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摘编自:《经济学底层逻辑》(经北京华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转载),作者:王东京,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讲过,投资、消费、出口并不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三者合起来是“一驾”,其中消费是马,投资是车, 出口是车上的物品。若这样看,则投资就要以消费为牵引, 消费如果不增加,增加投资无疑会增加库存或产能过剩。于是也就带出了一个问题:投资由消费带动,而消费由什么决定呢?
古典经济学的回答:消费由收入决定。从亚当·斯密到马歇尔,大多经济学家也都这么看,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平心而论,古典经济学的消费函数不应该错;而且从事实观察,生活中收入决定消费的例子举不胜举。李嘉诚的收入高过我,他的消费也肯定高过我;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高过西部居民的收入,前者的消费也明显高于后者的消费。
然而马歇尔之后,经济学家的看法有了改变。首先是费雪,他在1930 年出版的那本《利息理论》中,一开篇就说“收入是一连串事件”。何谓“一连串事件”?他的解释是指一连串消费活动。比如某人拥有10 万元,若用7 万元购买了生活品,这用于消费的7 万元便是他的收入,余下3 万元不是收入而是他的资产(如储蓄、股票等)。显然,在费雪看来收入可分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收入等于消费,而广义收入则大于消费。
另一学者是凯恩斯。凯恩斯虽然认同消费函数,但他认为消费不会随收入同比例增长。1936 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说明一个国家为何会消费不足,提出了所谓“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意思是:随着人们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消费增加却赶不上收入增加,这样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消费倾向)会下降。从增量看,一个人收入越高,消费在收入中的占比就越低,故收入增长与消费增长并不同步。
对凯恩斯的分析,多数读者恐怕会同意。以我自己为例。1992 年我参加工作,当时月工资是300 元,每月消费270 元,留下30 元存银行,其消费倾向为0.9;后来月工资涨到500 元,每月消费400 元,留下100 元存银行,消费倾向降至0.8;现在月工资涨至10000 元,每月消费4000 元, 余下6000 元存银行,消费倾向又降至0.4。若我的工资有机会再涨,消费倾向会更低。大约20 年前,有人曾对国内居民收入与消费作过实证,结论也说那时候消费倾向是下降的。
有实证支持,当说消费倾向递减毋庸置疑。可20 世纪50 年代后,消费信贷在欧美悄然兴起,不少人的消费支出开始超出他们的收入,比如有人本来买不起房,但有了消费信贷,他们便可通过银行贷款购买住房。时至今日,国内消费者贷款买车、买房的事也早已屡见不鲜。这现象的出现,无疑是对凯恩斯理论的挑战,同时也从另一角度证实了消费并非受收入约束,它可以超过收入。
果真如此吗?对此有两位经济学家用自己的“假说”作了否定的回答。一是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此假说指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消费与收入会有不同的安排。通常的情形是:年轻时消费会大于收入,有负债;中年时收入会大于消费,有储蓄;老年时,消费会大于收入,用储蓄弥补缺口。前后算总账,一个人一生的消费,最终仍取决于他一生的收入。这样看,消费并未超过收入。
二是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说”。此假说认为, 人的收入分为现期收入与持久收入,而决定消费的是持久收入而非现期收入。何谓持久收入?弗里德曼说是指三年以上相对固定的收入。想想也对,现期收入固然对消费有影响, 但影响不会大。一个人现期收入不高,但若持久收入高,他确实是可增加消费的。说一件往事,10 多年前我和同事一起曾赴云南临沧考察,当时那里茶农的收入很低,可银行却很乐意为他们提供建房贷款。何故?请教银行主事人,得到的回答是普洱茶将涨价,茶农今后的收入会提高。
以上两个假说角度虽不同,但殊途同归,讲的其实是同一道理:从短期看,一个人的消费有可能大于收入;但从长期看,消费终归还是由收入决定。不知读者怎么想,我认为一定意义上算是挽救了消费函数。不过尽管如此,上述假说却有一个难题,它们仍解释不了美国2008 年发生的房贷危机。比如照弗里德曼的假说,消费者按持久收入消费,银行按客户的持久收入贷款,请问怎会出现房贷危机呢?
说我自己的看法。经过多年思考,在这里我提出两个推论:其一,假若有消费信贷安排,一个人的消费水平由持久收入决定,否则仅由现期收入决定;其二,在消费信贷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持久收入,同时也决定于信贷杠杆率。第一个推论好理解,不必多说,因为消费信贷就是将人们的未来收入折现为当期收入。第二个推论复杂些,让我举例解释:
某人自己有100 万元想购房,假定银行不提供房贷,显然,他此时只能购买100 万元的房产。现在假定有消费信贷,比如银行可提供50%的贷款,那么他用100 万元就可购买到200 万元的房产,杠杆率是2 倍;而银行若提供90%的贷款,他用100 万元便可购买1000 万元的房产,杠杆率是10 倍。由此可见,信贷杠杆对消费的作用举足轻重。
今天学界的共识:当年美国房贷危机,始作俑者是过高的杠杆率。这也给我们一个提醒,当下中国经济稳增长需要提振消费,而提振消费,当然要有消费信贷的配合。但要注意的是,在扩大消费的同时,务必控制好信贷杠杆。美国房贷危机是前车之鉴,我们不可重蹈他人覆辙。
本文摘编自:《经济学底层逻辑》(经北京华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转载),作者:王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