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8-17 10:34

北方第二大城市,如何防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ID:diqiuzhishiju),作者:尚雪峰(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博士生、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顾问,主要研究领域:城市防洪韧性),编辑:澄澈,原文标题:《北方第二大城市,没你想的那么惨》,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1. 天津是北方第二大城市,面临着频繁的洪水威胁。

2. 1963年的特大洪灾给天津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教训。

3. 只有不断学习、适应和改进,才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023年夏,海河流域的暴雨再次唤起人们对1963年华北大洪灾的记忆。那场灾难中,天津的经验和教训成为了历史的镜鉴。面对新的洪峰,天津能否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和应对能力?


这次的洪水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让我们看到天津如何从历史中学习,不断完善其防洪策略,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海河流域的历史与洪水


天津,是一座坐落在海河流域内的北方城市。海河流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文脉络,由海河主河道及其众多支流组成,构筑了一张纵横交错的河网。由于其特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海河流域自古便是洪水频发之地。


京津冀地区基本被海河流域覆盖


海河流域的形成与黄河古河道的演变紧密相连。在古代,黄河河道的变迁导致了部分旧河道逐渐形成了今日的海河水系。狭窄的河道、急促的流速,以及多河交汇时的洪峰叠加,使得这一地区长期受到洪水的困扰。而人类的活动,如河道疏浚、土地开垦等,进一步加剧了洪水的频发。


明清两代,天津曾多次遭受洪水的侵袭。为了抵御这一天然灾害,当地居民逐渐采纳了“泄、滞、束”的三重防洪策略。但随着时代的演进,尤其是近现代,天津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激增,土地利用率日趋提高,使得传统的防洪措施逐渐显得力不从心。


1963年,天津历史上的一场特大洪灾给这座北方城市留下了沉重的烙印。据《20世纪中国水旱灾害警世录》记载,那场暴雨的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均创下了海河流域的历史纪录。


暴雨导致海河上游40多条支流相继爆发山洪,大小河流频繁溢出,甚至有中小型水库溃坝,洪水如猛兽般直逼天津城。8月,天津市区水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四米,整个城市仿佛沉浸在一个巨大的水槽中。无数建筑和桥梁遭受重创,许多居民被困家中,只能依赖船只来往。


这场灾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夺去了数千人的生命。当地的老一辈人们提及那年的洪水,脸上都会露出难以掩饰的痛苦。


民间流传着如“洪水之势猛如虎”和“水淹七尺,家破人亡”这样的俗语,李润杰先生的天津快板书《抗洪凯歌》也生动地描绘了那场大洪水的凶猛:“解放桥平槽儿,金汤桥遭淹泡...六三年,八月十四这一晚,天气恶化变了脸,狂风暴雨绞成团...”。这些描述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那场洪灾的毁灭性影响。


综合看来,海河流域的洪水是自然与人为因素交织的产物。而1963年的特大洪灾,更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极端结果。这场灾难不仅给天津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更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人类往往是处于劣势的一方。


从1963年的教训到现代防洪策略


在1963年的大洪水之后,响应毛主席的“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天津制定了一套全面的防洪治理方案,遵循“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原则,旨在从源头到出海口全方位地控制洪水。


首先,“上蓄”策略着眼于上游地区。在这一阶段,天津新建扩建了一批大中型水库,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拦蓄洪水。同时,通过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减少了上游的径流量,从而降低了洪水形成的风险。


许多人都认为天津防洪设施的大规模修建在1963以后,实际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大部分工程在1963年以前就开建了,例如于桥水库,开建于1959年


接下来的“中疏”策略主要集中在中游河道。天津投入大量资源疏通和加固河道,先后开挖疏浚骨干河道50余条,确保洪水能够顺畅地流过,不会因河道堵塞而引发泛滥。此外,通过对河道的整治,提高了其流速和流量,使中游地区能够更快地泄洪。


曾经“桀骜不驯”的海河干流,被牢牢束缚在人工堤岸之间


至于“下排”,这一策略的核心是确保洪水能够迅速、有效地排入海中。天津市在下游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扩建独留减河,新建子牙新河和永定新河,它们都被设计为在洪水期间能够迅速排放大量水流, 以分担海河干流的泄洪压力。


独流减河下游河段宽达700米,为汛期行洪做足了准备


除了上述三大策略,天津还特别重视“适当地滞”的原则。这主要涉及到蓄滞洪区的建设和管理。我国一共设置了98处国家级蓄滞洪区,其中海河流域便有28处。在洪水威胁之时,这些地区能够临时存储大量洪水,从而有效地分散和削减洪峰,减轻下游地区的压力。


