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0-10 19:08

出轨是因为不爱了吗?不,他们会一边爱一边出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游识猷,编辑:odette、小毛巾,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出轨现象,指出出轨并不意味着不爱伴侣,而是一种满足性需求的方式。研究发现,男性在与伴侣交往两年左右容易出轨,而出轨者往往会重复出轨。文章还提到了单偶制的不同类型,包括身体单偶制、欲望单偶制、情感单偶制和社会单偶制。

• 出轨并不意味着不爱伴侣,而是满足性需求的一种方式

• 男性在与伴侣交往两年左右容易出轨,并且出轨者往往会重复出轨

• 单偶制可以分为身体单偶制、欲望单偶制、情感单偶制和社会单偶制

最近控诉出轨的PPT实在是有点多啊。


怎么有这么多出轨被发现了呢?是不爱了吗?


埃里克·安德森 (Eric Anderson)是个有意思的人。他采访了120个英美的男大学生,问有多少人瞒着恋人出轨时,得到的数字是有长期伴侣的103人里出轨的有79人,比例高达78%。


这些男大学生并不是不爱他们的恋人——没有经济或者孩子因素逼着他们和恋人继续在一起。如果他们不爱了,完全可以和恋人分手。


事实上,很多人都在访谈中表达了对恋人的爱。有人在出轨后内疚、担忧、焦虑、害怕。有人因为出轨事件曝光而失去恋人,多年后还是懊悔不已,并依然认为恋人是“真命天女”,是“the one”。


但他们还是出轨了。


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出轨率?


78%的出轨率的确高得吓人。得到这个数字的原因有三——


一,安德森想研究的是出轨者的想法,因此特意选择了很可能出轨的人群。


这120个人都是18~22岁之间的男大学生,其中60人是来自美国三所大学足球队的异性恋,40人是来自英国大学学术班级的异性恋,还有20人是来自英国大学的同性恋。


其中,出轨比例较高的是直男足球运动员(83%)和男同性恋(85%)。出轨比例相对低的是直男学术生(65%)


二,对“出轨”的定义比较严苛。


安德森用的出轨定义是,“做的事情会让关系里的任何一方觉得,违背了单偶制关系中明确或隐含的规则。”


也就是说,不管出轨者如何为自己开脱,只要他的伴侣认为他做的事算出轨,那就是出轨。如果伴侣认为“没发生性关系,只亲吻嘴唇也算出轨”,那就是出轨。


三,安德森比较擅长访谈。


在当今社会,“一夫一妻单偶制”在价值观上是绝对主流。因此,很多出轨者会撒谎掩盖自己的行为,在很多研究中,出轨者很可能会谎称自己没有出轨过。


安德森采用了一些办法来降低出轨者的戒心,承诺绝对的匿名(访谈者会被改名、更改细节,而且故事绝不会泄露给同学);把出轨当成一个敏感的议题,而非不道德的议题来处理(让出轨者觉得自己不会被道德审判)等等。


不过,也有一些因素让出轨率可能比78%更高。


首先,安德森这个研究不统计曾经对之前伴侣的出轨,只统计对最近一个伴侣的出轨。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男性一共有过三任伴侣,对前两个伴侣劈腿,但对第三任伴侣忠诚,则计入“没出轨”。


另外,在研究时没有出轨、研究结束后才出轨者,也没有被计入出轨数据里。


在其他一些研究里,出轨率也并不算低。


英国90年代的大规模调查发现,70%的女性、72%的男性曾背叛过自己的配偶。


2004年的一个美国研究认为,已婚男性出轨率在60%~70%之间。


潘绥铭教授的中国抽样调查数据则是,2015年中国男性出轨率是34%,女性出轨率是13%。


非预谋的、自发型出轨


安德森发现,出轨可分为两种。


一是预谋型出轨(premeditated cheating),二是非预谋的、自发型出轨(spontaneous cheating)


