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06-15 21:04

做平台不赚钱,P2P行业的出路在哪?

P2P这种模式,在国外,已有成熟模式,但它被引入中国的路并不平坦。2007年P2P被引进中国,直到2011年底才开始突然发力,进入到2012年下半年才真正意义进入到了爆发的阶段。

为什么近二年突然生机焕发?

1、平台有无保障起了重要作用。

早先,拍拍贷最早涉及线上P2P业务,但是完全让投资人风险自担的方式很难获得潜在客户的认可,这也是为什么拍拍贷一开始举步为艰的原因所在(后来在其它平台启示下,它改变了策略,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后来各个平台推出了保障机制,不论是引入担保公司,还是平台自己担保,但只要让投资人有了安全的前提,会员的能力就被激发了起来。

而事实上,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情况来看,这种模式也越来越被各个平台所认可,甚至有很多平台因此而纷纷成立自家的担保公司来担负这个角色。

2、市场培育期完成。

就象当年的小额贷款业务一样,最初几年的,即使是有中安、信安、UA这几家中国小贷初创者在从事事实上的小贷业务,但是并不为太多机构与客户所知,但是这个市场培育的工作越是在无形中展开来了,也就为后来众多的从业机构与投资人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P2P平台也一样经历了这个过程,尤其是最近一两年,象诸如人人贷、红岭创投、盛融在线等都完成了首批投资群体的教育与启发工作,这为其它平台的迅速跟进与会员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市场培育作用。

3、理财环境初步具备。

随着国内通胀压力持续增大,一方面居民财富在迅速积累,一方面对资产保值增值有了切实需求,近两年各大银行也纷纷组建私人银行部与专门的理财部门为是为了适应这一需求。

理财需求旺盛,但是理财通道很窄。中国证券市场已经熊市好多年,即使是牛市也没见多少股民赚了钱;楼市投资则门槛非常高,在越来越严厉的限贷限购政策下,相信很多人已不敢涉足此块市场,风险太大;银行理财市场产品单一,期限长利率低,年化不足5%的理财收益产品实在提不太起多少人的胃口。

在这种理财大环境下,如果有一种投资简易,有安全保障,回报率又高的产品,自然就会立刻成为这些投资人的新宠,趋之若鹜自然也在情理之中。银行理财产品只有年化不到5%的回报,尚有大把人抢,更何况现在P2P平台动辄就是年化20%以上的高收益利率呢。

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内迅速涌现了至少300余家P2P机构,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加速度的形势在增长,光笔者所知的,周边其它个人及机构已经在筹办的各种形式的P2P平台就不下10家,可见这个势头之猛烈。

都是谁在准备进入或者从事这个行业?

中国有太多机构想获得金融牌照,或者业已在实质从事金融业务而想被收编转正的机构,但是牌照之难让这些机构望而却步,但是现在新近冒出来的P2P平台给了这些机构一个机会。为什么说是机会呢,因为遥想当年的小贷、第三方支付,无一不是经历了数年的混沌发展期后,成功跻身于金融机构之列,现在的P2P平台仿佛与当年的小贷与第三方支付的处境,惊人的类似,谁又敢说未来几年,这个行业一旦做大,监管部门起了收编的心,然后这明晃晃的金融牌照不会再次落在P2P平台的从业者身上呢。

拥有正规军的编制,自然也就可以从当下垄断性的金融行业中分一杯残羹,比原来羞羞答答私底下做资金业务当然要强太多了,虽然不要金融牌也未必就少挣了钱,但是有名分与无名分,很多机构还是很在意的,尤其是当下金融业务监管越来越严的情况下,闷头赚钱混日子越来越难了,搭上金融行业的便车还是一个比较靠谱儿些的谋身出路。

随着互联网热潮的逐步深入,在马云商业帝国面前,一幅更加盛大的互联网金融版图又豁然开朗,这让众多线下传统金融巨鳄们艳羡不已,所以当下众多金融机构都在谋求向互联网发展,而P2P行业从其一诞生起,就将金融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做为潜在的朝阳行业,此时不投资一把,又更待何时呢?所以,包括了担保公司、私募基金或者投资公司,甚至小贷公司,乃至个人都一窝蜂的参与了进来,这其中当然也不乏有平安集团、国开行这样的巨无霸,它们的加入,非但没有增加其它平台的危机感,反倒做为国资进入的信号来对待,其它平台更是信心满满,义无反顾的一头扎了进来。相信,此时的蓝海将很快成为下一个红海。

最早一批的此类平台的投资会员们在经历了近一年多的投资兴奋期后,也逐渐回归了理性分析,笔者看到过很多投资会员的很有见地的文章贴子,或许最初还不能很快发现这个商业模式的问题所在,但是随着对这个行业及模式的理解,投资人们也有了更加客观的看待与选择,这是值得欣慰的。

