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是的,没有爆冷。黄晓明主演的《大唐玄奘》,就像你预想的那样,没入围。
12月18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PAS)公布第8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9强名单。夺冠最热门选手当属德国申奥片《托尼·厄德曼》。而此前呼声颇高的保罗·范霍文新片《她》和阿莫多瓦的《胡丽叶塔》落选,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毕竟这两位导演太有名,后者更是如雷贯耳。
阿莫多瓦在西班牙的地位如同张艺谋在中国。只是阿莫多瓦的影片风格出奇一致,不像我们国师这样多变。关于阿莫多瓦,曾有一个著名段子,西班牙有一年“出乎意料”的没有选择阿莫多瓦的新片参选,结果奥斯卡的记者不断追问:“为什么不是阿莫多瓦?”
从奥斯卡近几年的走向来看,AMPAS极力在扭转好莱坞电影重工业的发展方向。一部部中小成本的影片,甚至是带有强烈文艺性质的影片成为了几大主流奖项的热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选,更是越来越偏向于欧洲流的审美标准。
而当奥斯卡的评选标准发生变化,最受伤的莫过于“看不见变化”的华语电影。今年,华语电影连续第14年无缘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价值观”导致华语三片集体无缘?
其实,华语三片集体落选是很多人早已预料到的,恐怕连片方都是“重在参与”的态度。
此次选送奥斯卡的三部华语片,分别是代表内地的《大唐玄奘》、代表台湾的《只要我长大》和代表香港的《踏血寻梅》。
其中内地选送的《大唐玄奘》,选送时就被网友质疑。尽管该片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自以为”美国人爱看的中国元素。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片果然最终落选。
除了内地影片被广泛吐槽外,从金马奖几乎被内地影片横扫也可以看出,台湾电影近几年的发展也存在问题。
电影人的“断层”是台湾电影发展最为致命的问题。本身电影市场就有着较大的局限,新生代又导演难以接棒,成为台湾电影的致命伤。
而香港导演大批“北上”,也让香港电影面露尴尬。再加上上映时间的严格限制,没有大导新片的情况下,大家索性就选些符合本地主流价值观的影片。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申报规则里有一条为:每个国家应选送本国最优秀的影片,必须由行业代表来选。
这些年的华语电影,一直努力将电影的大方向朝着商业类型片和重工业大片上靠拢,要从这些商业气息浓重的电影中选取符合奥斯卡评选标准,且能获得行业代表认同,确实不好选。
而脱离了“商业大圈”,挣扎求存的文艺电影又被行业代表所“歧视”。就如贾樟柯曾说的:“我的电影和奥斯卡评选标准不符”。
如此一来,能够代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影就成了行业代表最为喜好的类型。如果再加上一点中国元素,电影本身还有特殊意义,那就再好不过了。就如2008年,内地选送的北京奥运会纪录片《筑梦2008》。
《大唐玄奘》“一流”的制作团队能够获得行业代表的青睐。而且该片又是中印友好交流合作项目的第一部。无论是制作班底,还是电影的东方元素,再或者电影的背后意义,仔细想想,真的没几部影片能和它竞争。
参选的“理直气壮”,但并不代表奥斯卡就会看上《大唐玄奘》。在奥斯卡评审的眼里,这部电影所依靠的一切元素早在几年前就看腻了。我们所喜爱的东方美学那一套,在奥斯卡那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失去吸引力。
消失的东亚电影
近年来,不光华语电影,日韩电影在奥斯卡也失去了吸引力。
近几年,几乎很少有日韩电影可以获奖或提名,即便入围也变得异常困难。传统亚洲电影的发展方向没有太大变化,然而世界电影在变化,奥斯卡评审的审美在变化。
今年选送奥斯卡的两部日韩电影,都是二战题材。奥斯卡对于二战有着特殊的偏好,这源于奥斯卡评审中有不少犹太后裔,而犹太人在二战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不用过多赘述。
日韩电影“赌”对了题材,没入围9强,主要在于影片的细节上。
韩国的《密探》虽然有宋康昊和孔侑两名“男神”,也是由华纳兄弟投资的首部韩国电影,但剧情编排少有亮点,归根到底是缺乏对人性的挖掘。
日本电影《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是山田洋次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献礼片。130分钟的电影,绝大多数由母亲和死去的儿子生活交流架构剧情,过于细腻或许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局限。
如今,欧洲电影、南美电影、中东电影才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真爱。
在此前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得奖名单当中,有五部来自于欧洲,一部来自于南美洲,一部来自于中东的伊朗,另一部则是日本。而且欧洲、南美洲以及中东地区占据了每年入围名单的绝大部分。
今年报名参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85部影片中,入围过欧洲三大电影节的作品多达25部,比例超过了四分之一。而且从9强名单来看,欧洲电影占据6席。
可以说,欧洲正成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选的“胎盘”。之前几届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都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中有所斩获。
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源于欧洲文明对奥斯卡的影响,另一方面全球电影工业的持续发展,具备较高艺术气息电影的几乎都被欧洲几大电影节网罗殆尽。想要脱离欧洲三大电影节来选取符合自身标准的最佳外语片,几乎没有太大可能。
最佳外语片的标准
九强名单呈现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几乎就是关注普通人内心情感的生活流,与二战电影之间的较量。而他们共同的优点,即: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同时尽可能的反映时代和社会。
这也是近几年世界主流国际电影节对于影片极为重要的评判标准。好电影的标准谁都清楚,但是目前华语电影“商业气息”过重的氛围中,这样的“好电影”数量实在太少。
华语电影再一次无缘奥斯卡,但这样的消息早已让人麻木。相比之下,2016年内地电影市场距离600亿票房的目标越来越远,志在改变中美合拍片规则的《长城》也陷入了口水战,这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道不同,不相为谋”,奥斯卡向欧洲“闷片”敞开了怀抱。我们似乎也可以“理直气壮”的和奥斯卡说再见。话说,明年是不是就得选送《长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