预谋型出轨是一场清醒、理性的策划。出轨者分析了成本与收益,决定执行,并采用一些策略与措施,来避免自己被发现。


已经出轨20多次的詹姆斯,用假名在Facebook上建了个女友不知道的账号,“我开了这个新账户,贴了一堆自己的照片,没有加任何熟人。我会加那些遇到的、和我上不同大学的女孩。然后再加她的朋友,还有她朋友的朋友。我一直在伪装自己,说我是单身。每次新加人,我都会看看ta和我女友是不是朋友,如果是朋友我就不加ta。就这么简单。……我永远使用安全套,永远去她们在的学校。我不会把她们带回我读的大学。”


更常见的,是非预谋的自发型出轨。


出轨者不一定预先决定要出轨,但他使自己置身于“更可能出轨”的环境中。他会巧妙地操纵情况,引导事态走向“增加性机会”的方向。


乔恩知道有个女孩对他感兴趣。在一次派对结束后,他主动送她回她宿舍,后面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乔恩辩解说,“我知道让自己陷入这种境地很愚蠢,但我当时喝醉了。”但被问到他会不会主动送一个对他没有性吸引力的人回宿舍时,他回答说: “不会。我想我会留下来再喝一杯。”


在自发型出轨中,出轨者经常会喝酒。酒精是一种很好用的道具,首先,酒精让自己的“刹车”变松了,欲望更难以抑制;其次,假如被伴侣发现,酒精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借口——我当时喝醉了,事情就这样发生,我不是故意的,我以后再不会了。


但他们会再出轨的。


安德森的研究发现,自发型出轨通常会重复发生。一个男人出轨的次数越多,他感到的歉疚就越少,越会仔细地计划出轨,未来继续出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最终他会得出结论,出轨是满足他多重欲望的一种方法——他爱伴侣,想和伴侣继续在一起,想要单偶制带来的社会认可,同时,他也想要和其他人发生性关系。


利亚姆就是这样。


他和女友高中时开始恋爱。高中毕业后,他们去了不同的大学,谈起了异地恋。他们很久才能见一次面,所以对利亚姆来说,和女友的性生活依然充满激情和新鲜感。而且他不想因为出轨而失去女友。


在安德森一开始调研时,利亚姆说,“男人出轨是因为他们是饥渴的混蛋。但我没有出轨,我也不会出轨。”他没有被统计为78%中的一个。


但研究结束后,安德森再次遇到已经大四的利亚姆,利亚姆已经出轨了13次。


“第一次出轨是在一个喝了酒的聚会上。她一点都不性感,但我还是做了。我没用安全套。我相信她没有病。但也许我做了个糟糕的决定。”


利亚姆女友的朋友也在那个聚会上,所以利亚姆一度很担心女友会发现。但那次出轨就像打开了一扇一发不可收拾的大门,他开始有预谋地出轨。


“首先我会弄清她们上哪个大学,如果她们和我在同一个大学,我就不会和她们调情。如果她们上的是别的大学,我就告诉她们一个假名,我不会告诉她们我的Facebook,也不会给她们我的手机号码。”


利亚姆在头几次出轨后有歉疚感,但歉疚感越来越少。安德森问他,有没有打算和女友讨论下开放式关系的可能性。利亚姆回答,“不会。我讨厌她和别人上床。我不会改变我们的关系。这样她就不会和别人上床,而我可以继续出轨。”


这种双重标准在出轨者里很常见。


路易斯的父亲在他12岁那年出轨,他父母因此离婚。


路易斯回忆说,“我看到了出轨造成的伤害,我们的生活从此不同。住的地方从大房子变成了小公寓。我不经常见到爸爸,我也不想见到他。在我爸出轨之前,我有一个田园诗一般的家庭,但之后,一切都毁了。我非常反对出轨。”


但路易斯还是出轨了。有次女友不在,他和朋友去一个派对,遇到了一个女孩。他和她聊得火热,那天晚上,当其他人几乎都睡着了,他们一起去湖边散步,最终,路易斯越过了那条界限。


