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虎嗅注:硅谷的名门望族中,马斯克一家是数一数二的。所谓“龙生九子”,长子埃隆·马斯克自不必说,那是我辈花几辈子也未必能理解的人;小妹托斯卡·马斯克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年纪轻轻就成了知名电影制片人。至于次子金博·马斯克,他似乎是站在人群背后的那一位。很久了,很少有人知道或者注意到他在忙什么。可是当他转过身来,拍掉手上的泥土和粪肥时,你大概就知道了——原来,他要以自己的方式颠覆人类的餐桌。
以下内容原载于 BackChannel,原标题为 Kimbal Musk’s Tech Revolution Starts With Mustard Greens,作者 Steven Levy,虎嗅编译(有所删减和重组)。
没人能解释这种差异的缘由——哥哥仰望着浩瀚星空,弟弟则猫腰盯着方寸大小的餐桌,决心把横行了上百年的精加工食品赶出这片领地,把食物拉回到“才下田头、便上灶头”的日子——同样是闹革命,哥哥要闹到天上,弟弟却要闹到肚子里。
或许这和金博的成长经历有关。用金博自己的话说就是:
“我这个孩子是在灶台旁长大的。我用自己做的饭把父母、兄妹和爷爷奶奶都拉到一张餐桌旁,再说我真的很喜欢那些现摘的菜,嚼起来嘎嘣蹦脆……”
金博的起步始于一家餐厅。2004 年,主打“新鲜直供”的 The Kitchen 在美国博尔德市开张,不过由于定价不菲而始终乏人问津;六年后,新餐馆 The Next Door 在孟菲斯落地生根,四五美元的超低价让顾客趋之若鹜。至此,金博算是给美国人撬开了一扇窗——原来,你只需要花十多美元,就能让一个三口之家吃饱吃好:
在 Next Door,四五美元一份的菜品甚至套餐横陈整间餐馆,整个加工过程全在现场完成,顾客绝对找不到第三方提供的肉块、饼胚、速成汤料或调味包等。图片来自金博推特账号。
之后金博一发不可收拾,不但餐厅越开越多,还斥资与美国多家学校合作建立了“学农园”项目,发动下一代从小亲近土地。短短5年内,他就在全美建立了 260 多个学农园,为 120 万名学生提供了接触自然、了解食物来源的机会。
而现在,金博又有大动作了。
一个集装箱=十二亩地的产量
Square Roots,你应该没听过这个奇怪的名字。实际上,它是一个加速器项目,其服务对象就是那些有志进军健康饮食界却缺乏扶持的年轻人。2016 年,金博携挚友 Tobias Peggs 共同推出这一项目,然后从 500 位申请者中选出了 10 位幸运儿,帮助他们从种植开始,自给自足地发展自己的事业。不过,种植需要土地,办公需要场地,这些都打哪儿来呢?
答案是:废弃的化学制药厂+停车场+集装箱。
金博他们将纽约市某贫民区一家已废弃的化学制药厂改造成了联合办公空间,平时 10 位创客及其手下就在此地办公。同时,他们的“试验田”就设在附近的停车场里——Square Roots 搜罗了 10 个货真价实的集装箱,花了数十万美元给它们装上了传感器、特殊照明灯、排水灌溉管、悬壁培植皿以及温控系统等金贵玩意儿,然后将它们统统安插在停车场内。平日里,蔬菜们就在这些智能温室里吃了睡睡了长,根本不知春夏秋冬,不但风不打头霜不打脸,而且连捧土都不要。
那天,我有幸近距离观察了这些幸运的蔬菜。当 Peggs 升起集装箱的滑门后,我看见莙荙菜、芝麻菜、罗勒、羽衣甘蓝等成员,它们井然有序地“贴”在垂直于地面的培养壁上,沐浴着充满异域情调的、粉灼灼的灯光,让人似乎置身与科幻电影中。Peggs 解释说,选择这种特殊灯光是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依靠光谱中的红光和蓝紫光。接着他又告诉我,从种到收,期间大部分操作都可通过一部安装了云端服务的 iPhone 搞定。如果一切正常,一个集装箱就能拿出相当于 2 英亩(合 12 亩)地的产量,并且用时会大大缩短。
集装箱外部 图片来自 BackChannel
正在照顾蔬菜的某创客 图片来自 BackChannel
吃了睡睡了长的蔬菜 图片来自 BackChannel
白菜卖出了鱼子酱的价
目前出自 Square Roots 的蔬菜很是好卖,不少高档餐馆都可见到它们的身影。之所以如此紧俏,是因为这些蔬菜除了健康无公害外,还独具另一优势:口味可定制。因为 Square Roots 的集装箱可以实现对光照、温度、湿度等的极精确控制,所以,如果你清楚某种食材生长的地域、成熟的时间等条件,那么理论上说,Square Roots 都能给你复制出来。
