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自华为划分三大部门以后,手机业务的消费者BG增长迅速,但事实上,华为服务器在全球范围内的出货量已经在2016年Q3超过浪潮,成为世界第4。gartner近期发布的报告中指出,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服务器营收同比下降5.8%,出货量下降2.6%,华为(Huawei)的出货量却有所提升。
为何能达到这样的成长?
首先,这个问题要先从产品层面开始说起。华为在2016年主打的服务器是基于x86架构的32路开放架构小型机KunLun,于3月份发布。产品主要特点有两个:NC芯片支持32个处理器互联以及RAS 2.0。前者的作用可以提高计算量,增加性能。
而后者则是专门用来提高小型机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特性,RAS 2.0可以实现kPar硬分区、CPU和内存模块热插拔、故障预告警等功能。是一种在服务器长时间运行同时的保护,从侧面提升了整体性能(RAS为Reliability可靠性、Availability可用性、 Serviceability可服务性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
为什么说RAS 2.0很重要呢,原因在于当下企业,也就是客户本身对关键业务应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这就使得服务器需要达到更高的稳定以及可靠标准。
其次,华为在自主研发上的投入也是关键的一环。华为服务器产品线总裁邱隆曾说过,
华为四路服务器全球发货量第一,与我们高标准的产品品质和高价值的解决方案密不可分。我们从基础技术、架构、方案等多个维度上一直坚持创新,充分把握云和大数据带来的变化和机遇,为客户提供高可靠、高性能、简单易用的关键业务计算平台。
华为在前期研发方面大规模投入到了现阶段已经初显成效,他们形成了一套面向私有云、公有云、运营商转型的广泛产业线。包括超融合、重构云基础设施FusionCube,创新、加速计算的FusionServer,引领SSD走向NVMe时代的TaiShan,支撑关键业务从封闭到开放的KunLun。
同时华为的合作伙伴也是生态链中的一部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南天信息共同发布银行个人核心业务系统KunLun联合解决方案。与Oracle、汉得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与SAP生态圈重要合作伙伴United VARs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其实国内一些服务器厂商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合作伙伴体系,然而为什么华为的不同呢?讲个真实的故事吧:我去参加IOT开发者大会,会上和英特尔中国物联网事业部的CTO张宇博士聊天,他特地告诉我一些关于华为和英特尔合作硬件创新平台的事。
未来企业云化是必然结果,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一种去“边缘处理”,也就是放弃机器本地能力的可能。因此,华为这套包含云和本地的生态链其实在现在根本还没有发挥出最大的实力,所以我才说是他们前期投入的初显成效。
其三则是华为的一根筋原则:当时有人跟邱隆提议,先做一些比较低端的设备,先打通市场再塑造品牌。但是邱隆最后还是咬紧牙关,质量就是红线。后来邱隆在一次媒体沟通会上再次提起了这段回忆,
令我骄傲的是,做服务器这么多年,从没有出现过一次批量事故。
当整体市场衰退与这种愣头青的做法同时出现时,就会产生微妙的化学作用。别人激流勇退,华为就顶风前行,因此形成了当今局面,在2016年Q3终于爬到了世界第4。算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一个典型吧。
最后则是华为的整体战略——失败主义。2000 年华为销售额达 220 亿元,利润以 29 亿元人民币位居中国电子业第一,但在 2001 年 3 月,任正非发表了一篇《华为的冬天》,并开始整顿公司以面对其预见的产业寒冬。他强调,他一直思考的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麽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如果我是华为领导者,我肯定会大摆宴席,请诸位成员大吃大喝一顿,然后高呼“明年继续”!#
所以后来华为走向巅峰之时,任正非在隔年就开始将旗下安圣电器以 7.5 亿美元转让给艾默生(Emerson)换回现金流,并同时逐年小幅裁员。最后证明任正非的判断非常正确,当时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已趋饱和,很难再有大幅增长,华为收敛资源聚焦于核心的判断,使其能够在产业寒冬增加竞争力。
在 2004 年第 3 季度。任正非同样在华为内部讲话中称要注意产业寒冬,其长达 13000 字的讲话稿中,任正非又重新检讨审视了华为当时遇到的困难。在 2008 年底,任正非第 3 次提及冬天。他表示要对经济全球化以及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相关高层必须做好经济形势可下滑的准备,也许未来还会更加困难。
前两天任总又发表了一段讲话,不过此次谈话未再以冬天为喻,但更直指金融危机,只是并未明确表述危机何来,引起各方猜测,他在谈话中强调,如果客户不还钱,不管有多少预备金都将付诸东流。所以有舆论认为应是与资金流动有关。据年报数字,在华为 2015 年的全部业务收入裡,来自海外部分比例接近 60%。
我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华为和中国女排很像,其实后来想想发现这句话真的是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