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6-04 16:33
新设专业要警惕一窝蜂追时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陈志文(教育在线总编辑),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临近高考,各高校都开动了高考季的宣传,除了发布招生政策等信息外,不少高校都在推销自己新设的专业:这些专业当前“热度”都比较高,比如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芯片(微电子)等等。


据统计,2023年有498所高校在本科阶段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还有大量的高校开设了数字经济专业,这两个专业是今年高校新增最多的。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大约10年前的物联网专业。


彼时,因为智慧地球概念的兴起,物联网风靡一时,一年间竟有300多所高校开设物联网专业。但遗憾的是,2018年,最早设立物联网专业的高校之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宣布该专业停招。在解释停办原因时,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当初按照大类学科招生,大二时根据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实行分流,2015年有84人选择该专业,2016年是65人,到2017年下降到了14人。“学生用脚投票,分流不理想,意味着该专业不受学生欢迎,有必要作出调整。


此时,距离学校开办该专业刚刚4年。最近几年,物联网专业一直是一些学校撤销的专业之一。


信息技术领域这些年曾不断出现各种时髦专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等,此起彼伏。遗憾的是,一些专业往往昙花一现。


今年年初,教育部等5部委出台文件,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进行改革,明确要求到2025年优化调整20%的专业,新设一批、淘汰一批。今年的专业调整,不仅是每年的惯例动作,也是在朝着这一远期目标推进。


大学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淘汰一批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老专业,跟进社会发展需求,开设一批适合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的专业,但同时,我们也要防止罔顾自身资源与办学实力,一窝蜂赶时髦的做法。


比如物联网,是一个软硬结合的交叉学科,实际上对学校的开办条件与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都很高。对于开办者,需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即在电子信息与计算机、互联网方面都有很好的实力。对于学习者,要求也非常高,软硬都要学,是最难学的专业之一,几乎就等于电子信息+互联网。


也因此,在具体就业去向并不明晰的情况下,大量学生也因为学习困难“用脚投票”,学校办不下去是很正常的。


如今大热的人工智能也类似。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几年前我们说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互联网+”,现在不如说“人工智能+”,ChatGPT等强大的人工智能工具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无限的可能。但人工智能也是一个复杂的交叉学科,绝非每个学校都能开设、都需要开设的,而且在研究生阶段开设可能比本科阶段更为合适,更恰当的方式或许是,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开办某个研究方向上的人工智能专业,而不是狭义的人工智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我认为全国适合在本科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应该不超过几十所,核心原因就是学校举办能力以及学生学习能力与专业不匹配。“人工智能对数学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大规模学习很多数理知识,学习负担很重,除了学校的举办实力外,学生是否有这方面的学习能力?”


不光高校要结合自己的办学实力与资源做出恰当的定位与选择,考生与家长也需要认真思考一个的问题:大家热衷报考的热门专业,是否真的适合你?


记得多年前亲戚家一个刚刚上本科线的孩子想读计算机,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计算机就业好。面对这个高考数学只考了71分的孩子,我直白地告诉他:你不适合这个专业,你缺乏学习的基础。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考虑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味看重所谓热度高、就业广,很可能适得其反。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高校的门槛在不断变低,大量基础薄弱的学生进入大学,他们当然也有权利提升自我,但不应该盲目追求自己应对不了的专业,那种跟不上课程进度的痛苦,相信许多许多人都有体会。在专业设置和选择上我们决不能赶时髦,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是如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陈志文(教育在线总编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