路易斯不打算向女友坦白出轨这件事,“告诉她有什么好处?她会和我分手,我们俩都不会开心。”虽然同样出轨,但他觉得自己好过父亲——“他那时候结婚了,还有孩子,他造成的伤害更大”。


安德森问路易斯,“说实话,你认为如果你和女友结婚了,你那晚就不会出轨吗?”路易斯有点生气地回答,“当然不会。我可是坚持一夫一妻的。”


不是因为不爱,是因为“两年之痒”


几乎所有出轨的男受访者都表示,自己并不想和伴侣分手,出轨也绝不是在物色新伴侣。


路易斯说,“我爱我的女朋友。我绝不会想伤害她。我真的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出轨)。……绝对不是想跟别的女孩约会。我一点也不在意出轨对象,但我想要她,你懂我意思吧。”


汤姆说,“这绝不是‘想要她(出轨对象)做我女朋友’。和这一丁点关系也没有。是为了性刺激。”


这些出轨者说的是真话,出轨是为了满足性需求,而不是情感需求。伴侣的存在意义的确是不一样的。


发展心理学研究显示,无论男女,长期伴侣都很重要。婚姻关系良好的已婚男性更少情绪困扰,更少抑郁,在情感上也更加幸福。与伴侣建立情感联系,满足了人的情感欲望,为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身份,并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任何一对长期伴侣,都需要协商共同生活里的方方面面,对饮食的偏好,选择职业,居住地点,交往朋友,娱乐方式,对时事的看法,人生观价值观……方方面面。这是一个困难而代价高昂的过程。很少有人在出轨的时候,想着“我要把这一切磨合重新再来上一遍”。


出轨不代表不爱,然而,爱也阻挡不了出轨。


安德森的研究显示,男性和伴侣在一起两年左右,就可能失去对彼此的激情,进入出轨的高发阶段,而且通常遵循一种常见模式——


①在发生性关系之前,男性认为自己会满足于单偶制。


②刚进入一段关系时,早期的性满足让男性继续对单偶制感到满意,并继续认为自己不会出轨,出轨的人都是不道德的。


③与伴侣的性生活的刺激感和吸引力逐渐下降。男性开始想办法弥补,想办法增加和伴侣之间的新鲜感,使用色情作品,自慰,幻想和其他人发生性关系。


④以上办法都尝试过,效果越来越弱。而出轨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男性发现自己在情感上想要和伴侣继续单偶制,但在性刺激上想要和别人发生性关系。


第一次出轨几乎总是在喝过酒后。先让自己置身于靠近诱惑的环境里,然后是一个吻,一个长时间的吻……每次互动,都会微小地升级。最终彻底出轨。


⑥事后,出轨者把之前发生的事归咎于酒精和环境。但不会承认他们其实有意识地将自己处在易于出轨的环境中。


还有些因素与高出轨率相关——


· 初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较小。


· 此前有过的性伙伴较多。


· 对性更感兴趣。


· 性价值观更宽容。


· 对伴侣关系主观满意度较低,或与伴侣关系较差。


· 与现任伴侣分开居住。


· 家庭在一地,自己在异地工作。


· 有很多性机会,比如身在大学、大城市。


出轨是“理性”的选择。所谓“理性”并不是说出轨值得赞扬或者是个好选择,而是说,出轨并非“什么也没想,就这么发生了”,是男性权衡成本与收益,觉得偷偷出轨是个一石多鸟的好选择——留住现任伴侣,满足自己的性需求,现任伴侣不会和别人发生性关系,在社会中享有单偶制的好名声——只要不被发现就行。


