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昨日滴滴证实上线租车业务,以平台模式切入租车市场,与一嗨租车等租赁公司合作主打短租自驾游。这被认为是滴滴切入神州租车后院,将对后者业务造成冲击。
神州租车董事局主席陆正耀今日在接受虎嗅等采访时表示,滴滴做的事情对他们影响有限。他认为用平台做租车的商业模式不成立,滴滴做租车更多是在向资本编故事。
平台做租车不成立?
在昨日滴滴公布上线租车业务时,陆正耀在朋友圈中发了这么一句话:“专车新政出台,快车、顺风车烧钱模式难以为继,C2C专车模式破产,资本故事还要接着编,必须寻找新的救命草!不过我告诉你,类似的模式携程等公司已经折腾了多年,结果如何?!”
他认为用平台做租车的商业模式不成立,“我们自己的租车平台去年4月份就建好了,之所以没有推,就是我们来回算这个帐根本没算过来,这个商业模式根本不成立。”
陆正耀给出的理由是:
最核心问题就是供应商群体。
中国有几万家租赁公司,除了神州、一嗨、首汽等三、四家全国性的企业之外,剩下成千上万家公司就是两类:一类公司是以长租为主,比如说以北京为例,有租赁公司600多家,都在做长租业务,平均每家有30到50台车。 第二类租赁公司是二手车的车贩子,他把车收回来卖出去的过程中,把车拿去出租。
第一类的租车公司里,车辆都在长途车队里,即便有些零散型的在外面的,都是一些长租的退租车,租了三年、两年以后出来了,还没开始卖的,这部分车闲出来了。
第二类租赁公司以二手车为主买卖的,车龄5到8年,甚至6到8年,主要集中在在三、四线城市的。
这两类公司导致整个市场上的闲置车辆资源有限、车龄长、车况差、车型杂。
滴滴租车的车辆可能来自三个途径:第一是把上述闲散资车辆组合在一起。
第二,向租赁公司长租、年租,如果他真这么做的话就要背固定的租金,并且租赁公司要转去利润,成本提高,说白了这个模式跟神州专车差不多。
第三,自己买车,这面临牌照问题,并且模式变重。即便是租赁公司,牌照资源也都在长租车队,都在客户使用中。滴滴有钱是大家公认的,但他们没有牌照,所以很难规模化组织车源。
除了车辆资源外,滴滴还面临的一个风险是丢车风险。自驾业务和带驾业务完全不一样,带驾业务客户上车我把你送到目的地就可以,自驾业务是把车交到你手上,带来丢车风险。
丢车这个风险谁来承担。如果是平台自己承担,那需要建强大的风控系统,很多P2P租车就是被活活骗死了,虽然说没死,跟死了有什么区别。
如果把风险转交给租赁公司,租赁公司会把租车门槛提高。之前携程就是只做平台,把风险归给租赁公司,但租赁公司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他们要么提高租赁门槛,要么就把风险转移到用户这。
滴滴与一嗨等租赁公司形成联盟,神州地位是否尴尬
如开头所述,在租车这件事上,滴滴想要做的是将租赁公司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大平台。据其透露,正在和一嗨等租车公司探讨,在车源和车辆运营管理等方面展开合作。
这或许会出现一个情形,中小租赁公司们以滴滴为核心形成一个联盟,而联盟之外的神州地位尴尬。
对此,陆正耀不以为意,在其看来,这种联盟难以形成。“我们几家大的租赁公司(神州、首汽、一嗨)有直接竞争关系,但与这些小的租赁公司不存在竞争关系。北京有600多家租赁公司,主要做长租,但我们长租是不做的,核心业务是做短租自驾。 第二个问题,一个平台要做起来,一定要考虑跟这些上下游厂商之间,和下面的这些合作商一定是一种很好的创造价值的关系,而不是过河拆桥的关系。”暗示滴滴与租赁公司关系并不融洽。
当有记者问及滴滴在做租车前是否和神州接触过进行合作,陆正耀避而不谈,而是称,“我们很熟,讨论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