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原创
2023-10-02 08:00

钱婧:年轻人如何告别“我不配”?

文章摘要
本文讨论了年轻人在经济下行时期面临的焦虑和内卷问题,以及如何摆脱“不配得感”和金钱焦虑。作者指出,年轻人受到了信息环境的影响,常常感到自己不够努力或不够好,导致心理困扰。为了缓解这种感觉,作者建议年轻人要学会爱自己,认领和接纳自己的优点,同时改变目标的设定方式,将其转化为具体的事情导向。

• 年轻人受到PUA化的信息环境影响,常常感到“不配得感”

• 摆脱“不配得感”的关键是要爱自己,认领和接纳自己的优点

• 金钱焦虑可以通过将目标转化为具体的事情导向来缓解

经济下行的年代,焦虑的情绪开始在每一个群体蔓延。


尤其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不但没有“只要上了大学就好了”,人生反而因为上了大学变得更加艰难——市场已无法提供足够多的高薪岗位,但高校每年都会向社会输送1000万+的大学生,结果自然就是“每年都是最难毕业季”。


今天的年轻人,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一种结果,那就是努力已经带不来对等的回报了。


想当年,70后的大学生,毕业包分配,虽然不是每个工作都很好,但起码稳定,且多数在体制内,这可是今年年轻人求之不得的。80后的大学生,不包分配了,但他们赶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那个阶段。那个时候,哪怕专科生都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读书改变命运”或者“只要上了大学就好了”的观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国人习以为常的。


如今,上面提到的各种红利都没有了,留给年轻人的,只剩下无尽的焦虑和内卷。身处这样的时代,年轻人该如何理解自身的处境,又该如何缓解焦虑?8月25日,虎嗅《有书不孤读》栏目与北师大教授、《学术咸鱼自救指南》作者钱婧聊了聊。


一、 PUA化的信息环境,正在制造“不配得感”的年轻人


“有些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前几天,李佳琦在直播间里的一段PUA式的说教,遭遇了打工人一致的口诛笔伐。别以为这只是李佳琦一个人的问题,其实它是过去几十年“成功人士们”的通病。并且,由于他们是“成功人士”,关注度高,声量大,他们的行为和观点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我们无法逃避的一种信息环境。


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一点,今天的年轻人,正在被这样的一种环境所伤害。北师大教授钱婧就认为,今天的年轻人,虽然没有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但是他们仍然活的很苦。这个苦主要是指精神之苦,先不说别的,就今天的这个信息环境,就让年轻人苦不堪言。


怎么说呢?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当你拿起手机,打开任何一个自媒体,在上面都很容易找到一些诸如“教年轻人如何避坑”、“教年轻人如何做事”的内容。如果只看标题,你还以为它们都是“为年轻人好”,如果阅读了内容,你就会发现,其中多数都是在进行“爹味的说教”——你不成功,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这不妥妥地就是另一个x 佳琦吗,一边割韭菜,一边还要PUA。


钱婧教授说,在儿童教育学里面,有两个东西,一个叫“否定”,一个叫“忽视”,这两个东西是儿童情感虐待的元凶。如今,年轻人正在重新经历这两个东西。当他们每天被“你要这样做,不能那样做”的信息环境所包围时,这不相当于给年轻人制造了一个“原生家庭”吗?


小时候,我们被父母说教,好不容易离开了原生家庭,又被“成功人士”说教,身处其中的年轻人,难道不苦吗?很苦,并且,不但苦,还有后遗症,后遗症就是不配得感。

图/《漫长的季节》


二、扔掉“不配得感”,关键是要爱自己


不配得感,心理学上叫“冒名顶替综合症”,它指的是一种低估自己的心理倾向。比方如果你经常会产生“我不配”、“我还不够好”的观念,那你就有“冒名顶替综合症”。


冒名顶替综合症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并不具备医学上的疾病特征,但在特定情况下,会引起诸如抑郁或恐惧障碍之类的心理困扰,造成相当大的精神内耗。


前面我们提到,今天的信息环境,正在批量制造“不配得感”的年轻人。比方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嘲是"985废物"、“海归废物”。能够考上985、能够出国留学的年轻人真的很差吗?当然不差,且他们中的多数也不是社会底层,但他们依然被这种“我还不够好”的心理暗示所控制,不得不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如何摆脱“不配得感”呢?在北师大教授钱婧看来,环境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并且方法说起来也简单,那就是爱自己。怎么爱自己呢?就是要学会“认领”和“接纳”。


比方你是一个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考上了985大学。能考上这么好的学校,首先说明你智商不错,你要认领自己的这个优点。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更不要觉得“我不配”。


当然,赏识自己的长处对一些人而言并不容易。改变需要时间和练习,钱婧教授建议,你可以试着把积极的东西记在纸上。比方钱婧教授曾经就是一个社恐,不愿意跟陌生人说话,哪怕是工作关系,也不愿意给陌生人打电话。但是,最终她把电话打了出去,她就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实际上就是在训练一种积极的感知。


今天,大家都知道很卷,不少年轻人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如果你爱自己,你就不会攻击自己,就不会说自己是个废物。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代表一辈子就这样了,先接纳当前的不如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一边学习,一边寻找机遇,总比天天在那里内耗要强得多。


三、把每天过成事,你就不焦虑了


前面提到的“不配得感”,是年轻人焦虑的元凶之一,它使得年轻人在本来还不错的情况下,仍然觉得自己不够好。


接下来再说一个年轻人的焦虑:金钱焦虑。其实金钱焦虑并不专属于年轻人,毕竟,现代社会,人的欲望基本都会跟金钱产生联系,所以,出现金钱焦虑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


金钱焦虑可以缓解吗?在钱婧教授看来,当然是可以的,并且给出了自己的小窍门。钱婧教授说,现代人,一提到赚钱就会百抓挠心不高兴,原因是我们把关注点都放在了”钱“上,没放在“赚”上。当我们把焦点放在“钱”上时,我们就会感觉钱不够,由匮乏导致的各种负面情绪都出来了。如果能把焦点放在“赚”上面,那我们就清醒了,因为你知道当前的行动还不够。可以说,焦虑的反面不是希望,而是具体。


钱婧教授说,现代人设定人生目标时,通常都是金钱导向、结果导向的,比方年薪百万,就是不少人的目标。这种目标有什么问题呢?问题是在实现它之前,你一想到这个目标,就会自我攻击和自我否定,我怎么还没年薪百万呢?


我们设定目标,是为了引领我们前进的,不是让目标每天告诉自己“我不行”的,钱婧教授说,我们应该放弃这种“结果导向”的目标,把它变成“过程导向”。


所谓过程导向,更准确的说是“事情导向”。比方你想要年薪百万,你去看看招聘网站,需要完成哪些事才能年薪百万。如果当前的能力完不成这些事,你再拆分一下,需要先做哪些事,比方需要考个什么证,这样,宏大的目标被你变成了一件件的具体的事,你就没有那么焦虑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