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7-05-21 09:12

皮克斯辉煌不再了,这笔账是否要算到迪士尼头上?

虎嗅注:从 1995 年推出《玩 1》到 2010 年推出《玩 3》,这 15 年间皮克斯动画一直是业界无人能敌的神话。但从那以后至今,皮克斯的作品质量便不断下滑,鲜有爆款出现。很多人认为,这条下坡路其实始于 2006 年皮克斯被迪士尼收购之后。为此,《大西洋月刊》专门刊文回顾了皮克斯曾经的辉煌,并尝试着分析了其水准下降的真正原因。

 

以下内容原载于 TheAtlantic,原标题为 How Pixar Lost Its Way,作者 Christopher Orr,虎嗅编译(有所增删)。题图来自动画短片 Borrowed Life 截图。


“续集很容易卖座,但如果从此只拍续集的话,皮克斯就要凋亡了。而且我认为,老拍续集实际上证明了创意的破产……”

 

昔日的动画界传奇如今已走下神坛,这样的警告对皮克斯而言已如家常便饭。但如果告诉你说,这段话不是出自别人,就是出自皮克斯自己的当家人艾德·卡姆尔,你会不会觉得问题尤为严重?


而且,这段话说了已经有三年多了,但皮克斯似乎并无起色。《赛车总动员3》 1 个月后就要上映了;紧随其后的将是《超人总动员 2》(2018 年)和《玩具总动员 4》(2019 年)。没错,全是续集。

 

这是怎么个道理呢?当年《赛 1》 出炉后被评为“皮克斯史上最差”;五年后《赛 2》 卷土重来却再次扑街。但这竟没耽误《赛 3》的再接再厉?

 

评断很残酷,事实很清晰:皮克斯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 1995 年推出《玩 1》到 2008 年推出《机器人总动员》,再到 2010 年推出《玩 3》(是续集,但也是佳作),这 15 年对皮克斯来说,绝对是一段无可匹敌的岁月;期间无论是商业运作还是作品创意,都无人能出其右。但没过多久,同行们就咻咻地赶上来了。譬如莱卡工作室,它推出的《久保与二弦琴》(又译《魔弦传说》)堪称杰作;再譬如老东家迪士尼。2006 年收购皮克斯后,迪士尼连连发力,先后推出了《长发公主》、《无敌破坏王》、《冰雪奇缘》和《超能陆战队 6》等力作。远的不说,就说今年的奥斯卡吧,迪士尼凭借《疯狂动物城》和《海洋奇缘》成了“最佳动画片”的大赢家,而皮克斯却寒碜到连入围的份儿都没有。


黄金岁月


讲真,如果没有皮克斯,当初电影界就不会刮起“用动画片讲述高品质故事”的十级大风。 1995 年是皮克斯的元年,全球首部靠电脑生成的 3D 长片《玩1》在其手中问世;随后,皮克斯便开启了“技术加速度”,使每一部作品都迸出了新的科技灵光。

 

当然同行们都不是吃素的。几年后,它们终于能在技术上和皮克斯比肩了,但技术永远只是锦上添花;决定动画电影命运的,始终是讲故事的手段。而在这方面,当时皮克斯仍然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它就是深谙其道,就是能用复杂的叙事结构铺陈出一个个至简至纯又奥妙深沉的故事,然后同时虏获成人与儿童两个世界。就拿《飞屋环游记》来说吧,虽然是以常见的冒险主题来打底,但其中却贯穿了一段“前有叹息、后有重生”的不俗故事,所以它能荣获第8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完全是实至名归。

 

成就皮克斯金字招牌的,是它自身对儿童、对亲子关系的独特视角和深度挖掘。这一特点先是在《玩1》中初露锋芒,后又在其续集中发扬光大,成功地让当初并不看好该系列作品的人乖乖闭了嘴。记得当时迪士尼 CEO 米歇尔·艾斯那在获悉皮克斯的《玩1》计划时,就曾这样硬棒棒地揶揄过:“一个小男孩儿玩儿玩具娃娃?谁会看这样的电影?”显然他错了。


