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9-07 15:35

一个“包工头”的转型:告别内卷,致力种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刘子1984,原文标题:《一个“包工头”的转型》,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一个房地产工程承包商的转型故事,他告别内卷,选择种植苹果,取得了成功。文章还探讨了现代农业的投资和技术要求,以及中国农业产业升级的路径。

• 转型成功:房地产工程承包商转型种植苹果,取得了稳定的收益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 现代农业投资:种植苹果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土壤改良、机械化作业等,但具有较高的回报率。

• 农业产业升级:通过家庭/家族联合和现代农业技术升级,可以实现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和利润积累。

老刘的故事


老刘是我的一位朋友,东北人,曾经是一位房地产工程承包商,还承建过东北某大城市的市政府项目。


前几年,却提早从高大上的房地产转型到“接地气”的行业,不但告别了内卷,反而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不亦乐乎。在充满困惑的当下,他的转型故事,具有相当的启发性。


老刘家境普通,2002年,他20岁,还是小刘。小刘来到上海,在万航渡路一家新疆餐馆端了半年多的盘子。2002~2004年左右,《物权法》的颁布,40/70年产权的制度设计,解决了中国城市土地国有制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瞬间点燃了中国房地产的大势。此后,中国房地产节节攀高,进入黄金十年。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小刘家族亲戚在东北某省开创出一片天地,小刘便随了亲人,一起去到东北发展。不久,市政府建设招标,承建商需出资建设,政府不支付费用,但可以置换一块土地——施工要求高,投入资金大,还收不到钱,这在零几年的时候,还是一个冒险举动,吓退了包括一众国企在内的开发企业。


他们家族敢想敢干,果断筹资承接,从此在该省房地产行业站稳脚跟。此后,小刘在各地干了十多年的工程承包,其间无数跌宕起伏的故事,逐渐把他干成了老刘。在此略下不表。


2011年,山东某市政府前往东北招商,老刘与家族亲戚一起来拿地,做开发、建设,帮助政府做安置。从第一期价格3500元/㎡,逐渐做到2018年的8000多元/㎡。


该市作为一座海边山城,土地紧张,此时,某央企开发商寻求购地。老刘家族干了多年房地产,有些疲惫,一盘算,利润不错,也不贪心,便将后续待开发土地转让了出去。


对民营房企来说,这个转型无疑是正确的。虽然转让出去的地块比较优质,后来一直涨到一万两千多元,但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他们提前去了杠杆,还躲过了房地产下行周期及三年疫情困扰,堪称幸运。


2018~2019年,社会心态还没那么焦虑。手握一定现金,老刘该何去何从?


“走过世界,回到自己”,出身农民家庭的刘家,一路打拼,也获得了成功,此时却选择了回归,重新做起农民。他们在该市山区农村租了1000亩土地,种起了苹果。


该市位于北纬37度,与烟台栖霞市相邻,受海洋气候调节,昼夜温差大、湿度大,是中国最优质的苹果产区之一。栖霞以“红富士”著名,而中国老百姓消费的品种,也主要是红富士。


红富士市场大,种植技术成熟,又毗邻优质产区,按说选择红富士最保险。但老刘家多年商业经验告诉他们,种红富士的话,难免、且迟早陷入内卷。他们选择的是一种叫“维纳斯黄金”的新品种。


该品种原产日本,十年前由威海市果树茶叶工作站引入,并聘请日本花甲协会果树专家指导,经过数年摸索,逐渐培育成熟。该品种果型大,呈金黄色,成熟后向阳面有一层薄薄的红晕,外观漂亮,香气浓郁,甜脆味美,且以15°的甜度独占苹果界鳌头。2018年,该市果树茶叶工作站为其命名为“威海金”,并逐步打响该品牌。


2019年,老刘家族农场全部种植该品种。以往复杂的房地产建设、运营经验,拿到乡村就是“降维打击”,他们采用机械化种植、家族管理及企业化运作,种植与销售分开、且绝对授权,一家家族农场运转得有声有色又轻轻松松。


老刘的状态也非常好,他坦言,自己完全度过了以往焦躁的日子。过上了农民的作息,9点睡觉5点起床,气色好,管理轻松,每天的“工作”就是喝茶、会友,再不时外出学习、交流。接下来正致力于做“三产融合”和带动村民“共同富裕”,与一些本地干部和商业伙伴一起,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事业。


老刘的企业虽然不大,但转型、做到这个程度,路径又十分清晰,堪称优秀。


农业经济账


说起来轻松,但现代农业生产还是一项重投资。光初期投入,含三年租金、土壤有机质改造、水网及机械化改造,1000亩就需投入4000万元。在农业贷款还较困难的情况下,需要倚靠自有资金。


老刘算了一笔账。这1000亩家族农场,他的种植面积为300亩,初期投入300万元,此后四年,持续投入1200万元(包含劳动力、肥料、运营成本等),至第三年就可以开始挂果,亩产2500~3000斤,第四年达3000~3500斤,地头价可达到10元以上。


另一大好处在于,品种优、认产地,销售不成问题,全部由经销商包办。去年,其300亩果园,年产值即可达1000万元,预计4~5年就可以回本。


或问:市场这么好,会不会有大量跟进,导致价格一路下行?的确,这正是中国农业常见的内卷陷阱。


答案是,不会。原因在于,老刘做的是现代农业,是一项产业升级——只有去做升级,才有持续的活路。


苹果技术成熟后,也有本地农民进行种植。但上述这本经济账表明,其规模化种植,需要相当的门槛。


首先是重投资,从土壤改良、管网建设、机械化,都需要相当的投入,分散的小农难以承担。每年的投资也不在小数目,劳动力(套袋、采摘)、有机肥、管理成本,都是投入大项。


其次是专业技术,水肥滴灌一体化,固体有机肥通过微生物菌种转化为液态肥料,通过连接到每一株果树的管网,以滴灌的方式直达根部。机械化作业,其成本又需要一定规模,小农难以承担。以及种植过程中的各种细微技术,需要相当的专业背景和科研单位支持。


