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如果有一种音乐介质穿越百年,仍然热度不减,在复古潮流的当下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的那无疑是黑胶唱片。
一
这个曾经统治了整个20世纪的音乐格式,在唱片市场日益衰败的大环境下却逆势上扬,在最近几年开始愈发的流行。据美国唱片工业协会近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显
示,2015年上半年美国唱片市场的黑胶音乐销量达到了九百万张,而在2014年,全年的黑胶销量只有十四万张。
英国的黑胶销量在最近5年整整翻了10倍数。去年更是达到近21年的最高点,200万张。
其中,阿黛尔的新专辑《25》发行首周便卖出了22000张黑胶唱片。同时去年6月,16年前被关停的美国黑胶唱片制造工厂Disc
Makers也宣布将重启生产线。美国很多歌星也开始以黑胶唱片作为首发材质。更疯狂的是,最近台湾黑市流出的盗版《唐朝》黑胶都被瞬间秒杀。
二
黑胶又称LP(long
play),是黑色赛璐珞质地的密纹唱片,又称密纹唱片或LP唱片,多为不透明的黑色,也有一些呈现半透明的茶褐色、黄色、荧光、白色、绿色等。黑胶唱片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用来贮存声音信号的载体,最早的黑胶唱片为每分钟78转的单声道唱片,上世纪60年代后发展为每分钟33转的双声道立体声唱片。
1982年,来自瑞典的ABBA组合发行了名为《The
Vistors》的专辑,打开了CD唱片的大门。至此,数字信号代替了黑胶的模拟信号。CD对干扰和噪声不敏感,在音质上带给人们近乎完美的听觉享受。
CD的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标准化上等优势,使得20世纪
80、90年代,CD毫无悬念地霸占了整个华语乐坛的黄金时代,在CD剧烈的冲击下,黑胶开始逐步逐渐没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黑胶生产线大量被淘汰,
黑胶唱片的价格从30元左右跌至15元左右,1998年国内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关闭。
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然而仅仅时隔20年之后,便轮到CD唱片舔尝昔日对手之痛了,这一次它面对的强敌是流媒体音乐。CD销量日渐惨淡,黑胶反而重获生机,而且目前掀起的这股黑胶潮流显得“方兴未艾”。
黑胶唱片占实体唱片份额虽小,但一直都存在,因为有发烧友对其热情一直没有中断过,但最近几年黑胶唱片的复兴主要得益于年轻一代消费者们的青睐,据有关媒体的不完全统计,大约有半数购买黑胶唱片的顾客年纪在二十五岁以下,其中,在这些购买黑胶唱片的音乐爱好者中,男性要明显多于女性。
一份英国调查机构ICM2015年发布的研究显示:在英国,15%的实体音乐介质买来不是为了听的,无论是黑胶唱片、CD还是传统磁带。对于这群人来说,
其实他们购买黑胶唱片并不是因为音乐,在购买黑胶唱片的消费者中,有34%的人根本没有用过黑胶唱机。这说明34%的消费者可能是为了收藏、为了自己喜欢的歌手或者作为装饰品。黑胶唱片开始成了潮流和“逼格”的象征。
在中国由于没有经历完整的黑胶文化,很多国人对黑胶的接触不多,看到唱片店有黑胶出售,往往感觉很兴奋、很新鲜,这也是对黑胶追捧的原因。
四
除了这些之外黑胶能流行起来,在音色上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黑胶听起来会感觉更温暖,音色更加柔软。这是由于黑胶唱片是模拟录音,没有对音频进行限制,所以好的黑胶唱片反而给人更自然真实的感觉。
CD则是光学数字信号,优势是,CD对干扰和噪声不敏感,在音质上听起来声音很干净、很纯粹,抗干扰能力强,带给人们近乎完美的听觉享受。但音频指标定得
较低,超高频和超低频声音部分声音被削减掉。耳朵灵敏的音响发烧友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干巴巴和毛刺的感觉也就是数码声。
其实这是数字采样导致的,就是把声音转换成0和1这样的过程。比如大家知道视频是由一帧帧的静止的图像构成,当每秒达到15帧的时候,人们会感觉这是视频
而不是图像。同样对音乐连续信号进行点采集的时候,当这些点采集足够密的时候,人的耳朵开始“误认为”这是真实的声音。但是由于无法做到绝对的连续,肯定
会丢失一部分信息,这就是人感到“不真实”的地方,英文名叫:Jitter。再比如很多发音软件能读新闻,而且每个字的发音都很标准,但就是不像真人,同理反映到CD就是缺乏一种“临场感”。
当然黑胶也有很多缺点,相比起CD,黑胶并没有那么高保真的音质。而且也很容易受损。设备受到一点震动,就可能会引起跳针,从而损害到黑胶唱片表面精细的螺旋槽。随着播放次数的增多音质会逐渐劣化。
五
从黑胶唱片、磁带、CD、MP3到流音乐,获得音乐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便利,但却始终少了一种味道,黑胶除了是一种音乐介质,更是一种艺术品,一种生活方式。
经过时间的洗礼,那些偶然淘到的泛着斑驳的黑胶唱片,虽然残破,却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音乐、记忆以及它曾经拥有者的故事。
本文系百略网(www.ibailve.com)原创,本文首发于百略网,如需转载,请在百略网微信后台(微信ID:wwwbailve)留言,获得授权后方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