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0-13 08:09
五十岁,还能做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水姐,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五位知名人士在五十岁之后的事业和生活,探讨了人生的核心和边界。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劳迪娅·戈尔丁的研究成果,到王阳明、陶渊明、王羲之、李贽等人的人生经历,文章展示了五十岁之后依然可以有所成就和追求的可能性。

• 五十岁之后的事业可以持续进步和坚持,越老越有价值

• 人的心力永不衰竭,只是身体吃不消

• 五十岁之后可以选择专注精神空间,追求内核和创造力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她出生于1946年,今年77岁。她的贡献是促进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理解的研究,揭示了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


10月10日当天,我就迅速地看完她的书《事业还是家庭?女性追求平等的百年旅程》,她里面最吸引我的是对于事业的定义,她说:


事业是人生的一个‘过程’或称‘进程’,必须持续一段时间。‘事业’一词不仅表示被雇用,它通常包括进步与坚持,涉及学习、成长、投资和获得回报。对于我们将要跟踪的女性,事业被定义为持久的、受欢迎的职业,例如作家、教师、医生、会计师等,这份职业往往能塑造个人的身份。”



戈尔丁26岁博士毕业,39岁成为教授,44岁成为哈佛大学经济学系首位获得终身教职的女性,46岁当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60岁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77岁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做研究果然是可以一直体会“进步和坚持”的事业,越老越有价值。


她在书里研究的是分别于1900~1920年、1920~1945年、1945~1965年、70年代、80年代大学毕业的五组女性。1970年左右,第四组女性因拥有了“魔丸”——避孕药的帮助,而有了选择权。避孕药是在1953年左右,在寡妇凯瑟琳·麦考密克资助下由平卡斯等人发明出来的。1967年,41%的女大学生新生不同意“已婚女性的活动最好局限于家庭”,1974年,这个数据翻了一番还不止,为83%。


所以,当女性开始掌握自己的时间节奏,能为自己谋划,用各种新奇的方法攻克难关时,会毫不妥协地考虑是否拥有家庭。后来1970、1980、1990年毕业的女大学生,在30多岁的时候同时拥有事业和家庭的女性不足三分之一。一切都是跟时间作战,时间使得夫妻公平的代价极其高昂,一个人必须花更多时间为家庭待命,另一人在工作中待命。女性往往是工作和家庭的重要劳动者,即便是父亲陪孩子的时间变多,母亲陪孩子的时间依然没有变少,1990年,大学学历母亲(25~24岁)每周花13小时,2015年为21小时。


选择婚育自由这件事,其实女性得到生理自由不过50多年,心理自由不过才是这几年。所以,我读完之后的感觉是,人一定要选择对自己有积累、有沉淀的事业,让自己在跨过很多人生的曲曲折折之后,即便是生儿育女、为经营家庭投入巨大心力和消耗之后,还能折回到自己生命的核心区域里。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都在强调找回自己、做陶铸既深而怡然自得的自己。



我最近又开始研究王阳明(1472~1529年),然后国庆中秋假期跑了不少他住过、去过的地方。其中一站是老家绍兴的阳明故里。然后了解了那段历史场景:


1521年,他49岁,回到阔别多年的绍兴,当年,他因为平定宁王叛乱的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他上书辞让,未被批准。受封不久,父亲王华病逝,他要在绍兴丁忧3年。1527年,他已经55岁了,又被要求去广西平叛,他不想去,请辞,因为身体实在不行,但不允。怎么办,靠心力顶上。


离别前一天,他在家里的碧霞池,池上的天泉桥上设席。如今我们看到的池,已经非常小了,桥则是完全不见了。但他就是在那里,谈了四句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此自修,直跻圣位;以此接人,更无差失。”


这么普通的池塘上、桥上,有了流传几百年的这句话语。普通的场景,到底是怎么升华的?


