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7-05-06 10:52

详解《摔跤吧!爸爸》的奇葩盈利模式:54亿高票房不算啥,歌舞版权也赚钱

作者/曹乐溪 吴立湘


在电影院看电影,你碰到过全体观众自发起立、向国歌致敬的事儿吗?

 

这一幕,发生在阿米尔·汗的又一神作——《摔跤吧!爸爸》在海外上映的时候。

 

印度人总是幼稚儿童欢乐多,且又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操。

 

 

其实,这部已经在豆瓣拿下8.9分的电影剧情并不复杂:一个有摔跤梦的父亲培育女儿成为世界冠军的故事。其北美票房达到了1239万美元,在印度本土,该片也以54亿卢比的税前票房再创印度电影票房新纪录。

 

对于这个电影,昨天娱乐资本论报道过《全国只排37场?华谊系发行《摔跤吧!爸爸》惨遭万达排片“杯葛”》,没想到今天在印度引发轩然大波,印度英文大报《印度斯坦时报》也发了一篇长篇报道,并引用了娱乐资本论的报道(没错小娱的英文就是Entertainment Capital,听上去特别像跨国企业有木有)



其实小娱对印度电影工业模式一直有关注,也曾两度去印度探班,本次《摔跤吧》的引进方之一孔雀山,就向小娱介绍了不少,现在欢迎来看看娱乐资本论去年来自一线的报道:


在某种机缘巧合之下,小娱亲身探访了两次印度电影基地,一次是宝莱坞,一次是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电影城的罗摩吉(被称为托莱坞)。



在这里的片场,有40°高温下闻着油漆用手磨剑的底层血汗工人,有一声令下全场噤言甚至还有专门佣人伺候的导演,有嚼着叶子煮着咖喱的配餐大厨,也有因制片人令下而三年不再接戏的演员…

 

 

在这里的影院,会因当地语言而分成宝莱坞、托莱坞、考莱坞等四大电影体系,会因为过长的片长而和话剧一样有中场休息,也有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分线发行(甚至一家影院长达30年的时间重播同一部电影)…


在这里的市场,有需要好几百万美元的高成本电影mv;有音乐、电视版权能占10%的独特盈利模式;也演员成本只占20%以内的良心模式;更有一线女演员只是男演员五分之一片酬的性别奇观…

 

 

更重要的是,随着《幻影车神3》、《巴霍巴利王》等高概念高投资电影的出现,印度电影近年来国内票房飙升,海外市场受宠,其演员在国际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可以说,这是长期被误解的文化类型,也是一片堪比中国影市的投资热土。


不然,小娱在印度片场的探访过程中,也不会多次偶遇王宝强等中国团队了。


小米等中国IT企业已向印度扬帆出海,下一波,会是国内影视制作公司吗?

 

  

印度最贵电影来袭,会成为《PK》后的爆款么?

 

5年前,《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公映让更多中国观众注意到印度电影的魅力。尽管在印度早已上映,并且片源传遍互联网,但这部电影仍然依靠高口碑取得了1400万的票房。《三傻》的热映似乎为印度电影打开了中国市场,此后陆陆续续有印度片引进国内,其中去年上映、同样由《三傻》主角阿米尔·汗主演的《我的个神啊》(P.K.)一举取得过亿票房,刷新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纪录。

 

 

以宝莱坞而闻名的印度电影工业的发展一直以来为人称道,但在中国电影市场似乎难见印度片的身影,多数影片都是在印度本土上映一两年后才以批片身份进入中国。


曾帮助《三傻》、《我的个神》等印度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的孔雀山影业印度合伙人Prasad Shetty告诉娱乐资本论,其实在1994年好莱坞电影尚未进入中国市场前,中印电影市场的交流很多,每年都会有4到5部印度电影引进国内。而如今海外片市场已经基本被美国大片垄断,除去《我的个神啊》的火爆算是天时地利人和情况下的特例,总体来讲印度电影在中国尚属小众市场,所以近年来引进的片子并不多。

 

 

不过就在今年暑期,印度影史上投资最大的史诗神话大片《巴霍巴利王:开端》被中影集团引入中国。这部被媒体誉为印度版“指环王”的电影耗资17亿5千万卢比(约2610万美元),2015年7月在印度上映首日便创下900万美元开画成绩,不仅在印度本土创下了7500万美元的票房纪录,目前全球总票房也已超过60亿卢比(约9000万美元),仅次于《我的个神啊》以及《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成为印度电影史上第三卖座的电影。

 

 

虽然作为原创的印度神话传说,《巴霍巴利王》不为中国观众所熟悉,不过这并不影响对该片的理解,因为从故事角度来讲,《巴霍巴利王》其实是一部印度版的王子复仇记,不仅男主角巴霍巴利天生神力,其中的女主角也完全没有传统电影常见的傻白甜气质,而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女战士。《巴霍巴利王》制片人Shobu Yarlagadda告诉娱乐资本论,这一女性英雄的塑造其实有从花木兰的原型中获取灵感,相信不少中国观众看到电影会产生亲切感。

