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虎嗅注:本文出自一篇2014年7月21日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长文,原标题为“当梅耶尔试图效仿乔布斯时会发生什么”,会发生什么呢?现在,我们都大概了解到了故事的结局,曾经信心满满,以求振兴雅虎的梅耶尔到底还是只能将这艘行驶了20多个年头的 “巨轮”以不到50亿美金的低价出售,事与愿违间,到底是哪里出了错?在这篇写于梅耶尔方执掌雅虎的第二年的文章当中,就有人抨击称:“雅虎不再是一个有价值的独立实体。”它甚至可能成为四大科技巨头(苹果、Facebook、亚马逊以及谷歌)眼中还算不错的收购目标。简直一语成谶。作者记录了几次重要事件和细节,再回顾,或许能发现更多?全文很长,虎嗅只将要点摘出,全文点击这里阅读,新浪科技翻译。
也是临危受命,但为什么是梅耶尔
在它的巅峰时期,雅虎的市值曾达到1280亿美元,比股神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市值还要高出200亿美元。
但高速的增长也掩盖了一个愈发严重的问题。当雅虎正忙于扩大它业务范围之时,新一代的创业公司都在专注于完善一款产品。很快,雅虎就在拍卖方面输给了Ebay,在搜索方面输给了谷歌,在分类广告方面输给了Craigslist。随后Facebook又取代了雅虎,成为数百万人的浏览器主页。这些改变最终又反映到广告收入上,雅虎的营收增长很快陷入停滞。
作为一个由广告支撑的公司,雅虎只有两种途径提高收入。第一种途径是获取更多的用户,以售卖更多的展示广告位——前提是创造出(或者收购)新的产品、改进或整合旧的产品。第二是通过升级自己的内容来提高广告价格。汤普森之后的“临时”继任者是罗斯-勒文索恩(Ross Levinsohn)。他眼中雅虎的最佳定位是成为一家“优质”内容的提供商。
然而,在硅谷最赚钱、最能让你名声大噪的事情,是做出足够好的产品。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和内容业务相比,以技术为基础的产品业务更容易做大。内容业务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投入。这也体现了硅谷的一种文化偏见。从惠普开始,硅谷里最优秀的公司都是依靠强大的技术实力起家的。科技公司的高管们深知该如何网罗工程师和设计师,但却不太擅长招聘编辑和制作人。当大股东丹-勒布加入雅虎董事会后,他请来了MTV前总裁迈克尔-沃尔夫(Michael J. Wolf)。两人随后就雅虎CEO继任者一事,咨询了著名的风险投资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安德森的建议是,选一位做产品的高管。
勒布的决定还受到了另一个因素的影响。当时,谷歌的估值是2500亿美元,Facebook的估值是1000亿美元,勒布打算按照它们的形象来重新包装雅虎。因此在2012年的春天,勒布和沃尔夫开始四处寻找做产品的CEO。这两位董事要求史宾沙咨询公司(Spencer Stuart)的高管猎头吉姆-希特林(Jim Citrin)去接触一下玛丽莎-梅耶尔,当时这位少年得志的工程师主要负责谷歌搜索引擎的UI。希特林曾提醒道,梅耶尔是1999年一同创立谷歌的25人之一,她可能一辈子都会选择做一名“谷歌人”。谷歌2004年上市以后,她已然坐拥数亿美元的财富,在职业选择上大概会有她自己的想法。不过希特林表示,自己还是会尝试接触一下梅耶尔。
2012年6月,梅耶尔上任前几周时,雅虎以71亿美元把它所持股份中的一半卖回给阿里巴巴。作为交易的一部分,阿里巴巴同意在2014年底前的某个时候完成IPO。正是因此,对于这家身处热门市场、必然会进行IPO的创业公司,华尔街有了一条最便捷的押注途径——投资雅虎。
