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8-14 14:43

“万亿俱乐部”的攻与守:东部地区稳占七成

本文来自:时代周报APP,作者:阿力米热、丁远泓,编辑:梁励,原文标题:《“万亿俱乐部”的攻与守:东部地区稳占七成,南通反超泉州直追佛山》,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1. 2023年上半年,东部地区的城市在万亿俱乐部中占据七成的比例,稳居榜首。

2. 在东部地区的十强城市中,上海和北京的GDP已经突破两万亿元大关。

3. 今年上半年,杭州凭借服务业的稳定恢复,经济总量达到9503.33亿元,超越武汉,排名第8。

4. 南通和济南在2022年的基础上分别上升了5位和1位,位列第18名和第20名。

5. 泉州的排名回落,位次被南通反超,差距也被拉大。

郑州终于公布2023年上半年GDP数据,万亿俱乐部排位战,也落下帷幕。


与2022年底的万亿GDP城市相比,2023年上半年并无“新面孔”。不过,部分城市排名发生了变化。


从经济总量上看,排名前十强城市较为稳固,除了十强中的杭州超越武汉,排名上升至第8以外,其余直到第17名,位次均未发生改变。


但第17名以后的城市之间差距更小,竞争更为激烈。



其中,南通、济南较2022年上升5位和1位,分列第18名、第20名;合肥、泉州和西安分别下跌1位、4位、1位,排名第19、22和23位。福州的位次则未发生改变,位列第21位。


增速方面,上半年共有13座“万亿俱乐部”城市跑赢5.5%的“国家线”,包括上海、南通、杭州、无锡、济南、深圳、郑州、青岛、合肥、成都、南京、宁波、西安。


在你追我赶当中,“万亿俱乐部”之间的赛程也已过半,常州和烟台谁会率先成为第25座“万亿之城”,悬念再起。


一、东部地区霸榜


聚焦于区域分布,东部地区的数量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在24个“万亿俱乐部”中,共有18个城市属于东部地区,占比为75%。


范围缩小至十强城市里,东部地区就有七城上榜,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南京。这其中,上海和北京均已迈过两万亿元大关,GDP总量分别达到21390.17亿元和20621.3亿元。


紧接其后,深圳、广州、苏州3座城市GDP均超万亿。而杭州也不甘示弱,经济总量达到9503.33亿元。


从增速上来看,今年1~6月,在前十的东部城市当中,共有8个城市均跑赢全国5.5%的平均增速。


纵观这些东部城市,有一些为制造装备业基础扎实的强市,比如深圳、广州、常州,还有一些则是长三角经济带、“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


若深度探究东部地区的发展,从地方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以发现,在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普遍较高。这也表明,服务业的稳定恢复,对东部经济复苏和增长起着关键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今年上半年,上海第二产业同比大幅上涨15.1%,虽增速最高,但其服务业也展现出较强的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了8.2%。


单看第三产业,在排名前十的东部城市当中,杭州成为增速最快的城市。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6月,杭州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了6748亿元,同比增长9.3%。


服务业向来是杭州的优势所在,今年上半年,杭州服务业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其中,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体的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房地产业、金融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4%、8.3%和20.1%。


实际上,作为“万亿俱乐部”成员,杭州去年GDP增速回落至1.5%,不仅增速在浙江省内11个城市中落后,在全国十强城市排名中也一度被武汉反超,退居第九。


今年,在服务业助推之下,杭州追回来了。


杭州、武汉之间的竞争向来激烈,一直处于你追我赶的状态。但两座城市的经济结构大有差异,对于武汉来说,其支柱产业是工业,而杭州则聚焦于数字经济。


今年上半年,杭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总量达到6748亿元,比武汉的5769亿元多出将近1000亿的规模,这也奠定了杭州上半年GDP反超武汉的基础。


不容小觑的是,虽然杭州占据上风,但武汉的追赶势头十分明显。今年一季度,武汉就已被杭州反超,并拉开了超400亿元的差距。但到了二季度,杭州、武汉之间的差距大幅缩小,目前两城之间的GDP仅相差98.9亿元。


步入2023年,武汉明确提出GDP预期增长6.5%以上、冲刺GDP两万亿元的目标。若达到这一增速,武汉确有机会成为全国第8座进入“两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对比之下,杭州预期增长5.0%的目标则略显保守。


二、南通跃升,泉州“失速”


在24个万亿GDP城市中,南通上半年排名进位最为明显,相较于2022年底,南通连进5位,位列第18位。


从经济体量来看,上半年,南通GDP首次超越6000亿元门槛,达到6032.4亿元,与佛山之间的差距还不到40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高于全国和江苏省的平均水平。