的确,有人就是不出轨


19岁的卢克和女友在一起已经四年半了,他从来没有出轨过,从来没有吻过另一个女孩。


卢克不缺乏性资本,他是个很好看的男孩。


他不缺少出轨机会,他在上大学,女朋友和他异地,有许多出轨机会摆在他面前。


他不是因为宗教信仰才不出轨,他是无神论者。


他也不是因为“不行”所以不出轨,他和女朋友的性生活一直很好,在他们假期相聚时,每星期的性生活通常有6次。


卢克的“不出轨”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一,卢克在现女友之前没有性生活,而且他们约会了7个月之后才发生性关系,以欧美标准,卢克算是“在诱惑面前能等待较长时间”的人。二,卢克的现女友依然非常年轻漂亮,远没有到“伴侣失去性吸引力”的阶段。三,卢克的女友不在意他看色情作品,他无需对此保密,也无需对此觉得歉疚。


不过,同样符合这些标准的其他男性依然出轨了。


安德森认为,对“为什么大多数人会出轨,而有的人即使有条件有机会也不出轨”这个问题,还没有特别好的学术解释。


也许有些人就是特别适合“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单偶制。


有些人可能天生擅长控制欲望,他们大脑额叶特别发达,擅长“执行控制”(executive control)功能,可以很好地抵制出轨的冲动。


有的人可能就没有什么需要抵抗的诱惑,他们满足甚至期待着单一伴侣的生活,就像有人喜欢每天吃一模一样的早餐,一点也不想换新花样。


出轨的代价


出轨者享受了隐秘的快乐,但几乎所有出轨者都表达了一种挥之不去的焦虑,担心伴侣会发现,担心被发现后周围的社会压力。


丹和朋友瑞安一起去了一个聚会,在聚会上,丹和一个新认识的女孩亲热。在那之后,丹就一直焦虑不已。瑞安也认识丹的女友,所以丹总担心瑞安会告诉他的女友。丹想过和瑞安疏远,但他担心这会让瑞安更倾向于揭露他的秘密。


保罗出轨之后,感到了巨大的几乎要将他压垮的罪恶感,这种罪恶感在一年后依然挥之不去。保罗没有向女友坦白,“罪恶感很强烈。我的男性朋友大概更能理解一点。但她的朋友肯定会向她施压,要她跟我分手。……我忘不了这件事。如果我告诉女友,她肯定会和我分手。”


讽刺的是,尽管保罗深怀负罪感,但他倾向于继续出轨,理由是出轨一次和出轨多次都一样,被发现以后都会被分手,“如果女友发现我的第一次出轨,她会跟我分手的,那么,何不跟出轨对象再做一次呢?”还有其他研究的确也显示,一旦男人或女人出轨,他们就很可能继续出轨。


直到他们真的失去伴侣。弗兰克在出轨时被女友当场发现,女友因此离开了他,“我当时对她失去了激情。别误会我的意思,我爱她。我很爱她。我现在还是很生我自己的气。她是我的真命天女。已经分手两年了。我还是非常想念她。”


如果你事先知道,无论你多爱你的伴侣,性方面的激情都会在几年后无可避免地褪去,你还会默认自己“肯定能坚持单偶制”吗?一边认为自己是单偶制的人,一边暗自持续出轨,这其实是一种认知失调。当一个人同时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时,符合社会主流的想法总会胜出,但时不时地,“另一种想法”会赢上几次。


安德森认为,人们不会在开始一段关系时,和伴侣坐下来理性地讨论各种单偶制及其规则。每个人都“顺其自然”地默认并接受了社会里主流的单偶制规定——也就是身体单偶制。


但这个讨论也许很有必要。


单偶制可分为四类——


一,身体单偶制(physical monogamy)


是最常见的单偶制。在身体上不背叛伴侣,不与伴侣之外的人发生性行为。


不过,具体如何定义“身体上的忠诚”,其实有不少争议。


很多英国受访者觉得亲吻其他女性的脸颊不算出轨,但美国受访者不太同意。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亲吻嘴唇算出轨,极少数人认为时间短暂、不是舌吻的话,不算出轨。


牵涉到网络的话,意见分歧就更大了。和人在网上视频聊天时自慰算出轨吗?有人认为算,有人认为不算。


几乎没有人和伴侣讨论过“身体上忠诚”的标准。


二,欲望单偶制(desirous monogamous)


