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秋日么么茶(ID:lovemmtea),作者:秋日么么茶,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
上周我全家从外地回上海,晚上九点到虹桥火车站。我看时间还早,就想坐地铁回家算了。虽说拎着大包小包,但好在火车地铁无缝连接,并不麻烦。
但我们家的儿子,一定要打车,不肯坐地铁。好像在他眼里,打车和地铁唯一的区别就是耗费的时间不一样。既然打车更快,那为什么不打车呢?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过似乎也不能全怪他,毕竟我们每次带他去外地玩,不是租车就是打车,给他打上了不管去哪都要坐车的思想钢印。
说起来还是今天的孩子们幸福,从小就跟着爸妈满世界旅游,机场走VIP通道,入住五星级度假酒店,和我小时候相比,他轻易得到了太多我努力了好多年才得到的东西。
问题在于,然后呢?
二
享受过爸妈倾力打造的黄金时代以后,等到将来自己工作了,总归要天天挤地铁。跟着我们,周末动不动就下馆子,一个人不得花个50到100。以后要自己开伙,估计吃30左右的外卖。
不仅如此,哪怕我赞助资金,撑死了他也就住个100平的小三房鸽子笼,还不知道在郊区哪个偏远楼盘。
简单来说,如今的孩子,出道即巅峰,等他要自立了,也该走下坡路了。
如此高开低走的人生,他的内心该如何自洽?幸福指数会不会直线下降?
我想起电影《爱情神话》里的老白,市中心有自住的老房子,多余的房间租给老外赚外快。自诩是个艺术家,每天想的是在哪里开个人画展,顺带着和同样离异的李小姐劈劈情操。如此闷骚的一个都市中产,他的儿子却:在奶茶店打工。
这是我认为电影反映现实的一幕,谁说现在阶层固化了?你看老白不是眼看着就阶层滑落了吗?
三
当然电影没有朝这个方向深挖,只是向着男女情爱的方面一路狂奔。而且很多事情没法明说,奶茶店打工怎么了?好歹自食其力,又没啃老,也没影响国家就业率,有什么好悲哀的。
但我相信中产家长们如果真养了个在奶茶店打工的孩子,心里总归不大服气:二十多年辛苦培养,到头来就这?
其实这还算好的,还有更多宅在家里的躺平一族,啥也不想干,对生活无欲无求。
为啥失去了动力?他们从小就拥有了最好的资源,吃过见过,却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超越不过父母。读书时间比上一代人长,但取得的回报还不及上一代人。
你说对生活还能有什么期待,干脆躺平。
四
我有时会回顾过去二十多年自己的人生历程,第一次坐火车是到上海读大学,第一次坐飞机是工作以后买不到回家车票才咬牙买的机票,第一次出差就是出国,是父母的骄傲。
这些第一次带来的激动心情,我到现在都记得。
我想说的是,80后的幸运之处在于,我们一直处在一个上升的周期之内。
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找到工作,留在上海,结婚生子,我们实现了父辈的心愿,阶级跳跃。他们走出农门,我们接力,移民大城市。
两代人在看到希望的上坡路上,不停奔跑。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建成。
对于如今已经身处一线的中产们来说,再想继续阶层跨越,确实比较难了。
五
道理很简单:这个水平再往上,全世界也没多少人了。你跨不上去,和能力无关。再想跨,一靠努力二靠运气,跨不成,是大概率。
国家的目标是带领全国人民脱贫致富,建成小康社会。您早就小康了,知足吧。
甚至我愈发觉得,阶层跨越本身就是个错觉,不过是社会整体水平提升了,水涨船高,我们跟着一起,看到了更远处的风景。看起来阶层跨越了,但大多数人在全社会的总排名没有变,只不过原来你们家在村里一年多吃一顿肉,现在你在上海可能多了一套房,而已。
你以为阶层上升了,其实并没有,因为你的社会总排名没有发生变化。
然而社会总是螺旋发展的,人不可能永远走在上坡路上,偶尔有平路,偶尔有波折。
到了现在,不要说我的下一代,即使是今天的年轻人,都看不到未来。大家不再有“明天会更好”的信心,只有得过且过、混一天是一天的沮丧。
没错,生活是变好了。人均寿命变长了,日常生活更方便,大家随时随地能买到各式各样的吃的喝的。
这是时代给予的慷慨回报,也是赛博朋克越来越接近现实的前兆。
六
赛博朋克最核心的突出特点是“高科技,低生活”(High Tech,Low Life)。字面意思是科技水平高了,每个人都能分享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从前只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奢侈,变成了社会的基础设施,比如讨饭的都知道在旁边放个二维码。
但另一方面,未来,也没了奔头。于是一边是闪烁着霓虹灯光的摩天大楼,另外一边,大部分人只能靠电子产品来麻痹自己。
这就是我们的下一代所面临的形势。
当然了,也许一切都是我的杞人忧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我操的也都是些没用的心。
回到《爱情神话》,虽然老白的儿子在奶茶店打工,但人家擅长化妆,各种护肤技巧张口就来,光一个护手霜就能说出好多道道,深得姑娘阿姨各个年龄段女士的喜爱。
我看等时机成熟,当个小网红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到那时,说不定老白还得回过头来仰仗儿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秋日么么茶(ID:lovemmtea),作者:秋日么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