正因为此,这里的蔬菜全都“价高有理”,有些甚至让陈列在 Whole Foods 里的蔬菜贵族都自叹弗如。即便如此,“就认这一口”的人还是趋之若鹜。除了高级餐馆外,不少白领都愿意尝试来自 Square Roots 的新鲜外卖(譬如沙拉)。此外隔三差五地, Square Roots 还会把位于纽约法拉盛大道的总部开放出来,或者在打烊时段租下某些餐馆,给那 10 名创客当“快闪卖场”用。
今年年初的一天,金博驱车来到 Square Roots 与这 10 位年轻人共进午餐。席间他问了一句:“大家都赚到钱了吗?” 结果他得到了如下回答:印度姑娘 Nabeela Lakhani 说,用她种植的芥辣味蔬菜口味多样且款款独一无二,顾客们都“掉了魂儿”了;提供高端沙拉的 Electra Jarvis 说,她配送的菜品 2.5 盎司就能卖到 7 美元(相当于 100 美元/公斤)。不过单做个人生意恐怕还是太不过瘾,所以最近,这 10 位创客发起了一项名为“Farmer2Office”的集团配餐项目,日前已有 40 位企业客户与他们签了单。这笔生意做成后,预计到今年年底,有些创客即可完成 10 万美元的年销售额。
嚼得了玻璃渣的人才能创业
总而言之,Square Roots 自开张后一直顺风顺水。但这并非其当初设立的初衷。按照金博和 Peggs 的说法:设立 Square Roots 的最终目的,一不是纯粹为了赚钱,二不是为了发展农业科技,而是为了:一、现代人已经与土地分离、与食物分离、与种田人分离,而通过将农田设立在城市之中,Square Roots 向人们提供了“浅尝式回归”的机会。尽管 Square Roots 的农田无土无阳光,从中也看不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但到底,它打响了“赶跑精加工食品”的第一枪;二、Square Roots 不但是一块试验田,它还是一个起点,一个“能源站”。受它扶持的人在此不但要学会如何种地,还要学会如何营销、如何盈利,以便将来成为健康食品界的企业家。
“入选者至少应具备两大特质:一、激情;二、勇气,至于是不是种田老手,这并不重要……在集装箱里种田并不是 Square Roots 的独创,因此并不复杂,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在集装箱里培养出一位企业家。”
——金博·马斯克
那天的餐桌上摆满了摘自自家菜园的“土产”,创客们难得地见到了一个大快朵颐的金博。他们知道马斯克家族的这位成员与其哥哥在脾气性格上迥然不同,所以他们深以为与他共餐是一种特殊待遇,直到他说出了这番话:
“创业是份苦差事,整个过程就像嚼玻璃渣。如果你咽不下去,现在就停手吧。”
饭桌上的咀嚼声停止了。刀叉纷纷凝固在半空中,那 10 个人愣怔怔地望着金博,只听他继续道:“记住:命运是自己选择的,你身边将聚集哪些人,也是你自己选择的。”
金博面训:创业就像嚼玻璃渣 图片来自 BackChannel
室内农业是未来大势所趋
与 Square Roots 志同道合的企业为数不少。其合作伙伴、智能农企 Plenty 的 CEO Matt Barnard 就认为:因为可用土地将日益减少,发展室内农业将成为保障人类温饱的必选项。目前诸多创企业已涉足这一领域,不过大部分尚处试点阶段,小打小敲而已。真要解决数十亿人的吃饭问题,这些企业就要想办法规模化,进化成沃尔玛、亚马逊之类的巨头,同时在所有人口密集的都市落地开花,并且距离人们的餐桌要“一踩油门就能到”,这样才能保证大多数人,无论贫富,都能吃得起远离农药、化肥和土壤污染的蔬果。
这当然也是 Square Roots 的愿景。在金博看来,将来从 Square Roots 这个孵化器里将走出一批农业企业家。这些人将集结起来,带领越来越多的人回到“才下田头,便上灶头”的时代。今年是只是首个孵化年,只要 Square Roots 再“抱几次窝”,金博就能拉起一个连了。
“怎么种不是难题,难的是怎么把果实送到每家每户的餐桌上。Square Roots 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是从这里出去的人,前途不可限量。不要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Whole Foods,要做食品界的亚马逊。你们当中总有人能做到。总有人。”
金博说完这番话后,那 10 位年轻人的眼睛都亮了。刀叉继续挥舞着,嗯,这顿出自停车场的新鲜沙拉,还真是让人没齿难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