《玩具》系列才不会白费笔墨,塑造一个平庸可厌的熊孩子,而是要匠心独运,打造一群人性十足的玩具。一方面,这些玩具会为了赢得主人安迪的宠爱而“勾心斗角”,好像是一群为博得家长注意而使尽心眼儿的孩子;另一方面,这些玩具又会为了保障安迪的快乐而尽心竭力,好像那帮为确保孩子幸福而用尽力气的父母。

 

老少两代的影子就这样糅合在了一波玩具身上。这种翻转果然大大丰富并强化了电影的感情色彩,并最终将成人和儿童这两类兴趣迥异的观众都一网打尽。《玩具》系列的巨大成功不但成就了自己,也让当时身为皮克斯作品发行商的迪士尼赚了个盆满钵满。为了乘胜追击,迪士尼当时就敦促皮克斯快点推出光盘版续集,但却吃了后者的闭门羹。当时的皮克斯誓死捍卫品质,因此它的态度很坚决:《玩 2》早晚要出,但别想让我仓促交差、敷衍了事。《玩1》的标杆就在那儿,我即便不能打破这一纪录,也要续写这一高度。


 《玩2》中陷入了两难之境的胡迪


艾德·卡姆尔后来曾在其著作中回忆过这段严酷考验,称“皮克斯的品牌就是这样锻造出来的”。1999 年问世的《玩2》不但续写了《玩1》的高水准,而且还丰富了原作的内涵。还记得吗?在这部电影中,胡迪碰巧被某玩具商“慧眼识珠”、认作是值得珍藏的物件儿,并顺理成章地被请进了某知名博物馆。


当焦急万分的巴斯光年赶来营救它时,胡迪发现自己陷入了两难之境:他是该以目前的高贵身份继续受人瞻仰、最后孤独地终老于展示架上呢?还是该回去重续与安迪间的情谊、最后再被他抛弃呢?没有第三种选项。胡迪最终决定豁上自己,陪安迪度过所剩无几的欢乐时光,然后接受被遗忘的命运。这不但成功地勾起了父母级观众们的共情心,而且出色地给《玩3》的主题做了铺垫。在十年后的《玩3》中,我们终于清晰地看到:安迪头也不回地跨入大学、跨入新生活,把父母和胡迪们都留在了自己身后。


屏幕上大放异彩、有口皆碑,屏幕下结交四方、群英荟萃。在创意灵魂约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的领导下,皮克斯打造出了一支极为精悍的队伍。彼得·道格特(Pete Docter)、安德鲁·斯坦顿(Andrew Stanton)、乔·兰夫特(Joe Ranft)、李·昂克里奇(Lee Unkrich)以及布拉德·伯德(Brad Bird)等干将齐聚一堂,与拉赛特组成了“皮氏六剑客”。佳作频出还在其次,这支团队最特出之处,还在于他们渴求完美、止于至善的集体精神。五剑客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铜墙铁壁;凡外来客,即专门应邀来为某部电影掌勺的外部导演们,到了最后关头十有八九都会被这六剑客中的一位取而代之。

 

当然这六剑客不是没遭逢过危机的。与乔布斯因续集的权益分配问题而闹掰后,迪士尼决定单干了。2004 年,Circle 7 Animation 工作室成立。在获悉这个外来户将着手开发皮克斯部分作品的续集后,拉塞特,这位大男人,居然当着皮克斯 800 多名员工的面儿掉下了眼泪。


“那感觉就像是,你要放弃亲生儿女,然后眼睁睁看着一帮亵童犯来把他们领走。”

——约翰·拉塞特


好在坏景不长。Circle 7 Animation 只维持了区区两年便关门大吉,连带着所有剧本都被销毁一空了。


星光渐褪

 

如果乔布斯活着,不知他会怎么想。

 

我们来做一次简单回放。2004 年,迪士尼新任CEO鲍勃·艾格走马上任,确立了“斥巨资买造血细胞”的拯救计划;数月后,艾格与早已跟迪士尼闹掰的乔布斯成为挚友;两年后,也就是 2006 年 1 月底的某一天,艾格致电乔布斯,颤抖着声音劈头来了一句:“我想收购皮克斯”。沉寂片刻后,电话那头传来了 OK 的信号。

 

然后皮克斯的黄金时代就进入倒计时了。

 