海河流域蓄滞洪区示意图


在这一系列的防洪措施中,减河和新河的作用尤为关键。例如,马厂减河不仅分泄了南运河的洪水,还为当地农田提供了灌溉水源。而永定新河的成功建设,使得洪水能够迅速流入渤海,大大降低了天津市区的洪水风险。


永定新河绕经天津主城区北侧入海,为天津增添了一条防洪“护城河”


除了硬性的工程措施,天津还注重非工程措施的实施。例如,在1963年的大洪水中,天津市政府迅速展开了全面的救灾和恢复工作,不仅进行了灾民的救援、转移和安置,还及时跟进了医疗卫生和灾后生产等工作,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协调各项工作,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天津市成立了海河流域管理机构(海委)


总的来说,天津在1963年大洪水后的防洪策略,不仅体现了前瞻性的治水思路,更展现了对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对社会稳定的坚定承诺。


韧性城市:天津新的挑战与机遇


2023年,华北的洪水再次对天津的防洪体系提出了挑战。由于7月28日以来的强降雨,海河流域的多条河流水位超出警戒线,尤其是大清河和子牙河,更是经历了罕见的大洪水。


尽管这次洪水的规模和影响已经被评估和确认,为后续的应对策略提供了数据支持,但天津的洪水形势依然严峻。永定河泛区在河北已经启动,洪水进入后,流速明显下降,形势逐渐稳定。但在天津的武清区,河流流量仍在持续上涨,已超过100立方米/秒,这意味着洪水仍有可能威胁到天津市区。


天津市水科院的资深工程师李保国对这次洪水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此次降雨量是自1963年以来的最大值,导致海河流域的降水总量超过了400亿立方米。由于降雨区域与天津之间的河段调蓄能力不足,洪水迅速涌入天津。


以永定河为例,其主要降雨区域位于门头沟、房山等地,而其下游的首个蓄滞洪区就是跨越河北和天津的永定河泛区,这使得洪水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滞,直线冲向永定河泛区。


京津冀降水实况图


在这次洪水中,天津面临了多重矛盾和挑战。这些矛盾不仅仅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叠加,更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例如,蓄滞洪区内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导致了蓄滞洪区分蓄洪水与保障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


此次蓄滞洪区的分蓄洪威力巨大,多个蓄滞洪区近二三十年来首次启用,区内居民的财产损失和当地的基建损坏都不可忽视。蓄滞洪区启用后,各地应当如何善后?


《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已经颁布实施20余年,但其间正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当地常住人口、从事的生产活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都发生了较快变化,如果不根据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新的需求及时修订,则会引发更多矛盾性的问题。


这样的事件,很容易被归类为“黑天鹅”事件,即那些低概率但高影响的不可预测事件。然而,对于长期关注气候变化和城市发展的专家来说,这样的洪水更像是一个“灰犀牛”事件,即那些高概率、高影响,但常常被忽视的风险。


韧性城市的理念正是为了应对这样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韧性不仅仅是抵御和恢复,更重要的是学习、适应和进化。


在面对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时,一个韧性城市不仅能够迅速响应,还能从中吸取教训,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例如,天津在1963年的洪灾后,就开始构建一个能够持续学习、适应和改进的城市系统。这种系统不仅仅是技术和资源的投入,更多的是文化和心态的转变。


在2023年的洪水中,尽管面临了许多矛盾和挑战,但天津展现出了更为显著的韧性和应对能力,强调精准应灾,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总的来说,2023年的海河洪水为天津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和挑战,但同时也为这座城市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正是这些矛盾和挑战,促使天津不断地学习、适应和进化,成为一个真正的韧性城市。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天津已经做好了准备,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更是为了成长和发展。


2023年的华北洪水与1963年的特大洪灾相比,虽然都给天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天津已经从过去的经验中学到了很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资源整合和持续学习,天津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更加韧性的城市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洪水挑战。


这次的洪水再次证明,只有不断学习、适应和改进,才能真正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书籍)

《海河志》1-4卷,海河志编撰委员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文献)

[1]韩家田.海河流域“63.8”特大洪水简介[J].水文,1981(05):56-59.DOI:10.19797/j.cnki.1000-0852.1981.05.013.

[2]詹国器.海河流域1963年特大洪水的抗洪斗争[J].海河水利,1993(05):42-45.

(公众号)

《水利部:海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大公网络

《海河水系的形成》海山主

《海河流域洪水红色预警》观察者网

(网页)

维基百科:1963年海河特大洪灾

百度百科:减河

《铭记 | 1963年,天津人珍贵的抗洪记忆!瞬间泪目》中老年时报

《中国水利报专版报道海河流域洪水防御工作》中国水利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ID:diqiuzhishiju),作者:尚雪峰(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博士生、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顾问,主要研究领域:城市防洪韧性),编辑:澄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