内“形势大好”的局面下,中国电影出口海外的成绩却每况愈下——无论是行业管理者还是市场参与主体们,都不会设定中国电影的目标仅仅是类似印度电影那样的自娱自乐。尽管多年来国产片在国内市场份额的比拼中多次打败了进口片,但影片质量的较量呢?


图片3.jpg


2013年票房前十的进口影片与票房前十的国产影片,在豆瓣评分上平均分分别是7.65与6.1,其中国产片有四部影片低于6分,而在其中创造年度国产片票房TOP10的一部影片则达到了令人咋舌的2.9分,进口片最低分为《超人:钢铁之躯》(6.8分);


2014年票房前十的进口影片与票房前十的国产影片,在豆瓣评分上平均分分别是7.69与5.93,进口片略有进步,而国产片则是明显退步,其中国产片有半数低于6分,最低分为一部大IP改编的特效大片,仅为4.2分,进口片最低分为《变形金刚4》(6.6分);


2015年票房前十的进口影片与票房前十的国产影片,在豆瓣评分上平均分分别是7.54与7.03,可喜的是国产片有了大踏步的进步,并且是三年来与进口片差距最接近的一年,但仍有两部喜剧卖座片低于6.0分,进口片最低分为《007:幽灵党》(6.2分)。


不难发现,国产电影在品质上近三年尽管有提高,但仍然差强人意,相当一部分卖座片不能收获良好口碑,令人遗憾,但更令人难堪的是极个别国产片在骂声中却收获了高票房,这样的中国特色并非中国电影应当持续的发展之路。而这些尴尬的现象和事实给市场释放了并不正确的信号,资本、创作者和整个产业链都会被错误的信息误导为电影产业只需追求高票房,至于“烂片”无妨亦无所谓。


在中国电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并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里极有可能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当下,是时候警惕唯票房论的危害了——当假货、山寨成为世界看待中国经济挥之不去的灰色标签,切勿让中国的文化被世界戴上有色眼镜。


拐点到来?政策方向转舵


希望这过去的一年和已经开始的新一年(2015-2016)可以在未来中国电影史上被注解为拐点。


2015年的国产片票房TOP10有两部影片的豆瓣评分摸高到了8.4分,分别是《老炮儿》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进口片的TOP3《速度与激情7》8.4分和《火星救援》8.4分相比毫不逊色——如果考虑到中国观众对本土影片的严苛则此高分就更是惊艳了,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两部国产高分片一个是中等成本制作的剧情片,另一个是国产电影长期落后于好莱坞的动画类型制作,两者却能与行销全球的两部高概念大片打成平手。另外评分第三的国产大片《寻龙诀》(7.9)尽管未能越过8.0分,但已令业界有了与好莱坞“对抗”的信心。


2015年6月电影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下发两个通知,其一是从2016年1月1日起叫停此前对国产高新技术格式影片(3D、巨幕)的奖励政策,另一条为自2015年7月1日起取消过去实行的对新建及改造影院的资助政策。专资办在通知中指出,这是基于全国电影市场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趋势所做出的政策调整。尽管尚未有进一步的新政指明电影专项资金未来将资助方向会调整到产业链的哪一端,但市场普遍认为对国产电影的制片资助、奖励,会是电影专项资金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新任务。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在2015年10月的一次公开讲话中指出:


“现在我们轻工业电影产品太多了,在比例上不够均衡。不过我相信随着资本的大量涌入、人才的不断涌现、投资主体的深层觉醒,下一步重工业的配置会有所改善。还有一个是大剧情影片,也就是来自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的经典叙事模式,应当保持足够的敬意。有丰富的戏剧性、复杂的人物关系、跌宕的情感逻辑,以及由此沉淀出一套价值体系,这类影片我们可以统称为’大剧情电影’,或经典叙事模式电影。我们现在对它细分出的时间线、叙事节奏等创作规律的研究和实践依然不够多。放到世界电影范畴内,像我们看到的《阿甘正传》、《教父》、《美国往事》等影片种类,我们是欠缺的。这也是下一步中国电影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


张宏森还进一步指出:


“中国电影要形成重工业产品推进,轻工业产品跟进,大剧情影片镶嵌在中间的格局,这样作为产品体系才是相对科学的,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对新力量给予足够的鼓励,尽量为他们创造好的条件,推动他们成长。去年电影局向中国导演协会投了500万,今年还会继续再投,计划扶持五个青年导演的艺术作品。”


2015年12月19日,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发起了“青葱计划”,旨在对优秀青年电影导演进行挖掘、孵化、选拔和培养。最终五位入围者,将获得导演协会五位知名导演的零距离扶持,以监制的身份帮助其完成大电影。冯小刚已确认会担任第一届“青葱计划”主席。


关注制片,关注中国电影产业上游的良性发展,无论从产品结构还是人才梯队建设,官方都已有了明确的态度和积极的举措,接下来就是制片企业和创作人们行动的时候了。


“资深”企业自觉: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与院线扩张、影院建设粗放式发展不同的是,制片是个慢活,也是一个精细活——好剧本有时候是等来的,也是经年累月磨出来的,而好制作则更是与时间和团队的专业性成正相关,但凡是快餐制作——一个导演一年又一年屡推新作的,鲜有能够叫座又叫好的。乌尔善的《画皮2》与《寻龙诀》相隔三年,管虎的《厨子戏子痞子》与《老炮儿》相隔两年有余,徐克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与《智取威虎山》相隔亦是两年多,《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田晓鹏前前后后做了八年。


除了导演需要慢,还有投资者、制片公司必须有底气、有勇气、有耐心、有眼光——往往大制片公司因为经得起摔打,因此才能看得更长远而信赖这些导演并愿意为此承担风险。


为什么《老炮儿》来自华谊兄弟?再往前看,为什么《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集结号》都来自华谊兄弟,冯小刚的创作初心与华谊的信念契合造就了中国影史里的这三部史诗级大作。除了华谊兄弟,“同龄”的博纳在2014、2015年上映的《智取威虎山》、《烈日灼心》亦是胆识之作,是能够在中国影史上留下重笔的佳作。


1024250.jpg


“今天多少人还在问我《一九四二》,我觉得这就是我拍的最有价值的一部电影。无外乎就是赔钱了嘛,这个钱赔了,华谊也没有倒。但是我拍了这么一部电影,我觉得很牛。”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2015年3月


2014120317485210910.jpg


“好电影才能建立良好的信用和口碑。我们要对行业大局做一些有益的贡献。”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2015年1月


不同于《寻龙诀》被早早预言的大卖,《老炮儿》抑或是《智取威虎山》,一个是剧情片,一个是样板戏改编——恐怕上映前鲜有人同意它们会是网生代所喜爱的,又会是院线经理看好的。《老炮儿》上映伊始的排片险境印证了市场的普遍预判,但中国电影观众用行动证明了他们值得导演和制片公司坚持那份初心和执念。


不要俯身迎合,敢于抬头引领才是真正的担当


在2017年中美新一轮就进口片配额谈判到来之前,如何御敌的焦虑不应该只在对票房的关注上。就像在近邻韩国的崛起之路上,是韩国导演和制片公司对韩国自己的好故事的虔诚挖掘和精心制作,成就了韩国电影成为本土之王以及亚洲之王,是那些像《老手》、《七号房的礼物》、《辩护人》属于韩国人的剧情片,以及《鸣梁海战》、《太极旗飘扬》这些关于韩国民族的史诗作品成为了御敌的坚实盾牌。


张宏森局长亦是深明此中大义,还是在去年10月的那次公开活动中,关于中国电影如何面对美国大片的强有力“进攻”,他表示:


“我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或者说自身的崛起。在现有条件下,我们要用更多更好的作品来换取中国观众对国产影片的信心和欢迎。我相信在未来更开放的环境中,只要中国有更好的作品,就不会惧怕竞争。”


该怎么做?首先从放下对“唯票房论”的错误崇拜开始,不再俯身迎合所谓市场需求,尊重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高度,善用但亦慎用发行工具,合理、良性地激发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勇于引领市场追求更高的艺术品质,用高品质的电影引领观众,这才是对中国电影的真正担当。


冯小刚近日寄语中国电影:“丢什么都不能丢了姿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