我想应该是弟子钱德洪、王畿等听了有所醒悟,就像当年唐代高僧永嘉玄觉,见了六祖慧能之后,在他那里留宿了一晚,当晚开悟了一样,有“一宿觉”之功,就是那么神奇。心印心、人启人这件事,历来是最神奇的、也是最实在的,且还能流传开来,甚至流芳百世。


他身体非常虚弱,全靠心力维持。每次遇到使命,推脱不开,只是坚持,只是进取,撑到完成为止。两年之后,广西之乱平叛成功,他病逝于一条夜停泊于江西南安青龙铺镇的船上,遗言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我已泪目,他的心可以不滞留于任何困境和苦难。“完成感”这件事,对于心学来说,是如此重要,表明知行并行合一了。


我常幻想一个人的心境,经历过至暗时刻,然后开始一点点把自己的心再点亮,直到越来越亮,外界的所有的输入终将经过这“吾性自足”“一照而皆真”的明亮的心,输出很多适用于现实的光芒。


心力永不衰竭,只是身体吃不消。当生活被迫要承担很多责任,被迫要接受很多挑战,周围空气里全是逼仄和灰暗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最明亮的方式,这才是心学有温度、有亮度的地方。


老子说“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在王阳明这里大概是,若是身体好,即便外界条件再差,他的心力可以永不衰竭吧。



他的祖上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也是在50岁的时候,写了著名的《兰亭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王羲之的晚年倒是选择并被允许了相对舒坦的方式,两年后辞官隐居了,但他也是58岁左右就病逝了(王阳明是57岁)


所以,无论你的生活是卷是躺,身体不由自主,只有每一天陪你过的心,是你自主的。我们总说不确定性弥漫,其实未来是拼心力和内核的年代,你的确定性就在你心里。你的心灵基础、内核是否坚固,决定了你的人生轨迹运行。


陶渊明(约365~427年),别看后世他以隐居出名,但他在54岁的时候还在做彭泽县令。不过等当了80天之后,他辞官了,决定不再为五斗米折腰。人们不太知道的是,事情的导火索是有个浔阳郡的督导,陶渊明认为他是乡里小儿,拒绝束带迎接。其实,你看,这些人,也都是奋斗到50岁之后,才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或者说,都只能在现状里求最优解,而不是任凭现状坍塌下去,完全躺平不管。他从明丽和恬淡变成愤怒,又从愤怒变得舒缓平、通达畅快。一切为的是自己的精神内核,心力能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为此,可以牺牲其他。


就像张炜在《陶渊明的遗产》里提到:


生命有本色,就有一个必然的趋向,无论遭遇怎样的坎坷、曲折和阻拦,都要蜿蜒前行,最后抵达那个目标。这是一种天性,一种冥冥之中的规定力,谁也不可改变。这一切都来自命运的深处,它超越外力和集体意志。


所以,王阳明的心学为什么厉害,就是他能保障你永远有创造能力,无论现实如何艰难,甚至外界如何捆绑束缚你的身心,你都可以保持创造力和实际的影响力。这就是中国人最强大的无畏。


心学昭示着人们最终会走向自己的内核的轨迹。王阳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创作大家。你看苏东坡想隐居而不得,但相对更压抑的明朝人,却开始了相对自由的路途。比如王阳明影响最深的李贽、汤显祖、董其昌、袁宏道等等。这些人都有了新的学说、心的派别、新的内核。而且他们的思想成熟,并且敢于行动,都是在50岁附近。



李贽(1527~1602年),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在文学方面提出的“童心说”,强调真心,创作要“绝假还真”,反对“摹古”。在思想上,他反对等级限定、要求平等和发展个性的思想。


李贽虽然有个教书的父亲,但直到二十六岁才中了举人,到了快50岁才得授云南姚安县令,但一届任满后,53岁的李贽自动终止仕途,寄寓黄安(今湖北红安)湖北麻城芝佛院。但他也不是完全出家,只是去按照自己意愿研究和讲学,给自己争取了精神空间。据说听他课的人很多,还有不少妇女。