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协定还保证,在接下来两年内,雅虎的股票将不再和它的核心业务关联,而是和阿里巴巴的业绩绑定。对于即将上任的CEO来说,这是个巨大的利好,相当于为自己提供了为期两年的空中支援。在不需为股价操劳后,梅耶尔便可以专注于收购创业公司、推动产品开发和战略性变革。而且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她可以利用阿里巴巴的现金流来资助她预想的发展计划。所以当希特林向她推荐这个职位时,她当机立断,马上接受了。
作为巨型初创公司的雅虎
为了让雅虎重生为主打产品的公司,梅耶尔试着把雅虎视作一家巨型初创公司。2012年7月17日,在梅耶尔进驻雅虎大楼后几个小时,她就让自己的电脑接入了公司的代码库,这样她就能直接修改代码。这很像是一家小型科技公司创始人会做的事。
从某种意义上讲,梅耶尔把她的计划看作是一种回归——对雅虎初心的回归。
雅虎的知名度和市值在1990年代末都有所增长,因为它是当时用户体验最好的网站。梅耶尔相信,雅虎可以顺应“PC时代”向“智能机时代”转变的东风,让雅虎的移动端浏览体验也变得更为友好。换句话说,雅虎需要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应用公司”。
发力移动应用
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雅虎此前的CEO们并没有在移动应用上投入太多,而是把资金都放在了广告技术和网络工具上。就任几天后,梅耶尔正在URL’s吃饭,这时一位员工走到她面前,自我介绍说“我叫Tony,是做移动端的工程师,属于移动部门。”
梅耶尔问道:“很好,能告诉我咱们的移动部门有多大吗?”反复算了几遍以后,Tony回答说“可能有60个工程师吧”。梅耶尔惊呆了。以Facebook为例,公司内有数千人从事移动端方面的工作。在询问了工程管理部门后,梅耶尔得到的回复是雅虎大约有100名移动端工程师。梅耶尔追问:“到底是真的有100个人,还是把60四舍五入成100,好让我感觉好一点儿?”该部门表示好像确实是只有60个人。
Facebook和谷歌等公司一直以快节奏的迭代更新而著称。对比之下,雅虎在这方面滞后得很厉害。雅虎邮箱每天要处理300亿封邮件,可以说是公司最重要的产品。但就在桌面端电邮处理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雅虎也没能为智能手机推出移动端邮件应用,而只是调整了雅虎邮箱页面,使其在小屏幕上也“凑合够用”。
修复搜索引擎
梅耶尔还表示她想修复雅虎的搜索引擎,这也是她在谷歌时专攻的领域。“我觉得雅虎在搜索引擎市场上的份额不应该低于15%,而这个数字基本就是现在我们所占的比重。”她在一次“FYI”活动上和员工们说。“我同样觉得,我们没有理由不能回到我们曾经实现的20%占有率。”据一位高管透露,梅耶尔告诉6位副总裁说,她希望在看到一个重新设计的搜索产品。“如果你们能做到,就告诉我。”她对这6位高管说。“否则我就去找能做到的人。”
重金招一位“得力干将”
在谷歌,梅耶尔凭借对产品外观和运营方式的果敢决断而著称。但一谈到如何靠产品赚钱,她就没那么笃定了。因此她在雅虎期间,进行过最重要的一次招聘就是想找到一位干将,既能帮她想明白产品问题,同时又能管理好雅虎销售团队的上千名员工。梅耶尔的寻找并没有花上太久。在上任后数周之内,她就收到了来自亨里克-德-卡斯特罗(Henrique de Castro)的邮件。卡斯特罗是在谷歌主管媒体、移动和平台业务的副总裁——一位讲究而时髦的葡萄牙人。卡斯特罗问她有没有时间一起吃饭并推荐了一家餐厅。梅耶尔则选择了一家更为安静的地点,还专门把座位预订在靠里的位置。
席间,卡斯特罗用他对雅虎业务的了解和几条明确的建议打动了梅耶尔。接下来的几个早上,两人通过往来邮件确定了卡斯特罗的薪水。最终,卡斯特罗为自己争取到一份价值约6000万美元的合约,价格还会随着雅虎的股票价格有所浮动。雅虎董事会得知后均表示无法理解。但梅耶尔表示,既然卡斯特罗放弃了自己在谷歌还未变现的股票,那他应该在雅虎这里得到补偿。她还指出,无论如何,他的才能都能保证雅虎取得数倍于他薪水的回报。这单合约将物有所值。
