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8-07 07:14

李白的明月魂

本文摘编自《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原章节标题:《明月魂》,头图来自:《长安三万里》

文章摘要
1. 中国人对于月亮的印象是散发着柔和清辉的天上仙境。

2. 李白的诗中多次描绘了明月的美丽和神秘。

3. 李白在南北漫游中体验了各种生活,包括山东小吏赠送的鲁酒和汶鱼。

4. 李白在凤凰台怀古伤今,感叹长安的变迁。

5. 李白写了一首《赠汪伦》表达友情,但后来被认为是附逆。

6. 李白被捕入狱,但得到一些人的帮助幸免于死。

7. 李白最终流亡夜郎,但因大赦而获释。

8. 李白在病中回到江陵,但未能再从军。

9. 李白最后在当涂去世,被埋葬在青山。

10. 李白的诗歌流传至今,他的一生充满了艺术和悲壮。

在不知道月球的真实面貌之前,中国人对于月亮的印象,是散发着柔和清辉的天上仙境。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节选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节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节选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节选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节选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都向往着那里。


公元744年之后,仕途失意的李白,开始了如早年一般的南北漫游。他登上金陵的凤凰台,怀古伤今;山东小吏赠给他鲁酒和汶鱼,他兴奋地大快朵颐;他亲眼目睹了冶炼铜矿的奇特景象,震撼于那些意气风发的工匠;有时,他连御寒的衣服都成了问题;当他深夜投宿在农家,这位大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人,却恭敬地端起贫寒老妇人给的那碗菰米饭,心中满怀感激。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

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双鳃呀呷鳍鬣张,拨剌银盘欲飞去。

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

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

——李白《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李白《赠新平少年》节选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人世间质朴、善良的情感,真正地触动着李白。那些五光十色的生活和人群,全都被他收录进诗里。


在宣州泾县(今安徽泾县),李白乘舟启程,本没有指望有人相送,却意外发现了当地的朋友在岸边踏歌而来的身影,一首《赠汪伦》的小诗,成为千年来表达友情的佳作。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这首诗是一首写给草根的诗,汪伦可能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李白却在这首诗里赋予了很深的感情。很多人觉得这首诗不像唐朝的其他律诗那么规整,但我们从这首诗里看到了李白天真浪漫、自由洒脱的个性。(河南大学教授 程遂营)


安徽宣城有一座敬亭山。李白跑去看山,一生好入名山游的他,却发现眼前这座并不知名的山就像自己的老朋友。他呆呆地坐着,任时光在山谷的风中流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当人生巨大的孤独袭来,没有了一向的豪言壮语,在这首安静的五言绝句里,李白似乎找到了灵魂的知己。


宣城有一座北楼,是南朝诗人谢朓做宣州太守时所建。李白登上北楼,给这座古楼重新命名为谢朓楼。

 

在李白的一生中,谢灵运和谢朓这“二谢”是他比较敬仰的两个人物,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他们的文采好,诗歌写得好。另一方面,他们的仕途比较成功,比如谢朓曾经做过宣城的太守。还有,这两个人都有隐居的意向。人家的人生是比较完美的,跟李白之间产生了共鸣,成了李白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河南大学教授 程遂营)

 

谢朓楼上,李白曾为一个名叫李云的亲友送行,面对本应悲伤的场面,一壶美酒下肚,豪迈与飘逸却自李白的心中生长出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无论身处朝堂还是江湖,李白都有着非凡的自信。他觉得自己迟早会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


公元755年的秋冬之际,李白正游走在大唐北疆,他想到边塞从军,寻找步入仕途的机遇。但是幽州(今北京)的情形却让他大吃一惊,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竟然在厉兵秣马,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就在远离朝堂的诗人尚苦于没有机会向长安传达他的担忧时,叛乱的战鼓就已经震动了大明宫。年底,叛军打过了黄河,距离开战仅仅三十三天,东都洛阳沦陷。玄宗皇帝毫无戒备,很快,这场被称为安史之乱的战争风暴,就成了大唐帝国每一个人的噩梦。

 

几十年国泰民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突然的叛乱让人猝不及防,地方官非死即降。叛军长驱直入攻陷两京,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结果发生了马嵬兵变,杨贵妃被杀。(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王双怀)

 

在突如其来的乱世里,李白的行踪似乎并不重要,他自己也没有像杜甫那样,写下日记式的诗文。我们只知道,安禄山起兵时,他极有可能还停留在梁、宋一带寻求机会,河南河北陷落,他也没有来得及逃走。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

