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6-07-26 14:47

阿迪达斯在德、美建立Speedfactory,这是制造业转向欧美的风向标么?

实习生/李亚兰


7月25日,阿迪达斯CEO赫尔波特·海纳(Herbert Hainer)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称:“我们将利用机器人进行生产,生产线将回归欧美等消费地。”并且表示,位于德国总部附近的Speedfactory将于2017年正式投入生产,2018还将在美国建立第二家,日本作为阿迪达斯第四大市场,也可能于2020年开设工厂,英国和法国也在计划之中。

 

这是阿迪达斯24年之后再次重返发达市场,意味着以后买到的阿迪达斯的鞋不再是清一色的“made in China”、“made in Vietnam ”,也会有“made in Germany”、“made in America”,或者应该是“made by robot”。


 

据了解,Speedfactory将实现100%的机器人生产,以应对目前每年15%的市场增长,即4500万双的鞋子的生产需求。

 

完全的智能生产?


事实上,早在2015年8月的时候,阿迪达斯就喊出了“2016年在德国生产出第一双私人订制运动鞋样品”的口号。从那时开始Speedfactory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Speedfatory 是阿迪达斯集团提出的工业4.0项目,提出之后获得了德国联邦政府“工业4.0自主化”(Autonmik for Industry 4.0)技术扶植计划的大力支持。项目合作伙伴包括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凯尔曼特种设备公司及美国江森自控有限公司。项目实施小组由创新事业部、全球IT创新部和采购事业部的专家们组成。

 

Speedfactory位于德国南部的安斯安斯巴赫,主要由德国自动化公司Oechsler MotionGmbH负责运营,核心是一套工业机器人设备,也会雇佣160多名员工复杂监督和维修。


                (2016年5月24日 Herbert在官网上公布的speedfactory的最新照片)


阿迪达斯计划Speedfactory今年进入预运行,试做500双鞋投入市场进行销售测试。鞋类生产是Speedfactory项目的第一阶段,并且利用人工智能实现私人订制,即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迅速反馈,这将成为阿迪达斯的竞争优势。

 

对于Speedfactory的发展前景,阿迪达斯高级开发经理简·希尔十分乐观:“信息技术与生产工艺和创新产品三者的结合,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行业发展思路和方向。未来三年内,Speedfactory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将为阿迪达斯未来产品的主要生产方式。”

 

那么,未来还有多远?

 

不过,阿迪CEO海纳也表示:“Speedfactory的建立是为了提高效率,并不是为了短时间内替代人工,也不会取代阿迪达斯在亚洲的工厂。”目前,阿迪达斯有95%的产品来自亚洲工厂,有亚洲工人将近100万。

 

2012年10月31日,阿迪达斯关闭了苏州工厂,遣散了所有员工,这是阿迪达斯在中国境内唯一的全资直属工厂。阿迪达斯的对手,另一家运动产品巨头耐克早在2009年就关闭了旗下唯一的鞋类生产设施江苏太仓工厂,将产能移到了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地区。

 

跨国公司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由于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这些资本家们敏感的发现低劳力成本已经无法补足远距离物流造成的额外支出,同时,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工厂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生产模式,虽然暂时的建造费用高昂,但是长远来看却更加的节约成本。在主要的消费地投资设厂,降低了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缩短了产品周期,加快了产业运转速度。

 

Speedfactory建立之后,阿迪达斯的产品运送时间将从6周缩短至24小时。目前,阿迪达斯每周都会推出一个款新品,从设计、生产、销售运转极快,6周的运送时间显然需要产品预先调配,但是消费者的心理又很难琢磨,如果一旦地区内出现滞销或者是脱销,就很难适时的调配到位。如果实现“当地生产,当地消费”就能灵活应对消费需求,迅速迎合流行趋势。而且,减少的物流费用和库存费用,加上机器人24小时量化生产,最后的成本和中国生产基本不相上下。

 

这是趋势吗?

 

从近两年的状况来看,外企外迁的例子并不鲜见。除了衣服、鞋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第一食品制造厂商亿滋去年也关闭了在上海的工厂,将部分产能移往苏州。亿滋去年经营不善,第四季度亏损7.29亿美元,同比下降245.8%,最终坚定了它消减成本的决心。玩具制造商拉斯文博格也决定将生产线移回德国,并表示迁回的原因是中国制造的质量不过关,决心用“德国的技术来弥补高工资造成的劣势”。

 

此外,日本公司也是动作频频,实施生产线本土化回归。佳能公司去年也宣布,两年之内要将本土化制造的比例从目前的40%提高到60%。松下提出了“日本制造,出口亚洲”的口号。夏普计划把40英寸液晶电视的生产线回迁日本。这一系列动作受到了去年日币大幅贬值的刺激,同时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工资的增长,中国已经不再是最划算的生产国家。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中国相对美国的生产成本优势已经不到5%。劳动力价格上涨,中国人口红利基本已经消费殆尽,失去了这种粗放的增长优势,中国将何去何从?对此,有人迷茫,有人激动,迷茫的是在新一轮的资本分配中,中国在技术处于相对劣势的状态下应该如何抢夺资源;激动的是,中国可以以此为契机,既有动力,又有压力,迫使工业机器人、互联网等等新技术有一个质的飞越,借此在某些高新领域与欧美持平,甚至超越。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