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苏哲、洪偌馨/文
人人操盘的第三处办公地址在建外SOHO东区9栋11层。如果没有奇迹发生,这里就是它的最后一站。
没有前台人员,会议室的门也虚掩着。刚过下午四点,整个办公室的灯都关了。六七名员工零散地坐落,电脑荧幕闪烁着微光,键盘鼠标的敲击声格外清脆。
这里维持着一种最低成本的运转,等待一周后的正式关门歇业。清盘公告早在去年10月27日发出,“即日起停止新增跟投乐和稳盈宝产品,现在运行中的跟投乐和稳盈宝产品将于2016年12月30日或之前结束并完成清算。”
同事们像往常一样干活、偶尔闲聊,顾崇伦坐在窗边。作为创始人,他说:“如释重负。”办公室里的气氛并不悲怆,只是窗外,2016年12月23日的北京又是雾霾天,天气阴沉得让人抑郁。
这两个月的时间里,顾崇伦和几位合伙人最担心的是:公司里几个年轻人有没有找到好去处。“几个孩子还很年轻,和我们的人生阶段还不一样。这几天看到他们陆续都有了不错的新东家,心里也算落下一块石头。”合伙人王坚担心,项目失败会耽误年轻人。
朋友建议顾,要不写篇文章来复盘下这次创业?别人好意,希望他能将心中苦闷抒发出来。顾答应,但迟迟下不了笔。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几乎每天都有创业公司倒闭,顾崇伦只是其中之一。情怯、心苦,况且还有太多的缘由不足为外人道哉。
作为人人贷前COO(首席运营官),顾崇伦在2015年初离职创业,当时引发不少行业猜想。最终,他选择做一家创新型的社交投资平台人人操盘,想为股民优化股票投资渠道。但在当年7月上线伊始,便和股灾来了次悲壮的“撞车”。
过去两年的重压、折磨、选择……若要复盘,他其实很有的写。互联网证券的创业风口是怎样在监管和行情的双重压迫下生死挣扎,他经历过;在监管真空时期的互联网金融热潮中,人们的贪婪、野蛮,他体会过;互金行业中所谓创新产品里,那些灰色的勾当,他见识过。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崛起的这几年,作为最早的一批创业者、探路者,老顾的经历或许只是无数创业故事的一个缩影。跟他一般的这批年轻人曾站上过行业云端,一招不慎又跌落到尘微里。人生际遇的起伏中又伴随着行业风起云涌、刀光剑影的人物,总归是有故事的。
“互金界张小龙”
在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之前,顾崇伦过着典型的“教科书式”人生:从小成绩优异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模范生,后考入北京大学计算数学系,读研期间便在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实习、后留在中金工作,负责海外自营业务的风险管理。
正直、聪明,坚持原则,是大多数身边的朋友对他的评价。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他应该会继续做一名西装革履、人人称羡的投行精英,出入于国贸、金融街,百万年薪加身,朝着金字塔尖迈进。
2010年前后,顾崇伦尚值少年,远不是创业后的这般憔悴模样。他当时在一家公募基金任职,大学同学杨一夫、李欣贺和清华毕业的张适时搭伙创业,其P2P项目人人贷在这一年的10月份上线。
当时,P2P网络借贷模式在中国是极小众的新鲜概念,一直醉心于研究各类金融产品的顾崇伦听闻后立马注册成为了第一批用户,并成为了“编外”的产品体验官,一边尝试一边提出各种建议。
2012年初,顾受邀加入人人贷公司负责风控。同年10月,他被任命为人人贷COO,开始全面接管所有业务部门。此后两年间,人人贷发展迅猛,一举成为了行业龙头。2013年底,其母公司人人友信完成了1.3亿美元的首轮融资,创下了当时全球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融资纪录。
进入互金圈以来,顾崇伦大多数时候都是以COO的身份示人,但不管是在行业内,还是在VC圈,他身上的另一个“标签”似乎更让人印象深刻。“老顾是互金圈真正称得上‘产品经理’的人。”不止一位同行如此评价到。
在互金圈混的人,有人可能并不知道顾崇伦。但他一定知道最早的一款自动投标工具——人人贷优选理财计划,知道P2P债权转让,知道P2P银行资金托管,而这些产品和方案最初的版本都出自顾崇伦之手。
加入人人贷初期,中国P2P网贷行业基本处于白纸一张的阶段,这家创业公司也成为了行业最早的探路者。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和资金资产的匹配效率,顾崇伦设计了一款自动投标工具“优选理财计划”(后更名为“U计划”)。