最后是销售。如果没有标准化的作业模式、技术,很容易导致同一片地,不同果树之间的果品良莠不齐,就难以满足市场的标准化需求,价格就上不去。


因此,小农种植该品种,质量不佳、难以标准化,不但无法融入产业化,反而可能亏本。显然,“威海金”的产业化种植,以及政府对区域公共品牌的培育、引导和保护,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农业产业升级优秀路径。


虽然小农难以参与,但随着市场的发展,正有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加入到该赛道,未来,“威海金”供应量上升也是无可避免。那么,老刘未来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显然,升级是无止境的。除了“六次产业化”(一产*二产*三产)、销售端的品牌化,新品种研发和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终究才是必经之路。


于是又延伸出下一个问题,中国农业“种子芯片”和技术,为何老是要靠进口?


中国农业的前途在哪里?


以苹果为例,中国供需最大的“红富士”品种,就源自日本,“维纳斯黄金”也源于日本。而老刘果园的种植模式,则源自意大利。


当前,全球苹果种植的两大主流,即是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方种植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种植模式。西方模式以产业化为导向,大规模种植,机械化作业,并不断推进品种改良、“多中心干树型”等树形改良。


日本、韩国则土地面积狭小,多采取十几二十亩的家庭种植模式,且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难言优越,难以深度产业化,却始终能走在苹果种植的最前沿。


如果说西方产业化模式,还可以通过集中科研,那么,以小规模家庭作业为模式的日韩,既缺乏研发费用,又缺乏科技人员,为何还能始终走在农业研发的最前沿?


其实,大多数农产品的品种和技术研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高精尖。无他,唯时间与稳定传承耳!


在日韩,由于实行农业保护政策,给农产品进口设置超高的标准和关税,并广泛采用农协组织生产、销售,保证了苹果价格和果农利益。农民,包括果农大多是“令人羡慕的职业”。


因此,许多日韩果农都是世代作业,具有稳定的经验、技术传承。因其“匠人精神”,细心观察、研究、不断嫁接,就能在实际生产中及时发现亚变,结合更贴近实际生产的农协、“花甲协会”老专家指导,不断改良,往往就能诞生新品种。


同时,由于日韩家庭农场规模小,难以开展机械化、平台化作业,就会不断推进更适合人工作业的矮化、化学疏花等技术。用老刘果园管理员的说法,这些技术,都要领先中国十几年,换句话说,“我们采用的‘新品种’‘新技术’,依然要落后日韩十年”。


此外,对比产业化职业经理人制,东亚家庭作业模式还有一个巨大优势,那就是不存在人才流失及其生产不稳定的问题。市场稳定、技术稳定、传承稳定,因此其整体产业就能保持稳定发展升级。


反观我国,一般的果农还处于原始小农生产模式,规模不足,品质不稳定,既缺乏技术升级能力和意识,又缺乏“农二代”稳定传承,相关科研、农业组织又较远离市场,因此始终难以摆脱看天吃饭的命运。


以该市为例,传统的红富士,果农地头价往往只能卖到2元左右,种苹果日益成为老年农业的象征。由于种苹果不值钱,没有年轻人愿意传承,加上“非粮化”整治及种粮奖补,大量果树被砍伐,种植面积一再压缩。


我国的人均土地占有、土地制度及乡村保护,决定了我们难以走西方农业大资本、大规模产业化之路。


以苹果为例,中国农业产业升级,未来可能还需走“家庭农场化+适度产业化(控制相对规模)”之路——即通过适度投资、规模,建立现代农业基础,通过家庭/家族联合,保持生产和管理稳定,及更贴近生产和市场的研发、技术升级。


老刘的启发


交流中,老刘还有几个启发,值得做一个小结。


其一,自然是转型与升级,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这都是一生的命题。毕竟大多数企业、大多数人从事的都不是垄断性产业,既然不可能永远稳定,那就应当勇于、且主动去打破自己。否则,迟早将遭遇困境。


其二,“家庭”与“家族”,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无需过度批判“传统”,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家庭与家族依然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家族”组织的稳定性,加上现代商业规则,对“共同富裕”具有相当的启发性。未来,家庭/家族农场的作业方式,也将在农业现代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当然,家庭与家族作业,可以做到中等规模、“共同富裕”,但未必适合高新技术产业,或者一开始就致力于成为大企业的企业组织。具体过程中,还需就事论事。


其三,如果有选择的机会,尽量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调研中,2018年、2019年左右,有一批与老刘家族同期进入乡村领域的商界朋友。不少朋友选择的是投资更低、市场更成熟、运营压力更小的三产(文旅、民宿之类),但几年过去,三产日益陷入瓶颈,再倒推回去做一产、二产,不论从投资、用地空间,还是团队架构、运作方式上,都已经很难实现。


反观老刘,从投资更重、风险更大、运营更难的一产入手,经过几年创业、发展,一产逐渐稳定,且正逐渐形成一定的利润积累。此时,再向与苹果相关的二产(如“严选”、加工,研发苹果汽水、苹果冰激凌等)、三产(仓储、贸易,苹果研学,民宿等)延伸,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其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可能性,也大为提升。


前几天交流,老刘正在浙江考察学习,并打算联合周围几个村长,引入外部资源,进行地方的乡村振兴探索。以发动民间、更贴近市场化的力量去做,中国的乡村振兴也才能有更多希望。


愿老刘的转型故事,可以给正处于困惑中的经营者们更多启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刘子1984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