谁在认真的执行商业模式,谁在认真的做平台,其实很容易比较和看得出来,妄想浑水摸鱼的平台,最终倒闭、逃跑是必然的。别看现在平台数量很多,但是笔者并不看好大部分平台的未来前景,呵呵,有点悲观吧。

平台前景黯淡

开门做生意,如果借款人与投资人达不到足够的基数,无法有效持续扩大的话,这个平台只有两个结局,一是倒下,因为盈不弥亏;二是被收编,因为你做不过别人,会员会流失,不被别人收购就只有第一条路可走。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法则同样适用在这里。

既然平台提供了担保保障才能吸引投资人进场,那这种模式就是否可以持续呢?答案其实很多有见识的从业者已经给出了答案,非也,为什么?风险覆盖问题。

只收取少许的平台费用,但是承担越来越大的业务存量风险,这其实与传统的担保公司的商业模式并无两样,而担保公司这个中国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在近些年早已显示出了其商业模式的巨大风险,随着担保行业监管的深入,早晚担保公司这个“怪胎”也将会被淘汰出历史舞台,至少是从事传统消费类与经营类业务的担保公司将会在近些年淡出市场,政策性担保公司另算。

而现在很多平台,其实做的事情与线下的担保公司并无两样,线下担保公司没有解决掉的商业模式硬伤,转到线上,同样也不会解决,因为最终项目风险并没有随着线下向线上的变化而转移,风险实质没有任何改变,还是担保业务,除非你大幅提高平台收费或者担保收费,而一旦再大幅提高这两块收费,原已高企不下的线上借款成本并再无法吸引足够的合格借款人,连与传统小贷公司竞争的资格也都不具备了。所以,此类模式下,平台未来出路也基本上可以预见了。


现在一些做得早的平台已经意识到了平台盈利的问题,开始考虑转战理财产品或者做PE,为什么?因为他们通过这段时间的经营,已经从经营数据已经发现了这个残酷的问题----做平台不赚钱。不要相信很多网站对外号称的损失率低于1%的说法,这个说法基本没有真正数据支撑,只是为了宣传的需要。因为不论是传统担保行业还是小贷行业,都达不到这么低的损失率,而当下的平台并没有比上述两类机构更杰出的风险审查体系与信用评价体系。即便是宜信模式也是这样,而事实上,笔者一直认为宜信存在巨大的风险,因为这种债权转让的模式,在循环滚动操作中可能暂时无法爆发风险,但是恰如银行的资金池理财一样,唯有停在某一时点时,你才能计算得出来,宜信是亏还是赚,而现在这个宠大的理财机构,一旦停转接受严格审计,反而可能会因为资金链条难以为继而触发大规模的其理财体系的崩塌,造成潜在的群体性事件,这反倒让监管机构投鼠忌器,从而变相成就了它一味的全国性铺点设店式快速发展。其实最终风险有多大,天知地知,它知你不知。

当然,个别平台没有采取担保这种保障机制,而是采取了强制性分散投资的方式来适当规避项目风险,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可惜这种需要长期积累的做法,很多小平台根本不屑于或者根本没有时间去做积累,挣快钱的思想在整个行业中还是比较盛行。

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风险评价体系,控制平台整体项目风险率,以分散的方式,引导投资会员进行理性投资才会真正构建平台的长治久安,而很多平台连基本的风控人员都不具备,何谈长远发展。试看当下此类平台,可以有望未来跻身行业前列的只有廖廖几家而已。

P2P未来之星预备役

陆金所是依托的其平安庞大的集团背景,自不待言,况且其雄心也远不止于P2P这么简单。


拍拍贷的分散投资理念能够坚持是其立身之本,而小额分散而是维系其利率成本较低的原因之一,但规模有待进一步增强。


开鑫贷的国资背景让它从出生起那一天就引人关注,清一色的小贷合作机构也是一种特色,可以拭目以待。


合拍在线则是依托成熟的商业模式复制及自身的规则改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蛰伏期后,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态势。


其实合拍在线与陆金所很相像,有心者也会观察到这两家平台正在暗自较劲儿,从交易规则到广告图的设计,从会员的激励到推广的模式,互相都是有样学样,不甘落后。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合拍在线与陆金所对线上平台的定位都不局限于P2P网贷这么简单,两家都在构建自己设想中的互联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只是套路各有不同,具体最终谁能成功笑傲江湖,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合拍在线与陆金所两家都具备跻身行业前三的优秀潜质。

整个P2P网贷行业的发展,关注此两家的发展模式就可以参详一二,话可能有些绝对,但是做为两家立志做百年老店的企业,从其商业模式的描述与过往一步一个脚印的做法上就足以窥得全豹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