 

 

尽管有不少印度电影涉及宗教和宗教批评主题,但在Prasad看来,引进中国时从来没有因为文化差异遇到问题。因为大部分印度电影都属于合家欢喜剧,包括《巴霍巴利王》,虽然是有庞大的印度神话背景的视效大片,但本质依然是围绕人和人性展开的情感故事。


中国观众围绕印度电影的吐槽,除了歌舞过多之外,常见的还有认为情节过于夸张,在《巴霍巴利王》中也有剧情可能会让人觉得超越现实,比如巴霍巴利徒手爬上百米瀑布,还能在女主角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其完成复杂的纹身。

 

 

据制片人Shobu Yarlagadda介绍,尽管明知不真实,印度观众对于这些飞天揽月海底探宝的奇葩剧情依旧非常喜欢,一方面是这类故事的想象力往往令人眼前一亮,并且能产生喜剧效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物角色的成功塑造,让观众在10分钟内就能对他们产生好感,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主角做出怎样的举动,观众都能够接受。


不过为了能够符合中国观众的观影习惯,公映时长为159分钟的《巴霍巴利王》在国内上映时将缩短至2个小时左右,据发行人员解释,剪去的部分主要是印度观众比较喜欢的歌舞过渡部分,殊不知这一剪辑可能就剪掉了几百万美元。《巴霍巴利王》的编剧××告诉娱乐资本论,一部印度电影包括MV拍摄在内的配乐成本在500万到2500万美元之间,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而耗资如此巨大的原因在于,这些电影配乐同样可以通过卖版权而获得不菲的收入。

 

 

印度电影中的歌舞MV可以与电影一起拍摄,也可以分开拍摄,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是在写剧本之前就计划好的。而MV的内容可以与电影情景贴合,也可以与电影无关,《巴霍巴利王》的表示他更倾向于前者,因好的歌舞有助于渲染整部电影的情感。尽管印度演员不乏能歌善舞者,不过在印度电影中通常都会有歌手负责歌曲部分的演唱,作为演员只需要负责对口型。

  

印度电影海外发行:受益于庞大移民群体,宣传策略更注重传播电影理念 


在Prasad看来,随着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已逐渐形成固定的观影人群,以及中印两国电影交流和政策的支持,未来两到三年内印度电影将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常客:“每年可能都会引进至少1-2部在印度反响很好的片子。”


相比于中国电影海外发行市场的举步维艰,印度电影的国际化道路显得更为顺畅。比如2014年的动作片《幻影车神3》不仅在本土斩获60亿印度卢比(约合5.84亿人民币)的票房,在海外也收获颇丰,仅北美地区票房就达到了800万美元,而《我的个神啊》(P.K.)则突破了千万美元大关。

 

 

《幻影车神》的制片人Aashish告诉娱乐资本论,印度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一般能够占到总票房的35%左右,在海外版权收入中除了电影票房,还有5%的电视版权和5%的音乐版权。目前除了英美国家和中东地区,中国也已经成为印度电影海外发行的一个重要选择,以《我的个神啊》为例,该片在中国的版权收入大约占据了其海外版权的 20%。


除了语言优势外,Prasad认为一方面是由于相较于中国电影产业,印度电影产业更为成熟,同时印度在欧美的海外移民非常多,他们支撑印度电影在海外逐渐拥有主流观影群体。


印度电影在中国的宣发并不算大张旗鼓,但颇具特色,按照Prasad话来讲,他们更希望宣传的是印度电影的理念:通过轻松的喜剧故事传递深刻寓意。尽管定档在7月22日,但《巴霍巴利王》很早就展开了前期宣传,在今年春天,片方还邀请了包括娱乐资本论在内多家媒体赴南印度探班《巴霍巴利王》下部的拍摄工作,这是国内媒体首次实地感受南印地风情。

 

 

自从《三傻》、《我的个神啊》等电影上映,刷新了中国观众对于印度片只是歌舞片的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印观众的口味是差不多的,爱情片和喜剧片都很受欢迎。” Prasad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两国在文化上的相似性,“比如中国人和印度人都会有需要努力工作、赚钱买房等观念。”


所以在《三傻》中体现的印度功利主义之上的教育体制令中国观众感同身受,而《我的个神啊》里留学在外的女主角被劝说回国,觉得女孩应该待在父母身旁,也是中国常见的传统家庭对话语境。


“像《50度灰》这样的电影在印度绝对是禁片。” Prasad告诉娱乐资本论,在电影题材内容管理上,尽管印度电影实行分级制,但对于暴力和色情内容的容忍度不亚于中国,甚至尺度更小,所以出现在印度大银幕上的电影多是娱乐性较强的合家欢喜剧。


不过中印电影在很多方面也存在差异。最明显的是电影时长,国产片基本上控制在120分钟以内,而印度电影3、4个小时都属于很常见的现象。“和传统的三段式电影不一样,印度电影更普遍的是四段式结构:引子——小高潮——平叙期——大高潮,” Prasad解释说,“在印度,电影已经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周末携家带口的文化娱乐活动,不少人能够在电影院里坐一整天。”


