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5-05 20:52

社会信任,为何在逐年降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 (ID:neureality),作者:Kevin Vallier,译者:元气气,审校:方圆,编辑:eggriel、光影,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人类演化的某个阶段,人类学会了把生命托付给陌生人。在以前,社交生活意味着生活在一个熟悉的部落里。你可能会与其他部落互动,但与你们的贸易同样频繁的,还有暴力行为。尽管在某些场合中,人类会相信陌生人,但大多数时候人类还是更信任他们所认识的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新的城市环境中,人们会增加与陌生人的接触。不论怎样,人类学会了如何与那些他们不认识,甚至永远也不可能认识的人相处。并不是每一个外国开发商都会构成威胁,也不是每一个游客都是罪犯。


我们信任陌生人的能力[1]也得到了增强。如今,我们与那些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其身份的人打交道,并且还在我们不了解的系统中与匿名用户互动。社交生活现在有了一个全新的要素:社会信任。


社会信任指的是我们相信陌生人会遵守既定的社会规范。它不是亲密之人间的信任,比如和朋友、家人之间的信任,也不是对制度的信任,比如我们对民主、军队的信任。社会信任意味着对社会中其他独立个体的信任。


社会信任研究浩如烟海,学者们认为,社会信任为社会机构注入活力,并提供有价值的社会品质。社会信任是有效法律制度和民主共识的基础,它还能促进经济增长、保证经济平等和民众心理健康。


综合社会调查和美国全国大选调查表明,美国社会的社会信任大幅下降。在1970年代早期,大约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相信大多数人,但今天这一数字却不到三分之一。这种变化是积年累月的,每一代人似乎都不如过去一代人那样信任他人,至少这种情况到现在是如此的。


目前我们的数据显示,美国是唯一一个有着超过五十年民主政权但社会信任大幅度下降的国家。一些年轻的民主国家社会信任下降,比如波兰、智利和罗马尼亚,但是很少有历史悠久的民主政权国家的社会信任处于下降状态。


然而,社会信任的意义[2]并非不证自明的。许多学科都在研究信任,但这些学科未必对信任有着共同的理解。分析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澄清一些问题。让我们从定义人际信任开始,然后将讨论的范围扩大到对广义的对大多数人的信任。


我认为信任是一种三位关系:A信任B去完成事件C。那么,信任他人就意味着委托人期望受托人从事某种行为。首先,信任意味着受托人愿意或倾向于做委托人信任他们去做的事情。其次,信任还要求受托人有能力执行委托人需要他执行的行为。举例来说:如果约翰信任瑞芭,那么他一定在她面前处于弱势,或者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她。在典型的信任关系中,我们认为信任者在信任他人时会承担风险。依赖很容易变成失望。


哲学家们把信任与单纯的依赖区分开来。我可以依赖机器,但我不信任它们。为了更好地阐明这一区别,哲学家们有时会求助于P. F. 斯特劳森(P. F. Strawson)的参与者立场思想。斯特劳森的参与者立场观点认为,我们认识到他人的行为是事出有因的,并且,在共同社会道德约束下,他们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信任是从参与者的立场出发,对你信任的人的依赖。


委托人还必须认为受托人有足够的道德动机来实现Φ。研究信任的哲学家们对如何准确理解什么是充分的道德动机还意见不一。一些哲学家认为信任是善意,但我认为这个描述过于具体了。我认为,只要约翰相信瑞芭在相应的信任环境中能够或者大致倾向于基于道德考量行事,约翰就可以信任瑞芭。


我们可以将信任的动机特征解释为遵守社会规范(规范背后有共同的期望,即社区成员应该遵守这些规范)的道德理由。如果瑞芭帮约翰去做某件事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害怕被发现没有做这件事,抑或是瑞芭做这件事的原因,仅仅是得到约翰的信任,以便日后背叛他,那么约翰就不会信任瑞芭去做这件事。因此,要想建立信任,我们必须认为相关的社会规范,为受托人提供了足够的道德理由去行动。受托人本身要答应去遵守社会的规范。瑞芭要认为自己在道德上应该遵守规范,或者别人认为她在道德上应该遵守,而她害怕不遵守就会受到制裁。


现在,我们可以列出建立信任的一些必要条件:


建立信任:当且仅当A需要达成某个目标,并相信以下条件时,A才会信任B完成C事件:


(i)参与者B做C事件对达成A的目标是必要的或有帮助的;


(ii)B愿意并能够通过遵守社会规范S来实现C,其中道德原因足以激励B遵守S。


遵从社会规范S,促进或要求A信任B去执行的事件C。这还要求道德原因足以激励B遵守社会规范。否则,我们必须允许即使当A相信B愉快地忘记她的道德理由时,A也能够信任B这种情况的发生。


社会信任是庞大的相互信任:社区成员信任几乎所有社区成员。


为了扩大社会信任,我们必须诉诸一种社会规范类型,借鉴哲学家克里斯蒂娜·比基耶里(Cristina Bicchieri)对社会规范的描述,我称之为道德规则。社会规范包括遵循公共标准的日常社会行为,并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道德态度。人们遵守公序良俗,是因为他们相信这样做会对他们有帮助;但有时当人们并不期望从中获利,人们也会遵守规范。