不过他的人生结局是被诬陷下狱,自刎了。你看,到了50多岁,知天命的年纪,专营精神空间也不错啊,李贽活了75岁,至少他过了二十多年自己想过、凝聚内核的日子。


据说,芝佛堂是李贽自建的私人佛堂,是休养治学、聚友谈玄之所。后来妻子死了,他才削发出家,但也不受戒诵经。他认为“心是清净本源,即本地风光”,对佛教断灭空是不认同的,他主张回归日常生活,认为“于穿衣吃饭出,且常明常觉焉,极深研几”,以求“合内外,通无我,贯天人”的觉识。


汤显祖(1550~1616年),被誉为“中国戏圣”和“东方莎士比亚”,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3岁中进士,41岁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任上还成绩斐然,但是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于是,他在48岁左右,提出辞呈,不带批准,就还乡了。


在这个层面,明朝空气比宋朝压抑,但士人的选择似乎可以来得勇猛自由些,后来他就潜心戏剧创作。真的,人有内核,有追求,就充满创造力。汤显祖提出了理、势、情三者交互作用决定天下吉凶,事物成毁的观念。


董其昌(1555~1636年),34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度担任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他最高官职是南京礼部尚书(70岁)。他大概从政了47年,不过在他差不多50岁的时候,拒绝了“河南参政”的官职,在家乡一呆就是18年(1604~1622年),所以他才能有时间有闲心成为艺术哲学大家。董其昌认为“气韵必在生知”,所谓“生知”不是生而知之,而是自在专一的性情和生活;所谓“当境方知”,则体现了尊重自然。


徐渭(1521~1593年),他的人生一直曲曲折折,但他还是生存着。他考试没有考中过,后来曾担任浙直总督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他的一生这么不得志,活得这么悲惨,但他还是活到了自己结束生命为止,72岁。


好友们把他救出来的时候,他也是52岁左右,他的心境该是多破碎啊,但他也从心力上很进取。比如,先游览了杭州、南京、富春江一带,等到病体略有恢复 ,他还是交结了许多诗画之友。


后来他的朋友还给他一些工作上的照拂机会,比如担负北部边防重任的吴兑,他工作后,身心好了不少,留下了不少描写北地风光、民俗和军旅生活的诗文。精气神有了明显改善。他的核心观念是主张“超形似求神气”,时时露己笔意,显示真我面目——“本色说”。袁宏道,这个性灵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徐渭去世4年之后发现他研究他肯定他,认为他天才盖世,卓尔不群,慷慨激烈,终生不渝的特质,是绝世破俗的文化英雄,百死千难之下还不死,也是人生的英雄、心力内核其实很强大。


孔子为什么说五十而知天命,是终于知道人生的核心和边界,如果这个时候感知不到,他早就心力衰竭了。他55岁时候,官拜鲁国大司寇,但与之争的季桓子意见不合,于是离开鲁国,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为理想而奔走的日子。14年后,才返回鲁国。


他们的人生都是自己选的,在这么严酷的环境下,还是有自己的选择空间。因为他们有一种有别于传统文人的人生意旨,他们人生不再被外界政治经济、道德所束缚和垄断,他们不再简单地顺从、服用,而是考虑了自我人生的意义和使命。让他们活得更像孔子本人,而不是他所阐释的教义。


王阳明的作用可能就是回归到原始的儒家那种理想主义中,摆脱日后累生累世附加于执教的教化、统治意义,就像马丁路德一样,把基督教的信仰个人化,内心化。


王阳明是知道儒释道的所有教派的好和坏,然后剥离了所有的外因之后,直面人心本身,肯定人作为人的真心本身,才能让自然的情感成为艺术的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张扬个性不是为了斗争,而是为了构建创作的意义,不需要端着,一直温柔敦厚,文质彬彬,始终儒家做派;也不用一直空灵悠远,离开现实生活,另辟空间的道家气质。让每个人可以在具体的生活和领域里,真实地活着,用灿烂的感性存在着。


所以,王阳明的心,启发了很多人的创造的心。如何安放自己的心,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充满了心力和能量。他把艺术、人生等等统一了,生命意识可以应用到方方面面,积累也可以方方面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水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