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今天,书入法君要推荐一本少见的马云的传记。
说它少见,因为有太多马云少年时候的照片和故事,确实没见过!
都说三岁看老,少年时期的马云是什么样的?有过什么故事?这些很少有人谈起,书入法君却最感兴趣,摘出来先跟大家一起看看:
是什么样的少年经历塑造了今天的马云。
(本文中珍贵的少年马云私照经中信出版社授权发布)
摘自:《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102年梦想》 第三章 :平凡家庭走出的不平凡人生
作者:邓肯·克拉克
编辑:书入法
我今天还没被打倒,可能你也一样,因为我们彼此怀揣梦想。
——马云
数学考1 分的CEO
1964 年9 月10 日,马云出生在上海西南百里外的杭州。这一年正好是中国的龙年。作为未来一个有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家,马云却降生在一个私营经济几乎销声匿迹的年代。
马云小时候就很喜欢英语及英文著作,特别喜欢听收音机中电台朗读的马克·吐温所著的《汤姆·索亚历险记》。1979年,杭州接待的外国游客猛增到了4 万多人。马云不放过任何练习英文的机会。常常是天刚破晓,他就起床,骑上自行车,花40分钟赶到杭州饭店去和外国游客攀谈。后来他回忆道:“每天早晨从5 点开始,我就在宾馆前读英语。很多游客来自美国,也有一些是欧洲人。我免费带他们游览西湖,他们教我英语。整整9 年!我每天早晨都在练英语,不管天气好坏。”
马云一直认为学习英语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帮助:“英语帮了我大忙。它让我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让我遇到了一些非常优秀的CEO和领导者,也让我认识到了中国和世界的差距。”
1980 年,在杭州的外国游客中有这么一家人,他们是来自澳大利亚的莫利一家。对于马云,这家人的杭州之行改变了他的生活。
戴维·莫利回忆道:“晚上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们在公园里玩火柴,一个男孩儿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他想锻炼一下自己新学的英语口语技能。他介绍了自己,我们互相寒暄了几句,约定之后再来这个公园碰面。”
戴维的父亲肯·莫利说他第一次见到马云时,还以为他是货郎,或者说街头小贩。“他非常想练习自己的英语,又很友善, 我的几个孩子们都被他打动了。”
15岁的马云和他新认识的澳大利亚小玩伴戴维·莫利 摄于西湖边 图片来源:莫利一家
他们家与马云后来一直保持着联系,戴维说:“杭州一别后,我和他就成了笔友,一直就靠写信联系。这样过了几年后, 我爸爸打算帮助一下这个男孩了。”马云还定期与肯通信,称他为“父亲”。
马云的英语水平在不断提高,加之熟知杭州风情和悠久历史,又善于讲故事,于是他就找机会带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游览西湖景点。他特别喜欢去杭州的茶馆,当地人会在茶馆里下象棋、打牌,以及听“大书”。
马云着迷于太极,还非常喜欢读《水浒传》,书中108 将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他。阿里巴巴早期的一个目标就是凑足108 位员工,这也与《水浒传》相关。
但迄今为止他最喜欢看的还是香港作家查良镛(Louis Cha,笔名金庸更为人所熟知)的作品。金庸的作品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特点,并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文化的思想。马云从金庸小说中一个传奇式的剑客风清扬身上找到了灵感。风清扬是一代宗师(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位老师),他的武功招式从不拘泥于任何既定的形式。
马云自己也修习武术。据陈伟(马云之前的学生,后来成为他的私人助理)说,马云的太极拳是由一位老太太所授, 她功夫了得,虽当花甲之年,三两个壮年汉子却也欺身不得。每天清晨,在练习太极拳之前,她都会闭目冥思,“听花开的声音”。时至今日,马云出行时都会带着他的私人太极拳师傅。
但功夫治不好马云早年的心病,这就是他最讨厌的数学。对中国大陆的高中学子来说,要想接受进一步的高等教育,就必须通过一项以学习成绩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高等教育入学考试, 也就是俗话所说的“高考”。
马云的第一次高考败得很惨,数学只得了1 分(满分120 分)。希望破灭后,他只好去打工。但很多老板都不要他,比如去一家宾馆应聘服务员时,对方竟然说他太矮。后来,多亏父亲找了关系,他才得到一份帮印刷厂送杂志的工作。这是个体力活,他要骑着三轮车把一捆捆沉重的杂志运到杭州火车站。
陈伟所写的《这还是马云》一书中也曾讲到,马云深受作家路遥所写的《人生》一书的影响。这本书出版于1982 年, 1984 年被拍成了电影。书中主角高加林生于农村,富有才干, 然而经过一番努力抗争后却没能摆脱贫穷。马云决心不能那样活,于是再次参加高考。虽然他这一次的数学成绩稍微提高了一些,考了19 分,但总分却下降得很厉害。
他只好再次打工维持生计。他找了11 份工作,依然没有一家愿意雇他,甚至连肯德基都不收:在24 个应聘者当中,他们单单不喜欢马云一个人。这件事后来成了马云津津乐道的趣事。
