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田进,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在某东部省份多年运营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过程中,陈琪发现,原本按照季度结算的养老机构运营管理费用,今年以来一直未能按时兑现。
陈琪所在的养老机构的日常运营中,约有30%~40%的老人是低保、特困等由政府提供补贴的老人。这些老人的入住费用(约800元/月)均由当地政府以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支付。以往,第一季度的费用通常在4月末前就能得到结算。然而,从去年10月至今,这笔费用一直被拖欠,未能按时兑付。
在此之前,陈琪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他曾尝试向当地的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询问,但得到的答复是“确实没有钱”。2022年,其机构所在的城市在全省GDP总量排名中位列前三。
通常情况下,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为特困老人提供服务,由政府支付运营管理费用。除此之外,政府还会额外给予养老机构一些运营补贴。
陈琪表示:“省、市一级的各项机构补贴基本都能按时到位,但区级配套的补贴资金却经常不能及时、全额支付,而且今年明显感觉比往年更加困难一些。”
在全国范围内,陈琪的经历并不是个例。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研究室副主任郑志刚在多方调研中发现,很多地方由于财政困难,都存在不同程度地推迟发放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的情况。从区域层面来看,中西部的情况普遍比较严重,甚至个别一线城市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有的地方按照登记类型区分推迟补贴发放,对养老产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9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解决好企业账款拖欠问题,事关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预期,事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必须高度重视。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方案》。
郑志刚表示:“养老机构的运营是一个特殊、辛苦和高危的行业,目前大多数机构面临亏损,只有少数机构能够实现微利。运营补贴对于大多数养老机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微利机构的利润也来源于运营补贴。如果持续推迟发放运营补贴,将会让很多养老机构在现金流方面陷入困境,甚至可能导致一些机构无法维持运营。”
一、补贴迟迟发放不下来
在全国运营着数十家养老机构的宋涛,今年越来越感受到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延迟发放带来的压力。
宋涛统计了集团在某中部省份的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到账情况,发现2023年四家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60多万元未能到账。2021年,这四家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都能在年中和年底分两次得到支付。然而,2022年的补贴延迟至年初才得到发放,今年的补贴至今未发放。
宋涛介绍说,近几年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基本能够在当年年底及时结算。虽然中部省份的支付相对滞后,但基本上都能全额发放。然而,个别西部省份的运营补贴却面临严重缩水。为了确保养老机构的持续运营,管理者们很多时候只能接受这种现实。
除了运营补贴延迟发放,宋涛近期还准备前往某东部经济大省,以讨要去年就应该发放的租金补贴。
宋涛依据的政策是,在2022年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部门制定的《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养老托育服务机构属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范畴、承租国有房屋的,将一律免除租金到2022年底。
宋涛介绍,他的机构在这个经济大省的不同城市拥有多家养老机构,其中多数机构都能顺利拿到租金减免。然而,有两个城市的机构共计约200万元的租金补贴却迟迟未能发放,这也是去年两家机构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被拖欠的低保、特困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服务费之外,陈琪还面临一个难题,即所在县只支付辖区内有户籍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运营补贴。
按照当地政策规定,在养老机构获得备案许可并运营满一年的基础上,每一位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以后,就能申请获得600元/月或400元/月的运营补贴。
陈琪介绍说,各县区在运营补贴的兑现能力和政策上存在差异。目前,机构能够享受到市级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和建设补贴,但区级配套的运营补贴一直以来只给辖区内的户籍老人全额发放。如果其他区县的老人入住在本区县的养老机构,就不再发放相应的运营补贴。
