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6-06-07 15:38

知乎版“分答”的上线,是周源困境中的救赎?

最近,正在大家把“分答”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作为知乎在愚人节推出的付费看答案的刮刮乐产品,值乎”的2.0版本又在朋友圈出现了。除了颜色和logo,值乎的产品形态神似几周前刚刚推出的分答。


5月16日,果壳网旗下“在行”,在微信公众号上低调上线了一款付费语音问答新产品——分答。用户在分答上可以自我介绍或描述擅长的领域,设置付费问答的价格,其他用户感兴趣就可以付费向其提问。随即在5月底,分答引爆了朋友圈。


果壳旗下的在行,是一个知识技能共享平台,主打行家与学员之间知识经验的有偿交流分享和技能服务为主。而分答可以看成轻量版的零售在行,产品逻辑与之一脉相承。分答采用语音形式,提问者抛出问题,被问到的人选择是否回答,回答则费用入账,并且在付费后的分配方式上,分答采用了一个多方分配的机制。


前日,模仿分答的“值乎2.0”上线了。


分答火爆,值乎2.0能火爆吗?


愚人节推出的“值乎”,并没有引爆社交网络。反而是果壳旗下的分答,让外界记起了知乎曾经在愚人节推出的“值乎”。


周源也一定没想到在“盐Club”之后的20多天内,知乎和值乎会如此频繁地被各种文章提及,而那些文章的主角是另一个叫分答的产品。在此之前,无论果壳还是在行,大概都没有被周源和他的知乎真正看重过,哪怕曾经有人说知乎的原形Quora在中国下了两只蛋,一只叫知乎,另一只叫果壳。


分答的火爆因何而起?一切可能要从“王思聪最喜欢的啪啪啪姿势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始。这个问题有17861个人在分答上花了一块钱偷听,随机引发了分答在朋友圈的火爆。


团长君觉得,这个问题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无关,它满足的不是这一万多个人的求知欲,而是好奇心。姬十三比周源的睿智之处,就是懂得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社交”手段,所以用了果壳、在行和分答,分别应对(狭义的)知识、经验和好奇心三种不同形态的社交内容。


果壳网是传播知识的“门户”,知识是标准化的,无需太多互动,社区只解答这些知识延展出来的疑问;在行传播的是经验(Know-how),千人千面并不适合转化为网络上单向的文字,所以线下当面交流更为合适;而分答纯属好奇心驱动,为你的好奇心支付一元钱绝对不会肉疼。


姬十三的厉害之处是,可以深度洞察到这些(广义的)知识的不同之处,并且找到适应不同平台的知识提供者和需求者,相互之间并无太多交集,几乎是各自独立形成体系,果壳上的科学家、在行里的垂类专家、分答上的网红,各自用最舒服的方式开展互动,毫无违和感。


对比之下,知乎的逻辑是把不同类型的“知识”杂糅在一个问答平台上,或者希望把这个大平台上的人导入到其他新的交互形态里,这对于一个专业问答社区来说,是相当别扭的产品形态。


从产品的创新上看,曾在愚人节让人眼前一亮的“值乎”已经很快进入了休眠的状态,几乎与分答同时推出的知乎Live,在追求快速迭代的时代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在内测中。而值乎2.0的上线,对分答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临摹”,团长君认为其前景还是不乐观。


这不是今天的知乎不够强大,也不是晚了20天就错过了风口。团长君认为,周源和知乎的骨子里,就只继承了Quora的形态,这个问答社区的形态里,反而缺失了知识社交本身的神魂。因为知识和社交的组合本身是多元化的,如何解决好这个多元化问题,周源可以向姬十三和他的果壳、在行和分答多多学习领悟。


周源的救赎?


过去几年,知乎还常常和豆瓣一起被人们提及。这两个高逼格的网站,分别聚集一群自视为理性或者文艺的年轻人,并且都同样有深度有高度,他们在自己的圈子里玩得不亦乐乎,但也封闭、排外、孤芳自赏。同时操碎了心的人们又常常自问,知乎和豆瓣该如何活下去,如何赚钱,如何保持自我。在这一点上,知乎的行动甚至比豆瓣还要更慢,2016年之前的几年中能数出来动作,有且只有推出知乎日报和出版了几本科普类图书,以至于有人说,知乎这间慢公司,从模仿Quora开始,就未与创新结缘。


即使如此,知乎在两次敞开大门的行动后还是加速发展起来。第一次是2013年3月,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不到一年时间,注册用户迅速由40万攀升至400万。第二次是2015年11月,知乎接受腾讯和搜狗的注资,从搜狗获得更多的流量,周源本人在那次“盐Club”活动上宣布日活用户数达到了1500万,热门话题数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样也是在资本的作用下,知乎开始在产品形态的创新上寻求突破,2016年愚人节推出的值乎就一度得到了很高的关注度,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又高调宣布推出实时问答产品“知乎Live”。


在产品上沉寂多年之后,知乎似乎即将迎来一个新高潮的时候,但“分答”的出现、朋友圈的刷屏、各类大V和网红的参与,让知乎的这轮革新的高潮瞬间被盖住了风头。


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是,知乎的困境并不是因分答而起。早在第一次开放公众注册伊始,知乎原有的的氛围和文化就开始被稀释,早期重度用户的逃离以及问题的“水化”,开始令知乎褪色。


周源曾经用一个城市来比喻知乎,借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的观点,认为一个城市解决了制度和秩序,就能更加繁荣。然而网络社区与实体的城市有很大的不同,城市本身就是一个极高的门槛,城市原住民的迁移极其困难。但网络社区不同,用户迁移和进入很简单,可替代平台很多。当知乎从邀请制的刷卡进门变成大门中开,原住民的高品质文化就慢慢被稀释了,蒸发式降温让知乎成了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一切就不受控了。


而去年底深度嫁接搜狗,无节制地引入流量第二次拉低了知乎的人群定位,在获得流量和用户的同时,也把自己向营销平台的方向狠狠地推了一把。一个号称“高质量、可沉淀的信息,并让有价值的信息和人都关联起来的社区”忽然涌入上百万粉,消化不良的结果就是反智文化、抖机灵、荤段子的盛行,然后造成知识靠边、理性退散、大V出逃,剩下欲盖弥彰的功利主义和点赞之交的自我陶醉。


知乎的研讨会模式,鼓励更多的互动,问与答的过程会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而如今,没有互动的问题就像沙子,在知乎的沙堆里寻找金子变得越来越困难,而社交媒体时代人们的耐心变得越来越稀薄,再大的用户数和问题数量,都撑不起周源和知乎憧憬的未来。


知乎漂亮的数据背后的“盛世危言”并非空穴来风,看看过去一年里知乎App在iOS Appstore的下载排名走势,以及过去一个季度里百度指数的走势,都难有半点上升的迹象,甚至可以推测出近期的一次下载和被搜索的波峰,是五月初魏则西事件引发的。由此可见,与腾讯和搜狗联姻并没有为知乎带来品牌和用户关注度上的显著变化,不知道周源是不是希望多几次在知乎引爆的社会热点,能拉抬知乎的知名度,但这也同样蕴含着很大的风险和不可知性。


zhihu.png

知乎App在iOSappstore的下载排名走势


知乎上的一个问题:知乎的盐Club为什么叫“盐”。得分最高的答案是“因为我们咸得蛋疼”。知乎版“分答”很快就要上线了,咸咸的知乎做不出来甜甜的芬达,知乎的救赎还是要拷问周源和他的想象力。


【首席观察团】公众号:techbaozou 转载必须注明来自【首席观察团】。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