《玩 3》的巨大成功成了光辉岁月的句号。从那以后,虽然皮克斯团队一直担任着迪士尼动画事业的核心力量,但从被收购以后直至如今,该团队都鲜有佳作问世,偶有惊喜出现,也都是昙花一现。《赛车总动员2》、《怪兽大学》、《恐龙当家》、《海底总动员2》……庸作连篇,使得《头脑特工队》、《勇敢传说》等上乘作品越发显得形单影只了。


《好莱坞报道者》当年对《怪兽公司》的评价是:这不是那种非拍不可的作品,而更像是一部用来填档期的电影。


拉塞特的搭档埃德·卡特穆尔曾透露过,皮克斯要严控对续集的依赖,要每拍两部新作才出一部续集。但这话终于落了空。甚至到 2010 年后,原定的 2:1 这一比例几乎掉了个个儿。中间最令人大跌眼镜儿的是,尽管《玩3》已经给出了一个相当完满的故事结尾,但居然,迪士尼还是推出了《玩 4》……


所谓“合作”其实只成就了迪士尼一方?

 

2006年至今,皮克斯和迪士尼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迪士尼已经从当初的危机四伏变成了如今的江山稳固;而皮克斯,则从当初的无人能敌变成了如今的摇摇欲坠。

 

这其中的原因至今没有定论。但我们仍可从拉塞特和卡特穆尔的回忆中觅得些许蛛丝马迹。首先,既然已经被迪士尼收购,那么皮克斯就要常常以它的需求为优先——哪怕要牺牲自己的创作时间,这是再自然不过的;其次,皮克斯原本是靠六剑客的头脑碰撞、亲密协作才走上巅峰的,但后来这六人已经各有追求(譬如斯坦顿就跑去探索真人电影了),再也凑不齐一桌牌,皮克斯的洪荒之力自然也就消退了。

 

更重要的是,自收购后皮克斯就很难坚持自己誓死捍卫品质的誓约了。拉塞特不再只需对皮克斯负责,他还要向迪士尼工作室交账。这种情况下,《飞机总动员》(2013)和《飞机总动员2》(2014)这两部作品就诞生了——赤裸裸地专为捞钱而生,果然非常“迪士尼”。

 

还有越开花样越多的主题乐园。皮克斯动画在这些乐园中的戏份那是相当重的,别的不说,《赛车总动员》主题园区(加州)、《玩具总动员》主题园区(香港)和《海底总动员》主题园区(东京)总听说过吧?而在这些园区的设计和管理上,还有谁比拉塞特更堪当首席大总管的重任呢?他不再仅仅是皮克斯的灵魂人物,还已经成为迪士尼幻想工程的首席创意顾问。因此他的天才头脑,早就不再只为皮克斯专用了。


结语

 

不远的将来,还有一堆“皮氏续集”在等着我们、当然皮克斯已经承诺,在结束了这些续集后它将专注于新作。

 

但我们已经长大了。那个曾经教会我们相信重生的童年导师,也教会了我们随时准备迎接悲伤与失望。我不知道我是否还应对皮克斯的回归抱有期望。那些那些奇妙的故事、深刻的情感共鸣和微妙的主题,绝不是逛一次主题乐园就能体会出来的。


我想念《飞屋环游记》末尾那令人心碎的那四分钟,当 Married Life 响起,一切都黯然失色;我想念《机器人总动员》中的男主瓦力,独自留守地球来清理人类废弃物的它是那么孤单、惆怅;我想念《美食总动员》里的柯博先生,他在影片结尾给出的、那段关于评论家这一行业的精彩论断,应该是自《彗星美人》里的 Addison DeWitt 就这一主题发表见解后,迄今为止最令人称奇的言论了。


你的皱纹,你的微笑;你的老花镜,你在摇椅里睡觉……生命里华丽的冒险不是南美瀑布,而是能够与你一起变老——Married Life 歌词

 

幸而,上述电影都没有拍续集的打算,也都跟主题乐园没多大缘分。但也正因为此,我们才由不得更加担心——会否因为少了这部分后续利益,皮克斯就更没动力制作上乘动画了?我们都在等待它的回答。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