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文/陈镔
迪斯尼的新年首秀《美女与野兽》全球票房累计已近7亿美元,中国市场票房已超过5亿元。即便是旧瓶装新酒,迪斯尼的IP生意在全球都依然令人着迷。
同时,另一条与迪斯尼相关的重磅新闻也在近期引发关注:本月初,长期承制大型项目的亚特兰大松林制片厂(Pinewood Atlanta Studios)老板丹·凯西爆料,目前正在该片场热拍的“超级大片”制作成本达到了10亿美元之巨。即便碍于保密协议而无法直接透露片名,但迪斯尼租下大片场地用于《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和未定名续集的拍摄已有数月,答案不言自明。
松林制片厂
这一消息爆出后旋即在各大网站和论坛掀起热烈的讨论,下面将从数据的角度作一解读。
单片5亿美元预算,史无前例,片酬支出即占四成
近年来,成本在2亿美元以上的超大型制作层出不穷,《复仇者联盟2》、《蝙蝠侠大战超人》和《美国队长3》的投拍预算都达到2.5亿美元,但单片预算5亿美元不仅将这一数字翻倍,更把《阿凡达》4.25亿美元的业界记录甩在身后。
其实早在2015年10月的纽约国际动漫展(New York ComicCon)上便有风声传出,漫威将投入10亿美元用于制作两部《复仇者联盟》,只是彼时连剧本和阵容尚未敲定,因而传闻仅在粉丝圈中发酵。
传出的《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海报
但此番在电影正式开机后由片场主动释出消息,可信度自然不同以往。从目前各方的反应来看,虽然10亿美元的成本堪称“天文数字”,但考虑到《复仇者联盟》系列的“特殊性”,似乎也不算“天方夜谭”。
首先自然是超豪华阵容带来的片酬激增。作为“漫威电影宇宙”的集大成之作,在前三阶段出场的人物都将在后两部《复仇者联盟》中亮相,光是这一名单就可能涵盖超过30个演员,其中相当多名字已跻身一线行列。
据报道,单是支付给编剧、导演、制片、演员等主创人员的费用即达到4亿美元,扮演钢铁侠的小罗伯特·唐尼更有望拿走其中的一半,超过他6次出演这一角色获得的总收入;而其他大牌的酬劳也将落在500万到2000万美元之间,最终仅薪酬支出就可能占据整体制作预算的四成左右。
接下来便是庞大的视效投入。由于后两部《复仇者联盟》将联结地球和宇宙两条故事线,引入终极反派“灭霸”(Thanos)也将大幅增加特效场面的数量,因此在9到10个月的主拍摄期结束后,后期制作的支出依旧有增无减。
灭霸
值得一提的是,亚特兰大松林制片厂所在的佐治亚州,将为在该州拍摄的好莱坞影片提供30%的退税,因此10亿美元的成本可能并非实际的支出数字。
漫威成影史最吸金系列,中国内地成票房重仓
归根结底,若《复仇者联盟》的制作成本被提升至10亿美元的量级,最重要的原因便在于“漫威电影宇宙”是影史上难得一见的现象级“吸金”系列:从2008年《钢铁侠》一飞冲天后,推出的14部影片共斩获109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唯一突破百亿大关的系列影片。
但与《星球大战》、《哈利·波特》和《指环王》等“正统”系列相比,漫威从原著漫画中引入“宇宙观”的概念,从而极大地扩充了角色新增和剧情延展的空间,这从编排至2020年的超长片单中便可见一斑。
而从预算控制的角度来看,漫威也堪称高效执行的典范:在14部已公映的影片中,投拍成本最低是《蚁人》的1.3亿美元,最高是《复仇者联盟2》和《美国队长3》的2.5亿美元,其余影片都落在这一区间内。
若考虑院线端的票房收益,可以看到共有4部突破了全球10亿美元的关口,还有7部迈过了5亿美元的“准卖座”门槛,而余下3部皆为早于2011年上映的作品。
以票房/成本比为考察对象,共有12部影片达到3倍或以上,只有《无敌浩克》(1.76)和《美国队长》(2.47)低于这一基准。而全球席卷逾15亿美元的《复仇者联盟》的票房/成本比达到6.9,带动接下来的8部作品冲至不低于4倍,“投产比”愈发趋于稳健。
而院线端的高票房也拉升了DVD/蓝光、流媒体、衍生品等后续窗口收益,为投资回收留出了充足的利润空间。
另外,内地的权重也在漫威的全球版图上急剧上升:从第一阶段仅有《复仇者联盟》达到5%,到《美国队长2》后连续6部作品占据12%以上,《蚁人》甚至突破1/5的票房份额,整体来看上升曲线明显。而作为大本营的北美地区则在稳步下降,从《钢铁侠》时占比最高的54%一路降至1/3左右,与内地的升势正好互为对比。
在此不妨做一道简单的算数题:假设单部《复仇者联盟》的投拍成本达到5亿美元,那么全球15亿美元也堪堪达到3倍的“盈利”基准线;若将预期目标设定为20亿美元,以20%的贡献度计算,则内地票房需达到4亿美元(约25亿人民币),目前也仅有《速度与激情7》一部进口片达标。
当然,漫威对两部《复仇者联盟》的收益期望可能更高,由此10亿美元的高昂成本也将成为最关键的“制约因素”。
电影扩张似无止境,不败神话能否延续?
不过,近年来业内对于持续飙升的电影成本多有批评之声。据统计,从2005年至2015年,制作预算超过1亿美元的影片达到197部,相比上一个10年的数量激增3倍有余。同时在北美等成熟市场,平均票价也上涨至去年的近9美元,通货膨胀现象愈发严重。
早在2013年,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更曾公开发出“大片崩溃论”的预言,引发各界人士的讨论和反思。但从《复仇者联盟》的案例来看,这一膨胀趋势仍在加强,“临界点”到来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另外,即便漫画改编的粉丝对这一新闻乐观视之,但市场上同类影片的数量已接近饱和——不仅风光无限的漫威在持续加码,包括DC(蝙蝠侠、超人、神奇女侠等)、福斯(X战警)、索尼(蜘蛛侠)等片商也磨刀霍霍,未来已确定开拍或定档的超级英雄影片达到30部之多,几乎每年都有5到10部要登上大银幕。
如此“竭泽而渔”的后果就是未来市场的竞争近于惨烈,再加上制作成本的无止境飙升,无疑让人对可能的“崩盘”心生警惕。由此,将于明年登场的《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对于预判行业走势具有“标杆性”的作用,笔者仍将持续关注。
题图:漫威之父 斯坦·李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请联系:壹娱观察(个人微信ID:yiyuguancha6)
壹娱观察(公众号ID:yiyuguancha)想做中国电影产业和泛娱乐产业的望远镜和声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