对于南通来说,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在于工业。上半年,南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2%,比一季度上升了3.3个百分点。这一增速在所有万亿GDP城市中也十分亮眼,仅次于上海和济南。


其实,南通工业增速高也不难理解。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南通依靠制造业起家,以纺织、化纤、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业为支撑。同时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这些年南通还承接和集聚周边产业转移,也在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


在产业结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的同时,南通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十三五’以来,南通经济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主要是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4%,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GDP增幅0.8个百分点,单这一项拉动就GDP增长3.3个百分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


今年年初,南通明确表示“靠制造业起家,也必将靠制造业走向未来”,这样的底气也得到了印证。数据显示,南通最重要的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合计增长11.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个百分点。


不同于南通的强势发力,今年上半年,泉州的排名却出现了回落,位次被南通反超,差距也被拉大。具体来看,泉州GDP实现5750.12亿元,同比增长3.1%,排名从2022年的第18名,跌至22名。


作为工业强市,制造业是泉州第一大支柱产业,占经济比重超过50%。泉州坐拥九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包括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家具、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电子信息。


今年以来,受工业增速放缓拖累,泉州经济受到了冲击。


统计数据显示,1~6月,泉州GDP达到5750.12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泉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远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5.1%的增速。意味着,其工业增长后劲明显不足。


对于泉州工业表现低迷的原因,刘向东说,一方面,泉州工业主要以传统的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等为主,另一方面泉州是明显的外向型经济,在出口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工业产出会连带受到明显影响。


那么,下半年,泉州该如何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争先进位?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泉州有必要重视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影响,推进“数字+”计划,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其次,应调整外贸发展战略,开辟新市场,进一步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


“除此之外,泉州还可以利用双循环战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契机,密切与国内其他地区、城市之间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合作关系。”曾刚说道。


时代周报记者留意到,当前泉州已形成《2023年数字泉州工作要点》,通过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一县一数字经济集聚区”、全面推进数字商贸发展等措施,力争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超6500亿元。


三、下一座“万亿之城”的悬念


自东莞GDP在2021年突破万亿大关以来,全国24座“万亿之城”的格局维持至今。下一座万亿GDP城市花落谁家,也备受关注。


目前,最接近万亿GDP的城市是江苏常州和山东烟台。2022年,常州和烟台的GDP分别为9550.1亿元和9515.86亿元,常州以34.24亿元的微弱差距领先。


今年年初各自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两座准万亿城市都喊出了冲刺“GDP万亿之城”的目标,两市的全年经济增速目标也都定为5.5%。从过去半年的表现来看,这两座城市竞争更加激烈,离万亿GDP的目标也更近了。


今年上半年,常州GDP达到4525.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实现经济增量261亿元,同比增长7.0%。该增速高于全国、江苏省的平均水平。


而目前,常州的最大竞争对手烟台,上半年GDP完成4705.65亿元,同比同样增长7.0%。以180.25亿元的差距,再次超越常州,成为更加接近“万亿俱乐部”的一员。


实际上,去年上半年,常州和烟台之间也是如此。不过,常州在上半年被烟台拉开85亿元的情况下,于下半年上演了“逆袭”的戏码,反超烟台。若2023年下半年,常州按照目前的增长势头,在今年年底迈入“万亿俱乐部”将是大概率事件。


根据常州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时提到的目标,该市不仅要冲刺成为“GDP万亿之城”,更要打造“新能源之都”。


2022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34万辆,占据江苏全省半壁江山,位居全国第6。同时,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已突破5000亿元,形成了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的产业生态闭环,其动力电池规上企业完成产值超1700亿元,动力电池产量达108.5GWh,排名全国前二。


在此基础之上,今年上半年,常州的新能源产业依然表现不错。1~6月,常州新能源制造领域产值增长24.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9.5个百分点。


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三大新能源行业完成产值分别增长170.3%、25.9%和11.0%,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9.4%、35.0%和12.1%。新能源产业投资热度蝉联全国第一,新能源整车产量突破27万辆,达到去年全年产量的79%。


而对于烟台来说,冲刺万亿GDP城市的底气,也在于工业。稍有不同的是,烟台的底气在于其门类齐全、配套完善、优势突出的工业体系。


2023年上半年,烟台工业运行持续走强,主要产业支撑有力。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较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九大产业实现产值4085.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5.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均增长超20%。


“从发展压力来看,常州、烟台均面临不少挑战,包括区域边缘化趋势、产业技术升级巨大、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迟缓等。因此,常州、烟台有必要在建设区域创新共同体、跨地域产业集群、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等方面发力。”曾刚说道。


如今,“万亿俱乐部”之间的赛程已过半,常州和烟台谁将率先冲线,值得期待。


本文来自:时代周报APP,作者:阿力米热、丁远泓,编辑:梁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