据陈琪了解,在当地多个区县中,只有他所在区县按照户籍支付运营补贴。
无独有偶。在两个省份拥有十余家社区嵌入型养老机构的李宜,也面临着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延迟两三年发放的情况。
李宜曾数次找过当地的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沟通协商,得到的反馈是“没钱”。李宜说,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没明确说不给,只是在账面上拖着。
李宜介绍说,省、市一级的运营补贴通常是专款专用,能够及时到位。然而,另一半的运营补贴需要区级财政部门配套,这时就要看各区的财政情况。李宜在该省省会拥有数家养老机构,都面临2019年的运营补贴只拿到一半的情况。
对于接下来的补贴发放情况,李宜认为不容乐观。他表示:“未来可能更多还是得依赖于机构自负盈亏。”
二、机构运转离不开运营补贴
由于当地政府迟迟未能支付低保、特困老人的养老服务费用,陈琪的机构目前只能依靠社会化的老人所缴纳的费用来维持机构的运营。
陈琪指出,由于机构的社会化入住率较高,虽然需要为政府垫付大量资金,但整体运营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相比之下,当地一些大型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入住的老人大多是由政府支付养老服务费用的五保、特困老人,这些机构的现金流压力更大。
面对管理费和运营补贴迟迟无法发放的问题,陈琪认为养老机构的负责人需要“各显神通”,积极与当地民政、财政部门沟通。“但到了某个阶段一直不发放时,我们也会寻找更上一级的政府部门进行咨询。”
同样因为运营补贴发放困难以及入住率下滑,一些养老机构已经倒下。宋涛介绍,近两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普遍较低。再加上运营补贴延迟发放给现金流带来的压力,一些租金较高、入住率较低的小型养老机构只能被迫停止营业。
宋涛尤其担心接下来一些养老驿站的可持续运营。他介绍,在一线城市,由于机构占地面积、政策限制等因素,养老驿站不能通过设置养老床位来获得收入。为数不多的收入渠道就变成了政府购买服务(包括给居家养老老人提供助浴、护理等服务),于是养老驿站的运转模式就完全依赖于政府给予补贴。一旦政府补贴延迟发放,养老驿站的商业模式就无法维持。
作为一家典型养老驿站的运营者,李宜表示,从商业角度来看,养老驿站的运转尚未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如果没有老年人的床位入住收入,就只得依靠政府足够的财力支撑。
目前,由老人全额支付的床位费是李宜养老驿站的主要收入来源。他说,在养老驿站设置二三十张床位就是为了维持团队成员的生计。如果单纯依靠政府购买服务,机构运营会比较困难。并且,如果养老驿站拿不到政府采购项目或不能及时拿到政府补贴,机构甚至面临生存问题。
对于运营补贴,李宜认为其发挥的作用依旧不可或缺。他表示,基本的养老服务本身就不是纯粹的商业行为,更偏向于福利经济,需要解决社会托底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的资金补贴。一旦政府的资金补贴抽离,很多养老机构的商业逻辑就无法成立,或者只能通过提高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费用来维持运营。
三、“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在上半年的一次内部运营分析会上,宋涛所在的连锁养老机构传达了一个观点,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包括在现有支出上加大营销力度以提升入住率,并取消了养老机构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人员补贴。
为了严格控制成本,宋涛的养老机构将支出细化到空调的选择。近两年来,为了节约电费成本,他们的养老机构采用了单体空调的方式替代中央空调。宋涛做过测算,一个拥有200张床位的养老机构,入住人数需要在130人左右才能实现收支平衡,并且这还需要运营补贴全额及时发放。
宋涛表示:“虽然疫情已经结束,但养老行业仍然面临着艰难的局面。每年8~9月是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机构入住小高峰,然而受潜在客户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最近大半年入住率的提升并不明显。”
同样地,陈琪也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来形容今年连锁运营养老机构的现状。2019年至2022年,他的机构数量整体上仍处于增长阶段,每年都能扩张1至3家养老机构。
陈琪预计今年将不再开展新的养老机构项目,也没有扩张的欲望,甚至可能会做减法。他说:“因为经济和人力成本确实跟不上,现有项目只能降本增效。”
在运营补贴迟迟不到位的情况下,李宜在今年扩张养老驿站时变得更加谨慎。李宜说,只有在获得政府必要的支撑并经过仔细测算的基础上,才会考虑开办更多养老驿站。否则,机构开得越多,亏损也就越大。尽管政策层面在不断鼓励发展社区养老,但在实际运营中,需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不能仅仅着眼于短期的利好消息。如果违背这一原则,机构项目可能会面临虎头蛇尾的结局。
对于未来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减少甚至不发放的可能性,郑志刚表示,为了确保养老机构的可持续运营,管理者可能需要采取多元整合、开源节流的方式。具体而言,他们可以整合多方资源以降低成本并提升利润空间,同时还可以根据当地老年客户群体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养老院经营模式。另外,针对细分人群提供精细化、高质量的服务并打造专业品牌,也是养老机构可持续运营的重要途径。
(应采访人要求,文中陈琪、宋涛、李宜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