而后,为了优化“U计划”,人人贷又增加了“退出”功能,背后即为一个债权转让交易平台。顾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在不增加平台方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提高用户的流动性体验。
彼时,正值P2P发展的上升期,不管是自动投标工具,还是债权转让功能都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和交易效率,一时间掀起了全行业的效仿热潮,几乎所有规模稍大的P2P平台都上线了类似的产品和功能。
不过,与很多行业的创业、创新不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在不同程度上跨越了既有金融监管框架的边界,存有“监管套利”的嫌疑,这也是为何几乎每一个新产品和模式的出现都会引发一定的争议。
“优选理财计划”同样未能幸免。据了解,由于产品上线时反响太大,作为主要的设计者,顾崇伦第一时间就被监管部门请去“喝茶”了。“带着电脑去演示了一遍,说明了产品的逻辑,一一对应并没有资金池,他们也就理解了。”老顾回忆到。
银行资金托管方案又是另一段故事。
从2013年起,一些P2P平台开始意识到要加强业务和操作的合规性,其中外界最为关注,也是争议最大的莫过于资金托管问题。但当时,一方面银行普遍对于P2P这个新生事物保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由于P2P小额分散的特殊属性,既有的项目制托管方式并不适用。
最后,顾崇伦干脆自己设计了一套账户托管方案交给正在接触的民生银行,对平台的用户账户和银行的用户二级账户进行所有资金流动作的同步,解决了P2P因成交频繁、数量过大而造成的流程障碍。尽管后来人人贷并不是第一家完成银行资金托管的P2P,但这套账户托管方案却被银行采用了。
然而,就在人人贷发展如日中天之时,顾崇伦却因个人原因于2014年底辞去了COO一职。当时,坊间传言颇多,主要涉及人人贷发展路径分歧或是股权分配原因的猜测。但顾崇伦对外公开回应称,是想再做一些互联网和金融结合的创新尝试。
与他同时离职的还有人人贷原信贷运营总监王坚、原市场总监毕建。在外界纷纷猜测的那个时间点上,顾崇伦正在和团队、和自己反复对话,探讨创业的方向。“其实在那个时候,可选的方向并不多。”顾崇伦复盘创业的过程时谈到。
在他看来,互联网改造金融行业,本质上是结合互联网工具来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的运营效率,并不会改变金融的本质。是改造,还是颠覆,或是诞生出新生态,这取决于互联网工具的应用是否巧妙,以及深入程度。
“对应到银证保三大金融业务里,P2P通过互联网切入了银行的借贷领域,并形成了固定收益的投资理财机会。但在2014年底,理财端可创新的空间已经不大了,那会的创新已经在做什么活期,加息的玩法,虽然提高用户体验,但本质上是P2P扮演汇集资金进行资金管理的角色,承担更大的流动性风险,在做监管套利的事情。”顾崇伦回忆到。
相比之下,互联网与证券、保险行业的结合创新起步较晚,当时仍处于萌芽期,因此也成为了顾最早锁定的目标。方向确定之后,便是规划启动路径。2014年底前后,顾崇伦反复推演,“互联网证券这个细分领域中可能会做出个更有价值的新东西。”
代客理财的理想国
2015年初,互联网证券异军突起,呈现出风口之势头。富途证券、老虎证券、牛股王等平台相继崛起,并很快获得令人艳羡的业绩增长和估值。而后,各种互联网配资平台又站上潮头。一切景象都证实着顾崇伦的判断,互联网结合证券的方向大有可为。
2015年的第十二届人大上审议《证券法》的修订草案。顾崇伦全程关注着,并从中看到了令他足够兴奋的点。
“里面提到了注册制、代客理财,但现在中国还没有代客理财的有效形态啊,那我是不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先做出一个代客理财的平台模型呢?”他预感,随着金融业开放的步伐,监管迟早会给足代客理财的创新空间。
事实上,民间版代客理财模式一直存在,即委托别人管理自己的股票账户,并约定好收益分成。此外,还有各种各样游离在监管体系之外的黑私募。延续P2P把民间借贷阳光化的路径,顾认为,线下灰色的代客理财行为阳光化同样是一个不错的创业机会。
火速搭起团队,攻坚代客理财。顾当时和团队讨论,“在证券领域,理想的代客理财是什么样?”