马云毫不气馁,每逢周日,就去浙江大学图书馆自修。他决心把那些考试用到的公式和等式都背下来。
终于,在1984 年第三次高考中,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考了89 分,得以考入一所本地大学——杭州师范学院, 那一年马云正好19 岁。他的成绩离当时的四年制本科的录取分数线还是差了几分,一般情况下,他只能进两到三年制的专科院校。但杭州师范学院当年的男生录取得不够,马云才得以勉强进去。这所大学并不知名,马云回忆道:“在本地也就属于三四流大学。”这种拼搏之后得来的荣誉让马云格外珍惜,后来他在多次公开演讲中都讲过这段经历。
莫利一家
在大二的时候,马云当选为学校学生会的主席,在任时举办过一个“十佳校园歌手大赛”。后来,他又当选为杭州市学联主席。
1985 年,肯·莫利邀请马云来家中做客,他们家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纽卡斯尔市郊区的新莱姆顿地区。这是马云第一次出国,他在那儿待了一个月,回来像变了一个人。
图中人物从左至右分别为:斯蒂芬·莫利、马云、莫利家的一个亲戚。图片来源:路易斯和安妮·李
“以前我一直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马云后来说,“在我到了澳大利亚后,我才知道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我开始觉得一个人必须得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思考。”
马云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并不羞怯。在当地郊区的一间会所,他给当地的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团体做了表演,主要是他学的猴拳和醉拳。斯蒂芬·莫利回忆道:“我经常求他表演醉拳的招式,那些招式太帅了。”
马云在澳大利亚当地的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团体表演猴拳和醉拳。图片来源:路易斯和安妮·李
在马云去过澳大利亚后,肯·莫利带着斯蒂芬来杭州回访。因为父母家的房子太小住不下,所以他只好把莫利父子安排到大学宿舍去住。“我们在马云家里吃晚饭,然后再骑车回学校。”斯蒂芬回忆道,“马云一直忙着为我们做饭,让我们觉得很受优待。”
放假时,马云摆了一桌酒席款待莫利父子,还请了当地的一些官员和贵宾。回忆时景,斯蒂芬说:“很显然,那时就可以看出,马云是有沟通天赋的,他善于建立人脉,找到车并请来市长确实得有关系才行。”
马云和肯·莫利举杯共饮。图片来源:莫利一家
马云的大学生活并不轻松,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虽然不用交学费,但生活费是必须要交的,这笔钱让马云的父母感到为难。肯·莫利再一次施以援手。“回到澳大利亚,我们考虑了一下,” 莫利回忆道,“最后决定要帮助这个孩子。钱并不多,一星期也就5~10 美元的样子。因此每隔6 个月,我就给他寄一张支票。”
在杭州师范学院读书时,马云还遇到了自己的爱人。他俩结婚时,慷慨的莫利一家又雪中送炭,给了小两口2.2 万澳元(大概是1.8 万美元),帮助他们买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子。马云后来说,肯和朱迪为他付出的所有已经无法用任何言语来形容了。
马云在新家的厨房里。这间新房是肯·莫利资助他在杭州买的。图片来源:莫利一家
在肯·莫利无私的扶助下,机遇之门向马云打开。马云初获成功后,曾给肯一家捎去了很多钱和礼物,对此肯十分难为情。他说自己最感动的其实是马云决定把自己的小儿子取名为“坤”(Kun)——发音和“肯”(Ken)相似。马云一家和莫利一家现在仍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他们时常一起去度假。
致富光荣
1992 年,邓小平开始了著名的“南巡”,提出了“致富光荣”这一足以载入史册的口号。中国的企业家不再被视为社会边缘人士,有了邓小平明确的支持,他们可以放心地做生意了。
此时的马云还没有创业,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文和国际贸易。当时杭州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大多去了中学教书,而500 名毕业生中只有马云一个人被分配到高等院校。不过,他显然志不在此。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让他有所感悟:“你可以发财,也可以帮助其他人发财。”
受南巡讲话的鼓舞,马云决心在30 岁之前开创自己的事业。虽然他当时还教书,但他把课后的时间都花在自己的新公司上, 这就是海博翻译社(Hope,希望之意)。
……
1999年,阿里巴巴公司创立。马云设定了一个目标:开启一个至少102年的旅程,使公司一直从1999年创立起延续到22世纪。
《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102年梦想》
作者:邓肯·克拉克
译者:李鑫
中信出版社
要撩书,请关注书入法微信公众号(roobook),本书更多精彩书摘,都在书入法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