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

——李白《奔亡道中五首·其二》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

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李白《奔亡道中五首·其四》节选

 

此时的玄宗,早已经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在逃亡西蜀的路上,他紧急颁布了一道分制置诏的命令,让驻守各地的皇子,分别领兵对抗叛军。但早在诏书颁布的两天前,太子李亨就已经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史称唐肃宗。


就在杜甫向着肃宗所在的新朝廷逃去时,函谷关东的李白也被逃难的人群一路裹挟,奔向江南。公元756年,李白终于在庐山上安顿下来。听说大名鼎鼎的诗仙就隐居在附近的庐山上,正在南方积极招揽人才的永王李璘立即派出使者,再三请他出山。五十六岁的李白,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投入到一场本已避开的战争,国家的不幸,或许竟是他最后的机遇。

 

当时唐玄宗任命了多个皇子出镇各路,永王璘直奔唐朝的财富重地,也就是长江的中下游一带。永王璘早就听说过李白的诗名,他当时自辟幕府,想让李白给自己当幕僚。而李白对中央的政局一点都不了解,他只看到皇子永王璘招自己当幕僚,高兴得不得了。他看不到的是,这时唐朝中央的政治局势相当微妙,在新皇帝李亨看来,父亲现在已经是太上皇了,不应该再发号施令,尤其是军事部署之类的重大事务。永王璘出镇江淮,在唐肃宗李亨眼里是不合法的命令。但是永王璘自认为秉承了父皇的命令,他的行为是合法的。兄弟两人的矛盾在这时就开始酝酿,并且很快激化了。(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于赓哲)

 

军中的气氛感染着诗人,他也充满激情地书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李白《永王东巡歌·其十一》

 

残酷的战争,似乎就要在诗仙浪漫狂放的诗语中灰飞烟灭了。他无比期待着,永王东行的楼船可以马上跨过大海,直捣安史叛军的范阳老巢。此时,对于平叛充满了必胜信念的李白怎么也不会想到,仅仅两个月后,自己竟然会成为反贼中的一员。

 

当时唐肃宗命令永王璘回长安,永王不听唐肃宗的召唤,唐肃宗就认为他是反叛了。(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王双怀)

 

李白当时为永王璘写了不少录簿、檄文等,甚至把永王璘比作文皇帝,文皇帝就是唐太宗。然而最后永王璘成了叛臣,他的军队成了叛军。终其一生,李白实在是太想实现自己经邦济世的理想了。在诱惑之下丧失了警惕性和判断力,导致自己再一次栽了跟头,而且栽得比前面那次更大。(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于赓哲)

 

作为永王李璘的附逆,李白很快便被抓捕归案,投入了位于浔阳(今江西九江)的监狱。


“我李白,誓要学祖逖北伐,志在消灭安史叛军平定中原,现在竟然被人当成了乱臣贼子,天理何在?”

 

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

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

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

——李白《南奔书怀》节选

 

诗人在狱中度过了上百个日夜,他曾被公认为“谪仙人”,但到此时,那些“仙气”似乎早已离他而去。他只能不停地写信,向认识的官员、老友求助,期望还能博得一线生机。巧合的是,那位讨伐永王的主帅,正是曾经与他携手同游的好友高适。这一年,他官拜淮南节度使。对于李白的求助,高适没有作出只言片语的回应。相反,从他流传后世的诗文集来看,这名依靠打败李璘军队而平步青云的诗人,还将李白的名字从他的人生中彻底删除了。

 

这个时候,帮不帮李白可是立场问题。早年间诗歌唱和这种关系算什么呀,在政治利益面前,什么都不算。这么说吧,人家高适挑边站,站对了,你李白挑错了边,在这种情况之下,高适不会对你伸出援手的。(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于赓哲)

 

此时,同样仕途困顿的杜甫,正在战乱中自顾不暇。他四处打听李白的消息,听说老友身陷狱中,愤然写下一首《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杜甫《不见》

 

这是一颗诗心对另一颗诗心产生的深挚观照。此时,漂泊的诗圣与诗仙,大概早已是惺惺相惜的人生知己。当时,虽然不少人认为李白犯了附逆的大罪,应该诛杀,但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也有一些人愿意挺身为他说情。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李白)的最后一任妻子宗氏想方设法来营救他。(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王双怀)

 

还有朝中的一些官员,特别是宋若思、郭子仪等一些朝廷官员前后为他说情,李白才免于一死,从狱中放出来了。(河南大学教授 程遂营)

 

李白劫后余生,开始在御史中丞宋若思的府上担任幕僚。他多次为这位宋中丞代笔上书,甚至还用宋若思的口吻再次向肃宗举荐自己。

 

“臣所荐李白,实审无辜,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称屈。”

——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节选

 

只是经此一劫,他还能东山再起吗?