另外在电影制作上,据《幻影车神3》制片人Aashish介绍,在印度制作成本高的大电影实行制片人中心制,而中小成本电影则是导演中心制,在印度并没有编剧组的概念,一般一部电影的编剧不会多于两人,但《幻影车神3》可能算是例外,编剧多达4人。

 

 

相比于国产电影把大部分经费花在邀请明星上,印度电影的演员费用所占的比例大概只有15-20%,而且并不能参与票房分成。比如《巴霍巴利王》邀请了2000多位群众演员,除了少数需要武打技能的演员较贵之外,其余的群员报酬都很低廉,每天只能拿到折合人民币三四十块钱。


娱乐资本论曾撰文介绍过,印度是最大的特效代工厂,其优势在于语言,英语国家和世界电影中心好莱坞可以无缝对接,而且印度本土也是一块巨大的市场(点击蓝字复习)。据介绍,印度电影中的特效成本一般占据总成本的1/5,很多特效师来自好莱坞的团队。


比如在《巴霍巴利王》中,正式开拍前剧组花了一年的时间策划影片的视觉画面,还做了可视化预览。随后他们在海德拉巴的电影制作基地拍摄了将近400天,光前期剧本、服装和艺术设计就耗时两年,这使得电影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丝毫不弱于好莱坞大片。

 

 

在演员挑选上,与中国女观众喜欢小鲜肉不同,Prasad认为印度观众的审美偏爱阳刚健气的男性形象,他甚至打了个比方:“像鹿晗那样的印度观众可能不太容易接受,吴亦凡会好些。”因此无论是《巴霍巴利王》中的巴霍巴利,还是《我的个神啊》里的P.K,都经常袒露精壮健美的身材,而很少有气质阴柔的男主角出现。

 

印度电影音乐不分家,70%音乐来自电影插曲

 

“如何向中国观众讲清楚庞大的神话体系是个问题。”《巴霍巴利王》的宣发人员告诉娱乐资本论。


中国观众对于印度电影的了解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比如大部分人认为印度电影就是宝莱坞,而实际上宝莱坞只是以孟买为中心的一个电影工业基地,除此之外还有托莱坞(Tollywood)、考莱坞(Kollywood)等南印度电影工业基地,比如《巴霍巴利王》就属于南印度电影,所用语言为泰米尔语而非印地语。

 

 

不过为了能在印度全境取得更好的票房成绩,往往一个地区的电影也会做成多语言的版本,比如《巴霍巴利王》就制作了四种印度方言的版本。


“在地域与语言区隔上,印度其实很像欧洲。”据Prasad介绍,在全印度大概有15个规模较大的工业体系,以及5大制片公司。除了以语言和地域划分之外,各家×莱坞在电影类型风格上也有微妙差异,有的擅长动作片,也有的侧重于爱情片,相比于北印度电影的情感细腻,南印度的电影在剧情设计上会显得更为夸张,色彩更为绚丽。

  


印度几乎每个邦都有自己的语言,而每种语言差不多都有相应的电影产业。

 

不过在市场占比上,宝莱坞已经占据印度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托莱坞和考莱坞紧随其后,各占约20%的市场份额。在《巴霍巴利王》的编剧拉贾穆里看来,宝莱坞在海外电影市场的影响力很大,而且阿米尔汗、沙克鲁汗等宝莱坞明星很有粉丝号召力,不过近年来南印度电影工业的发展也很快,通过《巴霍巴利王》这部电影,可能会让更多中国观众认识到托莱坞的电影佳作,而《巴霍巴利王》的下半部有望在2017年实现印度和中国同步上映。


据制片人Aashish介绍,印度每年可以产出170-200部左右的电影,但和中国一样,能够回本的电影并不多见,只在5%左右,1500万-2000万美元算是很高的票房,绝大多数电影的票房平均会在120万美元左右。


另外,印度电影中常见的歌舞情节通常令中国观众感到无法理解,并把其等同于音乐剧。“其实,印度电影有传统和现代之分,目前很多现代印度电影也已经没有歌曲。” Prasad认为,“印度电影总是载歌载舞的主要原因除了用歌曲表达浪漫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商业因素的考量。在印度,电影工业和音乐产业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印度一年生产差不多3000首歌曲,其中 70%来自于电影。”


印度的音乐人并没有固定的音乐风格,他们往往会根据不同的电影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在电影上映后,电影主题音乐也可以通过出唱片售卖版权而盈利。电影促进了音乐的蓬勃发展,而通过音乐,电影中的故事也能够更为流畅和走心的展开,两者相辅相成。


此次《巴霍巴利王》的上映,也许将在国内带起一波新的印度电影热。而中国电影何时能够走进印度?在Prasad看来,也许时日不远。自从2014年中印签署合拍片协议,《功夫瑜伽》、《大闹天竺》等多部电影将在未来与两国观众见面:“成龙、周星驰在印度非常出名,我个人觉得王宝强有潜力成为印度人新一代的偶像,因为他兼具喜剧精神和功夫潜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