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SideCar,这款比Uber更早提出汽车共享概念的打车软件,最终被拍到了沙滩上。
2015年的最后一天,SideCar宣布关闭服务,并以不足4,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通用汽车,今日CEO苏尼尔·保罗(Sunil Paul)在解释为何卖身时,将失败原因归结给了竞争对手“都是Uber害的!”
创新又心累的一生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中间还转型一次,SideCar在Uber、Lyft的竞争中活得颇为憋屈。
SideCar成立于2011年,与Uber一样发家于旧金山,业务最高峰时曾在美国8个城市开展业务。尽管名气远不及其竞争对手,但是打车行业的很多概念和功能都是SideCar首创,并被Uber等效仿,比如共享出行概念、拼车功能。这也难怪Sunil Paul在告别信中,一直在强调自己的创新强于Uber。
相比较Uber靠豪车服务发家,SideCar在成立之初便主打汽车共享。2014年8月,Uber 与竞争对手 Lyft 在同一天前后脚推出了他们的拼车服务 “UberPool” 和 “LyftLine”时,SideCar称他们占有40%的拼车市场。
除此之外,SideCar 在细节上也做了创新,尽管这些创新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比如,允许司机自行定制价格,让乘客能够根据价格、预计到达时间以及汽车质量等来选择车辆,并会显示其他乘客乘坐同样的路程所支付的车费。即使到目前,SideCar仍然拥有一项优化拼车路线的专利。
在Uber和Lyft的补贴激战之下,头戴老三帽子的SideCar被越甩越远。2015年年初,SideCar不得不将精力转移到送货服务,与Yelp、7-11等企业合作,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最终SideCar以不到4000万美元的价格并入通用汽车,包括CTO Jahan Khanna等20人将一同加盟通用。
死于融资困境
道琼斯VentureSource的数据显示,SideCar曾融资大约3000万美元,和Uber等公司的资金相比实为九牛一毛。Uber已经通过债务和股权融资获得了超过120亿美元的资金,而Lyft则有大约10亿美元资金。
尽管在其2014年9月最后一轮融资中,其投资者英国亿万富豪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称Sidecar“能够用创新和先进理念,而非银行户头与大型公司竞争”。但事实是,SideCar还是败给了资本。当后两家倾尽资本扩张,为乘客提供优惠并拿出补贴招募更多司机时,SideCar受资金限制,业务萎缩。
SideCar的境地颇像当年国内的摇摇招车,有先发优势,但倒于融资不足。
摇摇招车是国内最早的一个,也确是最早出现在国内市场上的打车App产品,而随着市场出现滴滴、快的等产品引发价格战,以及政府对“黑车”的压制,摇摇也跟着改变策略,放弃商务租车市场转而进军出租车市场,但最终因为不敌对手而彻底关停服务器,从此,打车App市场上真正的“第一”宣告死亡......
在谈及出售公司,Sunil Paul语气颇为酸楚,“我们是被逼着关闭服务并出售的,我们无法与 Uber 竞争。Uber 融的钱比其它任何公司都要多”。
他将失败原因归结于 Uber 不惜一切代价想干掉 Sidecar,“Sidecar 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Uber 在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它手里也有足够的资金来这么做。”“而且它以反竞争著称。”
“能带领 Sidecar 的团队走到今天,我倍感荣幸。”Sunil Paul在告别信中以此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