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6-06-06 20:52

滴滴出事,希望别像曾经的Uber那么无节操地处理

滴滴司机砍人事件一出,广大民众慌了,滴滴司机慌了,滴滴CEO也火烧眉毛了。不知道滴滴会不会给出一个服人的处置结果,但此时,Uber也可能坐不住,因为Uber曾经的安全事件也都被一件一件的挖了出来。


这事还要追溯到几年前。


最早一起引发国内关注的事件是2014年那是Uber进入中国的第一年。当年12月,印度发生一起女乘客遭Uber司机强奸的案件。事件发生时,印度一名女乘客在Uber叫来的车上睡着,后遭司机强奸。案发三日后,印度警方逮捕了施暴者。强奸犯是32岁的司机,被证实为无证驾驶,且在2011年还曾因另一起强奸案入狱。2015年1月,该女子将Uber US告上美国法庭,称其没有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由于Uber那时刚进入中国市场,这起事件当时瞬间引起国内的关注和对Uber安全性的质疑。


事实上,自从Uber业务开展以来,关于其安全性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各地的Uber司机犯罪案件时不时发生,就连美国本地也难逃厄运:曾经一位Uber司机送完乘客到机场后,折回乘客家试图进屋盗窃。


在中国,成都也发生过Uber司机性侵抢劫乘客事件......而这些,不过是众多安全事件的冰山一角罢了。那么,这些网约转车侵权事件中,提供服务的各家公司是怎么处理的呢?


“Rape大国”印度的处理措施


其实在印度,这类事件早已有之,印度为不能制止类似悲剧的发生,也与一些深刻的社会和文化问题有关。


印度政府为了“保护”其所谓的文化,更可能是为了能够从Uber这个大老板中捞到些好处,采取的政策是:不仅将Uber告上了法庭,还对相关业务采取了全面封杀的手段。


为什么?这得先说说Uber在印度到底有多火。


印度有多少人,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十几亿人挤在那么一小块土地上,再加上发展不济的经济,印度的整个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与不安之中。就交通而言,印度的个人汽车普及率只有5%,公共交通拥挤不堪,无法满足出行需求。因为以上的总总原因,印度出租车市场价值达100亿美元,市场庞大。


事件发生后。先是新德里政府在强奸事件后颁布了命令,禁止Uber及其在当地的竞争对手开展交通运输业务。然后是印度电信部下令,要求印度网络服务提供商封锁包括Uber和印度本国的Ola Cabs打车在内的应用公司。在发给网络运营商和其他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的信函中,印度电信部还要求封锁Ola母公司Mumbai's ANI Technologies Pvt. Ltd.在今年早些时候收购的班加罗尔本地打车应用TaxiForSure。


印度这起事件一石惊起千层浪,不仅仅是印度,就连西班牙和泰国也紧随印度颁布了针对Uber的禁令。抗议者们高举“没有监控、没有GPS、没有背景调查”的标语在街上怒吼,显露出Uber在快速的扩张中安全措施的缺位,以及对各国国情认识的浅薄。


Uber官方回应:我们会做些不一定有效的措施,但这事我们没责任


面对众人乃至众国的愤怒,Uber首先做的,是通过各种手段安抚民心。于是Uber“对症下药”的利用技术做了非常多保障乘客和司机安全的举措,比如在乘客乘车之前,就把司机的个人信息分享给他们,并通过GPS全程监控行程等等。但他们也承认,这并不能保证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再来是避免公司的利益受损,名声受污。Uber向美国法庭提交了申请,驳回各种指控。他们凭什么这么理直气壮地说受害方告错了对象?Uber给出的理由是其使用条款中明确地写着“Uber不保证合适性、安全性以及第三方服务者的能力”。也就是说,在一个个用户快速滑过那密密麻麻的协议,点击确认时,实际上已经给服务提供者建造了一个宽阔的法律避风港,Uber便是钻了这个空子。


最后,Uber还要联合各家媒体发表一下标明自己无辜的声明,顺便表一下决心。表什么决心?之中包含着和各国警方合作获取乘客及司机信息的具体流程,还包含有各种“假大空”的虚假手段。当时有人猜测,Uber或许会有一段时间的严打紧抓,但也不过是三分钟热度罢了。


然而,这些事情都做完之后,也未能看到Uber真的推行出了什么行之有效的措施。像强奸案和砍人事件之类的事件还是斩而不绝,每一次的事件都只吸引了一时的眼球,事情过了,也就没事了。


Uber安全黑历史遭揭露


这些关于Uber的“黑历史”被扒出来,还要感谢BuzzFeed的调查。


前不久BuzzFeed对Uber做了一项调查,数据调查内容是Uber从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间,涉及强奸或者性侵犯的事件。6160次性侵,5827次强奸投诉……,这些数据和截图均由前任Uber客服代表提供:


1.jpg

2.jpg


BuzzFeed曝出的投诉截图显示,Uber的客户支持系统共包含6160条“性侵犯”投诉及5827条“强奸”投诉。同时,与其相近的词条也包含多个投诉,例如“侵犯”有3524条投诉,而搜索“强奸侵犯”能获取382条投诉。


3.JPG


另一张截图显示,在客服系统后台,查找“司机服用酒精”或服用药物的指令,则会显示:“如果司机不想将事态升级到引发媒体和执法机关关注,则给予警告,并压住相关丑闻。”的应对方法提醒。


4.JPG


对于这些与“丑闻”相关内部数据,Uber自然不会坐以待毙,Uber又发了声明企图撇开关系,比如他们说:


BuzzFeed的数据结果现实不准确,乘客可能会错把“评价(rate)”拼成“强奸(rape)”,或者用“rape”表达另外的语义,比如“你蹂躏了我的钱包”(这狡辩感觉不能更扯了……)。Uber想要表达的是英文搜索的模糊性和边缘交叉性质,及同词不同义的观点,虽然明眼人都觉得很扯,但应该承认这种歧义在英文中确实存在。


同时他们还认为,所有搜索结果的分析显示,只有5个邮件涉及真实的强奸案,换句话说,在2012年9月2015年8月间,强奸案的发生概率只有0.0000009%,另有170个邮件通过合理的方式投诉了性侵犯行为,即每330万次行程才会出现1次。


Uber试图证实的“强奸”和“性侵犯”的实际数量与截图中显示的有很大差异,难以说服民众和媒体。事实上,这两个关键词搜出的大量投诉,说明这两者是客服代表们的棘手问题,既然是棘手问题,为何Uber对这类问题反馈知而不解?这其中体现了监管的空缺,以及事件的不可控性。


事到如今,我们不知道滴滴会不会给出一个服人的处置结果,但真心建议滴滴别像Uber那么玩。在国内还敢这么没底线地赖账狡辩,只会等来政策的管控封杀。


南七道:【胡说七道】出品人,微信公众号:南七道。本文由微信公号南七道翻译自buzzfeed,techcrunch,nytimes。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