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今年过年,你感受到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热情”了吗?
上学的被问考试成绩,工作的被问工资,单身的被催相亲,结了婚的被催生娃,生了娃的被催生二胎,新年“长辈关(pán)怀(wèn)”,总有一款属于你。
小伙伴们无论怎样回答,似乎都逃不出长辈们的“套路”,因此,很多人对于回家过年心情复杂,甚至声称自己患上了“春节恐归症”。年前,彩虹合唱团的《春节自救指南》就道出了很多网友的心声。
歌曲后段,面对长辈的唠叨和攀比心理,一句“没人能在我的BGM里战胜我”的反击,更是引起网友的共鸣。
某弹幕视频网站上,网友“刷屏”体现共鸣
天下苦“催婚”久矣!
催婚现象有多严重?
去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是的,你没有看错)发布的《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逾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岁的青年被逼婚率高达86%,甚至有3%的青年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就被父母逼婚。
请看全国各地“逼婚”地图↓↓↓
扬子晚报制图
催婚有效果吗?
网友们背地里吐槽家长“催婚”,玩的确实很HIGH,单身贵族们真的不着急吗?
嘴上说不要,可是身却很诚实。
数据来说话,某手机消息推送技术服务商提供的大数据显示,去年春节期间婚恋交友类app活跃度比平时提升了36%,而且初二晚上23:00有较明显的提高,达到高峰值。
图自央视新闻
这说明,在除夕和大年初一,父辈们和三姑六婆们的轮番问(hōng)候(zhà)确实起到了效果!
夜深人静之时,单身一族们开始默默地积极行动起来:嘴上拼死抵抗,可心里还是有数的!
特别是广东、山东和江苏的单身贵族们对长辈们的催婚最无招架之力,这三地的婚恋APP使用率在春节期间居全国前3。且超过1/3的此类用户会装至少2个婚恋交友类手机应用,使用者以单身女青年居多。
“都结婚一年了,怎么还不是生娃?”
催生效果怎么样?
再来看数据。百度指数显示,从2012年到2015年,“备孕”这个关键词的搜索量每年从春节前一个星期持续到春节期间都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搜索量增长率几乎翻一番达到全年峰值。
2012年-2017年“备孕”百度指数
2015年全年“备孕”百度指数
理解万岁
“逼婚现象自古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古代逼婚、逼育的名句。”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心理咨询师胡振远认为,中国的传统观念致使家长存在普遍的专权控制心理,他们对孩子的婚事严加把控,轻则对其“稍加干预”,重则“大包大揽”。
此外,在“面子”心理作用下,家长们还认为,孩子迟迟不结婚,会将自己置于旁人议论的“口水”中。
而其他长辈对小伙伴们“找对象了吗?”、“工资多少?”、“年终奖发了多少?”的问候,更多是一种礼貌性的关怀与爱护。平日里,年轻一辈在外打拼,长辈们的关心鞭长莫及,到了春节,他们的关心便格外急切。
在长辈们眼里,工作稳定、婚姻稳定,是他们给小辈们规划的人生“样板”,结婚、生娃、工资就成了人生“头等大事”。
然而,长辈们关心的问题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却是不愿让他人轻易触碰的地带。
新时代的年轻人们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工作不是只有稳定就好,更要追求实现人生价值;婚姻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而是寻求相爱相知的人共度一生。
《春节自救指南》作者金承志表示,我们这一代人在奋斗之余,还要顾及长辈的感受,也希望这部作品能成为某种沟通的桥梁。
《春节自救指南》唱得好:“收起我们的分歧,团圆才是我们的话题……春节自救不仅靠智慧,还需要爱常相随。”
财经网(ID:caijingwangwx)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参考资料来源:央视新闻、中新社、新华社等)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