公元758年的春天,大唐人民都沉浸在庆祝收复洛阳和长安的喜悦氛围里。肃宗与玄宗也先后返回帝都。


在此之前,李白信心满满的奏表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复。他从宋若思的幕府中辞职而去,病倒宿松山(在今安徽境内)。病中,还不忘向刚从凤翔来到浔阳、都督淮南诸军事的宰相张镐赠诗,请求引荐。只是此时的唐肃宗,不仅在重启针对唐玄宗旧臣的清洗行动,对“永王之乱”遗留问题的处置力度也趋严。


一直到757年的冬天,李白才终于盼来了消息,但朝廷最后的决定,却是将他流放至夜郎(在今贵州一带)。仰天长啸,烈酒一壶,李白更愿意日日醉入梦中。梦里,扁舟渡沧海;梦醒,海月十五圆。他已经在路上漂流了一年多的时间。再向南,流放的终点夜郎就快到了。


在三峡白帝城附近,一则喜讯传来:朝廷因为遭遇大旱大赦天下,赦令中说:“天下现禁的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年届六十的诗人欣喜若狂,他立即调转船头,顺水向东,还不忘把跃动的心情写进诗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天下就在眼前,所有的理想和阳光,都将在他的生命中重新展开。


当李白再次抵达江陵时,已经是公元762年。这是安史之乱的最后一年,战争的情势仍不甚乐观,诗人又一次雄心万丈地想要从军报国。他不顾年迈体弱,请求加入大将李光弼的军队,不过这一次,连征兵的军官都不肯收他。


他的一生,除了两次结局惨淡的短暂仕途外,几乎没有过正式的工作。当疾病毫不留情地找上门来时,他一度滞留在金陵(今江苏南京),靠朋友的接济度日。只是那些善意的馈赠,显然难以支撑他病中的开销。此时,曾经那位千金散尽仍豪气冲天的李太白,也只能幽默地慨叹道: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节选

 

安徽境内的这座小县城(古宣州),李白曾经七次造访,并在这里留下五十多首诗篇。他崇拜过建功立业的鲁仲连、诸葛亮,但到了最后,还是想停留在他最仰慕的诗人谢朓最钟情的地方。


公元762年,李白投奔到当涂(今安徽当涂)县令李阳冰处,并寄宿其家中。在弥留之际,他把平生所作的诗文都托付给这位族叔,请他代为编辑作序。不久,李白便在病中走完了一生。不过,人们似乎并不愿意相信,诗仙潇洒传奇的一生会落下这样平凡、惨淡的句点。


今天的当涂县城外三十里,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名叫采石矶、牛渚矶,这里也是长江最狭窄的地方。民间盛传,李白并不是病死,而是在这里醉酒泛舟,入水抱月,骑鲸遨游而去。毕竟,当水波泛起,万籁复静,天月一轮,江月一轮,谁又说得清仙人的行踪呢?


只是在很多时候,李白的身上并没有仙气。他一生碰壁,才碰出了伟大的艺术,在被疾病折磨的生命的尾声,他也写出了一生中最悲壮的绝笔:

 

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临路歌》

 

这位伟大的诗人,至死都觉得自己是大鹏,他乘风而起,逆风直上,最终在无情的天地间耗尽了最后一丝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自己的理想,但他最终留下的,除了自己行年模糊的故事和诗歌外,好像什么都没有。

 

在李阳冰的帮助之下,他去世之后埋葬在当涂的龙山。后来又过了五十多年的时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又把李白的墓从龙山迁到了当涂的青山。青山是李白非常景仰的诗人谢朓曾经住食和读书的地方。与此同时,范传正还试图寻找李白的后人。李白的儿子伯禽已经去世了,还有两个孙女在当地务农。他还有一个孙子,但孙子出游未归不知所终。(河南大学教授 程遂营)

 

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来到这里,写下一首沉痛真挚的《李白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白居易《李白墓》

 

幸运的是,今天的我们还在诵读他的作品,探寻他的一生,祭奠他的逝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节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节选

 

或许,天涯沦落的诗仙真的从未离我们远去,他只是在一个洒满清晖的夜,悄悄入梦,去寻找他的故乡了。梦里,皓月清凉,不再只是人间理想。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节选


作者: 《千古风流人物》项目组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出版年: 2022-9


本文摘编自《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