许多社会规范都是基于对他人遵守规范的经验性预期。比基耶里认为,社会规范源于经验性预期和规范性预期。规范性预期意味着人们认为他人相信每个人都认为他们应该服从规范。在某些情况下,违反社会规范会产生社会制裁。人们会责备或惩罚违反社会规范的人。


许多规范性预期都具有道德性。当违规行为引发公共道德制裁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在观察到违规行为时,人们通常会指责和惩罚违规者,激起关注者的怨恨和愤慨(或者人们至少会预期违规者会受到指责和惩罚)。我称这些道德化的社会规范为道德规则。


杰拉尔德·高斯(Gerald Gaus)对道德规则的概念作了如下阐述。道德规则充满了道德情感,人们认为这些规则并不武断,且明确直接,它们促进互利,它们关心我们如何对待他人。道德规则被社会排斥所加强,违反它们的人应该受到惩罚。社会信任是一种相信他人会出于道德原因,遵守道德规则的信任感。


社会信任是大规模的、相互的信任:社区成员信任几乎所有社区成员。大型社会通常缺乏实质性的共同目标。因此,社会信任仅仅意味着,人们相信他人在实现个人或群体的多样化目标中,是必要的或重要的。进一步,人们通过遵循道德规则来表明自己的行动力与意愿。至关重要的是,社会信任所取决的并非是相信人们会遵循的某个特定的道德规范,而是相信人们会遵循一系列更广泛的道德规范。因此,社会信任意味着期待每一代社会成员都会遵守道德规范。社会信任不需要在情感上确认他人是否会按照规范行为,而是社会信任要求我们相信大多数人会遵守一套广泛的道德规则。


为了信任自身所在的社会,约翰必须相信其他成员会按照共同的道德规范行事,而且这些规范允许他可靠地完成他的项目和计划。约翰可以根据他对他人行为的合理预期行事。如果大多数公众都有这些期望,社会信任就会诞生。


鉴于社会信任存在于一个社区或公众之中,我将如此定义社会信任:在一个社区中,公民普遍相信其他公民对于实现彼此的目标,是必要的或有帮助的,并且(大多数或所有)成员普遍愿意,并能够有意或无意地通过遵守道德规则(在道德理由足以激励公民遵守的情况下),为实现这些目标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社会通过大众遵守道德规则,来建立社会信任。如果我们认为并观察到他人遵守道德规则,那么必要的经验性预期就会存在。同时,受到惩罚支持的规范性预期也将起作用。惩罚通常在稳定道德规则方面起着核心作用。社会信任需要相信人们有足够的道德动机去遵守道德规则。他们只有在道德上有缺陷时,才会忽视这种动机。


我的观点为社会信任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提供了理由。当我们普遍认为他人可以被信任时,我们就产生了社会信任。如果我们观察到一次道德违规行为,社会信任也不会被改变,例如:藐视交通规则不会降低社会信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事件发生的背景来划分信任:藐视交通规则通常不会挑战一个人的信念,即多数人仍然遵守大多数道德规则,然而,当人们普遍背离核心道德准则时,社会信任就会下降。一些信任研究者认为,对社会信任的实证测量表明,信任不会因为观察而发生变化。但我不这么认为。


社会科学家一致认为,社会信任会带来许多积极的社会结果。但我认为,我们对社会信任产生原因的了解,要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少。一些关于社会信任的常见说法可能是错误的。种族多样性的增加与社会信任的相关性很弱,种族隔离似乎才是背后元凶。虽然经济不平等与社会不信任相关,但因果关系箭头尚不清楚。经济不平等可能导致经济阶层的分化。或者,高信任度国家可能要求更多的再分配,因为这些国家相信穷人会很好地利用再分配的资源。更直观的是,政府的腐败会产生社会不信任,尤其是在法律的制度方面。


但事实是,我们不知道人们是如何在微观层面上学习和传递社会信任的。社会心理学家已经对信任的原因做出了一些解释,但这些解释是在有限的、往往是人为的社会环境中。有了明确的概念,我们才可以把哲学家和其他类型的学者聚集在一起,改进对社会信任的研究。我们还应该能够探索未知的信任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定量关系。事实上,现在我正努力推进着这项计划。


后记


元气气:社会信任是一个看上去比较复杂的概念,但是实际上却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世界中,所有的一举一动都是基于社会信任的,正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方圆:思考信任形成的本源才发现个中的悖论。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社会信任的积极作用究竟几何呢?信任二字似乎也包含了不得不从的无奈和疲于思考的懒惰。可能个体对无关之事的责任感,所激发的警觉和怀疑才是持续信任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 https://aeon.co/ideas/the-smart-move-we-learn-more-by-trusting-than-by-not-trusting

[2] https://aeon.co/essays/on-the-dynamics-of-social-trust-in-human-cultures


原文:https://psyche.co/ideas/defining-social-trust-is-a-first-step-toward-nurturing-it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 (ID:neureality),作者:Kevin Vallier,译者:元气气,审校:方圆,编辑:eggriel、光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