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2-07-15 16:27

“灰度法则”的灰度

马化腾在近期一封致合作伙伴的公开信中,分享了他在产品创新和企业管理方面所总结的灰度法则及其七个维度。马化腾很真诚地展示出其开放的姿态:作为平台的提供者和产业的领导者,他希望分享自身的经验,为合作伙伴以及整个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应当注意的是,正如马化腾在信中所说,这份分享是不完整的,它也应遵循灰度法则一步一步的完善,需要大家不断发挥和探索。因此,基于此文挖掘和探讨,让“灰度法则”逐步清晰,是对马化腾此次撰文最好的回应。
       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对“灰度法则”进行透视。

灰度的适用范围
       灰度法则具有普适性,但腾讯根据自身经验所总结的七个维度不是这样。如果把腾讯的经验生硬地照搬到文化不同、规模不同、产品不同的团队,很容易适得其反。而这种极端性的生搬硬套,本身就背离了灰度法则。
       比如,以腾讯公司的规模,可以有“冗余度”,可以鼓励内部竞争内部试错,这会提高大型组织的创新效率;而若是在只有几个人的团队中采用相同的方式,可以想象,这将很容易造成团队分崩离析,效率更低。
       又如,腾讯的产品,在腾讯完善的开发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之下,基于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即便仍有不足,也相对容易获得用户认可,迅速实现用户放量,这是腾讯“小步快跑”式产品开发能够奏效的前提;而对于一个初创公司的初创产品,在第一次呈现在公众面前时若不能俘获足够多的用户,恐怕很难会有跑第二步的机会。

       灰度的践行尺度
       “灰度”要在不同力量的胶着之间取得平衡,但不是要消除这些力量,更不能以灰度为借口打压异类。
       在整个社会上,在每个团队中,都会有激进者,有保守者,有偏执者,有圆融者。灰度,首先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在认同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推动大家前行的共同力量。
       确实,有些人习惯追求完美,但追求完美不是错。我们不能打击他们的追求,而是要对他们说:是的,我们要追求完美,但完美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实现,我们将一同努力,逐步趋近于完美。
      同样,也有些人一上来就把摊子铺得很大,恨不得面面俱到地布好局。我们讲灰度,不是要让这样的人放弃布局的想法,而是要说服他们在整体格局之下,关注当前最紧要的部分,适度放缓其它环节。就像下围棋,你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黑子都铺在棋盘上,也不应当只关注一个角或一条边。合理的方式是,先整体布局,再一步步完善和巩固格局。

   灰度的支撑力量
       “灰度”需要一定程度的妥协,比学会妥协更重要的则是,要知道什么不能妥协。
为了自己坚定的理想或信念,在现实中适度妥协,避免过激的冲突影响目标的达成,这才是灰度。这些我们不愿妥协的理想和信念,才是支撑我们敢于妥协的力量。
       没有这种力量,切勿妄谈灰度。
       在任正非关于灰度的文章中,提到“方向是不可以妥协的,原则也是不可以妥协的”。这方向和原则,就如苹果公司对用户体验的偏执,或者Google的“Do No Evil”,是推动一个组织不断前行的源动力。
       若是没有方向而不断转向,没有原则而持续退让,在屈从于现实的过程中迷失自我,我们将无法走出混沌的泥潭,我们将无法从灰色中进化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而那样的一个世界,才是暂时的妥协背后,我们所追寻的目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