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虎嗅注:各圈都有各圈的鄙视链,消费数码有,汽车也有。本文转自 autocarweekly
前阵子,虎嗅上出了一篇文章《国产品牌如何跨过鄙视链这座大山?》。那位作者大致是手机行业的一员,从内心深处希望国产品牌能够崛起。
只是从一个手机业旁观者的角度看,作者似乎过于悲观,过于苛求国产品牌的崛起速度。
因为我知道,2017年过去一半,苹果在全球各大市场中,唯独在中国市场是跌的,以至于撕下脸皮要跟众多APP抢30%的受益;
因为我还知道,目前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排前三的就是OPPO、华为和VIVO,三星的销量连排名第五的小米的1/4都不到;
因为我本人就是国产品牌的忠实用户,从2013年起用小米2A直至去年末换为小米5,亲眼见证了国产手机性能和质量的迅速崛起,也亲眼见证了身边无数人从果粉、三星粉转而成为华为粉、米粉。
作为汽车行业的一员,我还是从熟悉的行业来说说这个话题。从现阶段的发展速度和追赶国外品牌的脚步来看,国产品牌汽车相比国产品牌手机还是要慢一些的,但两者的发展形势却是一致的。
而现在的汽车圈,与其说“自主品牌如何跨过鄙视链这座大山”,我以为,倒不如说“外国品牌如何避免在平原竞争中加速衰落”——至少,他们应该认真考虑起这个问题了。
还有多少底气可以拿来“鄙视”自主品牌?
若在20年前,连“鄙视”都谈不上。那时候哪儿有什么自主品牌,最次最次都是天津夏利或者铃木奥拓。
早期的几个自主品牌开拓者,比如奇瑞、吉利,公司才成立没几天,生产线都没整明白。说“鄙视”,那都是抬举他们了。
若在10年前,你说“鄙视”自主品牌汽车,信不信会有一群人高举“爱国主义大旗”跟你抬杠。虽然无论哪边心里都明白,那是精神胜利法。
那时候自主品牌确实已经起势了,不过基本上被压制在10万元以下,妥妥的鄙视链最底层。说它们是廉价低端代名词,真没毛病。偶尔造出来几个看着还不错的车型,中华骏捷、帝豪EC7、奇瑞A3,敢卖10万出头就被喷得家在哪儿都不认识。
然而,今天你敢再说自主品牌汽车低端廉价试试?自有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迪粉、奇瑞粉、长城水军、吉利海军怼得你体无完肤。
你还别不服,人家现在怼你的理由不是什么爱国情怀,而是搬出各种数据、对比图文,声情并茂地说,自主品牌汽车大不同了。
看看如今国内SUV和轿车销量榜排名前20的自主品牌汽车,不管是哈弗、吉利、荣威还是传祺,无一不是近两年全新推出的款式,起码也是彻头彻尾的换代。再加上博瑞、i6、VV7甚至是将要上市的领克01,差在哪里?
“三大件还差得远!”——大概是唯一能说得出口的解(jie)释(kou)了。就像是果粉们现在唯一能聊以自慰的话只有“iOS体验好啊~”,在小米忠实用户看来,感觉好弱,简直是优越感莫名爆棚的人心中最后一道防线。
实际上呢,这两年新推出的自主品牌汽车,无论是做工、舒适度、可靠性还是动力匹配、行驶品质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重要的是,现在的中国车企不差钱,采购最好的设备、寻找最知名的供应商并不稀罕,在汽车发达国家建立研发中心、全球范围内高薪招聘优秀人才加盟之类也没少干。可以说,软硬件的增强为最终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要说什么欧美汽车工业发展了100多年,有的是差距要中国企业去追赶。别闹了。现在是21世纪,先进数字技术的应用早就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和研发难度。
过去开发一款全新车型从立项到上市大约经过5~6年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款车隔7~8年换代是常有的事——现在在吉利最新的研发中心里,两年半就能完成。而且实验室数据采集的精度更高、效率更高,没理由做不出好产品。
有人会说,自主品牌没有大排量发动机的研发能力,就没资格跟外国品牌比高低。那是有误解——
第一,不是没能力。2007年车展上,奇瑞和吉利都已经展出过大排量发动机的模型,吉利现在也是有3.5L大排量发动机可用。
关键是第二,中国政策引导就是往新能源方向发展的,电气化才是大势所趋。况且中国的汽车市场本来就没什么大排量的基础,个人几乎都从2.0L以下的小排量开始消费,有政策引导,未来直接过渡到新能源车消费会非常顺利。
大排量?这种就该扔进坟墓堆里的古董玩意儿还需要耗费精力财力去研发么?如同今天的中国,跨过信用卡时代,通过移动支付直接从纸币交易过渡到了数字交易。
历史潮流不可逆,为大排量歌功颂德的,大致只能是每个没落朝代里从不缺少的迂腐老臣罢了。
我就把话搁在这儿,自主品牌汽车再过一代,会跟现在的国产手机一样,让外国汽车菊花一紧,哦不,是心头一紧。
还在鄙视自主的人,是不知道我大自主车主有多自信
买国产手机的人还都是中低收入的屌丝?我想现在果粉都不敢这么认为了。相反,中高收入群体中正在用着华为、小米的人不在少数,倒是一部分中低收入的人需要依靠一款水果手机来给自己打气(肿脸充胖子了)。
在汽车圈也是一个道理。现在购买H6、博越、RX5、博瑞、GS8、VV7的车主,真不一定就是没什么钱的。因为买车这种事情,已经脱离了“涨脸”这种低级趣味。
开个GS8的车主,或许就是某个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而开个宝马3系的人,说不定每个月还得为近万元的贷款而加班;你就算买个奔驰E级,也不过滚滚车流中的无名一族——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它作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曾经一度有外国品牌的高管说,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不高。现在我会觉得,并非不高,而是看对谁。
外国品牌再怎样表达自己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终究还是“人家的”。当自主品牌有能力做出靠谱的产品,中国消费者就会天然给予支持,因为这是“自家的”。
我觉得那些鄙视自主品牌汽车的人,真应该去参加几次比亚迪啦、吉利啦、奇瑞啦、长城啦、荣威的车友聚会,就会对他们发自内心的自信感到诧异。他们压根不会因为自己开的是国产汽车而觉得“低人一等”。
越来越多的车主,纯粹就是产品好、用起来顺手、品牌调性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进而就选择了这台车。他们很开心也更愿意自发地为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摇旗呐喊。
这种摇旗呐喊的视角还不像某些德粉日粉出于对技术的狂热,而是一种“自家孩子有出息了”的欣慰之情,是盼着“孩子”越来越好的关爱之情。我想,这种情感恐怕是任何一个外国品牌都享受不到的吧。
所以,要跨过鄙视链的其实不是产品,而是人心。人自信了,也就不存在什么鄙视链了。而这自信的根源,就来自于产品的强大,来自于这个国家的强大。值得高兴的是,如今自信的人正在越来越多。
至于如何才能拼实力拼面子,我觉得,大概也就剩“晒房本”这一种方式了。
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与其选择口水战,不如主动亮剑。凡事就想着拿外国品牌当垫脚石踩着,终究还会显得小气、不自信。
既然发展至今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对未来的发展有明确的认识,那么更自信一点,做好产品,做出特色,就总有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