“第一个关键是账户体系,最理想的状态是一个证券账户上可有多个属性,即不同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拥有不同的权限。比如说我的证券账户可以授权给另一个人登录,帮助我完成交易,事后可按约定由系统自动清分结算、分配佣金。但是他的权限仅限于交易,不能提走账户里的钱。”
事实上,这一模式在美国已有先例。全美最大的网络券商盈透证券就采用类似的账户模式,例如,家族理财账户中有个人账户、企业账户,不同账户上可以有不同的权限授权给不同的人。
但反观国内,由于股票账户长期以来都是一一对应,不同个体的账户互相独立,并反对利用他人股票账户进行交易。当时的一缕希望是,监管部门拉开了一条创新的口子,放开一人多户的限制。这让很多创业者看到了监管放宽的可能,也期盼着更多监管新政的落地。
如果要创新代客理财的模式,但又没法改变证券账户的结构,那只有一个可变通的办法——类似像第三方支付账户对应银行账户的创新关系一样,通过子账户结构来实现,再在子账户结构上形成代客理财的产品模块。
第三方支付在最早期便是通过这一路径来实现创新,顾预判,代客理财的业务突围有望重走这条路。
根据顾的设想,基于代客理财的子账户体系可以搭建一个社区,聚集一群操盘手。根据他们过往的业绩表现、交易记录、投资风格、收益分配等信息,投资用户可以选择适合的操盘手来帮忙管理资产。
从平台的角度来看,将产品发布、资金募集、交易操作、互动交流、持仓交易、透明展示、产品清算收益分配等过程都集于一体,可以将互联网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功能有效融入至代客理财的业务当中。
——思考至此,顾崇伦已经在脑子里搭建出了一个关于代客理财的完美产品。
这个产品背后更大的背景在于,近些年来,公募基金发展放缓,私募基金日渐活跃,一大批公募基金经理“奔私”。一方面是由于法律法规的推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传统资产管理行业以管理费收入为主,与业绩基本不挂钩的方式激励不到位。
2015年的3月12日,顾崇伦坐在电脑前,洋洋洒洒在知乎上写下三千字,回答“人人操盘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创业方向?”随之,他还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在文章的最后,他写下:“风已起!”
顾崇伦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搭团队、建产品,他心中那个关于代客理财的理想国雏形大致完成,人人操盘于7月1日上线。
然而后来,项目的发展却一再出乎他的预料,直至失控。
股灾”下的连环重击
在项目启动之前,顾崇伦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他曾设想过无数的情况,包括市场行情不好的话,这个模式该怎么办?运营怎么做?如果系统交易接口不稳定该怎么办?他甚至提前预留了四五条交易的接口。
但现实却比预想中的更为残酷:千股跌停、千股停牌,被媒体称为“股灾”的那几个月,惊恐的气氛令所有人绝望。
这个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一下子就被这极端的市场行情给打懵了。“对于没有对冲机制的所有产品来说,表现已经没有好坏之分了,只能在差生里比较谁更差,这对投资用户来说毫无意义。”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在反思自己的创业路径时,顾也坦言,当初其实有“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回到2015年初,市场上已有一些主打“社交投资”的互联网+证券概念的项目涌现。诸如牛股王、仙人掌、一起牛等平台已获得数轮融资,在用户数和知名度上也已有所建树。但大多数平台都选择了从虚拟盘介入,进而将客户导流给证券公司,自身并不直接提供实盘交易。
“从路径有效性来说,最好的切入点是先做虚拟盘,降低门槛,积累人气,类似牛股王。这样即不存在合规性的问题,做大用户数量也比较容易,当模式跑通之后再切入实盘交易便是水到渠成了。”顾回忆到。
但他最终选择了更“超前”的做法。因为切入实盘交易涉及和券商对接、清结算、子账户的分仓、二级清结算、风险控制等环节,系统开发难度更大、专业壁垒更高,他希望借此错位竞争,提前布局,建立自己的一道“护城河”。
但不幸的是,极端的市场行情让操盘手们的表现普遍不佳,期待中的一炮而红未至。更严峻的问题是,千股跌停之后,场外配资成为众矢之的,监管开始了一场肃整。其中,分仓系统Homs也成为了整顿对象。
由于原有的交易接口都受到了影响,操盘手们无法在线上下单,人人操盘的产品不得不下线整改。时隔一个月,产品才重新上线,但期间在用户和声誉上的损伤已然难以挽回。“创业公司新产品上线,在最早期都需要一股势头,突然来个‘急刹车’对用户和员工的信心都是极大的打击。” 人人操盘创始合伙人毕建回忆说。
此后的整个2016年也是插曲不断,顾崇伦几乎穷尽了所有挽救的办法,但都显效甚微。
“第一轮千股跌停之后,市场略有反弹,网站恢复上线,人气回升,但紧接着还有第二轮、第三轮大跌以及熔断机制的影响,用户再次受到伤害,在这种大环境下,关注股票的人也越来越少。”顾崇伦说,“总归是伤了元气吧。”
一个打击,扛住;又一个打击,又扛住;再一个打击,再扛住……循环往复,顾崇伦也给自己设了一个时间点,撑到年底,期间进一步做些突破性的尝试,看看能否改变现状。
反思互金创新
“有的人创业失败,是冲下悬崖,做最后一搏。有的人创业失败,是缓缓刹车。老顾是理性的,停下来对他而言并非坏事,至少证明,他是真的想创新做出事情来,而不是想搏一把做监管套利的事情。”毕建如是评价这个事业上的老搭档。
回溯整个2016年,人人操盘仍然做了诸多尝试。