内容升级
2013年春天,梅耶尔参加了每年都在纽约举办的NewFronts活动。期间数字内容的生产商们会向广告主展示它们即将推出的项目。这场炫目的活动似乎激起了梅耶尔对内容生产的兴趣,过了几个月,她就要求所有关于节目规划的决定都必须经过她本人同意。
谷歌的“数据痴迷文化”在梅耶尔身上亦有所体现。她倾向于在做重大的产品决定前,要求团队进行用户偏好测试。但到了媒体战略这个问题上,她似乎完全凭着自己的血性做决策。
2013年4月,雅虎每年要支付约1000万美元用于购买《周六夜现场》的往期节目。尽管女演员格温妮斯-帕特洛(Gwyneth Paltrow)已经写过一本畅销食谱,还拥有并拥有人气极高的生活方式博客,但习惯询问下属毕业院校的梅耶尔还是不愿请帕特洛来做雅虎美食栏目的特约作者。据一位高管说,梅耶尔始终接受不了帕特洛大学没毕业这个事实。
2013年年中,她任命库里克为雅虎的“全球主播”,年薪超过500万美元。她曾经是《CBS夜新闻》(CBS Evening News)的主播,也是《今天》(Today)的前主持之一。虽然库里克有一张俊俏的脸,但不论编辑把这个剧放在多么显眼的位置上,用户依然不爱点开她的视频。然而,梅耶尔对这些事实都选择视而不见。
梅耶尔聘请了《纽约时报》的电子产品专栏作家大卫-波格(David Pogue)来做雅虎科技版的主编。她自己则招来了Elle的创意总监乔-齐(Joe Zee),还大方地告诉他“把雅虎当作自己的游乐场吧”。梅耶尔的团队还让八卦杂志《第六页》(Page Six)前主编波拉-弗罗里希(Paula Froelich)来运营雅虎旅游版,并请来彩妆大师波比-布朗(Bobbi Brown)担任雅虎美妆版主编,而每年收入4500万的女性网站Shine却被关停了。
她事必躬亲的策略却事与愿违。“我只是觉得,去挑战大媒体最擅长的方面,本身就是一个战略失误。”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的CEO约拿-佩雷蒂(Jonah Peretti)在早些时间的一封邮件中这样写道。他指的是梅耶尔专注启用明星、制作网络节目和各种浮夸内容的做法。“特别是在媒体和科技融合的地方其实还有很大的空间——这是其他巨头很难与雅虎竞争的。”
缺乏管理经验的梅耶尔
一位当初就对梅耶尔持保留态度的雅虎董事表示,他犹豫的原因是梅耶尔缺乏管理经验。在谷歌运营搜索业务时,她手下有250名员工。梅耶尔喜欢把自己在谷歌被降职,“美化”成让她去管理1000多个人——但其中主要都是外包人员。无论如何,在她急于扭转雅虎局面的过程中,相对缺乏管理经验的问题就完全暴露了出来。董事会中本有人希望罗斯-勒文索恩会留任首席运营官,但在某次梅耶尔叫他从洛杉矶飞过来开会,却把他晾在一边的事件之后,董事会的这一点希望也破灭了。梅耶尔拒绝授权他人,事必躬亲的做法也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她坚持自己审批每一个人的招聘。一位高管向朋友抱怨说,梅耶尔在考虑雅虎停车位分配上花的时间,和她考虑出售阿里股票上花得一样多。
梅耶尔还有个习惯,就是一切按照自己的作息行事。太平洋时间每周一下午3点,她会和直接向她汇报的负责人开三个小时的会。身处全球各地的雅虎高管都必须参加这场会议,所以不论是当地时间下午6点的纽约高管,还是身处夜里11点的欧洲部负责人,都必须来参会。尽管如此,梅耶尔自己总是雷打不动地迟到至少45分钟,有些时候会议持续太久,以至于欧洲的高管们得熬到凌晨3点才能挂电话。理论上,梅耶尔应该在一周的不同时段单独和直接向她汇报的负责人开会。但实际上,负责人经常几周都见不到她。
梅耶尔喜欢在“FYI”活动上告诉员工,她相信冒险,也不害怕承认失败。这样的哲学对产品开发可能适用,但对于招聘战略人才来说却并不合适。尽管董事会一再敦促,但梅耶尔仍然选择不对卡斯特罗进行审查。结果就是,她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卡斯特罗在谷歌广告业务的同事里口碑很差。很多人会讽刺他为“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人”——就跟Dos Equis啤酒那位肥胖又愚蠢的发言人一样。