类似于“性取向”,反应了内心的渴望和幻想。无论你怎么做,或者怎么告诉别人,在心底,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例如,保罗说,如果女朋友允许,他想和其他人发生性关系。


乔西(刚有女朋友几个月)则说,他只想和女朋友在一起,对其他人没有欲望。


保罗在欲望上不是单偶制。乔西则是欲望上的单偶制。


三,情感单偶制(emotional monogamy)


情感上的单偶制,经常是“开放式关系”(open relationship)的基础。


在伴侣的知情同意下,可以与其他人发生性关系。


然而,如果在情感上依恋其他人超过伴侣,或关爱照顾其他人到了伤害伴侣利益的地步,则是情感单偶制里的出轨。


四,社会单偶制(social monogamy)


希望被社会认为是单偶制的人。在社会上塑造并展示单偶制的身份认同,无论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或者做了什么。


在这个访谈中,所有受访者都认为自己是单偶制的人,即使他们在出轨。


例如,多次出轨现女友的杰克依然坚持自己是单偶制,他说,“出轨违背了单偶制的规则,但这不意味着我不是单偶制,就好比你是一个教授,你可能有时候生病了不能教书,但你仍然是一个教授。”


那些在现任伴侣允许下和其他人发生关系的人也声称自己是单偶制。科林和交往两年的女友试过几次三人行,他们依然认为(并对外声称)自己是单偶制,科林说,“你能想象我告诉我妈,我和艾米不是单偶制吗?那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单偶制是复杂的。有些人从未认真想过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关系,也从未与伴侣认真沟通过,两人各自期待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然后有些人背叛,有些背叛被发现,有些被发现的背叛终结了一段亲密关系。


参考文献

[1]Anderson, E. (2013). The monogamy gap: Men, love, and the reality of cheat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Meirer, A., & Allen, G. (2008). Intimate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during the transi- tion to adulthood: differences by social class. 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119, 25–39.

[3]Aune, K. S., & Comstock, J. (1997). Effect of relationship length on the experience, expression, and perceived appropriateness of jealousy.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7(1), 23–31.

[4]Forste, R., & Tanfer, K. (1996). Sexual exclusivity among dating, cohabiting, and married wome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8, 33–47.

[5]Whisman, M. A., & Snyder, D. K. (2007). Sexual infidelity in a national survey of American women: Differences in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as a function of method of assessment.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1, 147–154.

[6]Paik, A., Laumann, E., & Van Haitsma, M. (2004). Commitment, jealous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7]Laumann, E., Ellingson, S., Mahay, J., Paik, A., & Youm, Y. (2004). The sexual organization of the city.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8]Waite, L. J., & Gallagher, M. (2001). The case for marriage: Why married people are happier, healthier, and better off financially. Crown Publishing Group (NY).

[9]Simon, R. W., & Barrett, A. E. (2010). Nonmarital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nd mental health in early adulthood: Does the association differ for women and men?.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51(2), 168-182.

[10]Umberson, D., Chen, M. D., House, J. S., Hopkins, K., & Slaten, E. (1996). The effect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re men and women really so differen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837-857.

[11]Hite, S. (1991). The Hite Report on Love, Passion and Emotional Violence. London: Optima.

Hite, S (1993). Women as revolutionary agents of change: The Hite reports 1972–1993.

[12]Duncombe, J. E., Harrison, K. E., Allan, G. E., & Marsden, D. E. (2004). The state of affairs: Explorations in infidelity and commitment.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13]Treas, J., & Giesen, D., (2000). Sexual infidelity among married and cohabitating American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62, 48–60.

[14]Wiederman, M. W., & Hurd, C. (1999). Extradyadic involvement during dating.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6, 265–274.

[15]DeSteno, D., & Bartlett, M. (2002). Sex differences in jealousy: Evolution mechanism or artifact of measure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3, 1103– 1116.

[16]潘绥铭. (2017). 2000-2015年中国人的"全性" (sexuality) : 四次全国总人口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分析结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游识猷,编辑:odette、小毛巾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