比如,他们将产品类型从单纯的股票投资延展到了股指期货、商品期货和量化投资。在量化投资里,还推出了颇为创新的量化指数增强产品,用户可以获得指数增长的收益和相对固定的指数增强收益。从用户反馈来看,这一产品为用户收获了不错的收益,有着良好的口碑。
同时,人人操盘增设了百家讲盘频道,希望通过增加操盘手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更多的交流来提升社区活跃度,增强运营效果。这期间,市场行情平稳了许多,平台上,操盘手和用户的数量也有了明显增长。
不过,这些努力并没有扭转局面,用户和交易规模再难有爆发式的增长。尤其,对于人人操盘的早期投资方来说,这个结果依然差强人意。更重要的是,去年开始,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一场浩大的整治,金融创新的空间愈感窒息。
2016年10月27日,顾崇伦按下了停止键。
事实上,不只是人人操盘,在互联网+证券这个细分领域中,不少早期的明星项目都已折戟,例如,原高盛明星团队打造的财说早已停摆;盛极一时的米牛在配资清理浪潮中被罚款后销声匿迹;原公募基金大佬杨纲创办的一起牛也几经转型……去年,还有一些主打投资美股的创业项目也在崭露头角之后迅速沉寂。
最近几次见到老顾,大家谈论最多的是:他关于创业的反思,关于互金创新的反思。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创业越来越艰难?为什么这个领域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创新?互联网金融提升金融效率、优化金融服务的目标能实现吗、如何实现?人人操盘项目失败后,他最大的感悟是什么?对于我们的追问,老顾并没有回避。
“创业本身就是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如果成功会对某些领域产生极大的贡献——这是风险投资人和创业者一次共同的“赌博”。但在互联网金融的创业中,“赌注”不仅仅是创业者和投资人的资本、时间、经历,还包括了用户的财富,甚至是某些用户的毕生积蓄。
这也是在互金领域创业和其他领域根本性的不同,金融往往涉及的是个人乃至家庭的根本;而互联网又会使区域化的问题迅速扩大。所以监管会更为审慎,而创业者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底线也更为重要。
‘戴着镣铐跳舞’本来就不易,再加上,在既有金融监管框架之下的创新,是一种突破,还是越界,是一种服务升级,还是监管套利,在实际操作中,这个尺度很难把握。保守一些可能用户感受不到改变,激进一些又容易伤害用户。”
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最早的一批创业者,顾崇伦见过这个行业的白天,也见过这个行业的黑夜;他踩上过行业上升期的风口,也为“超前”的尝试付出了代价。他的反思有些隐晦,也有些苦口婆心。
偌馨手记
关于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起源时间,业内和媒体都没有统一的答案。但关于它开始“爆发式”发展的时间和事件,我想大多数人都没有异议,那就是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
这个基于货币基金的创新产品仅仅用了7个月时间,金额与用户数就翻了50倍,迅速跻身全球十大基金。它不仅唤起了大众的理财意识,更刺激了当时的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开始在产品和服务上积极创新。
尽管在余额宝出现之前多年,包括宜信、拍拍贷等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就已出现,但这个行业声势浩大的创业大潮还要在往后推延几年,从P2P平台上线的数据来看基本是在2011年以后。
之所以把顾崇伦归结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第一代创业者中也是这个原因。他投身互联网金融行业时,正值这个行业爆发前夜,他经历了这个行业“从0到1”过程,直面过来自监管、舆论和市场的种种质疑;他站上过行业的风口,也在监管与创新的夹缝中挣扎过。
一个创业项目的成功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反之亦然。关于人人操盘的失利,背后有太多复杂的因素和纠葛,尊重老顾的个人意见,我们抛开了一些旁支,主要关注在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曲折的发展进程中,他的选择和这家公司的命运。
认识老顾很多年,他是一个很好的“专业顾问”,基本所有关于互金业务和产品的专业问题都可以从他那里得到详细的解答,有时他坦诚到让我这个记者都会捏把汗。但汗颜的是,我从来没正儿八经地采访过他,写过他。倒是他帮忙救场,来录过我的几期节目。
认识老顾的人都会深感他在金融上的专业能力,对于产品创新的执念,还有对于底线的坚守。说一个好笑的插曲,有阵子他经常跟我交流e租宝的问题,为它一直堂而皇之地骗着老百姓的钱而感到愤怒,他甚至直接给那些播出了e租宝广告的媒体写了投诉信。
最后,感谢老顾让我们记录下这段经历,毕竟对于一个刚刚结束公司的创始人来说,回忆这段过程并不是一件痛快的事。我相信,这并不是老顾创业之路的终点,更不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终点。随着监管的日益完善,以及从业者的成长,这个领域会出现更多真正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的,好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