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虎嗅注:GMIC 2017大会上,“人工智能”李开复再次站在了演讲台上,他发表了题为“”的主题演讲,并再次言传身教地告诉你,AI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而创新工场要跟BAT抢生意,抢投资机会,抢孵化独角兽的机会。
随后他接受了凤凰科技等媒体的采访,鉴于有些话他在此前的不同场合说过,因此本文仅从中拣出两个关键内容。
第一个问题,创新工场投资AI项目时,如何判断这个项目是否有前景?
李开复:
其实没什么秘密,就是创新工厂的人都很懂AI,所以忽悠不了我们。然后是看人,因为现在懂人工智能的工程师非常少,那我们能够确保他是懂的,而不只是简历上写一个什么。要一直打破沙锅问到底,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一点AI,我们才敢投,而不是说我们问了几个问题他都知道的还没有我们多,这个是最核心的。
第二就是说,我们不想冒技术的风险,大部分的AI应用,都是把已经成熟的技术用在一个可以产生商业价值的领域。
还有的话就是我要确保它的应用场景真实、足够大,然后他的团队是可以执行的,就说他不止是把技术做出来就行了,而是真的能够落地,产生价值给他的用户。其实这些都是很标准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跟别人很大的差别就是,我们是真正懂人工智能的。
李开复老师当然是无时不刻不会放弃给创新工场打广告的机会的,我们当然是选择原谅他,毕竟现在请代言人很贵的。
第二个问题是,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应该避免哪些误区?
李开复:
第一个是找到的需求是伪需求,不是真需求。
第二个就是科学家太想打造平台级技术和突破,而没有专注在用户身上。
第三个问题可能就是不专注,什么都想做,这是科学家创业的常见的问题。
第四个就是合伙人之间的不契合,要把一个做toB跟toC的科学家拉在一起,但这两个人不合,可能性会挺大的。因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世界的,跟过去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经理的工程师不一样,这两个是来自一个世界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本来的团队做得不够好,因为会讲故事被某些VC投了。或者估值太高,当你估值太高的时候,就放不下心态,然后钱花完了可能就融不到钱了。还有可能就是被BAT还有其他的企业碾压,这个是一直会发生的。
还有就是想象力不够,大家都做一样的应用,像我说的人脸识别,现在可能有15个公司了吧,就每一个计算机科学,他写代码的时候做了人脸识别,然后做产品做了人脸识别,人脸识别当然是有商业价值的,但我们需要15家公司来做吗?
所以这些可能都会形成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都会不断的发生,而且被放大,以后媒体会说寒冬来临了,那个时候我保证我不会读你们的文章,我会继续投更多的项目。
如果想了解更多李开复老师的回答,不妨戳这里去凤凰科技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