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0-01 12:52

家可以常回,但不能久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西坡原创 (ID:xipo-history),作者:西坡,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讨论了现代化对中国家庭的影响,以及家庭矛盾的转化。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个体化成为主流,但东亚社会的观念仍停留在集体主义。这导致了家庭内部的撕裂和矛盾。同时,高昂的房价也给家庭带来了压力。文章呼吁在家庭内部给予更多宽容和理解。

• 现代化对中国家庭的影响

• 个体化与集体主义的矛盾

• 高房价带来的家庭压力

最近微博上有个话题“家可以常回,但不能久待”。有个网友发帖:


“我真的好矛盾啊,一边想逃离父母,一边又想挣很多钱,把最好的都给他们。一边觉得他们说话好过分,不考虑我的任何感受,一边觉得他们好辛苦,每一次我都在讨厌反感和心疼徘徊。家可以常回,但不能久待。”


引起许多人的共鸣。有人说:“假期回家第二天已经这种感受了,好不容易逃离了职场,回到家又要被催婚,被念”。有人说:“明明在外面我是独当一面的成年人,回家却永远被视为小孩子。”


现在,中国社会的许多矛盾最终都转化为家庭矛盾。家庭在我们心目中和我们的文化中,都占有很重的分量,我们希望有一个能为自己源源不断补充能量的家庭。但实际上,赤手空拳去异乡打拼的一代人,很难从家庭获取能量支持,却反而常常被索取能量,在与家庭的相处中消耗能量。


具体来说,一个年轻人在大城市养成的生活方式,很难被家庭认可,在打拼中遭遇的挫折困苦,也很难向家庭诉说。回到家他们或许不用做家务,但必须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补偿父母,比如该结婚了,该生孩子了。对年轻人来说,要么是自主选择晚婚晚育,要么已经为这些事烦心了,但没有现实的途径解决。父母的催促不能提供帮助,只会增加压力。


双方更根本的分歧在于,年轻人认为婚恋生育是自己的事,父母却认为是整个家庭的事。这是一场观念战争。


许多年轻人都只注意到自己父母的不足,却很少意识到这些家庭冲突很多时候是社会矛盾的内化。


中国社会这几十年来经历了什么?工业化、城市化,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还有一个隐形的趋势,其实是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社会的个体化。


每个社会在经历现代化的过程中,都会从集体社会蜕变为个体社会。集体社会也有个体,个体社会也有集体,双方的差别在于以什么为本位。


在集体社会,个人是家族的一分子,家族的大生命高于所有个人,即便梁山好汉这些边缘群体,也要称兄道弟排座次,结成模拟家庭。在个体社会,每个自我负责的个体,是社会的基础单元,个人之上的结构在认同价值上都是低一级的。


两种社会没有优劣之分,你也可以说它们各有利弊,但是现代化的齿轮一旦转动,就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身处变化浪潮中的人们,没有选择,只能面对。


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已经走过几百年。我们常说,我们几十年走过了西方几百年的路。但是却没人告诉你,代价是什么。车飙得太快,一定会有什么东西甩下去。


20世纪90年代,韩国学者张庆燮将“时空压缩”概念运用于韩国社会的现代化研究,提出亚洲“压缩了的现代化” 观点。目前为止,这是我看到的对东亚社会的诸多问题最有解释力的一个观点。


张庆燮说:“压缩的现代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层面都发生了极度浓缩的形式转变,不管是空间或是时间上的。而动态流动的这种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地域要素,又使得重构后的结构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动态的社会系统。”


压缩的后果之一,就是在东亚形成了“没有个人主义的个人主义化社会”。也就是说,尽管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处都要求我们作为个体来生存,但东亚社会的主流观念却停留在集体主义。社会需要你作为个人来努力奋斗,却不为个人提供包容舒适的心理位置。


周维宏在《日本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空间压缩特征探析》的一文中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亚洲缺失像基督教这样的个人主义启蒙宗教,而亚洲原有的宗教大都是带有祖先崇拜色彩的原始多神教,容易走向以男性祖先崇拜为标志的宗族家庭制度;其二,亚洲的现代化是后发性质的社会变迁,各国政府有意识地颠倒了现代化的程序,以经济现代化为主,阻止或放缓了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现代化,并且积极地以传统道德伦理思想体系来取代个人主义观念,使得个人主义观念的发育始终晚于社会结构自身的变化。


思想观念的演进大幅落后于社会变迁,造成了每个家庭的撕裂。父母以他们的生活经验认定,孩子还是大家族的一部分,孩子的工作、婚育都关系到自己在亲戚朋友跟前的面子。孩子则觉得,我要在一个环境下扎根,练习作为个体来生存,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为了父母的面子受尽委屈。这就是社会问题转化为家庭问题的过程。


此外,高昂的房价带来的压力之下,子女常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取支援,这又为家庭矛盾埋下许多伏笔。


当然也有人在这里边投机取巧,一方面从父母身上榨取剩余价值,进行代际剥削,一方面又到处派说父母的不是。但这毕竟是少数。


通常情况下,父母和子女都是无辜的,他们只是从社会的不同位置感受到了不同类型的压力,这两种压力像两道冷热不均的空气一样,在家庭内部相遇。大雨倾盆而下。


在转型期的社会,社会、家庭与个人是乱麻般纠缠在一起的。每当有一些家庭故事发生的时候,我们都会本能地去责怪具体的人,你怎么能够这样做子女,怎么能够这么做父母。可是我们应该思考,这些个案与大环境是不是有关系。尤其当一些同类性质的案例反复出现的时候,就更不能把目光聚焦在太小的地方。


认识到社会结构的问题,不足以让我们解决个人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但至少能帮我们缓解一点内心的苦闷,大家都是同一口大锅下灰头土脸的背锅侠,理应给彼此更多一点宽容。不过,社会的演进方向是个体化,我们无法退回到已经不能自保的群体里寻求安全,所以更多时候应该是父母向子女靠拢。这是我的建议,供参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西坡原创 (ID:xipo-history),作者:西坡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