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10月25日上午,第一代浙商大佬、有浙商“教父”之称的鲁冠球溘然长逝,享年72岁。
关于他的传奇已经有很多人书写,最为知名的当属他在1991年登上了美国《新闻周刊》的封面,成为继邓小平之后第二个登上该杂志封面的中国人,轰动一时。多年之后,他还拿出了那本已经泛旧、被翻了很多遍的杂志给人看。
就在1个月前的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次日,鲁冠球写了一篇题为《时代契机,我们没有理由错过》的署名文章,回顾了他的创业历程。
在文中,他高度赞扬了中央的这一决定,文辞恳切:“意见凸显了党中央对企业家群体的肯定,是企业信心最有效的修复,对激发更多人的创业创新积极性具有持久意义。”
他还说:“学习《意见》,心情难以平静。回想我们这代人的创业梦,从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东躲西藏,到在计划经济夹缝中‘野蛮生长’,再到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以及全球化中无知无畏闯天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一个月后,这位企业界“常青树”就去世了。消息一出,整个中国企业家圈都陷入悲恸之中,很多企业家发文悼念这位民营企业家里的常青树。
马云:他们离开了,但留下了一个时代!
出差途中,惊悉我非常尊敬的鲁老前辈去世,哀恸不已、百感交集。浙商开创了一个时代,而鲁老代表的这辈人开创了一代浙商! 想起前不久我们才给冯根生、沈爱琴举行了追思会,现在鲁老先生也撒手人寰,他们都相继离开我们,无比难过。
1969年,多数人还不知道市场经济是什么的时候,鲁老已经开办了自己的工厂;1984年,多数人还不知道外国长什么样的时候,鲁老已经把产品出口到了美国;上世纪末,多数人刚开始走出国门的时候,鲁老的企业已经在海外站稳了脚跟,走出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第一步。前不久有人送我一句话,多数人是因为看见而相信,只有少数人是因为相信而看见。我觉得这句话用在鲁老身上再合适不过!
如果说鲁老身上最鲜明的东西是什么,我想就是他骨子里那种与生俱来的企业家精神。当年很多人都在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鲁老不一样,他说“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死死抓住这个篮子”;浙江遍地老板,富了一批人,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分歧的时候,鲁老又站出来说,企业家不能“满了口袋,空了脑袋”。他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洞见和气度,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我想,我们浙商对鲁老最好的思念,最永久的纪念,就是把他身上的勇气、视野、格局,把他身上的企业家精神传承下去。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老鲁是企业家精神最好的案例
我第一次看到老鲁的故事,是大一时候他被《半月谈》评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老鲁和他的万向作为浙江一家小小的乡镇企业,牢牢占领了国内“汽车万向节”这个零部件的大部分市场。这让我这个小老乡也挺骄傲的。
后来我自己也创办了复星,和他在一次浙商的会议上相识。近距离观察后,最大的印象就是老鲁浓重的萧山口音,浙江人都不太好懂;但一谈到自己的企业,他总会滔滔不绝、神采奕奕,让人感同身受。
再后来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虽然他一直说我们是平辈相交,但我更愿意把他视作一位良师。因为每次向他请教、与他交流,老鲁都会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经验甚至教训拿出来说,像如何同全球的大企业做生意、质量对产品是多么重要、科技研发对企业的重要性等等,到现在都让我获益良多。
我觉得,我们一直在提倡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老鲁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案例。我相信,老鲁已经影响了一大批中国的民营企业工作者,而他的创业故事还将值得更多年轻人去学习。
所幸,他一辈子最看重的事业已经有更年轻的一代来继承。像“创二代”鲁伟鼎,早已带领着万向在传统汽车相关产业的基础上,向着更前沿的新能源、FinTech和区块链技术等等创新领域快速发展。而且他还完全继承了老鲁热心肠、讲责任的性格,在上海浙江商会的浙江青年人才联合会中担任着主席,在支持和帮助更多的年轻浙商不断成长。
可以说,这企业就是老鲁生命的延续。
《激荡三十年》作者吴晓波:鲁冠球告诉我,战士的终点就是坟墓