无论如何,梅耶尔最大的管理问题与她努力培养的创业文化相关。最初,她禁止员工在家里工作。尽管这一政策只影响到了164名员工,但就在这一政策颁布几个月前,她在自己的办公室套间里精心打造了一间育婴室,好让她的儿子马卡利斯特(Macallister)和保姆每天陪着她上班。梅耶尔还喜欢一套叫做季度业绩考核(quarterly performance reviews)的制度,它在每个季度、将每个团队的每一位雅虎员工得分以1到5排序。这项制度的本意是鼓励上进的员工,清除业绩不佳的人。但很快它便产生了反效果,由于可供分配的4分、5分数量有限,因此有才能的人不再堆在一个项目里;员工们不希望因为项目调动而让自己获得低分,这大大损害了公司的战略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更为丑陋的事情,那就是每季召开的一系列“修正会议(calibration meetings)”。这项制度设立的原意是让经理和上司坐在一起,评价他们手下的所有员工。但在实际推行时,经理们会利用这些会议,找各种理由给某些员工差评。有时候,这些理由带着办公司政治的意味,且又非常肤浅。梅耶尔自己也会参加这类对员工进行主观评判的会议。她的直属高管们也会和她一起在Phish Food餐厅开会,就写着名字和分数的表格讨论来讨论去。在改进雅虎邮箱时,首席营销官凯茜-萨维特就指出,威韦克-沙马让她很生气。“他就是让我觉得讨厌。”她在会上说。“我不想和他共事。”沙马的分数因此就被降低了。雅虎邮箱上线后不久,他就选择跳槽去了迪士尼。(萨维特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
雅虎的几个大股东最近已经开始联手算了一笔账,说美国在线和雅虎的合并后,会比它们各自运营的市值高出70%到80%。一些投资者更为倾向合并的原因,是它会让美国在线的CEO蒂姆-阿姆斯特朗(Tim Armstrong)入主雅虎。和梅耶尔一样,阿姆斯特朗也是谷歌的早期员工——但他当时负责管理的是销售团队。在经历了初期的艰难之后,阿姆斯特朗让美国在线的股价再次回升,他并没有通过开发新的消费产品来做到这一点,而是优化了美国在线的广告和媒体资产。
阿姆斯特朗曾阅读过关于合并的分析,并且也愿意考虑这笔交易。这么做当然对他个人而言有许多好处。阿姆斯特朗持有美国在线5%的股票,合并后他能轻松净赚至少数千万美元。对梅耶尔而言,这笔交易就不显得那么诱人了。她自己的复兴计划应该没有考虑过把一个价值300亿美元的公司变成市值只有50亿美元,然后再打包和一个价值30亿美元的公司合并,最后节约10亿美元的成本。
但她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别的选择。让雅虎成为一家持续增长的产品主导型公司,以及平息发起运动的股东的怒火,这几乎是两个不可兼得的任务。
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阿斯沃斯-德莫达兰(Aswath Damodaran)一直表示,那些努力回到生命周期成长阶段的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他认为科技公司是由一群患有所谓“史蒂夫-乔布斯综合症(Steve Jobs syndrome)”的人管理的。“我们创造的激励机制是让CEO们都想成为明星,”德莫达兰说,“要想成为明星,就得成为下一个史蒂夫-乔布斯——也就是推动一间公司成长为巨头的人。但是当你只关注特例而忽略了规律的时候,公司就非常危险了。”他指出,“每一个成功的苹果背后,都有100家想要达到同样成就的公司,可它们最终都会重重地摔在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