我第一次见老鲁,是1991年,那时候他46岁,已是非常著名的企业家,而我则是刚从大学毕业的青瓜蛋子。回来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名字是《中国企业界的常青树》,人们对老鲁“常青树”的称呼,就是从那篇文章开始的。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常常会跑去调研,亲眼看着这家企业由“杭州万向节总厂”,一步一步变成了 “万向集团”。
与老鲁相交半生,相逢寥寥,可以回忆的细节却很多。如果说有什么印象最深刻的点,就是他极其浓厚的乡土情结。他从一个自行车轮胎维修站开始创业,以其沉稳而富有远见的风格,将这家乡镇企业做到了全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汽配公司之一。但半个世纪以来,万向集团的总部,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当年创业的那个地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许多农民工被辞退驱逐,我为此写了一篇文章。没想到这位老大哥还特地打电话给我,我从他的语调中听出激动:晓波,谢谢你替我们农民讲了一句话。
老鲁的文化水平只有小学毕业,可是终其一生,他都保持着学习的习惯。他有一位秘书,每天专门为他准备剪报和资料。他也时不时打电话给我,与我这个后辈讨论国内的经济形势、国际的环境变化。
我和老鲁最后一次通电话,是去年下半年,那时候他刚从美国回来。昨天,突然在手机上收到他去世的噩耗,对我而言,真的太过意外。我曾问他,打算什么时候退休,而他告诉我:战士的终点,就是坟墓。
我知道,从此以后,我再也接不到那支,突如其来的鲁冠球的电话。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纪念心中永远的鲁主席
鲁主席是我们中国工商界景仰的领袖,是影响了一代企业家的老一辈企业家的卓越代表,是我们一直在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尤其是对我来说,一直怀着无限的感恩。
高中毕业后,我非常幸运,在宁围800多名应聘者中被万向录用,成为万向第一批面向社会招聘的49名高中学历的年轻员工之一,由此跨进了万向的大门,在鲁主席身边工作了长达六年的时间。从热处理车间工人,到设备动力科机修工,到财务科主办会计助理,到六车间统计员,再到供应科材料会计,万向给了我多岗锻炼的机会。我还有幸参与到了万向“五好企业”、“六好企业”达标验收等发展过程,得到了更多的学习和成长。
当我从学校走向社会有几次工作的愿望都未能如愿,现在回想起来,命运给我做了另一番的安排。第一份工作就在鲁主席这样杰出的企业家身边工作、学习,在万向这样杰出的企业中锻炼,给了我非常宝贵的人生财富。后来我与父亲一起创业,如今取得一些发展,这与万向给我的教育培养、精神熏陶是完全分不开的。
传化创业三十年来,我一直难以忘怀在万向工作的岁月。“一天做一件实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鲁主席对我们的教诲,每每回想起来都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语重心长。每当在介绍企业和自己成长发展的时候,每当年度有青年员工来传化上班的第一天,我总是会想到并和大家介绍在万向工作的宝贵经历,讲述在万向的学习和锻炼、在鲁主席身边的熏陶,以此不断勉励自己和我们的员工。
“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应尽一日之勤”。像鲁主席这样老一辈企业家终身勤勉不倦、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敢于担当的责任情怀,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学习和发扬光大。
浙商群体悼念鲁冠球。
浙商总会执行会长沈国军:
鲁老爷子是浙商的传奇,浙商的丰碑,我们永远怀念您。您一路走好!
浙商总会一位理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界的常青树”,浙商“教父级”企业家;一位充满励志故事的乡镇企业家,一位拥有全球视野、开拓创新精神的本土企业家,一位历经多个经济周期而屹立不倒、稳步发展的睿智浙商,一位不忘初心、专注主业的匠心大师。
浙商总会副会长、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
2015年我们在望湖宾馆见面时,鲁老还红光满面、声如洪钟,想不到这么快就离我们而去。沉痛哀悼鲁老!
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
沉痛悼念鲁冠球老先生,他是我们浙商的好榜样!愿老人家一路走好。
在万向集团官网的左上角,“创始人”一栏只写了一句话:鲁冠球——从田野走向世界的中国农民的儿子。
从1969带领6名农民集资4000元,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万向集团前身),到现在的“万向帝国”,鲁冠球被誉民“营企业家的常青树,中国乡镇企业家的一面旗帜”。
冠球,走好。